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恒山

       乘到大同的长途汽车从台怀出发,到应县高速公路出口下车,然后在海源加油站,等应县至浑源的过路车,正好有一对年青夫妇也到浑源,我们合包一辆的士,100元。原计划参观应县木塔,的士不愿意,年青夫妇也不想去,只好放弃,直接开往浑源县城,我们找预先订好的佰禾精品酒店花了很长时间,县城很小,无公交车,也许佰禾精品酒店不出名,的士司机也不知道。打电话到酒店服务台,服务员也说不清。只有走一步,问一次,终于找到了。实际上,县城许多旅店可住,非常方便。下次到小县城,再不在网上预订了。网上介绍:“从县城坐8路公交到悬空寺。”晚上,特地向当地人打听8路公交,回答是:整个县城公交车早就取消了,只能坐的士,且不打表。

    第二天一早,细雨濛濛,拦了一辆的士,到恒山来回100元。我们是当天恒山的第一位游客。

   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市区62公里。该山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据《尚书》记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扬名海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先上一张游览图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在恒山脚下有一座不大的小庙,供奉着真武大帝,庙虽然不大,但很格局紧凑。


    真武,又名玄武,原为净乐国太子,不喜朝政却喜欢斩妖除魔,后得道成仙,被玉帝封为玄武真君。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是传说中玄武的样子。
    按位置来说,玄武代表北方,恒山分封为北岳,奉真武神也是理所应当的。唐宋时期的双松,超伦绝群。左是"御史松",秀丽挺拔;右是 "将军松",这位昔日傲立天地之间的“将军”已经威风不再,绝大部分树针已经枯黄,树冠上部只能依稀看到少许绿色树针。


    庙中最著名的古迹应该是康熙皇帝去五台山寻父路经恒山时御笔亲书的“福寿碑”

    顺着山路往上走,没走两步就有一个分叉口,往左是登山的大路,往右有条小路,路牌指名通往“恒宗”,在峭壁上刻了“恒宗”两个大字。


    但字迹不全,我向里走了几分钟,才看到全貌。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恒山作为道教名山留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然后返回路口,向左边继续登山。山崖另一处上分别刻着一个硕大的“悟”“道”字,可见恒山是道教的发祥地。此处因而取名“大字湾”。




    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过去,恒山林茂树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为烟云缭绕,当您踏上步云路,犹如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晓”之说,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这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异,有诗赞曰:“鸟道横斜一线天,谁知高上最翩翩,青来两眼千山翠,白曳又凫万壑烟,抱朴古松阴道左,避人元鹤午云边,扶藜待叩元通迹,踏遍灵崖采石莲”。

    相传此一带生长着一种紫色的灵芝,很是珍贵,明嘉靖皇帝曾派员在此采得十二株灵芝,因而此段登山路又称为紫芝峪。


    学士松已死,驸马松暂无恙。与将军松、御史松合称"四大夫松",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祭拜北岳时册封,树龄均在1000年以上。如今皆英姿不在了!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便是著名的虎风口。

    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称“悬根松”,此松绿荫葱葱,所以此处又称“虎口悬松”,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登临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猛虎咆哮,声震幽谷。虎风门,说是恒山观松的好地方。

    悬根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别具风格。这也是恒山松的特色。


    出了虎风口,到了果老岭,据说张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成仙的。赵之韩在《果老岭》诗中写道:“一岭迢迢古树多,仙人览胜此经过。秋苹春草年年发,不见重来奈若何?”吟叹着北岭的秀丽和对仙人的追怀,也溶入了诗人睹景后心旷神怡,飘然欲仙的感受。


回首再看学士松和驸马松,与周围绿色相比,完全没有生机!


恒山水库


    岭上那弯弯的小路,由一块接一块的青石天然连接而成。其中有一块硕大无朋的青石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大石坑,但看上去却很像人的足迹和毛驴的脚印。原来,有个术士名叫张果老,最初隐居在中条山,自称出生于帝尧丙子年。唐朝武则天听说他很有道法,便派人去请他,他却假装死了,后来有人在恒山由又看见了他。唐玄宗李隆基做了皇帝,好仙喜道,又派人去请他,这次他应召到了京城。可是他很不习惯,在京城呆了不久,又回山去了。人们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被列入了八仙。有一次,张果老倒骑毛驴来到此岭,因坡陡路滑不能前进。他仰天长叹,束手无策,只得跳下驴来,牵着毛驴一步一步攀行而过,在这大青石上留下了斑斑印痕。

