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博物院(二)特展馆
userphoto

2022.08.05 山东

关注

特展馆重点打造国内外精品展览和以院藏宫廷文物为主的专题展:《盛世华彩》、 《走进佛前》、《陈设清宫》、《精准与华美》。

盛世华彩-清三朝官窑瓷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着大量流传有序的官窑瓷,这里展出的清康熙、雍正和乾隆官窑器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序言

展厅局部

  

青花瓷

康熙  青花莲池花鸟纹花盆。高37.5厘米 口径53厘米。

清康熙  青花缠枝西番莲纹盖罐

清康熙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清康熙--青花麻姑献寿纹六棱花口花盆。

清康熙--青花香草龙纹洗

清康熙  雕地龙纹素三彩花蝶纹碗。

清康熙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盆。高36厘米 口径60厘米 足径38厘米。

清康熙  青花狮子牡丹纹绣墩

清康熙  青花万寿纹尊

官窑青花万寿纹尊高达77厘米。它胎体厚重,器内满釉。尊的周身绘寿字纹。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共计整整一万字。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体策划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

清康熙  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壸

清康熙  青花鱼龙变化纹洗

清康熙  青花花卉纹瓜棱式甘露瓶

清康熙  青花香草龙纹簋式花盆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铭纹笔筒。笔筒为直筒形,高16厘米,口径19.3厘米。器施白釉,外壁以青花料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文末有釉里红“熙朝传古”方印。这种以整篇辞赋装饰笔筒,不加其他纹饰的做法于康熙时期极盛。该器为官窑器,底款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年号款。

清雍正  淡描青花花蝶纹盘。

清雍正  淡描青花贯套捧寿纹盘 。

清雍正 青花牵牛花纹倭角瓶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

清乾隆 青花变体夔龙纹折肩洗口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铺首尊

清乾隆 青花变体菱龙纹折肩洗口瓶(左)、清乾隆 青花双龙捧寿纹如意耳葫芦式扁瓶(右)

五彩瓷

清康熙  五彩八骑送宝纹花盆。一位驭手前引着马、鹿相套的满载珊瑚等珍奇异宝的两轮车,八骑异国使者手捧贡品,穿林越壑而来。这种纹饰是瓷画的传统纹样,习称“八蛮进宝”,但此名已不合时代风尚,故改为“八骑献宝”为宜。

清康熙  五彩花鸟纹花盆。绘五彩八哥、梅花等图案,色彩艳丽、明快。边饰为富贵(牡丹)长寿纹。口沿下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清康熙  五彩花卉纹瓶

斗彩瓷

展柜局部

清康熙  斗彩合和二仙纹六棱菱花口花盆

口沿上绘万字锦地团寿纹和团鹤纹,腹壁六面分别绘有斗彩和合二仙图,神态各异。口沿下墨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清康熙  斗彩福禄寿三星纹六棱菱花口花盆。

另一面。

清康熙  黄地斗彩龙凤纹盘

清康熙  郎红釉钵

清乾隆 青花海水红彩云龙纹盘

清乾隆 雕地海水红彩龙纹盖盘

展厅局部

清雍正  仿哥釉牺耳尊

清雍正  仿钧窑红釉海棠式觚

清雍正  窑变釉出戟尊

清雍正  炉鈞釉三系瓶(左)、清乾隆 炉鈞釉双耳瓶(右)

清雍正  仿汝窑天青釉出戟觚(左)、清雍正  白釉堆花蟠蛇纹吊篮(中)、清雍正  仿定窑白釉印花蕉叶纹觚(右)

清乾隆 祭红釉玉壶春瓶

清雍正  仿官釉包袱尊(左)、清雍正  粉青釉长腹盖罐(右)

清乾隆 毡包青釉爵(左)、清雍正  粉青釉天圆地方葫芦瓶(右)

清雍正 茄皮紫釉暗刻缠枝石榴纹盘(左)、清乾隆 仿青白釉暗刻缠枝莲纹高足碗(右)

清雍正  铁锈花釉贯耳尊(左)、清雍正 茶叶末石榴尊

清乾隆 厂官釉牺耳尊

 清乾隆 蓝釉天球瓶

素三彩

前排:清康熙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

清康熙 黄釉浅浮雕龙纹长方形盏托、雕地龙纹素三彩花蝶纹碗、黄釉锥刻龙纹圆形盏托。

清乾隆 素三彩五福捧寿纹盘(上)。清乾隆 胭脂红雕地粉彩开光墨彩御题诗纹轿瓶(下)

