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自由行之25圣彼得堡之七冬宫之油画(中)

四、荷兰

阿德里安·斯霍乃贝克(不详)

158.《1696年俄罗斯军队围攻土耳其亚速海要塞》


阿德里安.德.布拉克莱尔(不详)

159.《家庭音乐会》


       阿德里安·范·奥斯塔德(Adriaen van Ostade,1610-1685)荷兰风俗画家,先跟哈尔斯学画,后又成为布劳威尔的学生,喜欢表现下层社会生活景象,画的最多的是农民风俗画,人物形象活泼生动,代表作有“酒馆里的农民”“农民家庭”“卖鱼”等。他在对他最感亲切的环境里,享受着描述其中每一个细节的快乐: 小酒馆场面、美丽的村庄、热闹的海鲜市场、和农家住所。在他看来这里发生的事情是那么真实和透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那样地朴实和紧密:拔牙的医生和病人,是那样的各尽所能;酒友之间又是那样的尽情尽量。人们之间的利益用公平来衡量,户与户之间的融洽用狂欢来延长。这就是荷兰风俗的美感所在。

160.《嗅觉 》

161.《抽烟者》

       这是奥斯塔德难得的一幅肖像画作品,让人感到这时的画家多了些深沉和凝重。画家在构图上明显受哈尔斯的影响,将人物拉得很近,色彩也运用了哈尔斯式的强烈的补色处理,上半部留下的巨大空间看来毫无道理,但却增加了画面中人物的压抑感,凭这一点,有的学者猜测,奥斯塔德的这张肖像画的是他的老师哈尔斯,这种猜测虽然大胆但却不是毫无根据。1655年,哈尔斯74岁,据他走完人生还有11年,他这时还没有去济贫院,住在自己在哈勒姆的小房子里。画面中的老人虽然看上去没那么老,但那酒杯的样子和脸上的表情,还是有些符合当时哈尔斯的情况的。


162.《 听觉》


163.《 乡村音乐家》

       这是奥斯塔德35岁画的一幅几近完美的作品,让人感到温馨和成熟。画家这一时期的作品普遍有一种类似伦勃朗的《木匠的家庭》的味道。作品的审美趣味更加提升。这一微妙的转变让我们看清了奥斯塔德在这一时期做了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在他的作品中荷兰传统绘画的和勃鲁盖尔的元素增加了;而伦勃朗的强烈的聚光式的效果减弱了。这一变化使得原来有些生硬的感觉消失了,而以更加和谐的画面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


164.《 争吵》

165.《酒馆里的农民》

166.《农民家庭》

167.《视感》

168.《味觉》

       阿德里安·凡·德·维尔德(Adriaen van de Velde,1636-1672年)荷兰画家,父兄都是海景画家,他则选择陆地风景,同时还兼顾人物和动物以便构图搭配组合上可以有更多的变化空间。同时也有宗教、神话、肖像创作。  

169.《停在路上》

       阿尔伯特·克伊普(Aelbert Cuyp,1620—1691)著名荷兰风景画画家,早年从父雅各布·格里茨·谷波习画。做过一些肖像画,风格酷似其父。而在风景画创作中喜用灰褐色调子,可看到学习戈因的痕迹。后来又受到长期在意大利工作的风景画家扬·博特的影响,从40年代开始转向意大利风格,喜画河流和海洋风景,点缀以色彩较暗的人物和畜生,与阳光灿里的金黄色空间形成强烈对比,以精湛的技巧表现了光线和空气。有时人物和建筑在薄雾与晨曦中若隐若现,形成诗一般的优美意境。喜欢画有河水的景色,画幅一般不大,近处牛群静静地站在或卧在河边,远处帆影点点,物体通常会被披上一层金色的霞光,一切都像在世外桃源之中,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眷恋。

170.《河边的黄昏》

       画面上有两个人物形象,从他们的轮廓可以辨认出是两名牧羊人,一男一女,他们正注视着那片黄昏景色,祥和之感透过这幅画作弥漫开来。画家不仅透过每一个细节的描绘,使作品所呈现的客观环境尽可能接近于现实环境,而且透过描绘大自然所传递出的宁静,以及产生的回响效果来展现风景之外的魅力,并试图让观者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所谓田园般宁静与自然的生活。


171.《森林边缘的道路》



       阿尔特·范·德·内尔(Aert van der Neer,1603-1677)。阿尔特·范·德·内尔是十七世纪初荷兰著名的风景画画家。以画光,影,水的风景而著名。内尔的风景画,有一种特殊的含蓄的诗意,会引起观众一种特殊的情绪。让人们感到一种不可琢磨的情绪。

172.《风车景观》


173.《河边夜景》


        阿吉恩.范.德.韦夫(Adriaen van der Werff 1659–1722)是人像和色情,虔诚和神话场景的一个成功的荷兰画家。

174.《罗德和他的女儿们》  

       据圣经旧约记载,耶和华派两个天使去毁灭充满罪恶的索多玛城(Sodom)和蛾摩拉城(Gomorra)。罗德与他的女儿们在毁城前被天使告知及时地逃出城外,罗德的妻子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回头望了一眼城内,当场化作一尊盐桩。罗德与他的女儿们逃到山里,一起住在一个山洞里。 因为罗德没有男嗣,他的女儿们为了给父亲存留后裔,便用酒灌醉了罗德,并同她们的父亲同寝。他们的后代便是摩押人和阿莫尼特人的祖先,居住在以色列的附近。


175. 《自画像》

176.《萨拉把夏甲带到亚伯拉罕》

       萨拉,《圣经》中的人物,亚伯拉罕同父异母的妹妹,也是亚伯拉罕的妻子,以撒的母亲。萨拉本名萨莱 Sarai,希伯来语为公主的意思。后来又上帝赐名萨拉 Sarah,为多国之母的意思;犹太人是她的后裔。她是以色列人的始祖。夏甲是萨拉的侍女,因萨拉开始不能生育,将夏甲给了丈夫为妾。 



       阿吉恩.范.乌得勒支(Adriaen van Utrecht,1599–1652)擅长描绘静物画,将厨房与餐桌上的动物描绘的栩栩如生。

177.《鸡》


178.《静物与葡萄》


179《水果与蔬菜》

       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荷兰风俗画家。早年从师于风景画家尼古拉斯·彼得松·贝尔赫姆,1650年起为艺术收藏家于斯特斯·德拉·格兰赫做画师和助手,后随其游历莱顿、海牙、代尔夫特。霍赫擅长描绘荷兰人的日常生活,注意细节,色调温暖。其笔下的人物多半是朋友、家人和女仆。在代尔夫特时,其成就达到了巅峰,后来则转而描绘中产阶级生活。

