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之徐清返本源,动之徐生勃生机!

清晨,山行与山子俩师兄弟在璞谷斋小院的天井空地上练太极拳,旁边站着衍山师父。

“停,保持姿势不动!”衍山师父轻步走到山子身边,手指山行说:“山行,你起来看看山子,他现在的坐步对不对?”

山行走过来围绕山子走了一圈,边看边说道:“这是右坐步怀抱七星,山子的屁股翘臀,主要是天百会没有悬浮领起身体,因此尾闾不能垂直撑地。还有他的右腕肘肩与胯膝足不在重心的右脚方向上,所以不是完全的独脚支撑。”

衍山师父点点头:“好,说的基本对。山行,你从无极桩开始,一直完成揽雀尾的动作,保持轻松自然静定,以轻为念。”山行听后即开始立定无极桩三分钟的虚静准备。

看着山行开始无极桩功法,衍山师父便让山子起来站在身边一起观看,一边念念有词地说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因此,无极桩功法首先要顶天立地,感受天百会悬在天空,引领身心产生轻灵之感,由此感知自我身心产生的垂直重力线,我自立则天地一体,此贯穿天地人的升降沉浮感即为天地轴,这是乾坤定位。”

“有了天地轴,就象一棵大树撑了一片天地,就是身心能融入重力线上,即感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是悬浮的,都在重力线上沉浮升降,这就是中,有了中,身心感知的周围自然形成一个人体炁场,围绕身心旋转,就是拳诀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形成一个浑圆的太极球,就是中定。

“有此中定,身心的感知就自然形成一个意识的空间,即人体生命磁场,你的思想与呼吸,你的所有动作,或者太极拳的招式动作变化,都是在这个磁场中旋转沉浮,都是为了构建这个太极态的自我独立空间或圆壁,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气场,能点点一般轻重即不漏,就称为‘。你们这几个月跟三师兄学习太极拳,能体验到炼炁术与太极拳的异同吗?

山子回答道:“我开始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学道修行,怎么一定要学习太极拳,总以为修行就是熟读经文,并专心练习炼炁术的静功就行了。现在明白了,动静相合,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

衍山师父笑吟吟地说道:“修行,如果为了获取某种能力的话,你永远也不能获得真正生命本源’的能力!因为那种能力,不是追逐外物、掌控驭使之心就能得到的。因为欲望越强,就越要对外追逐。可惜离身无法、离心无道,越是强求,就错的越远;越是为获取某种异能而练习,就练不成呢。你若能反外为内,内照自己,再外观万物,最后内外无二。那时,方有可能练成。将自己的生活体悟和太极拳的技艺接合起来,或许会有一些进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道德经》中关键的一句: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不虚静则不能展现生命本源,不变动则不能保持住真正的长久。因此要静之徐清、动之徐生,这是一体两面,即阴阳缺一不可,过分的偏向清静,则会陷入寂灭法;反之,过分的偏向变动,则流于生灭不停的大众万物了,最后于生灭流转中不得自由。

只是动法易知、静法难明;动法适合一切生命的思维方式,容易接受。静法却有逆向之处,令人觉得别扭,难知其中真意。所以,在太极拳的修炼中,静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太极拳就是训练如何于静中生动,如何于动中求静,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于此动静之机,即无极态与太极态相互转换中,明了阴阳的转化。

“所以,太极拳练习中始终处于虚静之中,虚空藏妙有,即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内核即是一炁伸缩之道,阴阳一体而变化无穷,所谓众妙之门,玄之又玄,此时才能让生命本源展示出来,最后借太极拳之变动法去改变自身,那才不落入主动妄动幻动之中,断了真修行之路。

此时,山行已经完成了揽雀尾招势的定式动作,衍山师父拍拍手,称赞了一声“好,这个意境进步很多了。”

一边招呼山行站过来,并继续说道:“太极拳的训练,就是让你们明白动静一体,虚实一体,才是真虚静!唯有明白虚静法的真义,若能掌握一部分,始终贯穿于生活与工作的日常之中,才能在虚静中让生命本源慢慢地展现出来,才有机会利用展现出来的生命本源来改造自身。虚静的程度越深,展现出来的生机越多、越全面,就有更多的途径和选择余地。反之,如果只在变动法中折腾来折腾去,那最终是什么都炼不成的。