清乾隆 红彩莲纹甘露瓶

 清乾隆 胭脂红地粉彩花冉纹覆钵式塔

清乾隆 红彩莲纹甘露瓶

 清乾隆 粉彩吉祥纹带钩

清乾隆 淡绿地粉彩开光墨彩御题诗纹轿瓶

清乾隆 豆青地花金彩开光墨彩御题诗纹轿瓶

上:清乾隆 胭脂红雕地粉彩花卉纹碗(左)、清乾隆 胭脂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右)

下:清乾隆 黄地粉彩花卉纹碗

清乾隆 粉彩百鹿纹牛首尊

清乾隆 粉红地粉棚福寿宝馨纹菊瓣式带托花盆

清乾隆 湖绿地粉彩宝相三多纹六方带托花盆

清乾隆 粉红地粉福寿宝相纹葵花式带托花盆

清乾隆 胭脂红地粉彩福寿宝相纹腰圆式带托花盆

清乾隆 松石绿地堆花金彩串枝花卉纹菊瓣式带托花盆

清乾隆 粉彩夔龙拱花纹长方形带托花盆

清乾隆 仿金釉法轮

留得素花暖人间

  



墨彩御制棉花图瓷板册页


  

  


结语

  

走近佛前-清宫旧藏金铜佛造像

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皇宫和皇家苑囿中都设置佛堂,供奉着各种各样的佛龛、佛塔、佛阁、佛像、七珍八宝等佛教供器,尤以佛像为多。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制作精工,堪称艺术珍品。

       清宫旧藏金铜佛造像,除元、明皇室留存和西藏、蒙古等地进贡外,大多是宫廷造办处应敕令而制。据文献记载,康熙、乾隆二帝十分重视藏传佛教及佛造像,有时还亲自参与佛像图样设计、制作过程的监督,从而确保了造像的质量与水准。造像师除内陆工匠外,还有来自西藏、尼泊尔的善巧者。他们结合汉藏两地的造像技艺,因此所造佛像汇聚了各地藏传佛像精华,显示出不同地区的造型特点与艺术风格。

   本展览展出的佛像就是清宫铸造金铜佛像。这些金铜佛像,造型规范、结构匀称、用材讲究,表层加工光滑,镀金灿亮,充分显示出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族和艺术价值。

诸佛

金观音立像。这尊金立佛头戴花蔓宝冠,身披璎珞,左手施无畏印,手指轻拈莲花,花枝缠绕手臂肩头,石手下垂施与愿印,下身着裤,跣足立于莲花座上。

鎏金释迦牟尼铜像

鎏金药师佛铜像

鎏金铜佛像

鎏金持幢佛铜像

鎏金嵌绿松石铜佛像

鎏金尊胜佛母铜像

鎏金旃檀铜像

鎏金四臂观音铜像

鎏金莲花手观音铜像

鎏金莲花手观音铜像

鎏金四臂观音铜像

鎏金铜佛像

鎏金释迦佛铜像

鎏金白马头金刚佛铜像

鎏金释迦佛铜像

鎏金释迦佛铜像(9件)

  

  

铜胎掐丝珐琅佛龛

菩萨  

  

镀金观音菩萨坐像

鎏金铜佛像

  

鎏金释迦牟尼铜像

鎏金摩利支天铜像

鎏金文殊菩萨铜像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鎏金铜佛塔

铜胎掐丝珐琅佛龛

  

护法神

  

鎏金宗咯巴铜坐像

绿度母,藏传佛教常见护法神。和宗喀巴大师造像对比,明显面部柔美许多,正合护法神说明中的善相。注意她的脚也不是正规盘坐。

展室尽头的墙上,佛教各种手印,可以对照着看。

《陈设清宫—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展》

大清王朝虽然已经成为历史,而清代宫廷生活以其独特的时代特点,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当代。其凝固的仪轨、特别的信仰、华美的陈设、高雅的文玩、精致的日用至今历历在目。它们不仅是几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学术、艺术等积累的结晶,更隐含着华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器类之丰富、材质之多样、造型之优美、制作之精湛,无不臻于极致。显示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皇家华贵堂皇的气势和高雅脱俗的审美品位。

展厅局部

凝固的仪轨

两侧:铜镀金垂恩香筒

中:嵌珐琅带盖鼎式炉(上),铜珐琅菱花式三足鼎(下)。

两侧:铜珐琅炉。明代光宗藏品,清宫沿用。

中:铜珐琅三足鼎(上)、铜珐琅大圆洗(下)