180.《女主人与女佣》

       这幅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小幅画作,被认为是霍赫的杰作之一。画面中的女主人正在指导女佣备餐,对透进室内的阳光、通风庭院中的照明、以及房间内明净程度都考虑到极致。以确保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

       这幅画使用的冷色调中,明净的灰色和白色,使得人物鲜明而活泼,同时有一层乳白色浸透在整个画面中。光影交错,空间层次分明。


       格里特·凡·洪特霍斯特( Gerrit van Honthorst,1590-1656年) 出生于荷兰,早年在乌得勒支师从于布鲁马尔,出师后很快成为荷兰乌得勒支画派的主要画家。20岁时旅居意大利,深受卡拉瓦乔强烈明暗对比聚光画法的影响,不幸的是卡拉瓦乔流浪飘泊、身染重病、贫病交加就死于这一年,他未能受到大师的直接教导。

  洪特霍斯特崇拜卡拉瓦乔,他决心以卡拉瓦乔的风格为楷模,与当时学院派的画风分庭抗礼。他在运用卡拉瓦乔的色彩明暗法时,大胆使用人工的光源,如灯光、烛光照明等,使画面的昏暗背景与人物的受光部位构成极为强烈的对比,借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在这方面他比卡拉瓦乔更为巧妙,人们称他为“夜画家”。 1628年,洪特霍斯特受到England查理一世的聘请,赴伦敦为England宫廷服务。1637-1651年间,他去了海牙。他的画风又进一步被传到西欧各地。 

181.《童年耶稣》

       这幅作品中,耶稣童年时期的片段充满了神秘意味,画面半明半暗处与耶稣的肩膀间出现两位天使,见证画面中正在发生的一切。烛光下,父子正在设计十字架,交织的影子投射在工作台面上


       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约1581一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也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十七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斯绘制了许多带有肖像画性质的风俗画。这些画流露出民主思想和对人民形象的浓厚兴趣。他塑造了从军官、富裕的中产者一直到社会底层人物的各种典型人物。这类风俗画充满了欢乐而爽朗的情绪,画中人看上去大多是健康而愉悦的。哈尔斯终生都生活在社会下层,八十多岁时还因为生活所迫而接受美术家协会的补助,他和第二任妻子寄居在养老院中。晚年更是穷得可怜,临终前四年,全靠哈勒姆市政当局施舍的一笔定期救济金,才赖以活命。但画家的毅力又是惊人的,一生在艺术的道路上勤勉不辍,创作了作品二百五十余幅。但迄今还没有发现过哈尔斯的素描稿。这或许是由于画家作画速度慢,习惯于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画布上直接画油画。

       然而,这位捕捉欢乐的大师不仅自己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在死后成就还被埋没达三百年之久,直到印象派绘画的兴起,经玛奈、莫奈等人的发掘,哈尔斯才得到他在历史上应得的尊崇。而如今他被视为最杰出、最富有代表性,以及最原汁原味的荷兰画派大师。曾经的10荷兰盾钞票上的头像就是他。

182.《戴手套男人的肖像》

       哈尔斯集中注意力描绘人物的外表细节与人物特征。同时,他也采用象征手法将该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乐观向上,面对生活的品格融入画作中。这幅画凸显人物的姿势与手部的动作,为观者创立一脸上短暂的暂时性印象。色彩方面,在一片黑暗的背景中,只露出人物的必要部分,勾勒出人物的主要特性,线条处理得富有韵律并混杂着快速的笔触。


183.《一个女人的肖像》

       朗贝宁·絮斯特利(Lambert Sustris,约1515~1568年)早年在罗马,之后移居威尼斯,曾受雇于提香画室专作风景,兼并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画派的矫饰主义。

184.《宙斯与伊娥》

       取材自希腊神话奥维德《变形记》,神后发现神和公主伊俄厮混(前景),将伊俄变成一头白色小母牛,让百眼巨人监视放牧(中景)。茂盛的绿林风景成为主体,承袭文艺复兴艺术的自然传统,人物呈矫饰主义的扭曲姿态,同时具备巴洛克的动感。


       卢卡斯·凡·莱登(Lucas van Leyden,1494-1533 )荷兰最先创作风俗主题的画家之一,最负盛名的版画家之一,绘画上有精彩的色彩搭配,勤奋不知疲惫年少成才。卢卡斯·凡·莱登的一生中的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莱顿市度过的,在这里生活,并完成作品的创作,对画坛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样,由于其在雕刻方面的成就,人们将其称为艺术领域,雕刻技巧最棒的人之一。

185.《治愈杰里科的盲人》

       这套三联画,色彩鲜明,人物形象光彩夺目,是冬宫博物馆内收藏众多的作品中,唯一一幅出自荷兰绘画大师卢卡斯·凡·莱登的作品,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色彩画家、绘图师和讲述者。这幅作品的中间部分描绘的是传播福音的故事,而两侧的画面则描绘了委托作画的人及他的妻子,他们都在炫耀各自的徵帜。这幅三联画很可能是要被安置在莱顿的医院里,这与作者选择的“耶稣帮助一位盲人复明”的创作主题相一致。

      这幅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受到意大利艺术的影响,在三联画的中央部分,一位盲人由一名小孩陪同,耶稣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是该作品重点描绘的部分。他们被惊奇的人群包围着,分别在对称的两边,为画中主角留出足够的空间,好让观者一目了然,当旁观的人群看到耶稣让盲人复明的奇迹发生时,做出了惊讶、夸张的动作,同时也表现出他们的纯真。

这是中间部分


这是两侧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在油画和铜版画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伦勃朗生于荷兰莱登城郊磨坊主之家。其祖父和父亲都参加过反西班牙的独立战争,从小就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热爱独立和自由。7岁时进拉丁语学校,14岁便进入著名的莱顿大学学习法律,但只学了数月便退学转到阿姆斯特丹学习绘画,师从罗马派画家彼得·拉斯特曼。画家学成后回到莱顿城创建了工作室,但此时他仍以学习为主,吸收各种画派的长处。1631年,伦勃朗移居阿姆斯特丹,从此他崭露头角,进入了创作的全盛时期。在这时,他的一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使他一举成名。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几乎擅长绘画艺术的一切体裁形式,他精通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和风景画,从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都是当时其他荷兰画家无法相比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十七世纪荷兰艺术的进步和民主的倾向,非常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城市贫民,流浪者和农民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矛盾。他的肖像画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在绘画技法上擅用聚光及透明阴影来突出主题,使画面具有热烈的空间感和韵律感,把油画技巧推进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终身以顽强的毅力,进行探索和创造。

       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夜光虫’,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了光明。

