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一个功利的时代,相比任何时候,我们更应尊重童话

作家、插画家和自然学家碧翠丝·波特(Beatrix Potter)于1866年的今天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波特自小便喜爱观察野生动物,儿时探索自然世界的经历极大地启发了她的文学及艺术创作,其中以幻想童话《彼得兔》最为著称。

你知道童话故事在过去三个世纪的发展史吗?为何以幻想故事为主导的文学作品会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如此盛行?本期推送,我们将带你回到英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从碧翠丝·波特笔下古灵精怪的彼得兔出发,纵观过去三个多世纪的儿童文学,深度解读幻想文学与童话故事的起源与演变。

小编说:

喜欢本期推送就请点一下“在看”吧!小编将会快马加鞭为你送上更多好文章。将本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分享令你记忆最深刻的童话故事吧。🧚🏻‍♀️🧚🏻‍♂️


1. 碧翠丝·波特与她的彼得兔

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和自然学家碧翠丝·波特有一个十分孤独的童年,体弱多病的她几乎是在护士和家庭女教师的看顾下长大。受同为业余艺术家的父母影响,波特爱上了绘画——这种艺术创作给予了她极大的慰藉。

 向左滑动欣赏碧翠丝·波特的绘画作品。©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每年夏天,波特一家人都会前往苏格兰佩思郡避暑,并去哈特菲尔德镇探望她的祖父。波特很快便对那里的自然世界着了迷,小小年纪便开始认真观察和记录野生动物及鸟类的生活习性,并和哥哥一起收养了各种宠物。1882年,波特同家人第一次前往英格兰的旅游胜地“湖区”(Lake District)度假——这片土地从此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今天,只要提到湖区,人们依旧会时常提到她的名字。

碧翠丝·波特,1913年拍摄于在其位于湖区的宅邸外。©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安妮·穆尔是波特的最后一位家庭女教师,外出旅行时,波特时常会给穆尔的孩子们写信,并在信中插入各种图画和故事,其中一封写于1893年9月4日的信件内容后来便发展为波特的首部作品《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 碧翠丝·波特的首部作品《彼得兔的故事》。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彼得兔》系列故事中很多角色的灵感都源于波特的宠物——比如彼得兔、小兔本杰明、“迪基·温克尔太太”和连鬓胡塞缪尔——书中简洁敏锐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新颖精致的插图很快便让它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

《小兔本杰明的故事》插图。

碧翠丝·波特的叔叔婶婶在威尔士登比郡格温诺格镇(Gwaynynog)有一栋老房子,那里是波特探索自然的乐园。花园总让波特着迷,也因此作为故事背景出现在她的多部作品中。波特常常以动物为主体视角,细致地描绘它们可能喜欢的事物:比如好奇心强烈的兔子会感兴趣的盆栽棚、种植玻璃房、盛雨的水桶、蔬菜棚架、蜿蜒小径、灌木丛和菜园等。

▲ 在《彼得兔的故事》问世以前,波特曾创作了一系列以兔子为主角的插画,以上这幅绘于1890年,可窥见《彼得兔》故事系列的视觉雏形。©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通过把取材于真实场景的素描与为故事绘制的插画相结合,波特巧妙地将现实与想像融于一体。在她的作品中,故事场景几乎源于现实且未作大幅修改,每个动物角色都具有些许幽默的气质并极富美感。

2. 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启

在过去三个多世纪以来,儿童文学从十七世纪早期的说教故事逐渐演变发展出美轮美奂的童谣童话,精彩的冒险和幻想故事、颠三倒四的荒诞绘本以及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的动物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算得上是“童话”?像《彼得兔》这样的幻想文学该如何定义?

