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捂秋冻,这7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入秋后,气温越来越低,不少人开始“秋冻”了,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小编提醒您,秋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7个部位的保暖!


秋季7个部位千万不要冻
头部


  头为“诸阳之汇”,若头部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神经血管供血受影响,引起头痛,如女性经期神经性头痛便是气血不足加上受寒所致。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有肩颈疼痛者,在天气变冷时更要注意肩部保暖,最好围个披肩睡觉。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平日应做足腹部保暖,睡觉时用毛巾盖着腹部。


背部


  背部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


膝关节


  如果膝盖受到风寒侵袭,会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长此以往还会引发关节炎。建议外出时最好不要再穿着短裤。



双脚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这几类人千万不要冻


01

慢性肺病患者


  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就要及时添衣。

  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02

心血管疾病患者

  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其体质虚弱,不应“秋冻”。


03

胃肠病患者


  对于胃肠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应小心对待秋冻。

  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

  所以若遇秋风瑟瑟,还是应该及时添加衣物的,不能过分“秋冻”。


04

关节病患者


  “秋冻”要适度,不能随便冻,尤其是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如头、腹、足、肩、腰、膝关节等。


05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

  1. 因为“秋冻”容易感冒

  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

  2. 以防患者血管痉挛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减少,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秋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顾及人体的承受能力。

  所以,盲目“秋冻”不可取!


获取更多内容你也可以回复以下任意关键词

养胃、气血不足、高血压、白发泡脚、脱发、薏米、贫血(补血)、咽炎、养胃、洗澡、口腔溃疡、口臭、宫寒、薏仁粥的功效、调理脾胃、感冒咳嗽、失眠、怕冷、手脚冰冷、腰痛、喉咙肿痛、祛湿、补肾、身高体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颈椎病、心血管病、祛斑、补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检、体寒、痛经、减肥、两性问题、内分泌问题、妇科问题、健康测试、体质测试、标准三围测试(三围)、身体质量指数自测、标准体重

诊断:手诊、舌诊、望诊

穴位:肾俞穴、睛明穴、人眼穴位图、眼部穴位、足三里穴、云门穴、解溪穴、天柱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编提醒:这五种人千万别冻着
秋冻≠挨冻,“教你如何正确“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这六类人、三个部位“冻”了容易惹病上身
【冬令话膏方】心血管病人膏方要补治结合
保护肾脏、关注心脏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密切相关?主要是这5大因素在作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