    鳄鱼石。传说上古时真武大帝为民除害,化作鸟龙斩杀伤人作乱的鳄鱼于此,如今还能看到被剁成一截截的鳄鱼躯体。


   再往上走,便是第二检票口,寺庙群的入口,门口立有牌楼,额书“人天北柱”,为道光皇帝御笔。


入口。无人检票。


牌楼后是马神殿,是专为北岳帝的坐骑修的房子。






    〈元灵古松〉元代的古松。树干挺直,树形呈狭圆柱形,小枝扭曲上伸,故而得名。 植物名称: 青杆。别名: 魏氏云杉。


    穿过马神庙不远是白虚观,楹联:“当知心是福   谁爱道为师”。



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十殿阎王和牛头马面等。




    过牌坊,面前一亭,内有北岳大帝坐骑塑像,亭后是一处名为接官厅的建筑。
    在接官厅旁是一座四柱木结构方亭,名曰玄井亭,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 


    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截竭,可供万人饮用。现甜井有盖并加锁。唐代时,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

井边的功德碑

    姑嫂崖。关于姑嫂崖的传说有好多版本,但基本上都是说的一个悲壮的故事:古代恒山脚下住着一对姑嫂,她们和睦相处,感情深厚,后来姑娘和一个勤劳朴实的小伙子相爱,由于受到恶势力的迫害而饮恨投崖,贤慧的嫂子爱莫能助,也愤然跳崖。她们死后,姑娘化作一只百灵鸟,盘旋崖头等待情人;嫂嫂变成一只姑鸟,日夜寻找相依为命的姑娘。


    由于这是一个断头路,参观完毕仍然原路返回,老伴在原地等待。我一个人走进去。首先是阎道祠。


匾额是:“严道祠”



    又走了很长时间。才看到小悬空寺,没细看,拍了几张就立刻返回了。

姑嫂崖。


三层建筑

第三层供奉三清




第二层供奉三官大帝

每层供奉姑、嫂。这是姑。

嫂子

回到主路继续往前,下一个岔路是北岳寝宫。 

    榆树在北方到处可见,但这种豹榆树是恒山独特的树种,为全国所稀有。因树干酷似金钱豹斑剥陆离的花纹而得名,豹榆树不像松树那样挺拔,但粗壮结实,别有一番风韵。生长于恒宗殿四周,质地坚实而又顽韧,是古代将士制作弓箭的上等原料。传说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恒山豹榆材质。


寝宫介绍。

穿过垂花门。

   拾级而上,尽头那栋单檐二层的小亭,是北岳夫人的梳妆台。


北岳夫人的梳妆台。

山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





寝宫对面的恒宗庙,地图上叫朝庙。

  “白云灵穴”。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风雨来临,甘林遍野。俗话说:恒山戴帽,大雨必到。


    巨大的飞石窟,关于飞石窟“灵石东飞”的故事:相传上古时候,舜帝巡狩北岳,岩上忽脱出一石飞坠帝前,舜帝封其为“安王石”。五年后,舜又计划巡北岳,不料被大雪阻在河北曲阳,此灵石于便又飞到了曲阳。据说,那块巨石,就是从这里飞出的。这石窟就是飞石飞出留下的,因此命名为“飞石窟”。

   飞石窟内的平台约240平方米,窟内东岩龛下建有北岳寝宫和后土夫人庙,南岩龛内建有双层木结构梳妆楼。这里有一寝宫,建於北魏,距今1500多年了,是古北狱庙。原为北岳正殿,明代为了扩建恒山,将飞石窟的旧北岳庙改为寝宫,也称之为恒山下庙,在恒山主峰半山腰处新建北岳庙,即“恒宗殿”。为恒山上庙。


北岳寝宫。

    供奉的是北岳大帝夫妇。北岳大帝出身何处,构成了北岳恒山的一个难解之谜。让我们引经据典:〈五岳真形图〉记载,北岳之神,即洞渊无极真君,是盘古六世之孙。〈礼道要鉴〉上讲,恒山神为黑帝颛顼之所治。〈封神演义〉又说,崔英被灶神张奎杀后被姜子牙封为北岳大帝……凡此种种,终难定论。还是〈道藏〉上说得明白:五岳大帝不是一人治始终,而是轮流执掌,每五百年一个轮。大概只有这神话般的解释,或许能把我们带出冥思苦想的迷雾。


   飞石窟内外的岩壁上,刻有历代名士的提刻,增色不少。“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机。从道家来讲一者万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万物。


还元洞。



   寝宫左侧台阶上还有一个小殿。


    内塑一夫人像,看介绍说是后土夫人庙(掌管土地的女神),爬上去一看,却是女娲庙,原来后土夫人就是女娲娘娘。


北岳庙门即崇灵门,崇灵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朱门铜钉,绿瓦红墙。


    过了崇灵门,倾斜40多度的103级台阶立于眼前,对游人颇具威慑力。且这石梯没有扶手,上去容易下来难,我早就做好功课,从另一条路下山,不走回头路。

    关于103级,道家认为是天地之奇数偶数相加为100(河图奇数25,偶数20;洛书奇数25,偶数30),再加上道家至上三清,共为103。“道可道,非道也”,这就是“道”的玄妙。


