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韶关丹霞山

       韶关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年7月5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2010年,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最终被认定。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榜上有名,共同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丹霞地貌是一种形成于内陆盆地厚层红色砂砾岩之上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它是由已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和陈国达于20世纪20—30年代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并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地貌类型,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 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

       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 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景区大门 

门票48小时有效,可免费乘坐游览区的电瓶公交车。

       丹霞山主要分为长老峰景区、翔龙湖景区 、阳元山景区、卧龙岗景区和巴寨景区。 其中三大最主要的景区必须去的(长老峰、阳元山景区、翔龙湖)

阳元山景区(耗时二个小时)


       从阳元石景区大门进来十分钟是汇元池。介绍说池水源自阳元山九个山谷的溪涧,是为元气汇集之地,故而得名。对面山崖按游览图看叫“怪面崖”,侧后方高者为狮子峰,有点像高昂的狮子头

汇元池再登5分钟就到达阳元石。

石柱的形成大约有30万年的历史!




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拜阳台

据说在这里求子非常灵验。


回春谷


双乳石

       位于回春谷的赤壁悬崖上,地面30多米,乳峰凸悬于崖壁约1米,宽约4米,特似女性双乳房,色泽形象逼真。


这个角度才像。


       上公路。公路左侧可见晒布岩,即阳元山。一块巨大的岩石在水的冲刷下形成一道道凹槽,远眺就像巨大的布在凉晒。从狮子岩庙看时,阳元山如一道屏风,故又名玉屏峰。

公路右侧一条支路进去,可见树抱石,向左去通泰桥,向右去狮子岩、混元洞。


我走左侧。海豹石(右),金牛山(左)。


天门关

金牛山和海豹石两者之间形成了一道门。(属断裂侵蚀型峡谷)

       对面的通泰桥。是一座天然形成的桥。却跟很多石拱桥相似,最神奇的是桥顶可以行人,桥面宽四米多,石拱高15米。


云门

      崩积石拱,浑然天成的一道石门 。


狮子岩下方是巨大的风化扁平洞穴,名叫石棺岩,是古时狮子岩庙高僧的墓地。


       狮子岩庙和混元洞结构与石棺岩相同,都是大型扁平洞穴。因此,放弃,原路返回经树抱石,上公路,继续向前。步行600米,到达细美寨山脚,细美寨是在一个巨大的岩石山顶上,原来是土匪的山寨,四周都是绝壁,易守难攻,由于山顶空地不多,山寨建筑面积很小,又在岩石顶上,绝美而细小,故称细美寨,要去细美寨,就要攀九九天梯。

先来个下马威,75度的石梯,好在有铁链可扶。




到了一个洞穴。

穿过洞穴。

越往上走,石梯越陡。

     到达玄机台,是细美寨上赏日落的最佳地点之一。前方就是九九天梯。

九九天梯

       从玄机台看九九天梯,山势险峻,天梯沿山脊往上延伸,直抵细美寨,两边悬崖绝壁,令人胆寒。


终于到了寨门。

再从上向下看。不禁为自己点赞。这原本就是一个大石头,硬是在上面凿的一条路出来。


成功登顶!四处远眺。下面是锦江,远处是姐妹峰。




细美寨只剩下残垣断壁。






出寨门。

       接下来沿着平坦的山顶道路向东侧嘉遁亭走去,路两侧种了很多篁竹。


       嘉遁亭在阳元山峰顶东侧,嘉遁二字取自易经六十四卦中天遁九五爻。意为见好就收,适时退避。


嘉遁揽胜



此处居高临下,可放眼观景。左侧有高楼的应该是仁化县城。


锦江另一侧的长老峰。

前往云崖栈道,平坦小道,非常惬意。


好景不长,又是75度的石梯,而且只容一人上下!













怪不得叫“云崖栈道”,其义是:常在云中,紧依悬崖。


停下来,看对岸的长老峰和锦江的游船。


元阳石背面,形状也变了。







乾元亭

返回元阳山票站,前往锦江游船码头,乘船休息一下。(耗时一小时)

       锦江,传说女娲补天之五彩锦石取自江中而得名。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侦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

       北起博士生态园码头,南至丹霞电站。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形成8千米水路风景长廊,美不胜收、别具一格,乃大自然之瑰宝。

玉女拦江(也称地母岭、睡美人)

         坐落在阳元山西北面。沿着锦江流水方向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由数个山峰组成的美丽曲线,宛若一位横卧着披散着长发的少女,传说她是女娲娘娘补天后留下的身影,她枕着江流,鼻梁俊俏,酥臂轻柔,玉腿舒展,下颔、胸和腹等部位所勾勒出的曲线美惟妙惟肖,甚至于颈部间的翡翠玉坠也能看见,令人叫绝。

