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省博物馆之一甘肃佛教艺术展

    佛教是古印度释迦牟尼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创立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汉传、南传、藏传三大佛教体系。汉传佛教,主要是指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这支佛教,其肇始于汉代,最初被当作神仙方术之类。东晋十六国以来佛教经一些帝王的大力推崇,在中国扎根、发芽并日益兴盛,最终汇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地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东段,是从西域到中原的“咽喉”与“门户”。作为佛教从西域向内陆传播的必经之地,甘肃佛教艺术在这里与中国传统艺术相互交融,然后又向内陆传播。因此,甘肃境内的佛教遗迹及相关作品,保留沉淀异常丰富,无论艺术内涵,还是绘制制作水平,都不同凡响,举足轻重,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得地利之便,佛教遗珍成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之一。这个展馆是从甘肃省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百余件(组)佛教文物,从十六国时期至明清,跨越了近1700年的历史,全方位展示了绚丽多姿的甘肃佛教文化。

 徜徉展馆中,依次从佛法东渐看去,经过盛世梵音,花落人间,花萼同辉,到敦煌遗珍,品味着佛教的学术、宗教和艺术价值。

前言部分



敦煌壁画制作场景再现。


主持建造石窟的大德高僧昙曜蜡像,栩栩如生。

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重现,色彩艳丽。





前言

一、佛法东渐。佛教传入时期-汉、十六国。


展室全景。

展柜。


    佛教造像艺术出生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二世纪间的印度北部犍陀罗地区,是糅合古印度原始佛教艺术与希腊雕刻艺术于一体的一种造型艺术,及所谓的犍陀罗佛教艺术。

鎏金铜佛座像,在世最早有纪年的金铜佛像。


佛教东传示意图

    泾川后秦鎏金铜坐佛像,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十六国时期铜造像之一。


晋代门楼力士砖雕。


    北凉石塔即属于典型小型供养塔,北凉是公元五世纪初河西一割据政权,自国主以下皆崇信佛教,这些佛塔出土于武威、酒泉、敦煌、吐鲁番等北凉故地,塔上大多都有刻有北凉年号的纪年文字,所以统称为北凉石塔。其形制大体相同,塔上雕刻的内容和题材,以及很不少细部装饰也基本一致,如覆钵上都刻有七身禅定跏跌坐佛和一身交脚菩萨;塔身刻经文和发愿文;塔基为八棱形,每面刻神王像并配以八卦符号。

    北凉石塔现存共十四座,三座流散在国外,十一座在国内,以甘肃博物馆收藏最多,有四座。

    北凉石塔刻经,是汉隶向魏碑体的转渡阶段的书体实证文物,其书体隶意依然浓厚,但字形结构和用笔上已有明显变化,字形规整,用笔嫺熟有致,高善穆塔上的刻经,笔法纤柔,真楷中隶法尤浓。

    高善穆石造像塔,出土于酒泉石佛湾子,塔高44.6厘米,底径15.2厘米。为北凉时承玄元年(公元428年)的作品,黑色玄武岩质地,塔呈圆锥形,由宝盖、相轮、塔颈、塔肩、塔腹、及塔基组成。基座之上为八面形基柱,刻着供养菩萨八身,各个像的左侧上角刻有八卦符号。经柱上为瓶形覆钵,刻有七座禅定坐佛和一交脚弥勒。塔顶七重相轮,顶端宝盖上阴刻着北斗七星。此塔为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座模仿印度覆钵塔的实例。

    高善穆石造像塔同时具有了以下几个重要文化元素——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文物之一,有明确纪年,中国模仿印度覆钵塔的最早实例,八面佛塔的最早实例(八面佛塔是中国特有的,它的出现于中国五行八卦信仰有关),将佛像、八卦、北斗结合的最早实例。


    马德惠石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酒泉石佛湾子出土,残高34厘米,底径16厘米,顶部残失,覆钵上周雕八龛,内刻七坐佛一立交脚弥勒菩萨,塔身刻发愿文及《增一阿含经·结禁品》,塔基亦八面,线刻八神王及八卦符号,龛像为减底浮雕,神王为阴刻线,纪年为承阳二年(430年)。