  《贞元殿》为明朝弘治14年所建。坐落在恒山主峰阳面的峭崖上,面宽5间,进深两间,宫殿崇高威武庄严,雄视南天。有匾额:“贞德惠诚”。

两侧均为长联。






  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己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殿内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头戴天冠,身披朱绫,目光微启,端庄沉静,一派帝王气概。

    两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将,高达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銮。


神座上方悬挂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题额。

   恒宗殿大殿西侧竖有一块五岳真形图碑。据说,五岳真形图是道教在五岳活动的产物,为道教中最重要的符箓,是由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在《抱朴子》中有如此记载:“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恒宗殿的钟、鼓楼,立于崖边。




恒宗殿门口的古木。

    恒宗殿东侧是振衣楼,为祭岳时皇帝、官员们沐浴更衣、振衣正冠的专用场所。殿西侧是藏经楼,为道家珍藏经卷之处。


   殿前西侧有一块青石,被雕刻成鸡的形状,称“金鸡石”,用石头在金鸡石上敲击,对面山岩上的回音声振幽静的山谷,犹如金鸡啼鸣。现在的金鸡石显然是人工的。而且,怎么敲也没有回声了!


过去的是这样的(网络照片),其实也是人工的。

    从朝殿向东远望,在翠壁丹崖处,有白石累累,在云的拂动下犹如绵羊吃草,别有情趣,称为“玉羊游云”。与“金鸡石”并称“金鸡玉羊",为恒山十八景之一。有诗云:“ 东岳大夫之松,西岳仙人之掌,  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


遥望寝宫。


   从藏经楼西北上行不远到“集仙洞”,洞内依崖建有“会仙府”古建筑群。


    主殿会仙府坐北朝南。会仙府又名“集仙阁”,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广仙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炼。东汉明帝永平16年(公元71年)五岳道士与佛教徒焚经斗法,参加头号斗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于此。北魏天师寇谦之在恒山讲经说法后,将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炼。唐代管革,恒山遇张果老,果老见他道骨不凡,收为弟子,在这里修炼成仙。


   大殿正中供奉北岳大帝及二位侍者,后排供奉福禄寿三星君,东西两侧为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

其东侧有玉皇阁。四角两层楼阁式,歇山顶。


    不是玉帝,是北斗魁星?为那些盼儿女成才的家长而供奉的。

    “御碑亭”是一处八面出廊,四面有门窗的八角单檐尖顶建筑。

    御碑亭中竖高三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个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

尽头有几块碑刻,内容没有细看。


 元代古木--兄弟松

     会仙府四周悬崖上汇集了大量的摩崖题刻。“名齐四岳”、“绝地通天”、“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昆仑首派”等历朝历代各种书体应有尽有,笔划如椽,字大过丈。尤以明代的“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最为醒目,字体浑磅礴,气势宏伟,真称的上是仙笔神书。







    根据游览图附近还有九天宫、三神庙、纯阳宫、关帝庙、龙王庙等庙宇,网友介绍皆无看点,因此放弃,准备登顶。

果老洞,不能确定,无说明,只听路人说的。


过凌极门。


沿陡峭的台阶拾级而上。


    陡壁高处有一片风蚀岩石,台上刊棋一局,崖壁上是双钩书“琴棋台”和“悟道遗迹”,此处传说是仙人对弈弄琴之所在。

    琴棋台西侧有一山谷,名叫“通元谷”,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笑傲江湖》中,恒山掌门令狐冲征服魔教后,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说的就是此处。

 前方是傲然挺立同根生的两棵松树,名“姊妹松”。


    过姊妹松,山路越来越陡,路旁又没有庇荫的树木,到了这里,可以说距山顶只一步之遥了,不上去是会遗憾的。只是看着容易爬起来还是蛮辛苦的,陡阶的尽头是一个凉亭,从这里右转上行,可达恒山主峰“天峰岭”。

在凉亭休息一会,拍几张周围的风景。

    从凉亭处即可看到主峰峰顶,一路是缓坡,台阶也很平缓。但看着很近,走起来很远。距离峰顶还一座300米左右的山坡阶梯,有些人在这里放弃了登顶,也许是真的爬不动了。不很明白山顶区域为何光秃秃的没有树,在海拔2000米的山路上,暴晒着爬到峰顶,接下来还是暴晒,因为顶部只有标示天峰岭高度为2016.1米的石碑,却没有凉亭。最高峰无亭,使恒山景致减色不少,也使游人无法在峰顶驻足。幸亏今天阴天,老天对我们真的很眷顾。

我兴奋地对老伴高喊:“看到石碑了!”