       伦勃朗一生勤奋刻苦,经常是白天画油画,晚上刻铜版,死后留给世人一笔丰富、珍贵、数量巨大的艺术遗产。但是,由于无法偿还债务,他的画竟被拍卖一光。最后,在他去世时,身边仅有一些画具和破烂衣衫,这就是当时庸俗的资产者给予伟大画家的“报偿”。

186《扮作花神的沙斯姬亚》

       是伦勃朗为了纪念他的爱妻沙士基亚。夫人接连生了3个孩子,都没存活,当生下第4个孩子,夫人就过世了。

       她化身为西风神的幸福新娘,手执鲜花,头上也戴着花,让人把她当作春天的女神。整个人物线条非常圆润优美,色调也是暖黄色。画家对服饰的描绘非常细致,年轻的脸庞中带着一丝害羞和犹疑,头上的花环美丽却也沉甸甸的让头微垂。在漆黑背景下,以缓慢的笔触表现出人物正在深思熟虑的心理特征。金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人物形象,她面容丰腴,容貌普通,却散发出令人羡慕的幸福感,这也是作品最令人惊叹、着迷的一大亮点。


187.《浪子回头》。

       冬宫博物馆以馆藏此件引以为荣,所以在他们的宣传材料上,常以此画作为封面。此画人物有6人,右面3人是浪子兄长,三人各怀心腹事,但一致的想法是不欢迎浪子归来,因为将来分家产又多出一人。左上角在阴影里看不太清的是浪子之妻。此画有两个突出细节:一是老父亲的双手一只是父亲的,一只是母亲的,细看会有所差别。二是浪子身后有把腰刀。此腰刀是家族地位的象征,很贵重,很值钱,此浪子在最困难时宁可讨饭也没把它卖掉,说明此人还有救。


188.《亚伯拉罕的牺牲》

       讲述的是一个信徒信奉上帝的故事。亚伯拉罕为了证明他对上帝耶和华的忠诚,竟愚忠地听命于上帝把其爱子以撒作为祭献品,正当亚伯拉罕高举起利剑要刺穿其儿子喉咙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天使从天而降,震落了他手中的利刃,救出了其儿子,避免了一场人间悲剧。虽然故事可能告诉我们这是上帝试探他是否虔诚的考验,但也令人浑身寒颤,毛骨悚然,万一呢,谁也无法淡定。有着“光与影的魔术师”雅号的伦勃朗,在画面中采用暗色为主基调,而天使、以撒,还有亚伯拉罕头部、手、刺刀成了画中光亮点,这也许是画家题中之要、画龙点睛之处。这幅画作尽管描绘的是宗教题材,但画家对普通人面临厄运的思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展露无疑,成为伦勃朗宗教绘画的一大特点。他无声鞭挞无辜的杀戮和质疑神的荒缪,像是画外音在耳边回荡。


189. 《丹奈尔》(有人译为:达那厄)

       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尔戈斯王阿克里西俄斯占卜预示,说他必死在外孙的手中,这使他很恐惧。为了逃避不幸,阿尔戈斯王专门造了一座铜塔,把未出嫁的女儿达娜厄关在塔内与世隔绝,指派一位老妇人监护她。天神宙斯透过塔窗发现美丽的达娜厄,一见倾心,常化为一道金光来与达娜厄相会,为了支走看管她的老妇人,在老妇人的面前变成一阵黄金雨。不久达娜厄怀孕生了一位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最后老国王仍然没有逃脱死于外孙手下的厄运。

       这个题材许多画家都画过。但知名度最高,被称为旷世奇作的,是伦勃朗的这幅《丹奈尔》。在这件作品里,画家用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丹娜伊的身体,象征着宙斯就要到来。少女望着窗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盼望着奇迹的发生。在丹娜伊的上部有一个爱神的形象,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

        一位参观者往画上泼流酸,还给划了两刀,博物馆请专家修了12年才大致恢复原样。自从发生此事,博物馆的安检严了许多。 


190.《红光老人》

       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在老者的头部和双手。伦勃朗对光线的把握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把自卡拉瓦乔开始的“黑影强光”艺术手法发展到了传神的境界。他善于利用光线来强化画面中的主体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这种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情节性绘画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有时他将光与影的对比推到了一个极致,但从画面整体来看却显得十分和谐。


191.《学者》

       这是伦勃朗第一幅出于商业原因画的肖像画。他描绘了一个运动瞬间:弯腰写作时,有什么事吸引了他的注意,使他转过头来,这是一种不期而至的来访者惊起的表情。


192.《犹太老者像》

       他擅长运用酷似舞台灯光的明暗对照,来表现人物心理上的复杂变化,刻画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光照亮了老人睿智沧桑的脸庞和浓密的银白胡须,身形却隐没在昏暗中,让观者不禁联想到神龙见首不见尾、虚怀若谷的处世智慧 。


193.《放下十字架》

      基督的身体以及缠卷的白布形成了画中最明亮的区域─两者都被火把照耀得十分明亮。同样的强光也落在正在承接基督身体的尼哥底母肩上。

  但是火把却被执火把的人用手遮住了,以致光线没有直接把在场帮忙的其他人照出来。伦勃朗只让光线挑出画面中的重要部分,使观赏者能充分意识到他们在场,虽然观赏者的眼睛却并不能细细地考察每一个人形。

  我们在画面上看到好几条梯子的横挡在阴影中浮现出来;看到从后面抱住尸体的人用力的腿为光线所强调;也看到白布的皱纹所形成的沉重而曲折的线条。

  这些景像目的都在强调尸体的重量以及放下基督的仔细动作,也都被光线所照射到的布显明出来。不过这些光线的重点与昏晕中的圣母头部的光亮比较起来,都变得次要了。

  在这幕夜景中,圣母头部明亮区域诱导我们的眼睛,把它跟基督尸身周围的光线联在一起。圣母身体沉重地跌入护持者手臂中的昏晕动作本身,令我们想到那被放下到尼哥底母双臂中的基督尸体。

  圣母的景像对于这幅画的主题不啻是一个旁注,欲使观赏者增强对那即将放下的尸体的感情。这样,借着明暗要素,伦勃朗把一个复杂的肉与灵的故事,转变为一个简洁地表现出来的有力的视觉景象。


194.《巴尔季耶·马滕斯·多奥梅尔像》

195.

196.

197.《戴耳环的年轻女子》

198.

199.

199.

200.

201.

202.

203.

