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与预控措施(二)

作者:王延宁

作者单位:北京住总万科建筑工业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篇幅限制,本网分为三篇连载本研究内容。本文为第二篇。第一篇的链接: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与预控措施(一)

3. 常见的预制构件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

3.13 预制构件强度不足问题


指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评定不合格。


其产生的原因是:

(1)原材料质量差

1)水泥质量不良。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主要原因是水泥出厂质量差、保管条件差或贮存时间过长,水泥结块,活性降低。二是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

2)骨料(砂、石)质量不合格,石子本身强度不够,砂含泥量超标。

3)拌合水质量不合格。

4)外加剂质量差。

(2)配合比不合适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过程中材料计量不准确,外加剂使用方法错误或质量差都是配合比不合适的表现。

(3)施工工艺存在问题 

1)混凝土拌制时间短且不均匀,影响强度。

2)运输条件和运输设备差,运输距离较远,在运输中使混凝土产生离析。

3)浇筑方法不当,成型振捣不密实。

4)养护条件不良,湿度不够,早期缺水干燥或早期受冻,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5)试件制作不规范。试件强度试验方法不规范。

(4)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措施不到位,缺乏过程混凝土强度监控措施。预制构件出模强度偏低,后期养护措施不到位。


预控措施:

(1)加强试验检查,确保原材料质量,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场。 

(2)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加强对水泥贮存和使用的管理。

(3)严格控制砂石级配及含泥量等指标,砂石料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

(5)应按顺序拌制混凝土,要合理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均匀性。

(6)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混凝土时禁止使用,生产车间及时通知实验室调整混凝土质量。

(7)按规定认真制做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规范试验程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件强度试验。

(8)浇筑完成的构件,要严格按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蒸汽养护,做好养护记录,并对出模的构件实施洒水养护。加强落实并执行蒸养养护制度,设置专职养护人员。

(9)冬季施工时,要采取冬季施工措施,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构件脱模起吊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试压强度合格后方可起吊。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值的预制构件,要做好混凝土出模后各阶段的养护。

3.14预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问题


指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相差较大。


其产生的原因是: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骨料级配或含水量不稳定,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质量不稳定,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时,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制作时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破坏 。


预控措施: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加强拌和、振捣与养护。

(3)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规范及技术交底的规定。原材料必须具有齐全的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质量证明文件。每批原材料都要进场复验,不合格原材料及时做退场处理。

(4)混凝土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如果是罐车配送的混凝土,在罐车1/3~2/3的位置取样。

(5)试块制作时,混凝土要搅拌均匀,按规范标准制作。

(6)制作完成的试块,要严格按技术交底的要求蒸汽养护,做好养护记录。

3.15预制构件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钢筋工程包括钢筋下料、制作、焊接或者连接、钢存放、绑扎、吊装、安装等。钢筋工程作为预制混凝土钢筋的的一个重要工序, 起着抗拉、抗剪等抗应力应变的作用。一旦构件形成, 就难以从外观上感知其质量情况和征兆, 故它属于隐蔽工程, 并具有工作量大、施工面广的特点。钢筋工程涉及的质量通病和预防措施如下。


3.15.1钢筋原材料问题


(1)钢筋进场时没有出厂合格证等材质证明或证料不符,批量不清。 

(2)钢筋进场后没有按规格、批量取样复试,或复试报告不全。  

(3)进厂钢筋原材不合格,试验人员在钢筋原料取样或检验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4)钢筋混放,不同规格、或不同厂的钢筋混堆不清。

(5)钢筋严重锈蚀或污染。(图13)

图13 钢筋原材料缺陷

其产生的原因是:

(1)钢筋进入仓库或生产现场时,管理不好,制度不严,没有分规格、分批量进行堆放验收,核对材质证明。

(2)钢筋进厂后没有及时按规定进行取样复试,或复试合格后的试验报告不及时存档。

(3)试验人员对进厂钢筋复试取样或检验时,未按照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取样或检验,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