阳元石

这个方向看,不太像。

群象过江

      一群山峰宛若一群大象。山顶建有亭子的是头母象,如同头带皇冠,威风凛凛。据说有宰相之才的人能到五头象,有帝皇之相的人能看到七头。

仙人插掌

这块巨大的岩石群,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就是一个巨大的手掌屹立于江面。

牧象童

       群象出山的左边有一石柱,像一个身穿蓑衣的孩童,前面大家看到的一群大象,这个小孩是奉命而来看管大象的,因此叫牧象童。

皇帝伞

牧象童的旁边的那块石头就是玉皇大帝给牧象童的华盖。

锦石岩

       这就是丹霞山的主峰它长2200多米高400多米,流水把山体切割成三部分它们分别是:左边的是海螺峰,中间的宝珠峰(这个方向看不到)和右边的长老峰。

       在海螺峰的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红色崖壁这种崖壁代表着丹霞地貌最典型的特征--也就是"赤壁丹崖"。

       海螺峰崖壁有一个巨大的石窟,这是丹霞山最早营造佛教道场的地方,从最初开发至今日已逾一千多年。

长老峰

山下半部几块黑色部分,人们称之“鳄鱼爬山”,有点神似。

摩崖石刻



锦岩飞瀑

       在锦石岩前有一条韵味清丽的瀑布,即马尾飞泉瀑布,古称“龙尾泉”。

鲤鱼跳龙门

那肥胖的鱼头,微张的嘴,圆圆的眼睛,上面一块往外的石头,叫鲤鱼跳龙门。

僧帽峰

东面远处的群山就是丹霞山群峰最集中的地方,最高的山峰叫僧帽峰也叫升官峰。

长老浮屠

金龟朝圣

       此山形状恰似一只大乌龟,龟头、龟甲、龟尾,清晰可见,形神兼备。龟头所向,正是丹霞山别传寺的山门。待船至”龟尾”时,回头再看,则只见“龟头’,徐徐缩进了龟甲之内,形象之逼真,动作之酷似,令人叹为观止。

老人头,酷似曾志伟。


啤酒长廊


古代采石场

       水面上的石壁,那正方有序的像是被人采石过,这就是"古代采石场"。传说丹霞山开山建寺之祖李永茂和其弟李充茂创建别传寺时,在此采石建寺所留下的遗迹,至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六指擒魔

       一堵峭壁上印着粗壮的手指痕迹,数一数,刚好是六根手指。有根手指还戴着一枚魔戒指呢。


茶壶峰

       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


平顶寨与茶壶峰

       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


观音送子

       最远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拇指峰

      "临别游江再看山,群峰呈态妙难言。自夸巨擘非虚妄,万古丹霞冠岭南。"这里所说的"自夸巨擘非虚妄"指的就是拇指峰,也就是赵朴初诗中提到的自夸巨擘非虚妄。这个水坝将锦江一分为二。

水上人家



大肚弥勒佛

那弥勒佛方脸凸顶,弯眉笑眼,鼻头高挺,坦胸露腹,祥瑞充盈。


姐妹峰

       姐妹峰亭亭玉立,身姿玲珑娇媚,远远看去,姐妹峰就像两个山丘静静地在云海里厮守。

返程

       在船上吃自带中餐,补充能量,充分休息,精力充沛,上岸即乘车前往长老峰景区。

       长老峰游览区是历史最悠久的游览区。它由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三峰构成的连体山块,由三级绝壁和三级崖坎构成三个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观层次。景区最高处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导游图

       计划线路:半山亭→锦石岩→摩崖石刻→别传寺→丹梯铁索→火烧岩→宝珠峰→陀石(这里到边了,返回走)→ 宝珠峰→ 海螺峰→ 观日亭这边下双喜台→ 到福音峡→阴元石→ 翔龙湖。(耗时6小时)。


       检票后,选择走左边的锦石岩路线。

进去走一段路后到半山寺,可以选择右边上面的“探险”路线。

到达锦石岩寺山门。

       锦石岩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女众道场,锦石岩寺最早称“锦石寺”,宋代的法云居士曾“聚众百余开山建寺”,可见当时寺庵规模并不算小。明清时期,历代住持先后加以重建、扩建,装饰佛像,塑五百罗汉。清末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寺内尼众相继离去,寺庵也因年久失修而不断倒圮,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只剩下几位比丘尼守着一间摇摇欲坠的庵堂。“文革”期间,寺庵中仅剩的几位比丘尼也被扫地出门,锦石岩寺仅仅作为一个旅游点而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锦石岩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又重新对外开放了。


