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自由行之30圣彼得堡之12叶卡捷琳娜宫及花园(上)

叶卡捷琳娜宫又叫皇村,位于圣彼得堡以南约30公里的郊区。1717年为彼得一世的妻子、皇后叶卡捷林娜·阿列克谢耶夫娜而建的消夏别墅破土动工。七年后,共有16间正房的两层豪宅及周围花园竣工启用。这座名胜是以豪华的宫殿群为中心的,在诺大的一座庄园里树木枝叶繁茂、苍翠欲滴,展示着四季变换所带来的美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虽然被德军攻占、毁坏,但如今已经被修缮一新,我们可以重温昔日历代沙皇在这里生活的气息。皇村在沙皇离宫中主要反映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理想和品位,全面展示了各种园林艺术风格,巴洛克式的华美、古典主义的自然、浪漫主义的伤感以及中国风格的异国情调,共同编织成一个结构完整、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综合体,成为世界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圣彼得堡的富有家庭在此周围造了住宅,所以这一区域也是该市的富人区。皇村与普希金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其文学生涯的摇篮,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沐浴着诗人,赋予他源源不断的灵感,1937年诗人逝世100周年之际,皇村改称“普希金城”。

       皇村(博物馆保护区)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位于中心位置的叶卡捷琳娜宫及其附属建筑(浴场等),以及南部宽阔广大的叶卡捷琳娜宫花园所组成;在叶卡捷琳娜公园内,散布着众多的纪念碑、小型公寓。另外一部分是由亚历山大宫殿及其身后的亚历桑德罗公园组成。叶卡捷琳娜宫由意大利人拉斯特列里建造,是彼得一世赠送给夫人叶卡捷琳娜的,后来作为遗产成为了他们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财产。

       我们参观的是叶卡捷琳娜宫及花园。一大早,我们从2号线的Moskovskaya站下。

       换乘公交K545、К545Б、K347到达Садовая ул.站即可到达。一般来说,司机会提醒游客下车。这是一个丁字路口,右转即可看到叶卡捷琳娜宫。

       我们是网络上购票,到换票处询问后,才知道中午12点才开始对散客换票。因此,我们只好另外购买花园门票,先参观花园。

       叶卡捷琳娜宫殿规模宏大,外部装饰十分华丽,里面拥有广阔的空间。宫殿外部装璜体现了建筑师丰富的想象力,天蓝色的外表耀眼夺目,洋溢着喜庆气氛,造型丰富的雕塑和凹凸有致的结构使306米长的建筑丝毫不显得单调呆板。皇宫教堂那五个洋葱头式尖顶在碧空下金光灿灿,几乎从园内任何地方都远远望得见。女皇对宫殿的修建不惜财力,光是外部装饰就用掉了约100公斤的黄金。外墙上的天蓝色象征女皇的眼睛,白色象征女皇细腻的皮肤,金黄象征女皇的头发。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皇宫教堂那五个洋葱头式尖顶。



细节








306米长的建筑。



建筑的正门。



       那一排排的低着头的男仆像雕刻,更体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威严。

叶卡捷琳娜花园平面图。




       建筑前面是地毯一般的草坪庭园,修剪成几何形的树木绿篱,是叶卡宫前庭园的主要景观。这是一处小小的绿化广场,双层绿篱将它与其它空间分隔开来,成为安静的一角。

       有四块花圃。靠宫殿的两块为色彩亮丽的模纹花坛,红绿相间,青草、白色和黑色的碎石还有红色的细沙,构造出方形和圆形图案结合的美丽图画。中心立有雕塑,是神话中女神的形象,与以蓝色为主基调的大宫殿互为映衬,很是巧妙。


       而较外的两块花圃则种植了高大的乔木,秋来黄绿相间,别有风韵。

       第二块台地中部为三角形花圃。

       两边为两个矩形水池,便是“上水池”,据说这个和另一个是供男宾和女宾分别嬉水、沐浴用的,不过而今水池的该项功能已经废弃,只剩下蓄水的作用了。


       左侧有一黄色小屋,是为上浴室。建于1778年,由涅耶洛夫设计修建,内部装饰模仿古罗马尼罗皇帝的黄金大楼里的绘饰。上浴室的正面用很严整的古典风格装饰,浅黄色的外墙几乎没有任何装饰物,与花园里其它的设计配合融洽。