204.《葡萄园佣工的讽喻》


205.《神圣家族》

       圣家族,即圣母、约瑟和耶稣,这是一个熟知的题材。但是,一切伟大的艺术家所表现的圣家族,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有不同。伦勃朗笔下的圣家族,就是人们所看到的下层农民。正如马克思所说,“伦勃朗是按照荷兰农妇来画圣母的”。这幅作品唯一神圣的地方是从窗口飞进几个小天使,其余部分都是荷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是北欧的冬天里普通的一天,在一个普通的荷兰农民家庭里。“圣母”是一位穿着粗布长袍的农妇,腿上盖着一件厚厚的衣服,脚踏暖炉,对着燃烧的木柴读书。“耶稣”就是农民家的婴儿,他甜甜地睡在摇篮里。“圣母”掀开盖在婴儿身上的衣服,看看他睡得是否安稳。“约瑟”本来说是木匠,他正在挥斧劳作。这家人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洋溢着浓浓的幸福的亲情。正当我们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听到画外一个荷兰农民的声音:这里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看看我们荷兰农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罗伯特·康平(Robert .Campin约1378-1444年)也被称作佛莱蒙大师。我们无法确知他的真实姓名,也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下来。康平和凡·艾克曾经是勃艮第公爵宫廷中的画家,对于当时流行与勃艮第的雕刻风格自然是耳濡目染,他们也深受意大利十四世纪绘画的感召,因此在人体造型上均凸显着庞大而厚重的体积感和量感。

206.《三位一体及圣母与圣婴》

      《三位一体及圣母与圣婴》是画家最杰出的一副可拆合的双联画,主题围绕基督教的两大支柱精神,通过耶稣的诞生、受难、死亡与复活,表现出耶稣降世为人与拯救苍生的精神。

       圣母与圣婴构成亲密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画家对人物的处理依然沿用中世纪的画法,不过整个家庭环境和用品却是典型的尼德兰风格。作品中,木板窗是打开的,地面和脸盆都不规则地缩短了一些,凸现出圣母的高大身躯,同时也增添了对衣褶的修饰,进而强调作品的中心人物,圣母的衣褶散得很开,占据画面的大部分区域。巨大壁炉里,火正在燃烧。圣母将右手掌靠近火焰,轻柔地将温热的掌心放在圣子身上。


        在画作中,耶稣小而苍白的躯体依靠在宝座旁,被一位庄严肃穆的神父搀扶着。鹈鹕在左,母狮在右,用来表现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每个人都低头,暗示着圣餐和复活。

      尼古拉斯·贝尔赫姆(Nicolaes Berchem)是荷兰黄金时代的风景画家,他的作品主要以乡村情景、神话和圣经作为题材进行创作。
207.

       尼古拉斯.梅斯(Nicolaes Maes,1634—1693),荷兰画家。

208.《青年女子肖像》


       威廉·克莱兹·海达 (Willem Claesz. Heda1594—1680)是荷兰17世纪最富诗意的一位静物画家。那时荷兰从事静物画的人已经不少,阿姆斯特丹的威廉·卡尔夫就是与他同时代的静物画代表。但赫达描绘静物的题材比较专一,他所表现的题材比较集中于金属与玻璃器皿。他从这些具有反光效果的器物中发现了绘画色彩的表现力,他喜欢画金银玻璃餐具配上各种点心食品,组合成一幅幅贵族早餐的遗物,所以人们称他的静物画为“早餐画”。他的主要作品有:《蟹肉早餐》《粗陶器水罐, 酒杯, 鲱鱼, 面包》《花瓶与花》《水果和花》《果篮子》《银色花瓶与花》《甜点心》等。他大约从30岁以后,放弃其他题材,一心画静物,并在静物上以所谓“早餐”画的特点发挥他的长技:玻璃与金属器皿,内装牡蛎、鱼虾之类,或者在桌上摆着半削了皮的柠檬,等等。构图十分简朴,物品集中而自然,具备高度的艺术完整性。画中的静物经过画家精心的选择和摆设,使其充满庄重、神圣的高贵气息,可以从物联想到主人的贵族地位和绅士风度。物象的摆设透现出主人的地位,仿佛主人刚刚用餐之后留下的杯盘狼藉状态。物象本身也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杯盘精致的金银工艺制作,具有造型美和质地美,剔透的玻璃器皿上的反光,具有视觉上的触摸感,人们会疑为物体本身。赫达的静物描绘细腻,不见笔痕,只有物象的形态、质感、光和空间感,这种静物画我们称之为古典画法的静物画,它带有巴洛克艺术的装饰成份,但不见虚浮夸张,格外庄重、真实。海达很善于运用柔和的灰棕色,利用银灰、金黄与棕色调子,去竭力模拟玻璃与金属的反光表面,画法是相当精细的。如1637年完成的《甜点心》(现藏巴黎卢浮宫),杯盘刀锅的金属与玻璃反光表现得栩栩如生,几可触摸。

209.《火腿早餐》


210.《早餐》

211.《陶烟管静物》

       小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 Pieter il Giovane,1564-1638),别名阿德,是人称“种田佬”的尼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1525-1569)的大儿子,擅长画农民节日、冬景与火灾等景物,题材虽多取自圣经故事,但形象怪诞,人称他爱画妖精、粗野汉。

212.《三智士来朝》

       在圣经《马太福音》提到:东方的博士们夜观星象得知犹太人的新君即将诞生,就赶往耶路撒冷前去拜见。希律王得知此事,要求三博士找到孩子的下落以后禀报他,他也要前去拜访。东方博士根据星宿的指引终于在伯利恒找到了圣母马利亚和圣婴耶稣,博士们对圣母子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等礼物以表达崇敬之意。《博士敬拜》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1628-1682),荷兰风景画家,擅长捕捉大自然的力量与活力。雷斯达尔最善于画森林湖海,他笔下的森林光与阴共存,光阴过渡自然;他笔下的湖海浮光掠影,波光鳞鳞。荷兰是近北欧的低地岛国,日照少,地气湿,阳光对荷兰人尤显珍贵。因此,人们欣赏荷兰画,不管是人物,静物还是景物,总能看到画面上光影缕缕。许多林景作品,如《倒树》和《林景》,成为十九世纪欧洲风景画家们效仿的典范。雷斯达尔对自然景致有着准确的观察,在《哈勒姆麦田》等全景式荷兰乡村风情作品中,以写实的笔法刻画的云彩占据了主导地位。他还经常使用明暗对比法,以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情感力度,如《墓地》和《迪尔斯泰德附近的韦克磨房》。

       欣赏西方绘画就应该欣赏荷兰17世纪风景画,而欣赏荷兰17世纪风景画就必须欣赏雷斯达尔的风景画。冬宫收藏了他的十二幅画,记录了他绘画艺术生涯的发展历程。

213.《林中水塘》

       雷斯达尔一生约画了五百多幅风景画,其中以树为主题的占其所画之大部分。他以为强劲雄伟的参天大树,姿态纷繁的古老巨木,具有非凡的魅力。他要画出它们的个性和感情。这幅《林中水塘》就是以树为主体的一首森林之曲。 

