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煌莫高窟(下)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

位于藏经洞对面的“三清宫”,这座建筑落成于1908年,原本是王圆箓建立的道观,2000年经过修复后辟为藏经洞陈列馆。  

馆内展出历史图片和藏经洞出土文物及复制品,呈现藏经洞封闭、发现和文物流散的历史,藏经洞文物的内容及价值。藏经洞陈列馆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

藏经洞的来由。

藏经洞原为洪辩影窟。洪辩(?—862年),唐沙州僧人。大中二年(848)助张议潮起事,任河西都僧统等职。卒于咸通三年(862),族人及弟子就禅室为影堂,内塑真容像并立《告身碑》以资纪念。这个影堂就是今第17窟,即后来的藏经洞。

第16、17窟平面图。

藏经洞洞口和第16窟甬道。

洪辩告身碑。

洪辩像后背骨灰安置处。

藏经洞封闭之谜。废弃说:藏经洞的宝物是当时的佛教废弃物,支持此说最有力的证据是在藏经洞发现的佛经、文书等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碎片或残片,或为两面书写,一面佛经一面社会经济类文书,显然是纸张多次利用。;避难说:藏经洞的封闭是为了躲避战争的威胁。 

藏经洞的发现者。藏经洞发现者王圆箓,湖北麻城人。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勇,离军后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流寓莫高窟供奉香火,布道募化。光绪廿六年五月廿六日,在第16窟清除积沙时,发现甬道北壁封闭的洞窟,“内藏佛典充宇,铜像盈座”,“见者惊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藏经洞。

王道士改修的唐玄奘像龛。

王道士与三层楼西游记壁画。

  

王圆箓所居之三清宫(下寺) 报摄于1952年.

初期藏经洞文物的流失。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取部分写本、佛画等,分赠肃州兵备道廷栋及本县官员乡绅,是为藏经洞文物流散之始。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甘肃布政司命敦煌县令汪宗翰就地检点、封存,并责令王道士妥加保管,不许外流。

宋开宝八年六臂观音变相图1906年兰州严金清送赠两江总督端方。

  

宋乾德六年绘水月观音像(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1904年敦煌县令汪宗翰送赠叶昌炽

斯坦因敦煌劫经。

斯坦因,英藉匈牙利人,中亚考古探险家,曾四次赴中亚探险。第二次探险时,于1907年到莫高窟,在师爷蒋孝琬的帮助下,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藏经洞出土经卷、文书24箱,佛画、织绣品等5箱。第三次探险时,于1914年,再到敦煌,又从王道士手中获得五百余件敦煌写本。总数约二万件。现分藏伦敦的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和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以及印度新德里的印度国立博物馆。

斯坦因劫掠之写经卷包袱。

莫高窟第16窟甬道堆经。

希伯和敦煌劫经。

伯希和1908年3月率法国中亚探险队到莫高窟,对洞窟编号、抄录题记并拍摄大量壁画照片。伯希和精通汉语,将藏经洞中遗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藏经洞中文献精品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分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

伯希和在莫高窟第17窟内翻检劫掠文物。

伯希和考察队所摄莫高窟第344窟。

劫余断篇复遭劫。

1909年,伯希和携带部分敦煌写本精品到北京展示,中国学者始知藏经洞之事,乃力促清学部电令甘肃藩司查封石室,将所余遗书悉数解送北京,宣统二年(1910)秋运抵北京。运京途中,复遭盗窃。至京后,又遭李盛铎、刘廷琛等官吏窃夺,各取佳者数百卷,而以其余8697件藏于学部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学部宣统元年八月廿二日致陕甘总督电。

日本探险队在敦煌的活动。

大谷探险队为日本佛教净土宗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代宗主大谷光瑞组织的中亚考察队,曾三次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探险活动。1910年至1941年的第三次大谷探险队成员桔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于1912年初在莫高窟滞留八周,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调查,并从王道士处密购藏经洞文物四百余件。