船头石

古墓

    “岩块的错落”。因流水将大岩壁底部掏空,岩块从岩壁脱离下落,但没有翻转和碎裂。

梦觉关。

       据《 仁化 县志》记载,残唐五代时期(907-960年)佛教居士法云在此洞休憩后,发出“半生奔波如梦幻,今日方觉此清虚”的感叹,遂将该洞取名为“梦觉关”。

       梦觉关似开凿出一个佛龛般的石床,虽然只有方丈之地,却可上观峥嵘赤壁怪石,下揽碧玉般的江流。而梦觉关在地质的角度上来说是大型蜂窝状洞穴,是早期河床上流水旋转侵蚀的大型侧向窝穴群,经后期风化侵蚀而成。有的洞穴可以互相串通。







上面这两个洞恰似一双无珠之眼。

幽洞通天

       此洞长约7米,内高0.7米,是由坍塌石块堆积而成,过幽洞须屈尊低头,方可摸索而进,有冬暖夏凉之感 ,这个洞弯腰屈膝才能艰难的走出来,出来后豁然开朗。




通天峡

       高70余米,直透山体中层。人在谷中仰望,青天只剩一线,周围削壁危立,古蔓长藤垂挂,清泉滴滴,冷气森森,景色至为幽邃。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洞内常有风生,炎夏至此,使人遍体舒适,精神大振。


残破的巷谷











       出通天峡后继续前行,经过一地质景观“砾石风化形成的崖壁小洞穴群”。


地质景观“陡崖坡上的卸荷节理”。


“古沙波痕”,可见红色石面上的波痕。


一线天

前往锦石岩寺的岔口。


锦石岩摩崖石刻群

       分布在锦石岩岩口以西,以锦石岩喷玉泉区域和锦石岩寺大雄宝殿内最为多而集中,计54题,还包括山脚锦江边“放生潭”和“龙蟠虎卧”2题共计56题。其中尤以宋刻8题、元刻9题,弥足珍贵。年代由南宋淳祐六年至中华民国,以明清时期为最多,体裁有题字、题名、题记、题诗、碑文、游记等。 

浸碧浮金

       阳光照下来,照在水面上,会折射不同的光泽,有时会呈现出金色,所以成为浮金。





到达锦石岩寺山门。

       锦石岩寺与普通寺庙布局完全不同,它是依长老峰下层“走廊”而建的,纵深很长,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天生石殿数间,最大的观音殿据说可容千人。


七佛殿。









下面是宿舍。







赵朴初的“大吉祥”,是锦岩寺内年代最近的石刻。




远处中间起,自右至左:玉女峰、狮子岩、阳元山。



锦石岩寺尽头之龙王洞旁的锦岩飞瀑。

龙王洞

龙王洞内石刻。





大雄宝殿

       佛像后岩壁,有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并且横过整个后洞壁的小型蜂窝状洞穴带,绿色中夹杂点黄色,极像一条绿龙穿插缠绕于洞中,俗称锦岩石龙。“龙” 随四季变化而变色,春季为嫩绿色,夏季为深绿色,秋季为黄绿色,冬季为黄褐色。据悉其变色原理就是覆盖在“龙”身上的绿色是蓝藻类生物,这类生物是随气温、湿度的变化而变幻色彩。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锦石岩龙盘桓于此不知几千几亿年,常年聆听佛音,不知可有一日真的悟通佛理飞天而去。


题字最大的为南宋淳祐六年赵汝耒所书“锦岩”二字,为楷书浮刻,每字高1.8米、宽1.4米,是目前所见丹霞山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




此处到尽头。

原路返回到寺庙进口。


从另一条路返回通天洞。

普同塔 :"普同”是禅林之语,是将亡僧合葬一起的意思,此塔是和尚的合葬墓。


       塔平面八角形,三层,高3.6米,为楼阁式石塔,红砂岩石砖砌筑。塔正面基座前置石祭台和香烛台、石香炉。首层拱券形龛内嵌墓碑,楷体直书阴刻碑文“历代禅师之灵塔。”第二层下面中嵌长方形塔名碑,阴刻楷体横书“普同塔”三字,上款为“南明永历戊子孟夏立”,下款为“刘曰秋书”,因碑严重风化,有些字无法辨认。各层塔檐檐角上翘,八注攒尖宝珠顶。塔四周有石砖结砌的护坡及坟首、享堂。是广东省内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南明墓塔。