    田弘石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酒泉石佛湾子出土,残高41厘米,底径21厘米,塔顶残失,覆钵上雕龛像大部分残失,现仅存三龛,圆柱形塔身刻发发愿文及《增一阿含经·结禁品》,塔基八面,现存六身线刻神王像,纪年为承玄二年(公元429年)。北凉石塔刻经书体最佳者,当属甘肃博物馆这件田弘塔,其经文书体笔法坚劲,结构端严,书法史上,高善穆石塔和田弘石塔都是极重要的文物。


这个北凉石塔忘记叫什么名字。


北凉壁画


    天下石窟在中华,中华石窟在甘肃。


“绘画博物馆”敦煌莫高窟。


    “东方雕塑馆”麦积山。天水麦积山石窟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北魏、西魏造像原作居多,精品都属于这一时期。

麦积山石窟场景复原,展出了一些佛像复制品。


 西魏胁侍菩萨。随着魏晋时期佛像由梵式到汉式的演变,华夏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开始表现出来,佛菩萨的相变为中原汉人的体征,肉髻由高变低,衣着由中亚印度的半裸袒肩式或通肩长衫,一变而为中原士族的宽衣博带式,广袖高履,而真正体现汉化特征的则是文化内容气质,展现魏晋时代衣冠楚楚,秀骨清像,名士气韵,六朝风范。佛造像神圣庄重、典丽而宁静,这种遗韵气象,已不同原始佛教造像,而是中原民族对佛教造像文化内质与宗教义理的重新诠释与理解。

    西魏胁侍菩萨。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北魏一佛二菩萨像。魏晋时期佛像具有典型的“秀骨清像”特征,这是因为魏晋时期中国佛教造像逐渐开始消化了印度佛教美术强烈的肉感和性感特征,中国思想中重视超越感官欲念的理性思考,强调人性的价值的部分开始表现出来,印度笈多式造型薄纱贴体的佛像表现在魏晋时期佛像明显的减化了,佛与菩萨向中性转化,制作者试图以理想化的形像来表现超越感官情欲的宗教永恒性。同时,这一时期的佛像也将希腊犍驮罗造形中的“真实感”,处理成概念化与抽象化,使石窟有如凝定在无时空的永恒中。


北周菩萨像。

北魏泥塑立佛

西魏胁侍菩萨


西魏一佛二弟子像

北魏菩萨立像。


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
  同出于天水麦积山石窟,但是塑造时间是在唐代,风格与魏晋时期佛像又有了变化,从清秀走向雍容,体现唐代特有的文化气质。

    坐佛高130厘米。全趺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然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祥的神韵。
  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神情超脱中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帔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3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折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和,身姿优雅,气度端正。


北朝的石窟寺造像。


    白塔。很象位于碌曲县最南端郎木寺镇的赛赤寺中的白塔。不知对否。


 

位于碌曲县最南端郎木寺镇的赛赤寺中的白塔。


塔内的佛像。


白塔底座的展品。
近代巴浪鼓,据说是用童子的头骨制成。


近代嘎巴拉碗,用高僧的头骨制成。


近代佛冠。


近代人骨号。


近代法号。

近代念珠、法剑。


    炳灵寺石窟最大的佛像。位于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小积石山中的炳灵寺,是我国六大佛教艺术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历经1600多年的风雨,风化严重,历遭战乱破坏,但炳灵寺169窟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题记的发现,为中国早期石窟分期断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旁边是一幅巨大的照片。忘记是什么地方。

二、胡风汉韵。佛教发展时期-南北朝。


展室一角。


大统二年权氏石造像塔
  出土于秦安县,塔高172厘米。三层塔身呈方形,楼阁式,每层之上有塔沿覆盖,檐角平直,无起翘,雕出瓦垄和屋脊。塔每层四面开龛,分别雕刻佛、菩萨、弟子、侍者及供养人。最下层刻有“大统二年岁次□□”之句。带纪年的西魏造像塔存世不多,而且是一石一层多级造像塔中最完整的一件。为研究北魏向北周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的转变,提供了实物资料。