载文物从敦煌至兰州途中的日本大谷探险队。

俄国考察队在敦煌的活动。

1914年至1915年,奥登堡率领俄国考察队在敦煌莫高窟进行考察,历时六个月,绘制了莫高窟的平、立面图,拍摄了两千余张照片,对部分洞窟壁画进行了内部全景的油画速写、临摹、影描等。并发掘了一些洞窟中的堆积物,获得一万余件文献残片和佛教美术品,又从当地居民中收集了大约二百余件较为完好的写本。现分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劫掠之莫高窟第263窟“天宫伎乐”壁画。

俄奥登堡考察队队员杜金画石窟油画速写。

华尔纳敦煌劫宝。

华尔纳率领的美国远征队——哈佛大学考古调查团,于1924年初首次来到敦煌,此时藏经洞已是空无一物,便把目标转向石窟。用涂有粘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面,盗剥壁画精品十余幅和劫取彩塑供养菩萨像一尊。1925年,华尔纳又一次组织考察队至敦煌,因当地民众的反对和官府的阻止,再次大批盗剥壁画的阴谋破灭。

华尔纳盗第323窟壁画痕迹。

华尔纳劫掠第320南壁中央壁画。

中国各地收藏藏经洞文物概览。

世界各地收藏藏经洞文物概览。

于右任《敦煌记事诗》

藏经洞文物撷英。

展室局部。

摹敦煌绢画:降魔成道图(五代)

引路菩萨图。唐代。


敦煌研究室院史陈列馆

敦煌研究室院史陈列馆位于九层楼右前方。原为清代的两座佛教寺庙——雷音寺(中寺)和皇庆寺(上寺)。1944年莫高窟收归国有,在此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为研究所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参观示意图。

敦煌研究院历史沿革建制展厅。

敦煌研究院简介。

敦煌研究院管辖石窟示意图。

1941年于佑任提交《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

1943年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

1943年1月重庆《大公报》报道:教育部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1949年常书鸿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

1961年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段文杰敦煌研究院院长

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8年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

2006年成立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

2014年王旭东敦煌研究院院长

樊锦诗,女,汉族,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中共党员,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她已在敦煌坚持工作五十余年,主要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工作。作为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2019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展室。