过梦觉关后,往左走船头石方向去别传寺,不必回半山亭。


       下到岔路口,左侧为半山亭上来的主游道,右侧是锦石岩寺来的路。


       继续向上攀登,片刻之后看到了众多的摩崖石刻。丹霞山摩崖石刻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宋刻8处、元刻9处和“丹霞”“到此生隐心”“别有天”等大字摩崖最具代表性。

摩崖石刻分布图

    “丹霞”二字通高2.7米、宽2米,所占面积近20平方米,为清代康熙年间广东按察使关中人王令手书,其书法精妙,气魄雄伟。被后人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形容为丹霞山之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到此生隐心”

       安徽巡抚高承爵在游历丹霞时,被丹霞山奇特风光所迷,透露出辞官隐居意,寄情丹霞山水的感慨。

     “法海慈航”是明末清初时写的,后来在清代道光时再补了一句“岸登先诞”,虽然这两句话写于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字体,但意思一致,说在求成佛的道路上是平等的,看谁先到达彼岸边。


       由明末礼部主事李充茂所撰的“丹霞山记”开山记事摩崖石刻,共1344字,是字数最多的摩崖石刻,其字大如拳,端庄有力。

顺着路牌向别传禅寺方向。


到达别传寺

       澹归,俗名金堡,浙江仁和人。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进士。当时,他对明朝的腐败、横征暴敛极为不满。明亡后,深怀失国之痛,不久即入广州海幢寺为僧。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到丹霞山营建别传寺,住持了十多年,逝于浙江平湖,终年67岁。门徒将其骨殖带回丹霞山,葬于海螺峰海螺岩下,立有别传寺开山澹归和尚墓塔。

       别传禅寺山门上书“丹霞山别传寺”六个大字,后来使别传寺损毁殆尽,只残留下这座山门以及石壁上的刻字。

刻于别传寺老山前左侧峭壁上的“红尘不到”和“赤城千仞”

“禅林第一”四个大字,其面积足有20平米以上。

“耸秀争奇”和“南无释伽文佛”








“南无阿弥陀佛”


       八十年代,年逾古稀的本焕老和尚来到野草丛生的别传寺,面对一片残墙断壁,立誓主持修复。经过多年努力,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僧舍、客房等。九十年代末,政府将丹霞山半山万余平方米土地和旅游设施移交给别传寺,使别传寺佛事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大。
















      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姿: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千一里一外,是两棵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

其实这是植物的绞杀现象。

       被绞杀的叫百日青,属罗汉松科;绞杀树种叫笔管榕,属桑科,百日青先长于笔管榕,至今年已有400多个春秋了,笔管榕也有100多年了,依然没有绞杀成功。

      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 3 米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

继续上山,有两条路。左侧。估计新路,人多时作下行通道。

        右侧,左侧有石刻:有落款为“三韩蔡琦题”的“呼吸通天”、下款为“道光壬寅正月九日”的“竿头进步”。

      在“竿头进步”石刻的下部,有南海县黎国琛所提《登丹霞山绝顶》一诗:“千刃丹梯不易登,攀援铁索懔兢兢。雪岩晚秀饶佳胜,未若躋来最上层。穿尽松篁上峻岭,澹归塔古半销沉。登高一览山皆小,康乐当年惜未寻”。

御风亭。

接下来是丹梯铁索。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字,形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






回望

锦江、姐妹峰、巴寨等一览无余。


       这里有好几条叉道,研究地图后决定先右上去海螺岩。海螺岩、宝珠峰摩崖石刻共计11题,其中水帘岩1题、澹归塔墓遗址4题、雪岩4题、宝珠峰崖壁2题。以题名刻石为主。




海螺岩。形似一个大海螺,这里也是澹归塔墓遗址。


       康熙年间曾任苏州织造达三十年之久的东莱李煦题写的“海螺岩”三字笔走龙蛇,一气呵成,蔚为大气,当为丹霞山摩崖石刻书法中之上品。



       海螺岩洞内的澹归和尚墓塔,也是后来新建,墓塔为平面六角覆钵顶,是用红色砂岩建造的实心塔,塔身镌刻着“别开寺开山澹归释老和尚塔”,墓前围以浮雕石板,建筑工艺十分精巧。

晚秀岩。

大型扁平洞穴,因“晚霞映进洞中,景色分外秀丽”而得名。




草悬岩。

顾名思义,因岩壁上有长草悬下而得名。


火烧岩,因晚霞映入色如火烧而得名。




       过火烧岩后是一个岔路口,左边去舵石方向。走了一段下坡路后,到达虹桥拥翠。这是一块四米长的巨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这里可远望观景,饱览翠色。






