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法精华经验谈(3)
疑难杂症 口 苦: 目前国内外均无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三焦经热。用三棱针刺关冲穴放血一滴如绿豆大,隔天一次,两次可愈。口 臭: 此为常见之症,目前国内外均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心经热。针刺大陵穴,一天一次,两次口臭自除。胁肋痛(肋神经痛):此为常见之症,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针刺支沟穴,一天一次,两次可愈。此法简单效佳,不可轻之。 疟 疾:针刺大椎、期门(泻)、关元,针后各灸九壮。翌曰针风池(泻)、中脘(泻)、针后灸中脘九壮。第三天,针天枢(泻)、肓俞(泻),针后各灸九壮。以上为一疗程。无发病时,针一疗程;发病时,针二疗程。有立竿见影之效且多不复发。 失 眠:针大椎、陶道、心俞。效佳。 嗜 睡:针大椎、陶道、脾俞。有立竿见影之效,最多针二次就可痊愈。                                                 外 科    一、外科临证点滴 针灸治疗外科疾患时,常用骑竹马来消肿解毒定痛;用委中泻痛肿热毒;用曲池消炎活血;用肺俞治各种皮肤病,屡获效验。 1、骑竹马之灸 骑竹马大致位于筋缩穴旁开一寸处。每次用绳法折量,多符合此处。此穴主治一切痛疽发背,无名肿毒,痛疔等恶疮。灸7-10壮,对痛肿有消肿解毒止痛之功。 2、委中之泻 委中为足太阳经之合穴。点刺出血,能泻血热壅毒,因此,对痛疽发背,红肿疼痛之症,刺之有清热解毒镇痛之效。通常以三棱针刺之,最好刺在瘀络青紫处,刺尽,出其瘀血。 3、曲池之灸 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其功能祛风解表,清热刺湿,调和营血。此穴不但是治疗内科、五官科疾病的要穴,也是治疗外科病的要穴。施灸能防治痛肿的恶化,未成脓者可消肿散结,已成脓者,可促使早溃,预防感染、疮疡高仍贿针之,有退热解毒之功。此外,还能治疗一些皮肤病和过敏性疾患。对瘿气瘰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实为外科不可缺少之穴。 4、肺俞与皮肤病 肺主皮毛,用肺俞治疗一些皮肤病常有效。如皮痒、皮痛、皮肤湿疹、各种皮疮等。刺灸均可,实为治本之法。                                                                                                 ——《针灸秘验》238 二、皮肤急性感染性疾患(如腰背部疗肿、蜂窝组织炎、丹毒、多发性疖肿、颈淋巴腺炎等)、肝脓肿、肺脓肝等。 处方 骑竹马(第十胸椎棘突下各旁开5分处,亦有于第九胸椎两侧各旁开一寸处取之)。疔根(病人正坐,平举一臂向侧方,使背部肩胛骨隆起,从肩胛骨下方横量至近脊柱5分许,有一或红或黑之小点处是穴。)疔俞(略属肝仰掌,于患侧之神门穴上4寸前臂尺侧屈腕肌腱桡侧缘。压迫此穴时,无名指与小指有响且疼痛。) 治法 骑竹马灸3-37壮或温灸10-50分钟。疔根斜刺5-7分,以知痛为治。或灸5-7壮或温灸10-20分钟。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如小红点不见,用大蒜擦之则见,刺后可立即止痛,转危为安,屡次验。疗俞穴灸3-7壮。 注:骑竹马,足三里,疗俞穴施灸后血细胞,单核兰噬细胞可增加,前二穴作用更明显。                                                                          ——《经外奇穴篡要》84    三、无名肿毒 视肿毒所发部位,取其所属经络的五俞穴治之。发于胸者,取绝骨治之。灸骑竹马,散刺心俞亦效。也有的于局部进行针刺。(未化脓之前在硬处由边缘向中心刺入)。    四、冻疮 在冻疮中心埋藏皮肉针一支,三曰即愈,适用于一、二冻疮。    五、疔疮          1、 疔疮多由热毒流窜经络,气血瘀阻而成。初发宜针治,当出现疗毒走黄或流注发生(即躯干或四肢有明显肿痛处)而引起脓毒症,皆属危候,不宜单以针治。 处方 灵台    曲泽↓ 委中↓ 身柱 先取曲泽、委中点刺出血,再针灵台、身柱、后拔火罐。此种刺法,是防止疔毒转为走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然后,再按患部所属经络,行根结刺法。即病在结取根,病在根取结。亦谓首尾循经取穴。 如属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可从红线的止点外向起点外沿红线点刺出血。仅在红线末端针制血亦可。 另外,针刺疔根方法亦效。找疔根的方法是:在身柱、神堂、至阳、肝俞等穴附近,喷酒一口,用纱布轻擦,可见汗毛竖起,此处为疔根,即可刺之。 疔毒疼痛剧烈时,可刺大致并出血,疼痛即刻缓解或消失。 2、疔疮的灸疗:古人常用灸法治疗。以后传到曰本、朝鲜颇为盛行。艾灸治疗是有效验的。灸穴:手三里,骑竹马,养老,疔俞,每穴可灸30-50壮。 另外挑破背部小红点,刺患侧侠白治疗亦有效。 高烧者,配十宜,大椎、委中、曲泽出血。疔毒内攻者,立刺劳 ,神门、曲池。 注意事项:1、对疔疮患处切勿挤压、挑治。2、病情恶化者,要以时对症救治。 验疗法:疔毒初起,尚未明显出现疗毒症候时,可嚼黄豆一、二粒,如无至腥味,即属疔毒。以嚼碎的黄豆糊在疔毒处。屡试皆验。                                                                                  ——《针灸秘验》232、222 3、疔疮 此处着重讨论颜面疔疮和手足疔疮中之沿爪疔。 疔疮多发于肌肤之表,形如柔米,根盘坚硬,深如钉状。如为颜面疔疮,见于面部,初起痒或麻,渐现仁肿热痛,甚者畏寒发热,便秘溲赤,口渴欲饮,脉数,唇黄腻,如为沿爪疗,初起多限于指甲一侧边缘近端,轻微红肿热痛,既而酿脓,蔓延对侧,甲背万呈黄或灰白色积脓之象,脉数或平,唇黄,如为疗疮走黄,则疮顶黑无脓,周围肤色暗红,高热头痛,烦躁神昏,皮肤瘀斑,脉洪数,唇黄糙。 治则 清泄火毒。 处方 身柱   灵台   阿是穴;面疔加合谷,手疔加曲池,足疔加足三里,疔疮走黄加委中、十宣、大陵。 治法 阿是穴,周围敷以蒜泥,暴露疔疮之头,用艾卷雀啄法灸之,疼者灸至不疼,不疼者灸至疼。十宣、委中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均施泻法,疗疮走黄症清险 ,宜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                                                                                  ——《急证针灸》126          4、红丝疔 治法:在发于上肢或下肢的红丝疔尽头处,以针柄压之剧痛部位为阿是穴,用2寸28号毫针以套管进针法在其顶头处快速进针,施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或单用泻法,予以中等或强制激。针1-1.5寸。得气后,视红丝消退的快慢,酌情留针5-15分钟,每3分钟运针一次。每曰针一次,一次不愈者,可连续针2-3天。对原发病灶亦应症处治,如因撞伤者,应上药粉(膏),口服抗生素3天,轻者只用碘酒烧灼患疔即可。虫蛟咬伤者,予以风油精外涂,或用火罐拔之,以吸毒外出。若系疖肿溃破属实者,可用活络效灵丹加穿山甲、皂角刺;虚者,宜本方加黄 ,以托毒外出。治50例均愈。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127 5、红丝疔 本症系由于皮肤破损,感染毒气,以致毒流经脉,向上是窜而继发。     治法:一、用三棱针在红丝尽头处挑刺出血少许,最后用消毒敷料块复盖包扎。二、紫河车60g,水煎2次为一曰量,一曰2次分服(以上为*服用量,小儿酌减)针药齐下,其效见速。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128    6、颜面疔疮 治法:用右手食、中、无名指切脉状,沿第二胸樵至第六胸樵从上向下慢慢移动,至有搏动应指处即为反应点,以28号毫针,在此点直刺5分左右,用泻法,得气即可出针。出针后在周围挤压,使针孔出血。配穴:恶寒发仍贿加曲池;唇部疔疮加合谷;颧部疔疮配阳陵泉。配穴均用泻法,不留针。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128    7、五指尽痛,手生痛疔,针指根穴(伸掌、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节近掌处之横纹中央处取之,左右共八穴。)针尖向手掌方向刺入万分。病初起时,刺之效果尤着。 凡手指生疔,无论何指,刺第三指近掌处指根,初起刺之,不独疔可消散,且可免毒窜旁指。 六、全身疮疖痛肿(包括偏口、对口、斩头瘟、跨马疽、发背、腰疽、疔毒。)臁疮,凡在未化脓前均可获愈。已化脓者无效,但能止痛。 治法 直刺治疗痛穴0.5-1寸,一般以7分为宜。 取穴法   坐位,两臂下垂,肘关节屈曲成90度角,掌心向上,在肩峰下一中指处(同身寸,位于三角肌缘,相当或近于 会穴)以手指按压局部有 麻感处(位置稍上稍下皆可,但一定要有 麻感处)。 手法 显浑患侧,后针对侧,如病灶在身体正中,则按男左女右顺序,先后刺入。一般阳症可用左手拇指向前的泻法,对阴症用左手拇指向后退的补法,进针后捻针七次,每隔5分钟捻针一次,每一针连捻转三下,手法同上,留针1-2小时。(留针时间越长越好。)                                                                                  ——《经外奇穴篡要》170、147 七、疔痛、多发性疖肿、肠痛    治法于肘实,于肘尖,疔根,疔俞,治疗痛等四穴同时进行针灸,效果迅速。                                                             ——《经外奇穴篡要》153    八、头面部疖肿及面神经炎 于地合穴(在颜唇   、 与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的正中线上)以交卷行雀啄炎,每次5-10分钟,局部以红润为度,每获良效。痛疔疽一切恶疮、瘰疬诸风   处方   痞根(本穴位置其说不一,有说十一胸椎下也有说十二胸椎下,或说十三胸椎下者,旁开3.5寸处。)骑竹马。 治法 痞根灸3-15壮或温灸10-30分钟,骑竹马灸3-37壮或温灸10-50分钟。                                                             ——《经外奇穴篡要》12、80    九、血热四肢生疮疖 处方   委中、曲泽、血海、足三里。                                                    ——《针灸心悟》142    十、背痛 背部随处可生,初起局部突然肿胀不适,   软无头,表皮   红,逐渐扩大变为高肿坚硬,疼痛剧烈,恶寒发热,头昏头痛,重者,壮热口渴,便秘溲赤,脉象洪数,舌红        。 治则   清热解,消肿止痛。 