奖状。

职工风采录。

艰苦创业。

段文杰先生展室。

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终身成就奖”。

段文杰先生雕像。

段文杰先生照片

段文杰先生论著目录。

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二展室。

敦煌文物保护历程。

濒危的莫高窟。

看守式保护时期。

抢救性保护时期。

抢救性保护时期。

数字保护时期。

预防性保护时期。

张大千故居。

简介。

故居外貌。

卧室。

张大千敦煌之行。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常书鸿生于1904年,在杭州出生,他的祖上本姓伊尔根觉罗,是正儿八经的满洲人,为清朝驻防杭州的“世袭云骑尉”。是个不折不扣的贵族,他的父亲希望他从事实业救国,就严格要求他去报工科,但是他本人对艺术比较感兴趣,就选择了工科里面的一门课程,染织,因为这个涉及到美术,后来想方设法学习艺术,终于到了法国学习油画,第一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成为了著名油画大师劳朗斯的门生。他连续四年拿下了当时法国学院派最具权威的画廊——巴黎“春季沙龙”的金、银奖,得到“不轻易以一字许人”的著名艺术批评家莫葛雷的另眼相待,此后他的作品陆续被蓬皮杜艺术中心、里昂美术馆和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常书鸿不仅事业有成,年少有为,他在婚姻上也很幸福,有个美丽温婉的妻子,叫陈芝秀,也是一个贵族,是常书鸿姑妈领养的女儿。不光身份高贵,对艺术也很有追求,他爱绘画,她则喜欢雕塑,在巴黎相敬如宾的他们成为了画界的“模范夫妻”,她成为了他的缪斯女神,他许多著名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于她。简直就是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小乔初嫁了。1935年,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塞纳河畔,常书鸿在一个旧书摊上无意中看到一本书,叫“敦煌石窟图录”,从此他的命运被改写了!伯希和是谁呢?伯希和是当时法国最著名的汉学家,汉语说得极其好,还精通中国古文和历史,他1908年来到敦煌莫高窟,用流利的汉语和王道士套近乎,说服王道士打开藏经洞,用500元大洋,挑走了藏经洞的所有的精品,这些精品后来都在法国的博物馆里珍藏。他的这本书在法国出版后,常书鸿无意中看到,就被画册的内容惊呆了,中国的北魏到盛唐的荣光,基本是没有遗留的,您比如去西安,只能去大雁塔那里感受下,但是在敦煌这里,因为特殊的气候和远离战乱的漩涡,有幸保留了一个盛唐的美术馆,那时候的佛教艺术图画,磅礴的气势,恢宏的笔触,奔放的画风,细腻的人物,让他叹为观止!、他这个时候还没听说过敦煌这个名字,但是他开始决定研究了解这个地方。后来他在回忆文章《铁马叮咚》中写道:“倾倒于西洋文化,而且曾非常有自豪感地以蒙巴那斯的画家自居……现在面对祖国的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真是愧疚之极,不知如何忏悔才是。”  常书鸿心生了前往敦煌的想法,他的妻子陈芝秀却很反对,这个也可以理解,常书鸿是一腔理想主义,陈秀芝考虑的是现实,当时的国内军阀混战、狼烟四起,国运衰微,根本没有艺术的土壤。  常书鸿很坚决,他认为:功名利禄不过过眼烟云,真正的艺术家并不看重这些。”   最终还是妻子做出让步,1937年常书鸿和妻子回国,于右任提出的建立敦煌研究所,梁思成常书鸿前往敦煌担任所长。   1942年,常书鸿来到了敦煌,当时很破败,洞窟被当做淘金人夜宿的地方。脱落的壁画夹杂在残垣断壁中,随处皆是。当地人求神拜佛,挖土烧香,人为与自然的因素使洞窟一天天被破坏。   敦煌的冬天特别冷,黄沙蔽日,黄土扑面,每天三餐就是简单的面条撒点盐、辣子和醋,没有火炉子,在寒冷的冬夜,双手都僵冻如铁。   当时一家住在崖壁下面的破庙里,桌、椅、床都是土堆成的,没有电,晚上点的是油灯,在滴水成冰的屋里甚至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住所的周围被戈壁包围,最近的村舍也在几十里外。他放弃了个人的艺术创作,带领研究人员清沙筑墙、整理资料、修复石窟塑像、临摹历代壁画,为敦煌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妻子陈芝秀,无法忍受这一切,他和常书鸿不再是画界的“模范夫妻”,他们渐渐被生活折磨成一对怨偶,彼此的争吵越来越多,据他们的女儿常沙娜后来回忆:“他们打架,打的时候,母亲就去揪父亲的眼镜。因为父亲高度近视,拿掉眼镜,就看不见了。”   争吵让这对夫妻本就疏远,再加上常书鸿一心将心扑在了敦煌事业上,忽略了妻子的感情,让这段婚姻开始出现了裂痕,1945陈芝秀终于忍受不了,陈芝秀留下了尚未成人的一对儿女,和赵忠清私奔。当常书鸿终于意识到妻子的出走,纵马去追时,已经来不及,他在戈壁上坠马昏厥。悲伤与踌躇之后,常书鸿还是决定带着儿女们留在敦煌。此后,更多的年轻人来到了这里,和他一起做守护、临摹的工作。其实当时他们的艰苦和要面对的情形十分复杂,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心平气和地躲在洞窟里临摹,他们还要维护洞窟,治沙;他还得面对土匪和军阀的勒索;他想尽办法抵御这些外来的压力,用女儿的画去交换洞窟里的佛头;为了给洞窟装上门,他不得不时常前往敦煌县城,动员官员、商人们做功德,捐献窟门。  敦煌莫高窟这里有他们当年生活的陈列馆,强烈建议大家去看下,真的是很不容易!后来国民党政府决定撤销敦煌艺术研究所,将石窟交给县政府管辖,停止拨给消费。他又跑到重庆去游说,去找傅斯年、张民权、郭沫若等人,终于让他再继续办下去,就这样一直到解放。   进入七十年代后,时代动荡,常书鸿遭受诬陷,被开除党籍,接受劳动改造。被命运再次打击的常书鸿没有放弃,而是熬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艰苦岁月,始终坚守在敦煌。常书鸿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敦煌,就这么糊里糊涂被赶了出来,怎么想都不安心。”   到后来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常书鸿的老年失忆症已经越发严重,尽管已经在北京疗养生活,但每每有人拜访他时,他总会说道:“为什么要我住在这个屋子里?为什么把我弄到北京?为什么不让我回敦煌,我要回敦煌,我还要住我那个土房子。”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真的是泪流满面,可能在常老先生回首这一生的时候,真正让他感觉到充实而有荣光的日子,就是在敦煌的那些时光了吧。   最后再讲一下,他的妻子陈秀芝的结局,14年后,几经辗转,沧海桑田,跟她私奔的那个解放后,死在了监狱里,她改嫁了一名工人,每天靠洗衣维持生计。   她已经苍老不堪,表情木讷,她依然保持着当初的倔强,她的女儿找到她,她连说了几句抱歉,除此之外,她们已经无话可说。后来,常沙娜每个月都会瞒着父亲,给远在杭州的母亲寄钱,一直到 1979年底,常沙娜收到了干妈的来信,陈芝秀去世了,因为心脏病。   收到干妈来信后,常沙娜把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常书鸿。忙碌的常书鸿若无其事地“哦”了一声,平静地询问着她去世的原因和去世的时间,又去忙别的事情了。过了几个小时,常书鸿突然失魂落魄地叫住常沙娜,连问了几声,她死了?她死了,她死了……   这个类似于马前泼水的故事,其实特别让人揪心。看了之后内心五味杂陈,常书鸿笔下的陈秀芝那么美丽端庄漂亮,他一定是深爱着她的,看他们当年的恩爱合影,可能两个人都不会预料到命运会带他们究竟到何处吧?   我们敬仰常书鸿先生的伟大,但是我们也不要去咒骂陈秀芝的薄情寡义,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现实主义者。  今天的敦煌后山上,有一片墓地,常书鸿先生就长眠在这里,和他葬在一起的,不是陈秀芝,而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李承仙。