上:铜珐琅体(左右)、铜珐琅太平有象()

下:铜珐琅大圆洗(右)、景泰蓝云龙纹瑞兽火炉(右)

满汉文金册,嘉庆皇帝赐给皇子旻宁和硕智亲王(后来的道光帝),表彰他勇敢大智镇压了天理教勾连部分太监的宫廷叛乱。

嘉庆帝赐给和硕智亲王继福晋佟佳氏的金册

嘉庆帝赐给和硕智亲王的金印。

上:珊瑚红金喜瓷盘。

下:自左至右:粉彩喜鹊登梅碗、蓝地青花云龙纹碗、五彩龙凤纹瓷碗、珊瑚红金喜瓷碗。

粉采描金“大吉”葫芦瓷板挂屏、冬青釉带盖葫芦瓷瓶

刺绣百子图壁挂

紫檀边嵌玉花卉挂屏

紫檀嵌玉梅桩挂屏

紫檀边铜珐琅渔樵耕读挂屏

漆雕宝椅,热河行宫皇帝御座,系江南、扬州两淮盐政的贡品

蓝色绣金龙男袍

紫红绣金龙男袍

随处的精致

展柜局部

  

笋形陶水盂

粉彩婴戏尊

项圣思作紫砂桃形杯,构思奇巧,为明末清初紫砂名匠项圣思的代表作。

粉彩花鸟长方形花盆,大雅斋是慈禧太后专藏的名号。

斗彩双凤八吉祥纹盘(镇馆之宝)。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

湖绿地墨彩加粉花鸟纹荷花缸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尊

青花莲花托八吉祥纹盉式壶

雕漆山水楼阁人物纹盒

如意形漆木盒

透雕满金漆插牌

青花暗八仙锦文包袱式瓷瓶

翡翠赤壁图插屏。巧借玉石的天然色彩后纹理表现苏轼夜游赤壁的场景,是清代巧作精品。

漆雕三国演义人物大瓶

剔红波涛海马纹漆盒

百宝嵌梳妆箱

宫中用的各种玉器饰件

掌上的风雅-赏玩珍品

  

展厅局部

自上至下:红木柄寿星三多玉如意、白玉如意、红木柄三镶嵌玉如意。

自上至下:雕花玉如意、碧玉如意、翡翠雕灵芝小如意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用从斯里兰卡进贡的整块珍贵石料雕刻而成,曾置于乾隆御书房。

玉僧帽盖壶

乾隆御题龙凤形玉璧

云龙纹玉水洗

碧玉雕花盒、碧玉雕花活环盖炉、碧玉活环饕餮纹提梁壶

碧玉雕耕种屏、瓶。

碧玉芭蕉叶盘

白玉佛手花插

青花鱼龙变化纹瓷豆

碧玉册、碧玉雕花描金笔筒

御用湖笔

御用端砚、徽墨。

玛瑙多环瓶

各式玉雕香炉

白玉双龙耳带盖扁瓶、白玉甜瓜盒、菊瓣形白玉炉、玉印盒

几案的沉思

  

玉山子

锡铜立鹤。是鹤不是凤凰,凤凰是三尾,鹤是单尾。

右下:青玉万年青盆景,原料价值连城,风格清新,玉石盆景是名贵的陈设品,在北京故宫以外展出实属罕见

镀金珐琅盆景

粉彩太平有象瓷塑,乾隆官窑精品

祭蓝釉金彩皮球锦纹赏瓶

冬青釉八卦文琮式瓶

体和殿黄地粉彩花卉圆形花盆

祭蓝釉梅瓶

粉彩松鼠纹四方瓶

铜珐琅立鹤、香插、香筒、梅瓶。

信仰的依凭-佛教珍品

  

展厅局部

金坛城。为纯黄金制造。坛城及曼陀罗,是佛经中记载佛教圣贤修行集会的场所,藏传佛教用它代表象征宇宙世界的法器。佛教徒在修法、供奉菩萨时手持坛城或将其陈设于案几之上。这座金坛城圆形的城基上旌幡依次分立,绿松石镶嵌在周围。神话传说中的须弥山居中,底层为经殿,经殿四面都开设一门,内坐大威德金刚及佛教众位圣贤。