       此处有两条道到达韶音亭,一条是经片鳞岩、龙王泉;另一条是经宝珠峰。根据事先做功课得知,宝珠峰、舵石所观的景色与韶音亭相似,且宝珠峰要登高,然后到舵石往返一个多小时,我们还要到阴元石和翔龙湖。因此,计划放弃宝珠峰、舵石。

片鳞岩




独占鳌头




真像鳌头。


龙王泉




韶音亭


       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经过此地,登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变成奇特的三十六石,韶石因此得名,“韶关”之名亦来自于此。


天地茫茫,群山奔涌,三十六石尽在眼前。






       锦江环绕丹霞山,水势迂回跌宕,撞击岩壁发出如鼓如钟、如琴如瑟的声音,称“锦水滩声”,也是丹霞古十二景之一。


从韶音亭看长老峰上的观日亭,山上向下伸延的是丹霞山栈道。


       原路返回到虹桥拥翠。有三条道观日亭,左侧经火烧岩,是来的路;中间经螺顶浮屠;右侧经云亭。而云亭离观日亭较近。因此走中间一条。

螺顶浮屠

        "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者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中间镶石板,上塑浮雕,各层檐幔雕饰兽环。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观日亭






往福音峡-阴元石方向下山。


经双嚞台







到达福音峡。



回望下山的路。


到达阴元石和翔龙湖岔路口


阴元石


毓秀台是视线极好的观景台。

宝塔峰(右)和玉屏岩(左)。


黄沙坑景区诸峰。自右向左:金城寨、扬州寨(后)、天柱石(望郎归)(前)、穿窿岩、黛玉屏。最左的峰不知名。

原路返回再去翔龙湖。

翔龙湖

      因其湖面轮廓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


       一路山见到码头、龙须亭、钓鱼台、仙居岩道观、双龙壁、玉带桥、毓秀亭、崩积巨石、官帽石、九龙亭、乘龙亭码头等景观;群山与碧水组合为丹山碧水天然图画,在湛蓝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秀美身姿。

       湖水清澈透明,水面如碧绿的翡翠,又平静得象一片镜子,两岸的青山丹霞,倒影其中,犹如人间仙境。






       只有当游船突突地开过来时,湖面才划出一道道波纹,逐惭扩散开去,给宁静的翔龙湖带来勃勃生机。


 时间有限,只走湖的南岸。

九龙亭

官帽石

对岸的乘龙亭码头


      湖中两块一块巨大的岩石,似乎就是丹霞岩崩塌而来,在一块岩石上建有一个观景亭,在另一岩石的两边各建有一座石拱桥,这两座桥,一座为曲拱桥,一座为一字桥,两桥一亭,在翔湖中共同构成了一道绝妙的风景。


一字桥



曲拱桥和毓秀亭

乘龙台。

       乘龙台这座山恰好位于龙背上,故称乘龙台。乘龙台的崖坡上,有一块黑绿相间的花纹,此纹状如云纹,人称云纹壁。细看又象两条龙,上一条大龙向西,下一条小龙向东,头顶大龙。

双龙壁

仙居岩道观

       是张天师南游时居住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张天师降白虎,救青龙的恩德,便在此建庙,供于香火。据说原有道观三间,道房五间,水池一口,其基础保存至今。

从毓秀亭沿湖边小路前行即到。

丹池

       为道观的饮用水源,位于两个断裂的岩缝下方,集取山缝下行滴落的自然水而成的积水池。


崖壁下的柴房及厨房


       仙居岩面向西北,为后天八卦之乾位,左前方为九龙峰,后依八卦顶绝壁,前有芭蕉冲谷,道观左侧有千年熔岩累积形成“众象朝圣”的独特景观。

石刻“大音希声”



仙居观山门。

       正门上方写的是:仙居岩三个大字,大字下方横向写着:紫气东来 。


进山门后,看到道观整体环境封闭幽静。

时间有限,没继续游览。从另一小道返回翔龙湖。

龙心石

龙须涧和龙须亭

翔龙湖码头

直奔长老峰票站。结束了10小时紧张的旅程。欣赏了丹霞山的风貌,学到不少地质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11|韶关——丹霞山
梅州美矣(四)——天龙丹霞伴归途
陈振林旅行散文:秋游最美丹霞山
新春粤北行· 韶关丹霞山游记
【引用】丹霞山巨型睡美人
丹霞山行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