        这一幅《林中水塘》也是专以树林为主题并伴随以水塘景物的一首森林交响曲。 雷斯达尔在这幅画上用厚涂的颜料,精细地描写每一棵树。所有树干、叶簇显出其深情厚意,光影从繁茂的树丛中洒落在幽静的水塘周围,细碎而又绵密。水面没有反射光,大片树林把池水包围在一片人迹罕至的空地上,池水显得深不可测。其实它是一池浅沼,池面十分静谧。远处有一只白犬穿过水塘,似乎可以听到划水的声音。林中空气有点窒息。我们细细鉴赏这幅画面,深觉这块地方是那样幽静,那样充满诗意。没有小路,更不闻人的耳语声,这一切给人以一种远离尘世的突然感。造物主似乎仅仅赐给人们这么一小块躲避人烟"福地"。 在右侧前景上,画家有意安排两棵枯萎的橡树,一棵已被人砍倒,树根泡浸在水塘里,它象征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这里有人的足迹,这里的生态平衡要受到人为的破坏。长出水草的泥塘和倒在泥塘里的死树干,以及橡树折断时留下的伤疤,把人们刚才的幻想打破了。诚然,这里也刚刚经过一场暴风雨的洗礼。

       画面深处一名孤独的人仿佛迷失了方向,与周围环境相比,他是如此渺小,几乎要被这片沼泽地里的草木淹没。从中隐喻人类的某种状态。


       雅各布 约尔丹斯(Jordaens Jacob,1593-1687)荷兰佛兰德斯画家。约尔丹斯和鲁本斯是先后的同学,后来他和鲁本斯一起工作,成为鲁本斯的得力助手之一。由于受鲁本斯风格的影响,他也是一位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家。他和鲁本斯不同点除了风格技巧外,那就是他的影响始终局限在安特卫普一个地方,而鲁本斯则名扬全欧洲。约尔丹斯的艺术特点是:他既是一位巴洛克画家又受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影响.他比较爱画下层人民的形象,特别是农民的形象,比较关心民间艺术,老彼德.勃鲁盖尔的艺术对他也有一定影响.代表作品有:《御筵》、《国王饮酒》、〈萨提尔在农民家做客〉、〈画家的家庭〉、〈牧者来拜〉、〈果树女神,丰饶的寓意〉、〈四福音书作者〉、〈牧神潘与绪任克斯〉、〈豆王的饮宴〉等。

214.《自画像与父母,兄弟姐妹》


215.《寓言的全家福》

216.《宴会》



       亚伯拉罕·布隆梅特(Abraham Bloemaert1566-1651),拥有画家、绘图员、作家,教师的多重身份,荷兰画家、版画家,早起是北派矫饰风格,后是巴洛克风格,主题以历史和风景为主。

217.《托拜厄斯和天使》


218.《先知以利亚在沙漠中》


       亚伯拉罕·范登·坦普尔(Abraham van den Tempel,1622 - 1672)

219.《一个女人的肖像》


220.《一个女人的肖像》

221.《家庭肖像》


亚伯拉罕·维拉尔特(Abraham Willaerts,1603-1669)

222.《惊涛骇浪》


       扬·哈菲克松·斯特恩(Jan Havickszoon Steen,1626–1679),亦称扬·斯丁,是17世纪(即荷兰黄金时代)荷兰风俗画油画家。他的作品以心理洞察力、幽默感以及丰富的色彩为特点。

       他画过历史性、神话性和宗教性场景、肖像、静物以及自然场景。他的儿童肖像画非常著名。他也因其对光线的熟练运用以及注意细节而著称,最引人注目的是画中的波斯地毯及其他织物。他非常多产,创作了大约800幅油画,其中约350幅流传至今。

223.《寻欢作乐的人们》

       这是杨.斯特恩一幅真实表现自己生活的作品,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和妻子画在自己的作品里,让人感到好像真的来到了杨斯丁的“乱七八糟”的家里。画面中的每一件东西、都好像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这是杨.斯特恩绘画风格的很重要的特征之一。


       扬·何塞夫兹·凡·戈因,(Jan Josephsz(oon) Van Goyen,1596-1656)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创始人,尼德兰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出生于莱登,早年曾师从故乡莱顿的几位画家,他去过许多地方旅行,也从事过多种职业。先跟当地画家学画,后去哈勒姆,并拜艾·凡·德·委尔德为师,约于1634年后去海牙。早年喜画农民庭院、故乡大路,很注意细节描绘。30年代成为哈勒姆著名风景画家。4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即以河流为主要题材,善于处理银灰色和白色的水和黄褐色陆地之间的色彩对比,变化微妙,并时常点缀一些人们在河边的日常活动。这位画家对河流与港湾的景色有特殊的兴趣。初期画些在海牙所见的水上自然风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从20年代起,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构图简明,空间开阔,善于运用巴洛克的装饰色彩去描绘河流与天空的大气与阳光。

224.《海牙郊外冬景》


225.《农舍风景》

       这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中最早的扬·凡·戈延的作品。画家选取了一个简朴的主题:一幢屋顶残破的农民小屋和稍远处的木篱笆。再远处有些许流水,渔人泛舟水上,而河对岸则是又一幢茅屋。 

       凡·戈延工于运用多种笔法,他是以能够精巧地勾勒屋顶的奇妙曲面、篱笆上逶迤的线条,并用鲜艳的笔触塑造出树木厚实的冠盖。 

       凡·戈延早期风景画的典型特点是明暗面对比和纵深拓展空间、使观众的目光由近大之物转向渺远的能力,比如这幅画中茅屋下的一群农民和远方岸边几近无法察觉的渔夫之间的对比。



226.《斯赫弗宁恩海岸》


227.《橡树风景》

       这幅1630年代的典型作品是一幅描绘农舍的风景画。老屋植根大地,就如它旁边多瘤的橡树一般,而两者一起构成了让人舒适的一对。单纯的风景画题材却唤起了对人生的哲思:老橡树吐新芽,翡翠色的绿叶引来了鸟儿,它们栖居于残破的茅舍之上。 

凡·戈延使用了一种自由的无线条风格和宽笔法表现了树根的纹理。他创造了一种画树叶的模式,即以各种深绿阴影的小点缀于其中。草草几笔勾勒出的农民和骑马者却彰显出他观察之敏锐。


       扬·博塞利(Jan Porcellis,1580/84–1632)是欧洲艺术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海景画家。在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中,他最好的作品描绘的都是恶劣天气中的船只,以隐喻人类面对生命中各种风暴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反抗精神。