       建于1778-1779年,供皇室成员使用的下浴室距离上浴室不远,位于公园一角的树丛后面。



两侧的草坪里散落着几尊雕像。














       叶卡捷林娜宫之侧有一条卡梅隆长廊,这就是法式花园与英式花园的分界线。

        18世纪中叶,皇村的第三为主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花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这时的西方上流社会开始对千篇一律的,勒诺特式的花园感到厌倦,开始对受到中国园林影响,崇尚自然的英式园林青睐,这也明显的影响了俄罗斯园林。

       卡梅隆长廊是设计师卡梅隆根据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喜好,在对皇宫部分房间重新装修的同时,还将原来呈几何图形布局的法式花园、改建成时髦的以自然为本的英式风格园林;特别在叶卡捷琳娜宫北面花园的山坡上,建造了一处供女皇散步与观景的长廊――卡梅隆长廊。叶卡捷琳娜女皇对艺术有着极高的鉴赏力按照其“希腊罗马狂想曲”的创意,建筑师卡梅隆建造了被普希金称为“进入云霄的巨大建筑”——卡梅隆柱廊,堪称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的经典,它体现了古希腊柱廊与玻璃窗大厅相结合的古典主义风格,远远观望,长廊是大池塘畔美景中最主要的建筑物。












       卡梅龙回廊底层的拱门与二层楼体的花栅扶手恰好构成马蹄状,与拿破仑枫丹白露宫中的马蹄院十分相似,旋转式楼梯两旁站着青铜的古希腊花神罗夫拉和大力神赫尔库斯勒。

古希腊花神罗夫拉。


大力神赫尔库斯勒

       中部有长方形的玻璃大厅,回廊为希腊柱廊,廊间上摆放着哲学家,学者,诗人,神,古罗马皇帝与统帅的半身青铜雕像。可惜不懂俄语,也不熟悉欧洲人物,一个都不认识!这里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漫步,沉思,看景,谈哲学的地方。

      在大宫殿和卡梅隆长廊之间,是一处小小的空中花园,花团锦簇。花园后方是一座独立的建筑,近似罗马风格的玛瑙房引人注目,









       据介绍玛瑙房内墙面、圆柱和壁柱表面都是用玛瑙材料装饰的,玛瑙房面向宫殿和小花园的一侧都有法国式的落地窗,能清晰地看到点缀在花园中草坪上、花丛间的各式雕塑;玛瑙房下面就是冷水浴室。两侧的门柱已然斑驳,但其上的纹饰仍无法掩盖它的曾经的精美。




       而连接卡梅龙回廊建筑群与花园的坡道,采用古罗马地上引水渠的建筑风格,将卡梅隆柱廊与叶卡捷琳娜花园有机地连接起来造型凝重,坡道的拱顶上装饰有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面雕塑,古朴而典雅。是为“卡梅隆桥”。桥身极长,中部出有凉台,名为“鲁卡”可赏景。鲁卡凉台之下为大片方形花圃,四周有纵横交错的林荫道。林中摆放着雕像与纪念碑。


站在卡梅龙回廊上环视四周。东北方向是上浴房


东南方向是大池塘和石窟馆(Grotto)。

       大池塘位于叶卡捷林娜宫花园的中心,它起到了花园景物的分割作用,将花园分成若干区域,又发挥其纽带作用,将错落有致分布在池塘四周的大大小小的建筑物、道路、草地,树木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有机的整体。我们计划逆时针绕大池塘一周。

天公不作美,突然下雨了。

花岗岩露台( The Granite Terrace)在18世纪早期,这里曾是一座有斜坡的小山,冬天和夏天都可以从山上滑下来。现在的露台始建于1754年。



附近的雕塑特别熟悉。




       不一会,天又晴了!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湖对岸的建筑特别清晰!西岸一座蓝白相间的建筑就是大舞厅(石窟馆),是园内很引人注目的美仑美奂的建筑。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与叶宫的主体建筑相互映忖,相得益彰。


       湖心小岛上的小楼,传说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情人幽会的场所。纪念18世纪对土耳其作战胜利的切斯马柱(The Chesme Column),通过栈桥与小岛相连。


还有彩虹!