光秃秃的峰顶上只有这一块石碑。海拔2048.1米。


石碑建在一个月台上,月台周围是暗八仙的图案。

扇子,钟离权所持宝物,“轻摇小扇乐陶然”,能起死回生;


鱼鼓,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频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

玉板,曹国舅所持宝物,“玉板和声万籁清”,可静化环境;

宝剑,吕洞宾所持宝物,“剑现灵光魑魅惊”,可镇邪驱魔;

荷花,何仙姑所持宝物,“手执荷花不染尘”,能修身养性;

葫芦,李铁拐所持宝物,“葫芦岂只存五福”,可救济众生;

笛子,韩湘子所持宝物,“紫箫吹度千波静”,使万物滋生;

花篮,蓝采和所持宝物,“花篮内蓄无凡品”,能广通神明。

    我在顶峰录像。五岳只剩中岳嵩山没去了!从顶峰远望,山势奇陡,树生石缝,山麓是浑源州城,再远,“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向南远望,龙泉如帷,向西远望,五台挺拔,两山清秀奇丽,与北岳相伴。近看,龙山横亘西面,其支峰往东伸展,与恒山相连,状如“比肩连袂,下扼沙漠”。峭壁林立的群峰,辽阔的大同草原,远近高低景色尽收眼底,真可谓:“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金人元好问曾赞道:“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在灵境在,地位岂合他山尊!”当年明朝大文学家李梦阳,登上北岳主峰之后,曾即兴赋诗三首《北岳》,其中一首写道:“天高西北还乔岳,下视东南尽大洋。玄武苍苍气流黑,扶桑滚滚涛浮黄。回岩日射千松暗,绝顶风来六月霜。安得移将万人石,顿令炎海坐清凉。”道出了峰顶万千的气势和奇绝的美景。 

    从山顶一路南下,没有路标,游客也稀少,真的耽心迷路,终于看到魁星楼,才松口气。


到达缆车站。

    乘缆车下山。是缆车脚下是空的,好恐怖!

    从早上7:30上山,10:58分下山,历时三个半小时。年青人走上走下只要一个小时就够了,我们一方面年纪大,走得慢,另一方面拍照耽误不少时间。
    由于后山没去,据说风景集中在后山,庙宇集中在前山,因此,只能对恒山的前山部分进行评价。

    1、整个北岳恒山山脉似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因此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恒山如行。"。北岳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北岳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的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

    2、百神同悦,三教合一。北岳是道教名山,供奉玉皇大帝、北岳大帝、吕洞宾自在情理之中。除此之外还供奉着观音、弥勒及儒家的孔子等等。尤其是三教殿中玉皇大帝、释迦牟尼、孔子并列高台,同享人间烟火,为五岳之奇观。儒释道合一,在人们心目中是理所当然的事,尤其是中国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三教融合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家的慧远,道家的陆静修,儒家的陶渊明曾有过东林论道、虎溪三啸的逸闻。但实质上,彼此间还是有门户之见的,尤其是佛道两门。佛教东传中国时,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为求立足,曾奏请汉明帝烈火验经,结果道教经书扔进火盆后化作了灰烬;而佛经不但没有烧毁,而且还在火中放出了金光。从此,佛教取代道教,成为国教。后来一些道教大师为复兴祖教,曾先后怂恿魏武帝、周武帝、唐武宗灭佛兴道。因而在四大佛山中很少能见到道教的踪迹;同样,在道教控制的灵山仙境中,也绝少佛禅之风。而北岳恒山的三教殿却一改古风。三教祖师同列一台,相安无事享受人间香火,不能不说是又一奇观。究其原因,恒山地处溯漠边疆,自然少了许多清规戒律;另外,为共同御辱,三教弟子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平息边患。

    3、我不懂佛教和道教,只是从表象上感觉道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比佛教晚,佛教也是在东汉时才正式传入中国的,但是两千年过去了,道教在中国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大修道观的现象也不多见,信奉的百姓也很少。道观常年无人问津,门可罗雀。本土宗教为何遭如此冷遇,真耐人寻味。著名的恒宗殿的规模大小、精致程度甚至不及一般的寺庙。

    4、配套设施不及其它几岳(嵩山没去,不算),交通不便,游览指示不明显。

打电话给司机,下一站悬空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踏黄土高原、观华夏古迹”(三)一一游五岳之一“北岳恒山”
【道教知识】——北岳大帝
北岳恒山游记(上)
山西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
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