金佛塔

铜珐琅塔

孝贞显皇后鎏金铜发塔。

藏式喇嘛塔,高约50厘米。底座为正方形须弥座,四面皆有雕刻,并镶嵌红珊瑚、绿松石以装饰。其束腰部分雕刻二只狮子,相对而立,其间相隔一个火焰宝珠。狮子前爪上举,用以承托上枋部分,形象十分生动。须弥座之上安放发塔本身。塔顶为嵌宝日月。塔伞的璎珞倒垂,悬挂铃铛十一个。塔刹为十三层,为直径逐渐缩小的圆环,其前方的铭牌刻有“孝贞显皇后发塔”字样。塔肚圆鼓,周身环以嵌宝璎珞。四面雕刻有狮首人手的神兽,四角分别固定着由塔伞悬挂的吻链。塔肚正面有祥云佛门一个,祥云十一朵,以插销方式固定。另据相关资料可知:塔肚内有一尊无量寿佛,其后有一金匣。金匣正面饰六字真言,匣墙有八吉祥纹饰。塔斗为四层莲瓣造型。

展柜局部

铜珐琅八宝

铜珐琅七珍(后排,前排左一、右一)、景泰蓝鎏金五供(前排中间)

铜镀金双尊佛。

鎏金铜佛像

鎏金四臂观世音铜像

鎏金释迦牟尼、观音、文殊三连台铜像

  

精准与华美——南京博物院藏钟表精品展

中国计时器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圭表、日晷和漏壶等计时器。明末清初,随着欧洲传教士的到来,由欧洲人发明的现代机械钟表被带到了中国。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神宗万历皇帝进献了两座自鸣钟,在当时的宫廷内引起了轰动。至十七世纪,清康熙帝倾慕欧洲的科学技术,收集了许多西洋的科学仪器和各类时钟。当时,来华的欧洲传教士都把西洋钟表当作礼物献给中国皇帝或王公大臣以求得支持,西洋钟表在当时已经成为中国人认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受此影响,清政府设置了做钟处,广州、苏州等地亦纷纷模仿西洋钟或创新制造机械钟表。

铜镀金仙鹤时乐钟,清乾隆,启动机械系统后,仙鹤展翅,小鸟嬉戏,以西洋装饰手法表现中国传统题材,是广州钟表的代表作

木楼亭式顶四面时乐钟,清,钟盘面板展现群仙祝寿等故事纹饰。

十二时辰铁壳坠力钟

铜亭子人物敲时刻钟

山子鸟音水法钟

白石座镀金自动交换时刻钟

木楼车篷式时刻钟

“时明”插屏钟

木楼蓬式时乐钟

左:红木插屏钟

右:铜镀金镂空楼式钟,清乾隆,清宫造办处造,以微缩宫殿为造型,采用传统镂空錾花技法,富有民族特色

上:自左至右:铜天文挂钟、十二时辰坠力木壳挂表木长匣天文挂表。

下:铜干支计时圆形钟

铜镀金辇式提闸四套弦时钟

十二时辰坠力天文钟

木楼车篷式时刻钟

铜蟋蟀罐式钟

红木嵌螺钿座钟

红木嵌螺钿座钟

铜镀金辇式转花时乐钟

铜镀金亭子人物敲钟,英国造

铜镀金嵌彩料石人敲时乐钟

左:铜镀金灯塔式风雨表,清,集时钟、寒暑表、气压表、温湿度表、指南针为一体,饰以船锚、救生圈等。

右:铜镀金景泰蓝瓶式三面钟,法国造

左:布谷鸟坠力钟,清,德国造。

右:玻璃罩铜台钟,晚清,德国造

左:铜镀金转花水法时乐钟

右:铜镀金人物瑞兽钟,清,法国造

玻璃座钟,晚清,法国造

铜镀金鸟音钟,清,法国造

铜镀金鸟笼钟,清,每逢报时,笼中小鸟会摆尾鸣叫,跳跃于两条横杆间,是英国钟表精品。

木楼亭式顶四面时乐钟,清,钟盘面板展现群仙祝寿等故事纹饰,是苏州铜錾花面板的代表作,凸显苏州钟表的民族特色。

花瓶式三套弦时乐钟

铜镀金鹿驮钟

铜镀金福禄寿三星钟

嵌珐琅转鸟开荷花缸钟,没有表盘。

镇馆之宝展厅

不可一日无此君

引言

南京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43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便是其中难得的精品。这件瓷器作为现存惟一完整的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胎质坚硬,造型优美,纹饰精致,釉质滋润。它的白釉微青,釉里红虽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南京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43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便是其中难得的精品。

  这件瓷器作为现存惟一完整的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胎质坚硬,造型优美,纹饰精致,釉质滋润。它的白釉微青,釉里红虽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明代,梅瓶一直被皇室、贵族用作重要的陪葬品。那么,这件明洪武景德镇官窑釉里红梅瓶的主人究竟是谁?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在瓷器发展史上又有什么重要价值?