(4)钢筋露天堆放,管理不好,受雨雪侵蚀或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存放期过长,使钢筋呈片状褐锈,有麻坑或受到油污等。

(5)工厂中途停工,裸露钢筋未加保护,产生老锈。

(6)脱模剂或龙门吊等漏油污染钢筋,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污染钢筋。


预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每批钢筋进场前必须审查钢材厂家提供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钢筋进入仓库或现场时,应有专人检查验收,检查送料单和出场材质证明,做到证随物到,证物相符,核验品种、等级、规格、数量、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钢筋堆放应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置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垫木等垫起,离地300mm以上。工地露天堆放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按不同厂家、不同等级、不同规格和批号分别堆放整齐,每捆钢筋的标签在明显处,对每堆钢筋应建立标牌进行标识,表明其品种、等级、直径及受检状态。

(3)到厂钢筋应及时按规定分等级、规格、批量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报告与材料证明及时归入技术档案存查。复试取样或试验是必须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4)钢筋进厂后,应尽量缩短堆放期,先进场的先用,防止和减少钢筋的锈蚀。

(5)钢筋红褐色锈斑、老锈等经除锈后才能使用,严重锈蚀的钢筋如出现麻坑等,经有关部门鉴定后才能使用。

(6)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脱模剂和各种油料污染钢筋,一旦发生污染必须清擦干净。砼浇筑时钢筋上污染的水泥浆,应在浇筑完后将水泥浆清刷干净。工厂中途停工外露的钢筋应采取防锈措施予以保护。

3.15.2钢筋加工问题


(1)钢筋下料前未将锈蚀钢筋进行除锈,导致返工。

(2)钢筋下料后尺寸不准、不顺直、切口马蹄状等。

(3)钢筋末端需作90°、135°或180°弯折时,弯曲直径不符合要求或弯钩平直段长度不符合要求。

(4)箍筋尺寸偏差大,变形严重,拐角不成90°,两对角线长不等,弯钩长度不符合要求。(图14)


图14  钢筋加工缺陷

其产生的原因是:

(1)操作人员及专检人员对交底不清或责任心不强。

(2)钢筋配料时没有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配料尺寸有误,下料时尺寸误差大,画线方法不对,下料不准。

(3)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没有调直,钢筋切断时,一次切断根数偏多或切断机刀片间隙过大,使端头歪斜不平(马蹄形)。

(4)钢筋端头弯折的弯曲直径、弯钩平直段长度不符合要求,一是管理人员交底不清,二是操作人员对不同级别、不同直径钢筋的弯曲直径不了解或操作不认真,三是弯曲机上的弯心配件未及时更换或规格不配套、不齐全。

(5)箍筋成型时工作台上画线尺寸误差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箍筋下料长度不够,致使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足。


预控措施:

(1)钢筋加工前技质人员应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提出质量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识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

(2)表面生有老锈的钢筋禁止使用,钢筋表面生有生锈的在下料前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效果。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脱落严重并已损伤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钢筋强度,确定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3)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钢筋的形状计算出钢筋的尺寸,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和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的调整值(弯曲类型、弯曲处曲率半径、扳距、钢筋直径等)。配料时考虑周到,确定钢筋的实际下料长度。在大批成型弯曲前先行试成型,做出样板,在调整好下料长度后,再批量加工。

(4)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冬期施工时温度不宜低于20℃),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

(5)钢筋下料前对原材料弯曲的应先予以调直,下料时控制好尺寸,对切断机的刀片间隙等调整好,一次切断根数适当,防止端头歪斜不平。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问题时,必须切除。

(6)箍筋的下料长度要确保弯钩平直长度的要求,北京市为抗震地区,平直段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少于75mm,而且弯钩呈135°角,其平直段相互平行,长短一致。成型时按图纸尺寸在工作台上画线准确,弯折时严格控制弯曲角度,达到90°,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在弯折处必须逐个对齐,弯曲后钢筋不得有翘曲或不平现象,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纹。成型后进行检查核对,发现误差进行调整后再大批加工成型。拉钩要求同箍筋。 

