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自由行之五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画廊(上)

 午觉醒来,外面下着大雨,不影响我们参观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的计划。充分体现了自由行的优势。我们跟团游欧洲和埃及,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回旅馆休息,中间只能在车上打盹,想去的去不了,不想看的磨时间。

       乘地铁到克鲁泡特金站下,一出站就看到著名的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它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修建。1837年尼古拉一世修改了教堂建筑形式以及建筑地点,在现址开始建造,直至1883年,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冕的同一天,救世主大教堂正式竣工。此后成为全俄罗斯东正教普世大牧首的主教堂。

      按计划只看外观。由于雨太大,连外观也无法细看了,就在马路对面拍了一张照片,以证明到此一游也。


       即使没看到蓝天白云下金碧辉煌的效果,整个教堂还是令人震撼!


       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历史悠久的沃尔宏卡大街,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北面,克里姆林宫西侧,它是俄罗斯国内展示世界艺术的最大博物馆之—,其重要性仅次于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什(冬宫)博物馆,也是俄罗斯海外艺术品和本国艺术品收藏量最大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其绘画和雕塑作品收藏之丰富多彩,为全世界所公认。

       1898年8月17日举行了博物馆的奠基仪式。博物馆的建设持续了近14年,1912年6月13日,在纪念1812年卫国战争一百周年的庆祝活动中,莫斯科大学的亚历山大二世精品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剪彩开放。

       最初,茨维塔耶夫决定建造这个博物馆,旨在用它作为莫斯科大学的一个教学分部,后来,该部的收藏中增添了大量艺术杰作的真本,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使这座大学博物馆跻身拥有珍品的顶级博物馆行列。1937年为了纪念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辞世一百周年将博物馆改名为普希金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

      现在国家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拥有超过67万件的油画、雕塑、素描、实用艺术、考古及钱币学发现和摄影艺术作品。 

       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中的很大一部分起初是为了美院学生教学之用对世界著名古典雕塑作品所作的复制之作,通俗点说就是仿制品,或叫赝品;不过,当这类仿制品达到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时候,这个集合体就形成了后来博物馆的雏形;而当这许多精益求精的仿制品(或是赝品)完全不是为了坑蒙拐骗,而是为了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有个观摩古典优秀作品的机会时,这样的工作就变得格外有意义了。

       改造后的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包括艺术馆主馆、十九至二十世纪欧洲和美洲艺术画廊、私人收藏部等三大主体建筑,分别位于莫斯科沃尔宏卡大街的十二、十四和十号。由于我们之前参观过法国卢浮宫和埃及国家博物馆,因此,我们仅参观最具人气的“十九至二十世纪欧洲和美洲艺术画廊”。

       这个画廊是普希金国家美术馆的一个新部分,于2006年8月向公众开放。画廊的26个房间里收藏了19世纪和20世纪大师的作品。从小在美术课上听到过的印象派大师马奈、德加、莫奈、雷诺阿、毕萨罗等人的作品在这里终于一一亲眼看到。而他们的作品也作为此楼的最值得骄傲的藏品展示给世界人民用以观赏。

画廊的外观很朴素,大门也不显眼。





       一楼是售票处、存包处、存衣室、租讲解器等服务性设施。大厅中央有一幅大型油画。这是法国画家皮埃尔·勃纳尔于1921年创作的《乡村早春》。


       法国画家皮埃尔·勃纳尔(Pierre Bonnard 1867-1947),是印象主义的最后一抹光辉。他以对自然直接的观察为基础,发展出极具装饰性的自我风格,被视为衔接印象主义之末与野兽派初兆之间的象征主义新路线。勃纳尔的风景油画以色彩的奇特魅力而闻名。勃纳尔画中的大部分设色用琐碎的笔触,在画布上反复涂抹,使人看似杂乱无章,没有一块纯净之色,正由于这种绚烂多月票的色彩效果,把色彩的对比度、音乐感、神秘性、发挥到了极致,使后来的彩画家们惊叹之已,仅能望其项背。