  展览将围绕梅瓶的故事、梅瓶的发展、釉里红工艺以及岁寒三友纹饰,详细介绍此件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瓶出显赫——梅瓶的故事

1957年3月,考古人员在南京市东善桥响龙山附近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墓中出土的47件文物,多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几件铜制品以及锡制的罐、瓶、壶、盘、碟等,器形较小,造型简单,制作粗糙。但是,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文物中,考古人员竟然发现了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梅瓶的主人

出土墓志表明,墓主人是明初驸马都尉宋琥和夫人安成公主。宋琥是明朝开国大将宋晟(1342-1407)的次子,安成公主是明成祖朱棣的女儿。永乐元年(1403),朱棣将安成公主许配宋琥。永乐六年(1408),宋琥继承父亲西宁侯爵位,镇守甘肃。永乐十年(1412),宋琥奉诏回京,以皇亲身份掌行孝陵祭祀行孝陵祭祀。洪熙元年(1425),宋琥以不恭之罪遭弹劾,被削夺爵位,直至宣德五年(1430)去世。正统八年(1443),安成公主病逝,夫妻合葬于东善桥。

梅影留香——梅瓶的发展

梅瓶是古代瓷器中一种兼具使用和观赏功能的用具,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型修长,亭亭玉立。它流行于宋、元、明、清,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宋代,梅瓶以实用为主,因造型易于封口,容量大,且便于搬运,可作盛酒容器,被称为“经瓶”“酒经”。当时,“经瓶”有几层含义,一乃表明盛酒器;二指特定的样式;三是有限定容量,一瓶酒就是一经。

北宋 赵佶 文会图

元代,受到景德镇制瓷业大发展的影响,梅瓶有新的变化,整体造型高体宽大、上腹饱满,并出现了以青花为主的品种;在纹饰上多以吉祥内容和织锦图案装饰,也流行历史故事、戏剧故事等题材。

元代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沐英墓出土。

明代,是梅瓶烧造的高峰阶段。早期,梅瓶仍主要作为酒具使用,永乐至崇祯时期则大量地被用于贵族陪葬品,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北京定陵、湖北省荆门市梁庄王墓和广西桂林藩王墓等都曾出土过梅瓶。

明洪武 景德镇窑白釉“赏赐”梅瓶。

清代,梅瓶烧造时间集中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功能已不再是实用的酒具,而演变成赏玩的陈设器。

瓷中贵族——釉里红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用彩料在胎上直接绘画,罩透明釉后,在1280摄氏度至1300摄氏度的窑火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氧化铜的呈色难控制,对窑室气温要求高。温度低了,图案的色泽会发黑;温度高了,纹样易于晕散。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对梅瓶各部分的说明。

岁寒益友——松竹梅

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乃中国传统纹样,在古代绘画和工艺美术中多见,是明清官窑瓷器常用纹饰。松,四季常青;竹,虚心劲节;梅,冰清玉洁。松、竹、梅,数九寒天,傲霜斗雪,迎风而立,坚忍不拔,精神可嘉,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南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云:“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明代佚名《渔樵闲话》云:“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富贵猪——南京博物院藏猪文物展

“富贵猪——南京博物院藏猪文物展"特展馆3楼12号展厅。展览展出历代各类猪题材文物80多件(套),包括陶塑、玉器、书画等,向观众介绍与猪有关的古代农耕文明、传统猪生肖文化与习俗。

我老伴的本命年

前言

清青花“西游记”钵式瓷炉

猪形手握

 玉猪

剪纸

清  刘德六《猪柳图》扇面

清  镶白玉十二生肖花式梨木盒

清  皮影猪八戒头部

猪八戒彩绘面具

民国  墨晶猪

 年画

  

  

  

  

  

瓷猪

  



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鼻烟壶--“集齐”中华艺术文化
赏析︱明清官窑瓷器67件【附高清图】
明清官窑瓷器高清大图欣赏
鉴赏之三百二十六 明清官窑瓷器 (六十二)
明清官窑瓷器(1)
最新成交结果!2018保利香港春《玫茵堂暨私人珍藏中国艺术专场》(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