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年以来发生46起文化传媒并购案 涉资近500亿元

  北京大学陈少峰认为,上市公司跨界进入影视行业,有的是主营业务确实不行,必须谋求转型;有的是看好影视公司的增长前景,谋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继手游后,影视公司成为传统企业谋转型的又一“香饽饽”。

  近日,湘鄂情(行情 股吧 买卖点)、熊猫烟花(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南重工(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纷纷发布收购影视公司预案。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基金仍在寻找影视公司入壳,以期有朝一日通过上市退出获得高收益。

  另一方面,影视类上市公司并购整合大势仍在持续,而与影视行业相关度较高的互联网公司也在不断布局内容产业。华谊兄弟(行情 股吧 买卖点)、阿里巴巴乐视网(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公司均有并购影视公司动作。

  事实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国内共发生46起文化传媒(行情 专区)行业并购案例,涉及电影娱乐、游戏、广告、出版、有限和卫星电视等子行业,累计资金485.39亿元。其中,影视类收购18项,涉及资金176.53亿元。

  传统行业寻找业绩增长点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上市公司跨行业进入影视行业,有的是主营业务确实不行,必须谋求转型,例如湘鄂情等;有的是看好影视公司的增长前景,谋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事实上,去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跨行业进入影视剧领域。例如,北京旅游(行情 股吧 买卖点)以1.5亿元收购光景瑞星。曾与央视旗下上市公司中视传媒(行情 股吧 买卖点)有过“暧昧”的金英马,于今年成功“改嫁”到原本主营家电(行情 专区)外观复合材料(行情 专区)的禾盛新材(行情 股吧 买卖点),后者坦言收购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来源。中南重工日前刚刚宣布拟以10亿元收购电视剧公司大唐辉煌,主要也是为了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相比而言,湘鄂情、熊猫烟花则有迫切的转型需求。熊猫烟花近期宣布拟作价5.5亿元收购华海时代100%股权,公司坦言,环保等政策直接影响了烟花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公司主营业务带来巨大冲击。在去年面临严重亏损后,急求转型的湘鄂情在一个月内连续收购了两家影视公司。

  “接下来有非常多的传统行业,包括百货、餐饮业等面临转型。转型主要是看重将来有前途的行业,所以不一定是影视公司,去年比较火的是收购游戏公司,但成熟的游戏公司不多,都被收购完了。”陈少峰表示,之所以选择收购影视公司,一来是看好影视行业增长潜力,二来得看“缘分”。

  陈少峰认为,未来文化产业中最有前途的是数字文化产业。而在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看来,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整体低迷,但影视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处于高增长的状态。

  影视类公司谋跨界整合

  除了业外公司,华谊兄弟、乐视网、阿里巴巴等公司也在不断上演影视公司并购潮。在陈少峰看来,未来,互联网与文化传媒公司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最优秀的公司是互联网平台加少部分内容。这就解释了乐视网、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内容制作。

  而对于华谊兄弟,自去年以来,不管是并购手游公司,还是去好莱坞参股Studio 8,都体现了其跨界整合,谋求多元化发展的野心。

  “文化企业在产业链内的收购目的是为了完善产业链,使某项业务做得更专业;而在产业链外的收购,是谋求多元化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不论是哪种,都是影视行业内部并购的大趋势。”蔡灵告诉记者,“影视行业现在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市场集中度趋于不断提高,大鱼吃小鱼的马太效应会不断发生,这是行业发展到现在的必然现象。”

  不过,蔡灵同时指出,目前,资本市场给影视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加剧了行业浮躁的氛围。“虽然资金涌进来了,但也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状况,一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资金进来了,产量上升了,但能播出的不多,大量电视剧被压在库房里了。电影亦是如此,投资者只看重速度,因为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的钱很快能回本,很少去关注质量如何,从而导致口碑很差的电影票房通过宣传和强大的发行也能得到高票房。”

  未上市影视公司融资难

  对于被收购的影视公司而言,背靠上市公司,显然为其提供了较强的资金保障。

  著名制片人、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告诉记者:“电影融资整体还是很困难的,想要给钱的人很多,但是他们不懂,因此与他们沟通起来就非常困难。”

  安晓芬向记者诉苦说,虽然最近一年多有大量的影视基金涌入,但他们不懂电影,为了把控风险,他们往往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对我们来说不公平,这种钱我宁可不要。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介绍说,在好莱坞有完片担保保险(行情 专区),就是由担保公司保证影片完成,对投资人、制片方都能有保障。“国内电影产业还不成熟,因此投资方与制作方的结合会比较困难。”

  此外,陈少峰表示,国内对于文化金融的创新还有待开发。“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文创企业的优惠并不多;从实体层面讲,一般而言,产业做得越大,金融进入也越容易,而文化产业现在规模还比较小。”

  要实现文化金融的创新,陈少峰认为,关键要解决投融资问题,鼓励创业。“现在很多基金都是在后期开始投入,这就导致大家都争抢比较成熟的、即将上市的几家公司,而这种公司并不多,因此收购溢价很高。而真正对产业有帮助的应该是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投资都有。”

  解决文创企业的投融资问题,陈少峰指出,一方面,各地政府可以做小微企业的担保补贴;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建立真正的“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降低上市门槛,加强管控,让更多社会资本有机会投资创业公司。

(责任编辑:DF1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上半年文化产业120起并购事件深度分析
证监会叫停跨界定增 涉游戏影视VR等虚拟产业被禁
湘鄂情“多情”并购警示录
多家影视上市公司回应“阴阳合同”
鑫科材料:该怎么认识这家公司
都出过《我不是药神》《老男孩》了,中南文化咋不强反弱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