常书鸿故居。

简介。

卧室兼书房。

饭厅。

客厅。

常书鸿办公室。

办公室。

画室。

常书鸿年表。

青年时代常书鸿。

留学法国常书鸿。

40年代中期常书鸿。

50年代中期常书鸿。

60年代中期常书鸿。

70年代中期常书鸿。

常书鸿学术研究展室。

常书鸿文集。

展室局部。

常书鸿作品。

磨房。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这座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中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护研究陈列机构。它与莫高窟隔河相望,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是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的。陈列中心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3月落成。

  

第一展区是八个1:1复制洞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这八个复制洞窟还是活动的,可以一片片取下后运往外地展览。

复制洞窟分布图。

敦煌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

西魏第249


西魏第285窟。



隋代第419窟。开凿于隋代,洞窟平面呈方形,前部为人字披顶,后部为平顶,西壁开一龛。龛内塑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画尼乾子、鹿头梵志,龛外左右侧画有维摩诘经变。东、南、北壁画有千佛,南北壁千佛中央画说法图。窟顶后部平顶画有弥勒上生经变,东王公(帝释天)、西王母(帝释天妃)乘车出行;窟顶人字披画有大型法华经变、须达拏太子本生、萨埵太子本生。

隋代第276窟。此窟壁画以精美的“疏体画”而闻名,南壁通壁画阿弥陀佛说法图,北壁通壁画弥勒菩萨说法图,西壁龛外两侧画维摩诘经变(南侧为文殊菩萨,北侧为维摩诘),东壁门两侧各画一位天王(南侧已毁)。

  

  

盛唐第217窟。建窟时间约为唐朝神龙至景龙年间(705—709年)。洞窟形制为覆斗顶殿堂式。西壁龛内仅存佛像一身,为清代重修。此窟壁画保存完好,结构精巧,线条细腻,色彩鲜艳,艺术技巧臻于成熟,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大唐气象。