       纪念柱以西有一半岛探入水中,上有一座金光灿灿穹顶建筑,为土耳其浴室,是为纪念1828-1829年俄土战争胜利修建的。据说内部的一些装饰,是从土耳其运来的战利品,喷泉上有阿拉伯铭文: “用自己全部慷慨做善事的人,会得到宽恕与怜悯”。


       青铜雕塑-少女与花瓶,设计精巧,浑然天成。姑娘坐在石头上,打破的陶罐落在石头边缘,细细的水流从罐子口滴落到地面上,沿着地面雕刻的凹槽形成一段小溪流。愣是把一个励志的故事,营造的很浪漫。小溪流里沉着许多硬币,在黑色的石头上,光彩熠熠。不断有游客掏出硬币,放在水里。

       一条小溪特别漂亮,两边的树林高耸入云,树林、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是我在花园中拍得最好的一张!





       满是船只的紫铜雕塑告诉人们,俄罗斯早在18世纪就是一个海上强国。


红色瀑布(The Red Cascade)

       又见一条道路的尽头有一对圆塔形建筑,中部为红色,下部相连,这是早年的水坝,1770年代,在景观花园的上池塘与大池塘相连的位置,修建了这道瀑布。水从山坡上流下来,为了防止上游池塘的水流干,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堰式系统,来维持上池塘的恒定水位。这样的系统一共修建了2个:“红色瀑布”和“土耳其瀑布”,如今水流枯竭。


       大理石桥(The Marble Bridge),建于1772年,又称西伯利亚桥,大理石晶莹剔透,四小一大优美的桥拱与我国古桥的造型别无二致,罗马式廊柱及古希腊标志性三角顶和谐地揉合,带有廊柱灰色檐顶,形制优美。是俄国建筑师瓦涅洛夫的杰作。




       林中还有一金字塔形(The Marble Bridge)构建,较矮,为灰褐色,据说是女皇爱犬的坟茔。


土耳其浴室。


       过土耳其浴室,来到一幢红色碉堡式建筑物前,红色的房子是德式船库,就是海军部(Admiralty),也是为纪念俄土战争胜利而建的。现在海军部用于临时展览,中央建筑是游客信息中心,两侧的鸟舍分别是餐厅和咖啡馆。



       石窟(The Grotto)在18世纪,用贝壳和凝灰岩进行内部装饰的“石窟”亭,在西欧的花园中是很常见的景观。这栋建筑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完全摧毁。重建时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现在用于临时展览的场地。






        艾尔米塔什(The Hermitage)在18世纪给亭子取一个法文名字,是很普遍的做法,意为“隐居者的茅屋”。这种建筑通常是为宫殿主人提供一个在花园中休息和用餐的环境。艾尔米塔什阁为两层小楼,外形非常漂亮,外墙颜色也十分亮丽,蓝白中点缀有棕黄色装饰。精致的阳台栏杆,繁复的外墙装饰线,这一栋不大的建筑更显精致。周围原以水相围,现改为草坪,有白色小桥可入其内,昔日碧波荡漾间,楼阁带有几分梦幻色彩。


       返回卡梅隆长廊,此时,不到12点,到换票处等候换票,排第一个。换票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直接从大门进去,我却又进入花园,排了两小时队。直到进入宫内后,发现游客又排队买票,才发现冤枉排两小时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见闻之三 | 游览圣彼得堡与夏宫叶卡捷琳娜宫
美轮美奂的夏宫与叶宫
俄罗斯自驾游——(三)圣彼得堡与沙皇皇宫
俄罗斯自由行之 叶卡捷琳娜宫——女皇的骄奢
俄罗圣彼得堡周边:古典与自然完美交融,女沙皇与皇后的钟爱之地
记忆中的夏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