开皇元年石造像碑
  出土于泾川县水泉寺,碑高146.5厘米,宽50厘米,厚16厘米。碑为圆首,正面分四层开龛,由上而下第一层刻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图;第二层刻一佛二菩萨;第三层正中圆形龛内刻一佛二菩萨,佛善跏趺座,疑为弥勒佛;第四层为维摩诘与文殊辩法图。碑阴上部开一庑形龛,内刻一菩萨二弟子。龛的下部及左右两侧均刻有题记“开皇元年岁辛丑四月庚辰朔二十三日壬寅……李阿昌”题款。

    开皇是隋文帝杨坚的年号是,开皇元年指隋文帝杨坚登基后的第一年,即公元581年,这个时期的文物比较罕见。开皇元年石造像碑施有红、蓝各色彩绘,在造像碑中也非常少见。






石造像塔




    北魏影塑菩萨。北魏早期佛造像仍是十六国风格的延续。在莫高窟早期中心柱窟内,中心柱四面龛上部有附属性的供养菩萨、飞天、伎乐等像,其形式介于高浮雕与浅浮雕之间,称之为影塑。这些供养菩萨像,均有圆形的头光,其形式上有胡跪和立姿两种。


北魏铜佛立像。

北魏菩萨头像。

    北周石雕观音菩萨立像。至北周造像又转为面相丰圆,躯体壮实,略显上身硕大,下身粗短的样子。

造像碑是流传于北朝的一种佛教石刻造像形式。


北魏造像碑。

石雕彩绘释迦多宝佛像北魏

    泾川县出土 此像高18.5厘米,宽15.8厘米。两佛均坐在有屏风的台座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均残。释迦涡旋纹肉髻,多宝螺髻。上部残缺,内为莲瓣,中为忍冬纹,外为火焰纹。释迦着赭石袈裟、石绿僧祗支,多宝着石绿袈裟、赭石僧祗支。彩绘以赭石、石绿、白粉为主。释迦、多宝对坐说法取材于《法华经·见宝塔品》。


武周圣历元年造像碑。

    北魏麦积山石窟,佛传故事碑。133窟里的第十号碑,是在麦积山所有的石刻造像中最具石窟和观赏价值的一块碑刻。以佛祖釋迦牟尼生平事跡為主要內容,以释迦在仞利天发愿为核心,从燃灯授记到熙若拨提河畔的娑罗林中涅磐。共刻制了乘象入胎,树下诞生,和王舍城说法等佛教故事。通高1.37米,上寬0.72米,下寬0.80米,厚0.10米。圓額,正面造像。全碑分上、中、下三栏,各栏正中各雕一個小浅龛,龛外兩側又各分一至二小格,每小格內刻一至三個故事情节。除了使用減地高浮雕外,还出現透雕。內容丰富,情節生动,构圖严谨,层次分明,技艺精湛,是造像碑中的佼佼者,石刻艺术的稀世珍品。


局部。

    权氏造千佛碑西魏秦安县出土碑高120厘米,宽67.5厘米。四面雕刻,四龙蟠交式碑首。碑正面交龙正中雕一兽面,口衔龙身。下部开一外方内圆浅龛,龛楣雕饰火焰纹。龛内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结跏蚨坐于须弥座之上,施无畏印。龛外左下侧有2身供养人。右下侧有3身供养人。大龛之下七个小龛内雕刻坐佛七尊。坐佛下为10排浮雕千佛,每排30身,共300身。千佛之下依次雕刻供养人立像8身、车马出行图、供养人10深。碑阴上部圆拱形龛内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结跏蚨坐于须弥座之上,施无畏印。龛外两侧刻2只护法狮子及御狮奴。大龛上雕刻2身飞天。大龛之下为千佛,千佛下刻发愿文有“大魏大统十二年□□弟子权早□供养佛”。碑左侧面为千佛,右侧面上部千佛、下部供养人。整碑以千佛为主,与北朝盛行的禅宗观念有关。诸如莫高窟、云冈、龙门等石窟中北朝洞窟中也有千佛密布,成为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宋代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画面高182厘米,宽127厘米。画中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图轴绢地、敷彩,绘佛、菩萨、僧俗人众等110多人,人物形象生动自然。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一个情节一幅图,共有15幅。它们各自独立,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榜题,说明所画内容。是国内现存的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