对于儿童读者和文学评论家来说,幻想及童话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然而,你或许不知道的是,此类“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文学体裁在儿童文化中却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过去三个世纪的儿童文学史曾存在着两大“流派”,且双方一直争论不休:一方面主张的是现实主义和说教,另一方面则提倡趣味与幻想。按文学史家的观点,说教式儿童文学统治十八世纪,但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时期,幻想题材最终占据上风。首次出版于1812年的格林童话、问世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安徒生童话,发表于1865年的《爱丽丝梦游奇境记》以及碧翠丝·波特的《彼得兔》,连同一系列各形各色的幻想故事,均标志着儿童文学史的“黄金时代”的开端。

▲ 玛丽亚·埃奇沃斯的道德故事《紫瓶子》的插图。这个故事最早发表于1796年,该绘图版可追溯至1871年。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但就这样把幻想和童话、现实和说教硬生生地置于对立面似乎并不妥当。十八世纪确实有很多教育家不让孩子接触精怪故事。1693年,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教育漫话》(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中告诫家长和老师,不要讲“精怪和小妖精”的故事,以免吓到孩子。不过,洛克的初衷也并不单纯,他觉得精怪故事是下等人和穷人的娱乐,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中上层阶级的孩子受“下等人”的荼毒。然而,对于十八世纪英国的大部分孩子来说,精怪、小妖精、脍炙人口的福图内特斯(拥有不会空的钱袋和魔法帽)和巨人杀手杰克等故事都是童年必不可少的消遣。

改编自儿童文学经典《巨人杀手杰克》的戏剧演出海报,1886年。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于1729年出版了英文版的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童话,受到中上层阶级家庭好评,这些童话结合了道德说教和妖精鬼怪的元素。比如《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结尾处就警告“含苞待放的姑娘”小心“巧舌如簧、甜言蜜语”,“在街上尾随年轻淑女”的大灰狼。

 向左滑动欣赏欧洲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的精美插图,出版于1895-98年。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虽然饱受洛克等教育家的批评,十八世纪依然出现了各种童话的新印本,特别是面向儿童的版本。《一千零一夜》的英译本在十八世纪初问世后,也马上赢得少年儿童的青睐。到该世纪末,还出现了添加说教元素的儿童版《一千零一夜》。

▲ 针对儿童编绘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书,由英国著名插画家沃尔特·克兰(Walter Crane)所绘,出版于1895-98年。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3. 冒险奇谈:为道德故事注入幻想

但幻想和说教的边界总是很模糊。就算在十八世纪中期,“新派”儿童文学的先驱也常常在本应充满理性的说教篇章里添一些“幻想”的佐料。以约翰·纽伯里(John Newbery)的《小人国杂志》为例,这里往往刊登着一些少男少女的冒险奇谈。

▲ 《小人国杂志》(Lilliputian Magazine),出版于1751-52年。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这些十八世纪的说教故事和众多二十世纪的“平行世界”式幻想故事有着相似的核心情节:平凡的孩子穿越到光怪陆离之地后,突然得以施展强大的力量。出版于1770年的《最美童书:幸运岛魔法城堡史》(The Prettiest Book for Children; Being the History of an Enchanted Castle)是十八世纪独具教化色彩的幻想故事。“魔法城堡”的主人是一位名为“说教”的巨人,他运用一套新方法教育那些有幸来到城堡的孩子。

《最美童书》与后来问世的幻想文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譬如说,《爱丽丝梦游奇境记》的奇境和《彼得·潘》的永无岛便精彩地再现了童年应有的样子:在那里,大人禁止入内,孩子却尽情任性。永无岛上的海盗、“印第安人”、仙子和美人鱼,还有他们永不终场的游戏和故事,代表了作者詹姆斯·巴里心目中的现实童年。与之相似的,《最美童书》里的“幸运岛”则是大人对童年世界的幻想:一片寓教于乐的天地。


 选自《幼年爱丽丝》。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4. 寓教于乐的“道德童话”

因此,在许多十八、十九世纪儿童文学中,幻想和说教和谐共存甚至相得益彰。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甚至出现了一批直接标明为“道德童话”(Moral Fairy Tales)的作品。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也尝试模仿刘易斯·卡罗尔,她的儿童文学作品《相由心生》(Speaking Likenesses,1874)主人公像爱丽丝那样进入了一个奇怪的世界,在那里,孩子的心肠是什么样,长得就是什么样。

▲ 《相由心生》精装版封面,出版于

▲ 《相由心生》精装版封面,出版于1874年。图片来源:大英图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不喜欢安徒生
推荐:适合大声读的儿童文学名著【60本(套)】 - 杏花江南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这世界」哈利·波特出版已经 20 周年了 ,你还记得这个故事么?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适合三、四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目
一个拒绝长大的插画师,却画出最多彩的奇幻童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