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响乐里飘书声 | 观众直呼蹭不定

陕北说书与交响乐无缝融合

题记:

近日,一段《陕北说书与交响乐的无缝融合》视频,壮观震撼,火花四射,响彻大江南北。

现整理编发已故陕北文学家牧笛先生的《追寻<刮大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敬请欣赏陕北说书的艺术魅力!

——杨兴玲    

追寻《刮大风》

作者:牧笛

 人大概都是这样吧,小时候喜欢过的东西可能一辈子都喜欢,就像小时候吃过某种美食而总忘不了其中美味那样,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听盲艺人说书的情景。

当时农村没有现在这么多文化娱乐活动,更没有电影、电视、收录机等。每到正月, 闹秧歌是最重要最大型的一种活动,可以有许多人参与,更可以让三乡五村的人们都来观看,此外,还有某些小型性活动,其中听说书是很普遍很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记得,我家每年正月都要请说书先生说一场“平安书”。所以称作平安书,是因为说书人每说一本书,词的开头首先要为主人家说唱段祝福词儿,向上苍和神灵祈祷家丁兴旺、六畜平安、四季通和、招财进宝等等。在整个说书过程中,窑内摆一张桌子,桌上放一个装满粮食的斗,斗上插着几个写有某某神灵的牌位子,还插几个剪制精美的小彩旗儿,爷爷或父亲则频频向神灵牌位子点香烧裱,叩头。每到这时候,家里便充满庄重而又热闹的情景,左邻右舍以至居住较远的村里人都陆陆续续到来,把窑里炕上地下挤得满满的,人们到来,都彼此亲亲近近热热乎乎地互致问候,或逗个玩笑,显示浓浓的邻里亲情;若有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进了门,众人都赶忙恭敬相迎,把炕头暖和舒适的位置让给他。说书开始后,众人便立即安静下来,只顾听说书了。

我家每年都请附近最有名气的那位老年盲艺人张先生。张先生琵琶弹得特好,口才也特好,将书中各个情节和细节叙说、渲染得格外生动,格外吸引人,所以只要他琵琶一响, 开始说唱,很快就把听众们紧紧抓住了,人们听到入神处,往往都只顾张着嘴听,有的老年人则闭着眼细品其中滋味儿,听到最精彩或最惊险的段子时,更都是屏息静气,似乎屋内掉根针也能听得见,有的人嘴上噙着的旱烟锅早灭了,也不顾得吸一下;到了书中人物转危为安化验为夷时,众人都长长嘘口气,似乎把一颗悬着的心才放平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的艺术活动和艺术趣味,陕北说书是陕北人自古传 留下来的一种独特艺术门类。当时说唱的本 子都是传统民间故事,多半是叙说英雄多磨难或劝人行善和忠义孝廉之类,情节内容还充满传奇或神奇以至魔幻的色彩。曾好些年,我们把这些当作“封资修”加以禁绝,而实际上其中有些东西是很好的,很美的,对于喜爱它的人们说来,既可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又可在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不畏艰难,如何保持颗善心等方面获得一些教益。

记得,我小时候也特别喜欢听说书,每次家里说书,我都觉分外兴奋,并总是坐在人群中听得很入神。后来好多年,再没有看见过农村人听书那种场面,很让人觉得有点遗憾和惋惜。尤其是当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往前走去时,越来越感到陕北说书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民间艺术,越来越感到倘以说书为题材或以盲艺人为题材写成散文或小说,肯定是很独特的。我还越来越感到那些经过历代艺人千锤百炼的书词本子中许多段子确是脍炙人口的民间艺术精品,是任何专业作家、曲艺家无法创作出来的。比方,有的书词本子中在讲述英雄(或贵人)遭受磨难时,往往有妖怪作祟,刮起特级大风。说书人对大风的那种描绘,虽然很夸张,但夸张得很生动很精彩很美,让人特别想听,爱听。就像很想再吃吃小时候吃过的某种美食那样,我有时想,若能再有机会听听《刮大风》多好。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正月里,我去米脂一个农村采访,可好遇到有一户人家正在说“平安书”。我一见那场面,就十分激动起来,便赶忙坐入人群之中重新体味了一次记忆里的那种趣味和快乐。只是让我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位先生说的是新书本子,没有刮大风之类精彩段子。待先生说毕,稍休息片刻,我向他提出可否加说段《刮大风》,先生很给我面子,马上操起三弦说了起来。

我如获至宝般,马上打开笔记本全神贯注地记录起这个段子来(没听清楚的地方,过后又请先生一一作了补充)。这里,我将《刮大风)照搬出来,让有兴趣的朋友也能“有美同享”一下吧……

刮大风,刮大风,

山摇地动起怪风,

正沟里刮的顺裆风,

拐沟里刮的大旋风,

坡坬里刮的卷浪风,

山顶上刮的呜哇风,

刮的大山揭了顶,

刮的小山赤摊平,

刮得地暗天又昏,

大白天变得黑洞洞。

刮的耕地牛儿满山奔,

刮的羊羔飘上空,

刮的搅羊娃娃钻串洞,

刮的送饭老汉倒栽葱。

……

村子里刮来一股风,

刮的石头满地滚,

刮的大树拦腰折,

刮的小树拔断根,

刮的鸡鸭无踪影,

刮的骡马乱嘶鸣,

刮的狗钻窝里吱吱叫,

刮的猪在圈里哼哼哼,

刮的碾轱辘空中耍流星,

刮的磨盘在地上翻烧饼。

……

刮的家家户户闭紧了门,

满窑里黑的看不见人,

大白天赶忙点起灯,

就好像夜里二三更。

……

有一家大嫂没小心,

门道里钻进来一股风,

刮的锅盖片子翻窑顶,

刮的碗筷勺子转空中,

刮的盆打盘来瓮打瓮,

刮的大锅掀到地溜平,

刮的老汉钻水瓮,

刮的老婆钻炕洞,

刮的串门婆姨抱炕楞,

 刮的十七八花童满炕滚。

刮的老老少少喊救命。

刮的肚子里的娃娃也哇儿哇儿怪嘶声。

……

朋友,不知你读过这个段子,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觉和感受?当然,光读读平面的文字与身临其境、听盲艺人在乐器伴奏下绘声绘色地说唱是大有区别的,经有水平的说书先生说唱出来,就“活”了,就“立体”了,就特别地生动、特别地有味了!

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

流行于延安、榆林等地。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

END

庭瑜草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说书《刮大风》和交响乐的完美结合 强强联合 震撼
民间艺人 三弦《刮大风》
▶陕北说书《刮大风》震撼全场!
高永厚 陕北说书 刮大风,超级好听
陕北说书 刮大风
【刮大风】陕北说书与交响乐的无缝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