228.《海景》

       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正在驶向一座要塞。然而通过将风浪中扑腾的艨瞳巨舰和载有渔夫的小舟作对比,博塞利将人与大海的主题引入了风景画。小舟中的人已经收起船桨听天由命。而在各种船只运动的节奏中,我们则能看到对于汹涌波涛的抵抗。 船只上的荷兰三色旗象征着这个刚于17世纪初出现在地图上的年轻国家朝气蓬勃的生命。


229.《海景》



       扬.普罗沃斯特(Jan Provost,1465—1529),荷兰画家。

230.《圣母荣光》

       这是一幅装饰屏画。16世纪70年代,在遭受反对崇拜圣像者的凶猛劫掠时,这幅作品被藏在一面墙壁内,渐渐被人遗忘,直到1795年法国人拆除主教座堂后,才让这幅作品重见天日。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采用歌德式造型,圣母玛利亚高高在上,被耀眼的光芒所环绕,足踏一轮新月,身边有两个演奏音乐的天使相伴。一只圣灵鸽正要将桂冠戴在圣母的头上。最上方,天主从云层中探出头来。

       画面正下方有三位波斯的女祭师和三位先知。中间一位女祭师正在阅读纸片上的文字,宣告圣母玛利亚和圣婴的到来。其中一位先知是长胡须的大卫王正跪在地上弹竖琴,大卫王的对面是奥古斯都大帝,他拿着令牌和王冠,在他统治时期,圣婴诞生了。


杨.格赛尔特(不详)

231.《下十字架》


马腾.范.赫姆斯科克(不详)

234.《耶稣受难图》

       这套三联画原本是一扇拱门的顶饰,作者巧妙地将佛兰芒画派的传统与从意大利吸收的新颖之处互相融合。画面中,对于躯体力量与活力的表现,显示出作者熟知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手法;而细节的刻画与场景的布局则源自佛兰芒画派。这意味着北欧艺术家的技法也传给意大利的艺术家们,赫姆斯科克成了两种艺术传统交融的代言人。

  背景中可以看到部分耶稣受难的骷髅山,整个画面笼罩在悲剧性的阴霾中。那些长矛集体指向耶稣,十字架上的耶稣在整个画面中尤其突出,虽然他低着头,但是他的灵魂并没有被死亡击败。赫姆斯科克对救世主这种英雄形象的处理手法,是他在意大利时从文艺复兴的大师们那里所学习到的。

  就在耶稣死去的那一瞬间,伴着日食突然出现,天空变暗了,也描绘出福音叙事过程中的各种瞬间,例如一名士兵手持长矛剌向耶稣的肋骨,伤口处流下了鲜血和水。

  画面中,两位委托制画的夫妇捐赠者带着孩子,还有两位女守护神陪伴在左右。在他们的后方,左侧有邪恶的强盗在造反,右侧的强盗则低着头忏悔。虽然画中人物众多,但从整体来看,这幅画的简约结构值得赞赏。


五、美国

       本杰明·韦斯特(Benjamin·West 1738-1820),是美国的一位不得不提的艺术领域的领袖人物,也是美国绘画的奠基人之一。是第一位在欧洲获得承认的美国艺术家。韦斯特是一个历史画家和肖像画家,曾离开美国去意大利游学,受古典主义传统的影响。他的画得到康斯太勃尔的赏识。本杰明·韦斯特擅长创作一些具有历史题材的画作,大都通过历史时期的事件的描绘,达到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本杰明·韦斯特活跃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那段时间内,一生创作出了很多的作品。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韦斯特最后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定居England,他在乔希亚·雷诺兹去世后继任England皇家学院院长,,直到1820年去世。本杰明·韦斯特给艺术领域留下了很大的一笔精神财富。

235.《维纳斯安慰被蜜蜂蜇了的丘比特》


六、瑞典

      亚历山大·罗斯林(Alexander Roslin,1718-1793年)瑞典画家,华丽、诙谐、优雅的洛可可风格。1752年在意大利,为菲利普帕尔马公爵家族绘制肖像画。同年,34岁的罗斯林搬去巴黎,在巴黎定居。他在上流社会非常出名,他的肖像画,很快就吸引了学者的关注,在巴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成为最受人尊敬的画肖像画家的贵族之一,为欧洲多国的王室、贵族画肖像,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度过,晚年时由卢浮宫提供免费公寓及养老金,他也是当时巴黎最富有的艺术家。

236.《查克.切尔内绍夫伯爵的肖像》


237.《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公爵夫人的肖像》


238.《大公爵夫人纳塔利娅.阿烈西耶夫娜的肖像》


239.《大王子保罗.彼得罗维奇的肖像》


240.《凯瑟琳二世的画像》

七、西班牙

      阿隆索·卡诺(Alonso Cano,1601-1667年)与苏巴朗、委拉斯开兹一起,为17世纪上半期塞维利亚三大画家。是西班牙画家,建筑师和雕刻家。

241.《钉十字架》


242.《圣约瑟夫的死亡》

      埃尔·格列柯(El Greco 1514-1614)是一位肖像画家,他特别擅长宗教画,并为托莱多以及其它地方的教堂创作了众多的祭坛画。属于矫饰主义(样式主义)运动者。西班牙/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他是一位天才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埃尔·格列柯”在西班牙文中意为“希腊人”,是依格列柯的希腊血统而取的别名;埃尔·格列柯在画作上通常署名以希腊文全名 Δομήνικος Θεοτοκόπουλος(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西班牙文:Doménikos Theotokópoulos)。

       格列柯被现代学者视为一个与众不同、具有高度个人色彩的艺术家,不属任何传统流派。埃尔·格列柯的画作以弯曲瘦长的身形为特色,用色怪诞而变幻无常,融合了拜占庭传统与西方绘画风格。

243.《圣彼得与圣保罗》

       在这一幅作品中,圣彼得和圣保罗两个人物一起出现,从人物的尺寸和类型上来看,都与《福传活动》相似。

       这幅作品描绘两位圣人的半身画像,在昏暗的背景下,鲜艳的服装颜色凸显两个人物形象。从调节装饰的角度以及人物面部的苍白描绘,仍可看出葛雷柯的绘画特征。在轮廓处理方面,依旧坚持传统的肖像画法,以真实的人物形象为主。

       画面中,圣彼得躲在角落里,姿势谦恭,温柔的目光与圣保罗坚定的表情形成对比,此时,圣保罗那双锐利的眼睛正注视着外头。年长的那位圣人想藏起来的象征物原来是一把钥匙,代表着耶稣基督授予他的权力;而那位年轻的圣人,则很肯定地把一只手放在敞开的书本上,象征着从师徒书中获得力量。