左边是南壁壁画《法华经变》。

右边是北壁壁画《观无量寿经变》。

元代第3窟。

洞窟门口的千手千眼观音像。

第3窟是敦煌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全窟作成沙泥壁面,上敷薄粉,绘製湿壁画。

北壁。千手千眼观音像,描绘衣裙巾带,时而笔势圆转、酣畅,时而笔力劲拔顿挫,表现出锦、绢、棉、麻等不同的质感。人物面部、肢体则用遒劲的铁线勾勒,自然、匀称、丰满、细腻,造型准确。千手千眼的描绘一丝不苟,千姿百态。中国人物画的各种线描,几乎已荟萃一壁,和谐统一,标志着元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

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主室呈方形,前室横长方形,甬道长而阔。壁画除窟顶坍毁,前室和甬道为五代重修外,主室四壁均保存唐代原貌。主室前壁(西壁)门两侧为文殊、普贤变;右壁(南壁)为观无量寿经变;正壁(东壁)为八大菩萨曼荼罗;左壁(北壁)为弥勒经变。此窟大致建造于吐蕃占领瓜州初期的中唐时期。

正壁的八大菩萨曼荼罗,居中为卢舍那佛,着菩萨装束。八大菩萨现存文殊、弥勒、地藏、虚空藏四尊,密教图像的出现,与不空大师河西传密教有密切关系。

北壁为弥勒经变

南壁为观无量寿经变。

西壁门的南北两侧对称绘制文殊变和普贤变。

  

第二展区“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设有敦煌莫高窟的创建、敦煌壁画摹本珍品、敦煌石窟的创建过程和画工绘制洞窟使用过的绘画工具、莫高窟发现的精美的古代比值织物、藏经洞发现的古代写本真迹、敦煌花砖艺术等陈列单元。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敦煌石窟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物。

当地出土和征集来的敦煌文物。

  

  

  

沙漠瑰宝-敦煌石窟经典洞窟复制展。

洞窟制作过程图一。

洞窟制作过程图一。

洞窟制作过程图一。

洞窟的画师与工匠来自何方? 

什么人出资开凿石窟。寺院僧侣、豪门贵族、戌边将士、庶民百姓、少数民族。

壁画如何绘制的?

总体设计。

按比例分墙面起稿。

粉本刺孔。

着色。

勾线。 

地仗制作。地仗是石窟壁画的载体,可以说是壁画的“基础层”,壁画的“基础层”是绘制壁画的第一个步骤。

  

  

  

  

塑像制作过程。

  

  

  

画工绘制洞窟使用过的绘画工具。


  

  

  

敦煌花砖艺术。

  

  

  

  

  

  

  

  

  

  

  

  

  

  

  

  

  

  

  

第二展区的第二主题展览陈列的是,主题为《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大型图片展,记录一个世纪以来,几代莫高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随时代变迁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与发展;并详实地记录了莫高窟藏经洞,在1900年发现后,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取经卷第一现场图片。同时,还有大量的图片传递给公众的信息是,1944年在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吁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后,一批又一批美术研究专家、考古学家、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来到敦煌,在食不果腹艰难困苦条件下,进行着探索、保护、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大繁荣大发展的环境下,先进的科学保护技术在莫高窟壁画、彩塑,环境治理与改造得到广泛应用,硕果累累,使得敦煌莫高窟焕发了青春。此展览共展出图片一百五十余幅。

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历程。

  

  

  

  

  

  

  

  

  

  

  

  

  

  

  

  

  

  

  

抢救性保护。

敦煌洞窟历史的对比。

  

  

 科学保护。  

  

  

  

  

  

  

  

  

  

  

  

第三展区(位于陈列中心展厅的二楼)是辅助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现在展出的是一个主题为《 雪域天界佛土》的藏传佛教青铜造像展。

  

  

  

  

  

  

  

  

  

  

  

  

  

参观完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高窟真的会消失吗?
相隔千年宛如初见 梦你千万遍
珍贵!这些照片记录了110年前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女儿”樊锦诗:别样人生“莫高”情
常书鸿:毕生守护敦煌石窟,妻子与人私奔,女儿传播敦煌七十年
常书鸿,敦煌学奠基人妻子背叛了他,女儿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