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子何怀东


   

       何怀东,笔名社娃,男,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国家三级编剧、高级摄影师、书法家、诗人、企业文化师。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某企业集团公司机关党委,兼任鄂尔多斯市、榆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神东矿区摄影协会主席、《西部聚焦网》摄影总监等职,在国内外文学、书法、摄影大赛中获得上百项奖励。曾出版个人诗集《情感流向》,主编出版《神东矿区五人诗选》,合作主编出版《中国西部散文诗选》。

 



我常常在想 “文学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 这样一个宏大而又严肃的问题,但总是没有答案。

在见到何怀东以后,这个问题似乎“因人而解”。

我觉得,许多人爱好文学并不见得都会成为作家,都会以写作为生,但文学却能够让每一个喜欢她、并且在文学这条路上有所追求的人不再孤独,她会给人以某种气质,她能打开一个人的视野,支持着你在其它方面取得成功。

我突然想起前几年看央视青歌赛的时候,闫肃先生在回答观众关于如何区别业余组和专业组选手的问题。闫肃先生举例说,“刘欢唱歌专业不专业?很专业,但他的职业是个大学的老师,是个“专门业余”的歌唱家。所以,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区别主要来自职业背景,而不是水准高低。”

我眼前的何怀东正如这个问题所回答的那样——他的职业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而业余却在写诗、摄影、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外各种奖项斩获不少。文学方面,他曾获得首届“冰心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的二等奖;而摄影作品则大大小小、国际国内总共获得150多项奖励。

一碟花生米,两条臭鳜鱼,半斤高度酒,我和何怀东老师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在北京的一家小酒馆展开了关于文学、关于书法、关于摄影的对话。他的讲述很平静,但总能让我耳目一新。



上世纪80年代,小小的横山县城活跃着一群年青人,他们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他们以文学的名义让自己活的如此与众不同而又潇洒。他们创办了油印刊物《柠条花》,把自己的作品刻印在粗陋的油印刊物上,相互鼓励、彼此欣赏。

何怀东说,那时候的每个成员,彼此眼里只有文学、只有艺术,大家也深知这条路并不平坦,但创作的热情时时都在鼓舞着每个人,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那些年,何怀东的叙诗长诗《羊肠小道》曾得到我们共同尊敬的李赤先生的高度赞扬,李赤先生曾写下这样的评语:“此诗反映了新时代的旧悲剧,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如能参考《王贵与李香香》、《回延安》等诗,成功有望”。

先生的肯定和鼓励让何怀东更加坚定了文学的信仰,《羊肠小道》先是发表在榆林地区的《塞上柳》杂志上,然后又发表在《陕西日报》上,这对于一个县城的文学青年来说,无疑是开创先河的,那时候,没有谁的作品能够登上如此的大雅之堂。

紧接着,另一首诗歌《山峦》入选《陕西日报》和《文汇报》联合举办的全国征文大赛,让何怀东更加勤奋地以笔为犁,将目光投射向黄土高原广袤的大地上。

而其实此时,何怀东和他的兄弟们一起创办《柠条花》油印刊物、开文学创作笔会只能说是“不务正业”,因为他的真实身份是横山县剧团的业务团长。



1988年,22岁的何怀东俨然已成横山县剧团的老人”,他从12岁那年进入剧团学戏,除了演戏之外,还承担了剧本创作和导演任务。他创作的戏剧小品《法律面前》、《钦差大臣审古今》、《乡村夜话》等6个小戏小品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现实,得到专业编辑和观众的高度好评。 

今天,和我说起当年饰演的吕布、孙悟空等角色的时候,他的眉宇间依然透漏着一股帅气和精神。

何怀东说他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短,12岁考进剧团后,只是在剧团办的戏校学了2年文化课,其余都是靠自学得来。自学能力的获得,让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自身的素养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提升。在此后的岁月中,这种习惯始终贯穿到他的生活当中。前些年,他还取得了本科文凭。这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人中间应该是不多见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现实里常常见到的许多人,自从谋得一碗公家”的饭碗后,就再也没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从此与书绝缘的自然不在少数。

为啥何怀东却是个例外?我觉得,还是文学给了他学习的动力和追求梦想的力量。据他自己讲,在剧团工作的时候,每次到下乡演出的时候,他都要带上大把的蜡烛,满足自己夜晚阅读的习惯。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图书,让他丰富了阅历,武装了自己。他说这个夜晚阅读的习惯直到现在还一直没有改变,每天不到12点无法入睡。

时代在改变着人的命运。当80年代末期各种思潮被湮灭,各种社团也不得不解散的时候,文学的式微已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此时的何怀东也不再留恋剧团每日下乡演出的生活,他也不再愿意过那种每次下乡时带着蜡烛在乡村的繁星下彻夜捧读的生活。尽管领导苦劝他留下,希望能编、能写、能导、能演的他能够带领剧团走出一条文艺机构改革的路子。他的老师看好他,劝他传承戏曲技艺,但何怀东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正在开发建设的神东矿区。

一个文化人到以煤炭生产为主的企业究竟能有多大的舞台,让很多人心中生疑。但何怀东觉得,才华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无端地淹没,何况在神华集团这样的大国企。

很快,何怀东就找准了定位,他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他擅长的文学、诗歌才华参与到企业发展、建设中来,将文学的素养与企业文化的精神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文学素养来探索挖掘企业文化的独特因子。

虽然在企业里的具体的工作会让他暂时放下纯文学的创作,但当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发生关联后,让他对文学的功能又增添新的认识。因为,以笔为枪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似乎也能让他找到另一种成就感,而且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参与到企业发展壮大过程的感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种转化与结合何尝不是这一理念的诠释?