明代木雕彩绘十八罗汉像
  征集于2009年,造型各异,表情生动,栩栩如生,为明代木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三、盛世梵音。佛教黄金时期-隋、唐。

 两个方向各有四个巨大的转经筒。

大厅正中的北魏石造像塔
  出土于庄浪县徐家碾,四面五层,高206厘米体型巨大,现残留由五块方石雕叠垒而成的塔身,每一块塔身四面都有雕像,内容除佛、菩萨造像之外,还有佛传故事,甚至有经变的雏形内容(第四层正面),为文殊与维摩诘互相辩论,是早期经变石刻的代表作。   
 

    左边为文殊菩萨,右边手持麈尾的为维摩诘。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文殊与维摩诘的辩论成为经变故事不朽的主题。










展柜一


    隋唐佛教造像。隋代至唐初是佛造像发展的过渡阶段,上承北周、北齐遗风,下启盛唐新韵。佛造像面相方圆,颈脖略显粗长,躯体敦实;菩萨造像一般发髻高耸,腹部稍鼓,整体造型显得自然端庄。盛唐佛像刻意追求形体完美,神情严穆,亲切慈悲;菩萨体态优雅,比例匀称,力求刻画佛超度众生的情态,开始显露世俗化的趋势。

隋代观音菩萨立像。


隋代鎏金带坐铜菩萨立像。

隋代鎏金铜菩萨立像。

唐代铜菩萨立像。

唐代铜观音菩萨立像。

唐代带坐铜观音立像。

唐代铜佛坐像。


唐代水月观音菩萨。

    唐代水月观音。水月观音是唐代画家周昉所创式样,以“游戏座”有形式表现观音在普陀山休息的情景。端严挺姿,头束峨冠高髻,面相饱满,额宽,眼大横长,鼻梁高挺,袒露右肩,腰束罗裙或帔帛,下垂至脚踝,身体略向后倾,头微微前俯,右手臂前伸,放在抬起的右腿膝盖之上,左手直立支撑上身,左腿曲驻在脚下莲花上,一幅自在随意的形象。颈上佩戴垂胸璎珞珠宝,腕带釧镯齐全。衣褶线条转折自如,流畅,简劲,自然。整体造像显得雍容华贵,仪态大方。反映了盛唐社会后人们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操,已逐渐褪去了宗教神秘的面纱,佛教造像涌现人性化的特征。


唐代铜菩萨像。

铜菩萨像模具。


展柜二


    唐代敦煌莫高窟佛、菩萨首像。

    唐代佛像庄严肃穆,体态丰腴,菩萨发髻高耸,翻卷自如,纹路活泼,起伏明显,追求衣褶的质感和发髻自由翻卷,可以看出唐代的艺匠努力追求写实性技法,所谓“菩萨如宫娃”即是最形象的注脚。










展柜三


唐代彩绘宝相花纹灰陶皈依罐







五代彩绘木缘塔,木缘塔是西夏时期保存骨灰的葬具。

四、花落人间。佛像世俗化时期-宋、辽、金、西夏。

展柜一



    西夏 蝴蝶装妙法莲华经。蝴蝶装是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又称“蝶装”,因书页展开如蝴蝶展翅而得名。其装订方法是先将每一印页由书口向内对折,即有字的纸面相对而折,将书页背面中缝粘在一张裹背纸上,再装上硬纸作封面。

莲花从佛祖的象征逐渐引申为整个佛教的象征。

宋代水月观音像

宋代瓷瓶


展柜二 

宋天禧三年灰陶罐


金代绿釉陶塔。




宋代彩绘菩萨坐像墓砖。




宋代雕刻莲花砖。



宋代迦陵频伽瓦当

 

