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椒椒”与“叔叔”


一则关于“叔叔”与“椒椒”的民间故事在桐城流传了很久。大意是说的是清代康熙时,桐城人大学士张英一日拟写奏章,误将“叔”写为“椒”。康熙帝展阅,好奇心大发,遂询何故。张英为了自尊,谎称道:敝乡有一俗,称“叔”为“椒”。岂料康熙生疑,要派人前去探个虚实。张英闻讯惊恐万状,欺君之罪如何了得?便暗派侍从快马驰往老家桐城,让县令三日内遍喻县民,改“叔”为“椒”。待皇帝钦差抵桐遍询民众,结果众口一词。自此,“叔叔”的别称“椒椒”便在桐城流传至今。


这则民间故事不知出自哪位作者之手?如果是民间街谈巷议,倒也十分有趣。历来民间的笑谈,多以“大人物”作原型,才有“效应”。圣贤“内圣外王”,修齐治平,说话做事都是天下人的榜样,但在生活中也难免有过错,曾子就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大人物也不尽是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的形象,民间文学里的解缙、纪晓岚,都有许多令人捧腹的传说。民间文学家笔下的人物亦庄亦谐,反而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为老百姓所喜爱。

但上述这则“椒椒”的故事,编得就有些出格。称“叔叔”叫做“椒椒”,这本来是桐城地区(据说江西省一些地方也相近)方言的读音与别称问题,是当地的民俗,可经民间文学作者一加工,成了朝廷上的一桩文字“公案”,且发生在康熙皇帝与礼部尚书身上。这则故事除它的荒诞不经外,最大的遗害是它的“非教化”指向:教人以“谎”、施人以“威”。


《清史稿·张英传》称其在朝中“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张英作为一代名臣,当熙朝盛世,被康熙褒为 “始终敬慎,有古大臣之风”, 决不会因写错了奏章还“为了自尊,谎称” 乡俗如何,更决不会在说“谎”露出破绽后“暗派侍从快马驰往老家桐城,让县令三日内遍喻县民,改“叔”为‘椒’”而作威于乡里。

❖精华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尺巷”的故事
端午节专题5中华相国录(177)桐城父子宰相的端午节
家乡的那座桥啊!
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张廷玉:三朝政坛不倒翁
实拍六尺巷:见证父子两代宰相肚里能撑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