如今,在网络上搜索何怀东,给出的头衔有“国家三级编剧、高级摄影师、书法家、诗人、企业文化师”等。




何怀东说,在神东矿区工作的这20多年来,他不仅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在这片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能源热土上,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2002年合作主编出版了《中国西部散文诗选》,2004年出版了《神东矿区五人诗选》(作家出版社),而且他还录制、编导了大量的电视栏目。在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宣传做了许多扎实工作的同时,也让他真正获得了充实感,自我存在的价值感。

肯付出的人总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找到乐趣。也许是工作需要,也许是另一种情怀支撑,这些年的何怀东的对外身份标签渐渐地由诗人转向摄影家,他把自己手中的镜头对准普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镜头反映劳动的美。由他创作的《矿建工人》不仅将普通工人的艰辛呈现给读者,而且能唤醒人们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和思考。而正是这一组照片获得了200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和内蒙古煤炭厅联合举办的摄影美术书法大赛中的最佳作品奖。

这几年,我虽然未曾与何怀东老师谋面,但我总是能够在网络媒体、微信、博客等不同渠道看到有人在传播他的作品,尤其是他拍摄的各种照片。我不懂摄影,但他的照片总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把自己居住的城市鄂尔多斯、他把自己工作的环境神东矿区、他把自己身边的普通人都聚焦在他的镜头里——他把城市欣欣向荣的景象完美地表达、把矿区生活的火热场景真诚地捧出、把普通人的专注、热情和精气神敏锐地捕捉,他的镜头中,始终都是平静中给人以欣喜,简单中给人以思考。

而作为陕北人,何怀东还常常将镜头对准陕北这块土地,这里所有发生的故事都能引起他的兴趣,都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他拍的大量的民俗照片不断被转发转载。

白天工作,业余时间搞摄影,而夜里则成了何怀东写诗、临帖、练习书法的时间。经过几年的努力,何怀东的书法作品也逐渐得到许多人的喜爱,他的隶书尤其可见功力。他坦言,虽已年届50,但仍坚持临帖,而且准备长期坚持。他说,“投入不到,灵感和悟性是救不了你的”。

是的,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但每个人却过得各不相同,这大概就是每个人在面对时间的时候所投入的用心不同。

才华这东西是上帝赐给每个人不同的礼物,但才华也往往会成为一些人的负担,让人深受其累,当然,如果你乐在其中,累也就成了一种快乐,何怀东大概正是这样,因为乐在其中,才让他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出类拔萃、样样精通。

其实,我还是想说文学在他内心的力量,我觉得文学让何怀东内心建立了自己的信仰,有了自我的秩序,他的性格里融入了热情和善良的基因,让他走到哪里都能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而赢得许多人的信任。



有评论家这样写道:何怀东的诗是他自己人生历程中的寂寞与感伤,抑或人生的兴奋剂。他总是小心的安放自己的灵魂于每一处精神的方格里,填上他生命的欢歌与泪水。他有着独立的思考,与独特的感悟,把烂漫的文字汇聚成涓涓细流,漫漫斜斜地沿着生命的路径爬行……这些小溪流的奔腾不一定能达到广阔深邃的大海,可是,沿途经历的岸边,肯定会获得溪水的浸漫,这些小溪流一定能滋润溪边的小草与野花,自然能成一簇簇鲜艳的风景,摇曳着绚丽的烂漫,把爱与情装饰的自然而清新。

在本文行将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响到他的这几句诗:面对世俗的浑圆/眉头紧锁 /目光选择避开。如果这样结尾,我以为非常符合他的精神气质。


附:何怀东的作品赏析

(一)摄影




(二)书法



(三)诗歌


             


 故乡的老人们常说:“走十处不如守一处”。

  —— 题记

我的

极力想洞穿一切的目光

却停滞在

故乡那起伏迭嶂的山峦间

父亲那瘦弱却又伟岸的身影

站立成儿子终身的驿站

 

古老的传说

被父亲咀嚼成清香的橄榄

余味飘飘

我们是最善于回味的孝女贤男

最惬意的

是奶奶的欣慰在皱褶间弥漫

是母亲忙碌中有人相帮的歇缓

是弟弟淘气时无休无止的贪玩

是父老乡亲眼中那钦羡的顾盼

............

山峦间

勾画出一幅息事宁人、相安和谐的

画卷

有一天

在风清月朗的夜晚

妹妹的情思

终于坚定成山那边

一个男子的渴盼

从此

驿站不在温馨

父亲的眉心凝结成阴暗

面对那远远近近的山峦

不住地摇头喟叹




感谢支持

陕西省子洲县委宣传部

北京怀远兴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化专家 

客户上海浦东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 北京江森自控  中煤集团




我们并没有书写历史的雄心,这也不是什么史诗般的创作——我们只希望用镜头记录一个群体——陕北人——记录他们在走出家乡后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捡拾起被繁忙的生活忽略的内容,让记录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更希望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希望这些细节能成为个人珍贵的记忆——加入我们的拍摄计划吧,让我们一起定格您精彩的片刻,您就是这个时代的榜样。


      如果您有兴趣,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和您一起,用文字和镜头讲述关于您的故事——让生活充满美好记忆,让人生的每一瞬间都值得珍藏。

  

创作者就在下面,期待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西摄影家协会竟然干出这样的事!简直逆天了
草台戏班 ||​葛华 摄影\文
记忆矿工的故事
五角枫
我的美篇
2016年~我的摄影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