“其实学习太极拳与练习炼炁术都一样的道理,只需身、心与魂三者合一,在行存想或默运符篆等方法的协助下,自然而然的改变身心和魂,让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即可。只要处于虚静中,神魂会自行发展出符合身心本性的能力。在练习时,有时会觉得身心与魂在相互交融中产生一股感觉很好的力量,此时不去促进它,也不去抑制它,只保持一灵觉照,使其慢慢的自行成长。

“你们以前所接触的都是有为法,而我所传授的,虽然也是有为法,但却涉及到一部分无为法了!所以练习的根本要领归纳为一句话:谁能让那已经浑浊定型的身心,在宁静中徐徐清澈起来照彻万物;谁能让那久久安稳不动的身心,在运动中徐徐引发出勃勃生机!就必须发动生命的本源之力,想要发动生命的本源之力,就要使身心安定、屏弃内外一切纷扰,当心灵真正宁静后,炁的运行也就顺畅无偏了,无偏则本源的力量就开始展现了。

“因此,太极拳中不管身法动作如何变化,这个无偏就是感知并始终保持虚灵顶劲的天地轴存在。而炼炁术就是谁能让那已经浑浊定型的事物,在宁静中徐徐清澈起来照彻万物,但这只是前半段!并于其中观想符篆,其实是以符篆来诱导心灵进入某种特殊的状态,进而使炁也进入某种特殊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强化精魂,并使精魂更快的与身心接合,这便是后半段:谁能让那久久安稳不动的事物,在运动中徐徐引发出勃勃生机!

“不过你们要记住,后半段是以前半段为基础的,只有心灵真的清静了,才有资格发动符篆。如果心存努力之念,那么连前半段都无法做到,又如何做到后半段呢?反过来说,即便是在后半段的徐徐引发生机中,心灵也是在符篆的协助下,自然而然地保持在一个特定的状态中。一旦心存我应努力、我要加把劲儿等念头,就会破坏了这个状态。所以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执着于努力之念,一旦执着就错了。

“关键之处,依然是我一直提到过的静之以清、动之以徐。身心变化虽然方法多样,内容繁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唯有静之以清,才能让人返回到生命的本源,在这本源中蕴含着各类生命的演化可能。然后,以一定的方法动之以徐,才能让返回本源的生命力重新发展起来,如此才能改变体质。当然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只有通过太极拳的训练,非常非常粗糙的模仿这个过程,然后在反复的练习中,慢慢从粗糙变得精细,才能逐步深入到生命本源的核心部分。

“反正你们记好了,一个合格的修行者或炼炁者,都应以外观宇宙的不停变幻、内观心灵的不断流变,最终明白:万事万物犹如朝露,无量澄明本在自身;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最终返回到真正的生命本源。大致的过程便是如此,说起来是非常简单,但我估计你们真明白的没几个。

话至于此,衍山师父便让山子与山行他俩站在旁边观看,开始言传身教的示范,边演练边说道:起势,两腕意想摸到脚跟后入地,依靠脚底弓地筋的弹力与足太阳膀胱经的身弓弹力,由丹田点虚领两腕点由地前行无限延伸出去,在双手将牵动身轴时自然的回收形成虎抱头之势,随后松膝胯而松肩坠肘双手采按,注意身体是升着降的,是垂直升降的。

“注意了,我现在是马步变换右坐步怀抱七星,此时重心右移,看清楚,没有重心右移,因为身体是悬浮合于天百会的,事实上是丹田点带动身体向右飘移到右脚涌泉上,形成新的天地轴。左前弓亦非身体往前伸,是天百会在引导丹田点向前成45度角的身形变化,就象一个斜型吊臂一样往前探而已。”

只见衍山师父说完要领时身体由左弓步灵活地右旋90度,正身坐步变成右手挥琵琶定势,虚静中右腕点一旋手心向上自然双手回缩抱球于下丹田,然后身轴左转45度角右肩已侧身斜靠出去,接着右脚接过身体的承重,身轴一拧正身前探,双手相粘由丹田处随心念弧线划了个大圈,徐徐螺旋前弓后坐恢复手挥琵琶之定式,最后正身右弓步时右手立掌展指自然变化为右扑面掌的定势。

旁观的山行与山子俩人,此时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老三刀老三掌老三势,这就是太极拳的母拳三势古拳法,里面隐藏着古拳法虎豹头神猿变莽牛撞山三势以及连环三掌三刀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功养身心——太极拳内功心法秘要
浅谈太极拳掤劲
站桩 | 一气周流,回归本源
《玉仙灵诀拾珍·88·天道自然梦修明》
初学太极入门,六步行功法(指南)
成就太极的六步行功法——曹树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