        这两位圣人之间展开一场安静的对话,画面中的手显得十分干瘦,但手势却不失优雅,也展现出两位圣人在雄辩过程中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巴罗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罗 (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1618-1682)是一位极富盛名的画家,早在他还在家乡塞维利亚作画的时候他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之后的十八世纪,尤其是十九世纪,他的名气达到了顶峰。在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后,他的画作流传到了整个欧洲的四面八方,这些从伊比利亚半岛上得来的珍贵画作被法国人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并散布在了各地。在穆里罗的世界中包含着反改革式(即反路德新教)的革新的倾向,他力图将宗教活动融入到日常的氛围中来。融入到家人惯常的生活中来,强调生命的意义,并把那些玄而又玄的意义诠释我们易于理解的话语。

       据说,穆立罗是死于一次事故,1682年的一天,当他在卡迪斯的一座方济各会的教堂绘制着巨大的壁画的时候,一不小心从脚凳上摔了下来。这场意外把他引向了死亡。

244.《小男孩与狗》

       此为其早期代表作,画面构图清晰,形象生动,散发出迷人的魅力。画面上,流浪男孩回头望着一条狗,他迅速瞥了一眼,脸上流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这名男孩瞬间的动作被穆立罗敏捷地捕捉到。


245.《清净受胎》

       这幅画完美的展现了圣母的纯洁无暇,尽管人物略显年轻青涩,画家没有过多的采取前人惯用的描摹象征这些传统手法。该画也没有涉及连祷仪式,画家将人物形象回归到其本质上去:年轻的纯洁无暇的女子,圣母,根据这一精美的宗教概念,踩着半月,被夺目的云彩和耀眼的光辉笼罩,在小天使的围绕下飞身上天。作品中圣母受孕和圣母升天两大主题结合在一起,传递的信息完整,明晰,有力:展现了圣母无与伦比的纯洁和美好。穆立罗不仅找到了适合巴洛克社会表现圣母形象的方法,同时也通过作品完美诠释了人们所期待的圣母玛利亚这一形象,将之变为基督教界至今沿用的最佳象征符号。许多画家在寻找一种能够概括民众对于这一神话故事的钟爱的表现手法上费劲心思。然而,仅有穆立罗一人得以摸索到这种足以表达当时人们对圣母受孕这一已成为时代标志的形象的期许,憧憬和热望的绘画方法。这位由此闻名的艺术家毕生共完成了20幅左右表现这一主题的画作,其作品至今仍是最令人叹服激动的画作系列之一。 


       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 1599-1660)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绝对可称为油画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从材料上分析油画在委拉斯凯兹出现之前,总还是要有“坦培拉”材料参与的,无论是底子线稿提白层,甚至一些画上的签字,都离不开坦培拉材料和技法。委拉斯凯兹出现之后则不同,他从头至尾完全使用油画一种材料完成了,一幅画作,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不可思议的。

       技法上,委拉斯凯兹大量使用明暗对比法,笔触潇洒,大虚大实,轻松写意。是前代画家难以达到的熟而不俗的境地。客观的讲巴洛克时期的另外几位大师虽然各有千秋,但鲁本斯略显油滑俗腻,伦勃朗沉着老辣,梵戴克阴柔温存,卡拉瓦乔神秘莫测,哈尔斯潇洒有余,(拉图尔,里贝拉之辈更是各有特色)几乎已成历史定论,而委拉斯凯兹似乎找到了他们的平衡点,既不过于“巧”,更不过于“拙”,他既不过于潇洒熟练,也不过于沉着老辣,把握住这个度,他的画真正把握了古典绘画艺术的核心审美,成了油画艺术的中轴线。

       他对解剖、造型、色彩的把握在此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致于人们在这样的作品前很难意识到这只是一张"画"。人们的全部注意力为画家对人性的描绘的深度和广度所吸引,这是绘画史上的奇迹之一。

       著名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据说当教皇本人第一次看到这张画时几乎是吃惊而不安地说了一句话:"画得太像了!

       弗朗西斯科·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

246.《奥利瓦.雷斯伯爵的肖像》

       奥利瓦.雷斯伯爵拥有庞大权力的重臣,也是委拉斯凯兹艺术事业的资助人。画家并没刻意讨好他,仅从他那紧张又全神贯注的祖业来看,就足以感受到他那有趣的脸部特征。人物身上的黑色服装与深绿色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白色的衣领突出伯爵苍白的面容,看似健康的外表已经显露出衰老的迹象,从他的眼里可以感受到,伯爵也隐约预感到衰老与权力逐渐丧失。


247.《午餐》

       是委拉斯凯兹1617年创作的,属于酒店内的场景画。当时他才18岁。这幅画证实,贝拉斯克斯采用的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绘画风格。作为宫廷画家,他有条件近距离接触西班牙国王收藏的绘画作品,包括卡拉瓦乔的作品。

      该画描述的是三名西班牙人坐在桌前。餐食很简朴。在前景上有面包、酒和石榴。酒和面包是天主教圣餐礼的符号,面包代表耶稣的身体,酒代表耶稣的血液。就餐的三个人代表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青年和老年。总的含义是基督教徒无论何时都要参加圣餐礼来纪念耶稣。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vde Goya 1746-1828年)的时代正是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代。生活在西班牙的戈雅显然受到时代气息的感染,成长为一名封建旧传统的反叛者。戈雅既是一位追求新的艺术旨趣和风格的画家,又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通常美术史家认为,近代欧洲绘画始于戈雅,因为他从思想上到技法上全方位地打破了18世纪的传统,创造了新的艺术。戈雅不顾任何传统形式的束缚,大胆地突破古典绘画题材和构图的限制,自由而率真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斗争。戈雅作品的构图非常自由,选材十分广泛,常常是随意抓取生活的某一侧面便作为自己创作的对象。他打破了传统的美与丑的界限,把原来视作平凡、卑微的东西提到史诗样的高度加以歌颂和赞美,甚至不惜描绘生活中的丑。戈雅还采用隐喻、幻想、讽刺的手法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抨击时弊,自由表达个人的感受。在他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中,包含着他对亲眼目睹的权贵们的昏庸和暴行的控诉,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戈雅似乎在以不同常人的眼光静观世界,对他所效劳的王族权贵也毫不留情,他把这些人的虚伪、贪婪和丑陋统统暴露无遗。可以说历史上还从没有一位宫廷画师像他那样为自己的主人留下如此真切的写照。戈雅46岁那年因患重病而丧失了听力,他仿佛陷入了与世隔绝之中,这种孤独使他完全沉浸在个人的幻想天地里。这时他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思想变得更加深邃,因而他的艺术也变得更加深刻。19世纪初,戈雅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尝试石版、铜版等各种版画的制作和印制。