3.15.3钢筋丝头加工及连接套筒问题(图15)




图15 钢筋丝头加工及连接套筒缺陷


(1)丝头端面不垂直于钢筋轴线,倾斜面超2°以上,并大量存在马蹄头或弯曲头。加工丝头的端面切口未进行飞边修磨。成型丝头未进行妥善保护,齿面存在泥沙污染。


其产生的原因是:

1)原材料未加工。

2)加工机械不对。

3)操作人员及平台问题。


预控措施:

1)钢筋下料后,丝头加工前,务必对钢筋端面进行切头打磨。保证丝头端面完整、平顺并垂直于钢筋轴线。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按规程要求,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因此刀片式切断机无法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通常只有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进行切割。要求:飞边修磨干净,确保牙形饱满,与环规牙型完整吻合。

2)加强人员培训,增强个人技能和质量意识。要求:验收合格的成型丝头在未进行连接前,上塑料套帽进行保护。放置时间过长时,再用毡布覆盖。


(2)钢筋丝口存在断丝现象,丝头长度不够,丝头直径不合适。


其产生的原因是:

1)接头未打磨,未加保护帽 。


预控措施:

1)选择良好的设备和工艺是制作合格丝头的前提。

2)操作工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且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

3)随时检验:用通规和址规对丝头进行检验,抽检数量不小于10%且不得少于10个。用专用量规检查丝头长度,加工工人应逐个检查丝头的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立即纠正,合格的单独码放并进行标识。


(3)套筒外露有效丝口过多。


其产生的原因是:

1)从材料方面来看,对套筒的保护措施不当,造成套筒或丝头锈蚀、油污。丝头粗糙、丝头端头不齐,使钢筋接头处存在空隙。

2)从机械本身功能和质量上来看,在钢筋连接过程中没有使用专业的连接工具。滚丝机长度定位不准,造成丝头加工长度不一。

3)从连接方法上来看,套筒连接方法不正确。操作人员没有经验,操作技能水平低。

4)从人员来看,操作人员缺少经验。操作人员技术不够。作业班组质量意识淡薄,施工技术规范不熟悉。在钢筋丝头连接完成后没有进行自检,“三检制度”未彻底落实。


预控措施:

1)应保证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操作工人也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做好检验。用专用扭矩扳手对安装好的接头进行抽检,检查是否符合规定的力矩值。加工时没有打磨,丝头端头不齐整。解决方法:配备专人打磨,操作人员应有很强的责任心。

3)剥肋刀头和滚丝头定位不准,螺纹损伤。解决方法:有专人对钢筋滚丝机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定位,现场操作人员应细心请教,熟练掌握剥肋刀头和滚丝头定位的技术。

4)钢筋滚丝机长度定位不准,丝头长度不统一。解决方法:将滚丝机长度定位器按照规定长度定位准确,使加工出来的丝头大小长度统一。

5)套筒连接操作人员缺少经验。解决方法:找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或对无经验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15.4钢筋绑扎与钢筋成品吊装、安装问题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2)钢筋的间距、排距位置不准,偏差大,受力钢筋砼保护层不符合要求,有的偏大,有的紧贴模板。

(3)钢筋绑扣松动或漏绑严重。

(4)箍筋不垂直主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箍筋接头位置未错开。

(5)所使用钢筋规格或数量等不符合图纸要求。

(6)钢筋的弯钩朝向不符合要求或未将边缘钢筋勾住。

(7)钢筋骨架吊装时受力不均,倾斜严重,导致入模钢筋骨架变形严重。

(8)悬挑构件绑扎主筋位置错误。(图16)


图16  钢筋绑扎及成品吊装缺陷

其产生的原因是:

(1)绑扎操作不严格,不按图纸尺寸绑扎。

(2)用于绑扎的铁丝太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为同一方向。或将钢筋骨架吊装至模板内过程中骨架变形。