《秋天 摘果》



四周有几尊人物雕像。

       罗丹于1911年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G.N.Gabrichevski所作的肖像。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马约尔(Maillol,Aristide,1861~1944)法国雕塑家,画家。他的雕塑作品大部分是以女人人体作为主题的,它们充分展示了裸体所具有的无限魅力,人体被赋予了如此丰富和广阔的含义,象征了人的精神世界和充满了生命的活的自然。一位美术权威在评论马约尔时说:"假如说罗丹的理想是把云石和青铜变成肉体,那么马约尔的理想则是将肉体化为云石和青铜。"在马约尔神奇的手中,一尊尊体态丰盈的女裸雕像、简练、安详,形态饱满而转折柔和,节奏舒畅而意蕴深远。

大厅中展示了他的作品。

青铜雕像《春天》。



青铜雕像《夏天》。







8-17展室在二楼,18-26展室在三楼。这是楼梯。


照例从三楼开始参观。

第18展室,那比派。
       那比派(Nabis,Les) 「那比」为希伯来语,意指「先知」,为诗人卡札利(Cazalis)所创之名称。由于此画派的画家们既严肃却又戏谑,同时,另一方面倾向新高更风格,因此视之为宗教般的启示。画派风格以富於表现的色彩及有节奏感的造型为主,代表画家有德尼(Maurice Denis)、波纳尔(Pierre Bonnard)、罗特列克(Toulouse-Lautrec)、以及音乐家德布希(Debussy),此外,法国雕塑家马约尔(Maillol)也曾是此派成员。










      托万·布德尔(Antoine Bourdelle,1861 - 1929),法国雕塑家、画家暨教育家,罗丹助手和学生,此后跟随罗丹15年,后者破旧立新的精神给布德尔很大影响。布德尔研究并汲取了古代东方和哥特时期的雕塑的特点,使其作品在空间上显示出体积感和真实的曲线之美,并以此震动人心。它们和环境、大自然互相衬补,构成一首响彻空间的立体交响乐。布德尔的创作,往往经过反复的揣摩,不断的分析和综合,把特定艺术形式的造型美保留下来,构成一种比现实更升华的美。所以,他的作品中亦体现出与本质密切联系的变形。
       他的创作规律是:“感动-科学-创造”,力求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紧密融合。布德尔为后世留下的,是几千张素描、100多幅绘画和几百件雕塑。代表作品:《阿维尔将军纪念碑》、《拉弓的赫拉克勒斯》、《1870年战争纪念碑》、《阿波罗头像》。

展室里的《resting  sculptor  休息雕塑家》


19展室: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












       亨利·夏尔·芒更(Henri Charles Manguin,1874-1949)。芒更的画,几乎不存在有直线,一切主题都化为灵巧的曲线,一切都连贯协调;颜色在暗示着和勾画着形状,而形状的起伏又召唤着颜色的变化,绝非一团漆黑的阴影。他的艺术始终是颜色鲜艳,给人以轻松持久的美感,他的画被称之为“幸福的绘画”。

《洗浴的女人》


布德尔的《跟盖布的舞蹈》



20展室:马蒂斯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他与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他的早期绘画曾受到毕沙罗、西涅克、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在经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饰,而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他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金鱼》
       这幅画作于1912年,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他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明色彩的协调。
       画面以俯视角度布满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变化,色块的分布既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仍然可见他对自然的细节观察和表现入微。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透明的玻璃鱼缸由于光线的折射,从水面观察时与透过玻璃缸所见到的鱼画法是迥然不同的。

《casbah gate 城堡之门》,1912年。


    《Corner of the Artist's Studio 艺术家工作室的一角》,1912年。

《 Calla Lilies, Irises and Mimosas 马蹄莲,鸢尾花和花木》1913年。

       油画《舞蹈》是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在极为简单的画面中,表现了充满跳耀感的生之欢愉。

这是《舞蹈II》,1912年。


《Spanish Woman with a Tamborine 西班牙妇女》,1909年。


《Zorah on the Terrace  索拉在阳台上》,1912年。


《The Pink Studio 粉色的工作室》,1911年。

《Blue Pitcher 蓝色的大水罐》1901年。



静物系列。



21展室:亨利·卢梭和安德列·德兰

       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他的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姑娘》、《我本人·肖像·风景》、《乡村婚礼》、《抱木偶的女孩》、《梦》等等。他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Jaguar Attacking a Horse 被美洲豹攻击的马》,1910年。