五、花萼同辉。藏传佛教兴盛的时期-元、明、清。


展柜一


元代至正七年绿釉舍利陶塔。

元代琉璃塔

元代降魔尊,下半部。


    元代降魔杵。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法器,原也属于古印度兵器的一种,现在被佛教引用为法器之一。其一端为金刚杵的样子,另一端为三棱带尖之状,中段有三个佛像头为柄,一作笑状、一作怒状、一作骂状。此法器通常为佛教密宗修降伏法所使用,用以降伏魔怨,表示具有威猛法力。


明代石造像龛。

明代永乐款鎏金铜无量寿佛像。

明代鎏金阿难立像。


明代鎏金释迦佛立像。

明代铜佛像。

明代鎏金药师佛坐像。

明代景泰五年银佛像牌。

明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明代铜韦驮像。

明代佛坐像。

展柜


明代铜佛像。

明代密集金刚像。


明代鎏金十一面观音像。










常见的佛像手印。


清代左旋法螺。

清代鎏金铜大威德金刚像。


清代胜乐金刚像。


清代金刚骇母像。

迦陵频伽铜像。

清代四臂观音铜坐像。


清代三面六臂马头金刚像。

    清代藏传佛教文物。清代造像除西藏外,甘、青、蒙和承德等地的藏传佛教制作也极为兴盛。清代宫廷藏传佛教造像中的佛像五官匀称,面相饱满,额头较宽,脸型方圆丰颐;服饰多为汉式大裙,强调衣褶曲折生动的褶纹,极具写实性,腿部衣纹呈放射状,生动优美。清宫造像在造型上端庄匀称,比例适合,注重写实技法的表现,技术上更加精益求精,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准。
清代马头金刚铜头像。

清代四面金刚铜头像。

清代铜菩萨头像。

    唐卡最晚形成于五代之前,最初是一种形式的文告,后来衍变为宗教绘画。唐卡的题材非常广泛,有佛陀、祖师、上师、赞普、法王等的画传与肖像;有各种神灵的偶像画;有文成公主进藏、达赖五世觐见顺治帝的史话;建筑画;民俗画;宗教活动以及动物画等。唐卡被称为藏民族的“历史画卷”。


展柜



佛像的坐姿


清代铜上师像。

清代铜上师像。

清代铜佛像。

清代宗喀巴铜坐像。


清代六臂菩萨铜像


 
敦煌遗珍

    北凉法句经。本写卷原高24.9厘米,长135厘米,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第17窟,是藏经洞中所出经卷中年份最早的写卷,也是存世的最早的汉文写经之一,这卷写经对研究中国佛教经本流传的早期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更是研究4世纪书法风格及流变的珍贵实证。



    这卷写经之所有珍贵,还有另一层原因。纸张在西汉时候即已出现,但是到3世纪方才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以纸张取代简的转变的时代,也正是书法史上楷书逐渐代替隶书的年代,楷书是以字体方正、笔划平直为特征,减省了汉代隶书笔划在收尾时的波磔,这卷《法句经》上的书体风格,充分展示了这个过渡期的种种特征。

 观佛三昧海经 北魏
    本写卷原高24.9厘米,长135厘米,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第17窟,是藏经洞中所出经卷中年份最早的写卷,也是存世的最早的汉文写经之一,这卷写经对研究中国佛教经本流传的早期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更是研究4世纪书法风格及流变的珍贵实证。

    这卷写经之所有珍贵,还有另一层原因。纸张在西汉时候即已出现,但是到3世纪方才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以纸张取代简的转变的时代,也正是书法史上楷书逐渐代替隶书的年代,楷书是以字体方正、笔划平直为特征,减省了汉代隶书笔划在收尾时的波磔,这卷《法句经》上的书体风格,充分展示了这个过渡期的种种特征。






唐代写经。

藏文写经   唐吐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图集(上)
鎏金佛像,因佛结缘
佛影灵奇(4)—唐代造像
鎏金铜佛像鉴定并没那么神秘,身边说不定就真的有哩
故宫藏佛造像选
收藏宝鉴| 历代佛像的造型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