(3)事先没有考虑好工序顺序,忽略了预埋件安装顺序,致使预埋铁件等预埋件无法安装,加之操作工人野蛮施工,导致发生骨架变形、间距不一等问题。

(4)生产人员随意踩踏、敲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

(5)操作人员交底不认真,或操作人员素质低,操作时无责任心,造成操作错误。


预控措施:

(1)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2)钢筋绑扎前,尤其是悬挑构件,技术人员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交底,对第一个构件做出样板,进行样板交底。绑扎时严格按设计要求安放主筋位置,确保上层负弯距钢筋的位置和外露长度符合图纸要求,架好马凳,保持其高度,在浇筑砼时,采取措施,防止上层钢筋被踩踏,影响受力。

(3)保护层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较薄构件板底面出现裂缝,楼梯底模(立式生产)露筋。

(4)钢筋绑扎时,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并绑扎牢固,防止缺扣、松扣。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钢筋弯钩方向不对的,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掉,调准方向,重新绑牢。切忌不拆掉钢筋而硬将其拧转。

(5)构件上的预埋件、预留洞及PVC线管等,在生产中及时安装(制定相应的生产工序),不得任意切断、移动、踩踏钢筋,有双层钢筋的,尽可能在上层钢筋绑扎前,将有关预埋件布置好,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洞口模板及电线盒等。

(6)钢筋骨架吊将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7)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工作,禁止野蛮施工。

3.15.5钢筋半成品、成品运输、码放问题


(1)钢筋半成品、成品随意选择地点堆放。

(2)各工程、各种类型钢筋半成品、成品堆放混乱,无标识牌。

(3)钢筋半成品、成品码放不齐、码放高度超高。

(4)合格品与废料堆放在同一区域。

(5)库区码放及运输过程中码放高度超高,野蛮装卸作业(图17)


图17  钢筋半成品缺陷

其产生的原因是:

(1)技术人员未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或交底不全。

(2)操作人员对交底要求不清楚或责任心较差。


预控措施:

(1)技术人员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交底。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操作人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钢筋半成品、成品的码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不积水。底部必须用混凝土墩、垫木等垫起,离地300mm以上。工地露天堆放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做好雨淋日晒防护措施。

(3)各种类型钢筋半成品、成品堆放整齐,挂好标志牌,注明使用工程、规格、型号、质量检验状态等。

(4)转运时钢筋半成品、成品应小心装卸,合理安排码放高度,不应随意抛掷,避免钢筋变形。

(5)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合理控制码放高度,防止受压变形。

(6)成型钢筋不准踩踏,特别注意负筋部位。

(7)成型钢筋长期放置未使用,宜室内堆放垫好,防止锈蚀。

(8)必须将废料单独码放,严禁钢筋加工区废料随意摆放。

3.16预制构件几何尺寸偏差问题


指预制构件高宽厚等几何尺寸与图纸设计不符,或是侧向弯曲、扭翘以及内外表面平整偏差较大等特点,严重者影响结构性能或装配、使用功能(图18)。


图17 预制构件几何尺寸偏差缺陷

其产生的原因是:

(1)模具制作过程中几何尺寸控制较差,模具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较差,到厂模具未仔细验收或未验收直接投入使用。

(2)生产前模具台座未抄平或未固定牢固,生产过程中模具位移未修正。

(3)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流动性太大等原因导致模具跑位。

(4)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定位措施不可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模板使用时间过长,出现了不可修复的变形。

(5)构件脱模后码放、运输不当,导致出现塑性变形。


预控措施:

(1)优化模板设计方案,确保模板构造合理,刚度足够完成生产任务。

(2)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首次生产的构件要对照图纸进行测量,确保模具合格,构件尺寸正确。

(3)模板支撑机构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在浇筑混凝土及养护的过程中,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4)加强预制构件制作过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5)振捣工艺合理,模板不受振捣影响而变形。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要太大。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及时发现松动、变形的情形,并及时补救。做好二次抹面压光。

(6)做好码放、运输技术方案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砌体工程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
主体结构中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监控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安全问题!
钢筋工安全技术交底(详细、针对性强)
预制技术| 全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纯干货!叠合楼板及预制楼梯施工和成本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