      《The Muse Inspiring the Poet 诗人和他的缪斯》,1909年。

       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1880-1954),法国艺术家、画家、雕塑家,野兽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与当时的著名画家马蒂斯、毕加索、弗拉芒克等是好朋友。
     作为野兽派绘画的先驱,安德烈·德兰作画的特点是线条快速、粗放有力,分段的色块、快速的曲线和大胆的颜色。不过,相比于身边的其他画家,他笔下的曲线更为典雅,色彩也更为和谐。他所采用的主要颜色是绿、兰,以及从玫瑰红到深紫的所有紫色。他的作品,技巧精湛、比例讲究、色彩关系协调。









22展室:巴勃罗·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毕加索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巴勃罗·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毕加索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毕加索的一生辉煌至极,他可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Mallorcan  玛略卡》。1905年。这幅绘画又名叫《海边乞丐》。1989年9月,老挝邮政发行了一套一枚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绘画作品”绘画纪念小型张邮票。就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绘画《玛略卡》。

《Portrait of Jaime Sabartes   Jaime Sabartes的肖像》1901年。

《HARLEQUIN   AND HIS COMPANION  丑角与他的搭档》












《VIOLIN 小提琴 》1912年。

      《 Girl on the ball 站在球上的杂技演员》1905年。如果说站立于球上的纤瘦女子象征毕加索对美的不懈追求的话,那么坐着的雄壮男子则代表毕加索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尽管之前受到了不少挫折,出现了“蓝色时期”的忧郁苦闷的情绪,但毕加索从来没有失去过对艺术的喜爱与追求。



23展室:胡安·米罗,阿梅得·奥占芳,费尔南·莱热
      约瑟夫·费尔南·亨利·莱热(Joseph Fernand Henri Léger,1881-1955),法国画家、雕塑家、电影导演。莱热的创作题材多来自工业文明所制造的物件,他把人的形象也引入机械世界,画面具有机械的、无人性的感觉,有人把他的立体派称为“机械立体派”。早期作品追求工整的形式美和单纯的色彩美。作品《玩牌者》、《三个女人》等,受几何抽象主义和纯粹主义影响,画面出现较多的曲线。战后画风转向写实,内容多描绘工人和普通劳动者,画幅较大,色彩清晰,代表作为《建筑工人》、《大行列》等。



《读者》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他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其超现实主义作品主题来源于记忆和梦境,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带有怪异和幽默的特征,包括扭曲的形体和古怪的几何结构。





24展室:1930年代艺术。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1985)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夏加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

《Newlyweds with Paris in the Background  在巴黎的新婚夫妻》1980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康定斯基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康丁斯基的作品在1920年代有很重大的改变,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转为几何图形的构图,在他死前的最后十年,他更融合了他早期直觉式的画风和后期的几何图形风格,为他的作品增添一种新的意向。


      让·阿尔普(Jean Arp,1887-1966年),法国雕塑家、画家、图形艺术家。他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抛弃了传统的油画,采用木刻、编织、拼贴及其他媒介来创作抽象的、妙趣横生的作品,包括彩色木浮雕、抽象形式的雕塑、彩色纸的拼贴画等。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投入雕塑创作,他的雕塑作品平滑圆润而抽象,现了宁静和谐的感觉。
《WINGED CREATURE》翻译成中文反而没余味!

《MAN SEEN BY A FLOWER》

25展室:1930年至1980年艺术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希腊裔意大利人。他以作品的高度象征性幻觉艺术而著称。他的作品旨在发掘主题中居于中心位置的神秘性,将想象和梦幻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传统融合在一起,使现实和虚幻揉而为一。基里科的画布上,充满了以夸张的透视法所表现的刻板建筑物、谜一样的剪影、石膏雕塑及断裂的手足,予人一种恐怖不安的诡异气氛。这种象征性的幻觉艺术,后来被称为「形而上绘画」,并被公认为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20世纪绘画艺术的先驱。

《THE BIG TOWER》,1921年。






















      科内利斯·齐特曼(CorneIis Zitman ,1926— )是委内瑞拉当代著名雕刻家、素描家,作品风格敏感细腻,以情趣为重。

26展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语新闻:当拉斐尔遇上莫斯科
普希金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
世界艺术:高级的美丽
俄罗斯——雕塑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部分珍贵雕塑作品(莫斯科)
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小记
艺·眼看世界 | 来自俄罗斯的风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