248.《女演员安东尼娅.萨拉苔肖像》

       这是一件能够展现其绘画宁静一面的非凡作品。这位知名的马德里演员,在肖像画完成不久便去世。女主角出现在阴暗的背景中,人物生动,内心深邃,透露出人物独有的神韵,而从她那双忧郁的大眼睛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忧伤。



       何塞· 德· 里贝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少年时随父亲去意大利,长期定居在那不勒斯。曾游历过许多艺术圣地,并学习和研究过历代大师们的许多作品,尤其崇拜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提香。17世纪卡拉瓦乔的艺术观念和明暗画法,对他影响尤为直接和深刻。1620年至1626年,他的很少绘画得以幸存,然而他创作了大量极好的蚀刻版画,促进了那不勒斯艺术的发展。他的绘画生涯似乎是在17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恢复,此后,他成为那不勒斯公认的最重要的艺术家。从1644年起,里贝拉由于瘟疫而健康不佳,这使得他的作品减少,然而他的工作室继续忙碌着。1651年,因为资金的问题迫使他卖掉自己的大房子,由于他在财政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并于1652年去世。

里贝拉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宗教历史画,肖像画以及艺术体裁的作品。

249.《St. Onufrius》


       弗朗西斯科·德苏尔瓦兰(Francisco de Zurbaran,1598—1664)是西班牙画家。他主要为他的宗教画,描绘了和尚,尼姑,烈士,他仍然生活。苏尔瓦兰获得了个绰号"西班牙卡拉瓦乔的,由于强制的,现实的使用他擅长的明暗对比。西班牙展区仅有苏尔瓦兰四幅绘画作品。

250.《童年的圣母》

       这是苏尔瓦兰极少的抒情式作品。圣母,有着西班牙女孩的黑色头发和黑色的眼睛。圣母似乎凝固在那里,全神贯注地祈祷。


       约瑟夫·德·里贝拉,(Jusepe de Ribera,1680—1742)。自从卡拉瓦乔在1606至1607年间来到那不勒斯,就努力改善这里的艺术环境氛围,同时也对来到此地的约瑟夫·德·里贝拉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力。在这里,里贝拉对自然主义的敏感性更进一步,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描绘日常生活中那些偶发、自然的画面,或者是描绘那些人性基本的激情,抑或是描绘由于衰老所引起的身体变化。

251.《圣人杰诺米》

   天主教的殉难圣人是里贝拉油画中经常出现的创作主题,在他第一个阶段的作品中,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所描绘的人物总是展出意味深长的动作,画面中光与影形成戏剧性对比。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是一种有形的媒介物,给观者带来具体生活实例,同时也传达了相应的信仰。圣人杰诺米是天主教中最有学问的一位教会圣师,他是圣经拉丁文通俗本的译者,而这幅作品恰恰描绘了他在译作时受到审判号角声惊吓的场景。画面中,强烈的现实主义描绘手法,反而舒缓了这位老隐士惊吓时的恐惧表情,光线集中在他那逐渐衰老的肉身上,强调活生生的现实场景。

  吹着小号的天使让人们回想起〈最后的审判〉,这也让正在从事写作工作的杰诺米分了神。而一旁的骷髅则暗示着杰诺米过着苦修、隐居的生活。


252.

八、英格兰

             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1727-1788),18世纪England著名的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他的母亲是一个静物画家,因此他早期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后又在法国画家格霍夫洛特那里做助手并与海曼共事过一段时间。1768年他被选为皇家艺术学院院士。他的作品强调光和奔放的笔触,加之精致的色彩,使他成为皇家宠爱的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以其惊人的绘画速度而闻名,他更多的是采用自然观察而不是严格的技巧。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多取材上层社会人物,他喜欢作全身肖像,同时喜欢将人物放在流动的风景前,注重表现人物的大胆目光 ,急剧转侧的身躯和未定的姿态。探求人物不拘形式的姿势和摆法,这标志着一种新风格--英国式的洛可可肖像画的形成。在绘画技法上,作品充满奔放的节奏感,笔触轻灵,自然动人。

253.《蓝衣女人》

       雷诺兹总是告诫学生不要在画面上多用蓝色,为了驳斥这种观点,庚斯博罗用大量的蓝色画了举世名作《蓝衣少年》。这幅《蓝衣女人》也用了不少蓝色。这幅画作透露一种平和与宁静。主要源自于人物被描绘得恰如其分且富有格调。画面中央蓝色、红色、浅褐色、白色以及珍珠色,精妙地组合在一起,合理地分布在整个画布上。这位端庄的女士姿态优雅,一只手扶在从肩膀上滑下的披巾,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文雅与贵气。

       乔舒亚.雷诺兹 Joshua Reynolds,1723~1792)英国18世纪后期最富盛名且颇具影响力的历史肖像画家和艺术评论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创办人。出身牧师家庭,早年曾游历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艺术之都,精心研究前辈大师们的绘画技法,对古典艺术崇拜有加,视其为真正的典范,尤其敬仰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他认为“米开朗基罗凌驾于全世界”。代表作品有:《乔治三世国王的肖像》 《柯克班夫人及其三个儿子》《莎拉.班伯利夫人为三女神献祭品》《尼尔·欧布来恩》《乔治·库西马克上校》等。他在肖像画创作中,创建了一种“宏伟风格”,实际上就是古典主义在英国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倡导艺术家努力追求庄严与崇高的题材,所以他赋予肖像画以庄严和历史画的性质。雷诺兹强调绘画创作的理性一面,他的许多观点是英国18世纪美学原理最典型的体现。

254.《解开爱神维纳斯腰带的丘比特》

       画中的维纳斯完全没有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性,反而变成了红头发的少女。她半祼着上身随性的露出少女般的RU房,虽然表情看上去娇羞,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些戏谑。爱神丘比特也淘气的解着她的腰带,仿佛维纳斯马上就要进入危险的恋爱游戏了。


       乔治.达维(George Dawe,1781-1829)是一位英国肖像画家。冬宫军事画廊中元帅和将军的肖像大部分是他的杰作。

255.《亚历山大一世的肖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宫名画(二)
海外游踪:俄罗斯之四-----享受艺术的盛宴
哇!竟然在圣彼得堡的冬宫见到了达·芬奇的油画真迹!
俄罗斯冬宫那么有历史,可惜大部分人都选择走马观花的游览
西班牙著名画家 埃尔·格列柯( El Greco)
狂放的鲁本斯和动人的伦勃朗!小玉的冬宫指南5:佛罗伦斯和荷兰油画--张小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