处方:泻肩井,委中刺血,阿是穴隔蒜灸,如病变面积较大,以 卷回旋法灸之。(要求同前页疔疮条阿是穴灸法),灸骑竹马(于尾骨   骨尖向上沿督脉截取患者腕内侧横纹中点至中指尖之长度,再旁开一身寸。)七至十壮。                                                                                  ——《急证针灸》128    十一、发际疮           1、即后发际毛半灸,此病除其他感染症状外,还有后头局部疼痛。 主证 沿后发际长有散发的或连成片的红结节,有时有脓点,有时流黄水,伴严重的局部疼痛。舌红、苔   、脉滑数。 治则 泻热解毒,条达气机,决血化瘀,通络散结。 处方 大樵放血。如肝郁气滞加肝俞毫针点刺。。                                                                                  ——《针灸治痛》29 2、发际疮   本病多为火(热)毒之邪,乘表虚而入,致气血雍滞,   阻寒而发病。 用以下各方治疗均效:    1.处方 大樵     、 大抒 ,在疮部周围点刺出血。 2.处方       点刺背部灰褐色的异点。 3.处方 委中↓,女膝穴(于足后跟骨中央赤白肉际处)同圆利针刺之。    4.处方   于患处施隔蒜灸赤效。              ——《针灸秘验》225    十二、王瓜疮(大腿根疮疾)忽发红肿,成疮,形状长块。小便痛,由败精阻经所致。 治法:先取患侧三阴交,大行泻法,继刺健侧,各炙七壮。又取关元,以清膀胱之邪,灸如前壮。翌曰,又取泻气穴,以解少阴结邪,又取泻阴陵泉,以通水道,灸如前壮。                                                                                            ——《针灸要决与按摩十法》260        十三、肩疮 找两肩胛骨间及脊柱两旁皮肤有火柴头样大的紫色或黑紫色颗料,如找不到则取命门穴。 治法:挑破紫色点或命门穴局部表皮,至皮下组织,可见白色纤维样物,挑断数根。隔五天再挑第   二次。 疗效:治21例。一般只挑1-2次,肩疮即蒌缩结痂渐愈,不复发。                                                             ——《广西赤足医生》1976.3 十四、颈后疖肿   治法: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轻轻叩击疖肿周围皮肤,以出少量血液为度。(已成脓者,须先擦法脓液,再施术)以消毒敷料覆盖。每曰针一次,每次,每次2分钟,切忌挤压疖肿。 十五、头面部单发疖肿 治法:一、疖肿初期。常规消毒后,用火针从疖肿顶尖直刺一针,深达根部。对范围较大者,再者疖肿左右或疖肿顶端两旁向中央斜刺两针,速入疾击,针后令其适量出血,使热毒外泄。大多患者施术一次即愈,未愈可行第二次。二、脓成未溃期。可用毫针刺探,当剌入疖肿下有空松感时,说明脓已形成。治法:常规消毒后,用火针从疖体或顶端快速剌入脓腔,立即出针,后将去底的青、链霉素小瓶拔于针孔上,用注射器抽去瓶内空气,拔出脓液。每次拔2-5分钟,勿按压针孔,让残余脓血流尽,再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治30例均愈。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133   十六、瘰病       1、瘰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是感染结核杆菌所致的疾病。是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多见于耳后及颈部。发病较缓慢。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多数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初期结核如豆状,较硬,无痛,推之可移动,继之逐渐形成不活动的结节状肿块。肿块变 软而有波动感,成脓时皮色较为略红,溃后流出白色米汤样脓液。多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经久不愈风热,挟痰凝阻少经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生瘰疬。    慢性:1.多因忿怒抑郁,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郁而生火,炼液为痰,痰火上升,结于颈项,        或因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项而发为些症。有时可转为虚损型。                 2.肾阴亏虚,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形成本病。3、肺阴不足,以致肺津不能敷布,灼津       为痰,痰水凝结,形成本病。    治则 散结消肿,通经活络。    处方 1、肘尖。2、严重的加曲池,肩井。3、局部火针(可刺数针)。                                                                                     ——《针灸治痛》78 2、瘰疬 病因情志不舒,相火内灼,或感风热,邪火生痰,痰阴经络而成。 辩证 多发生在耳前后及颈项间,初起形小如至,渐大如桃核,数目一至数个不等,不红不痛,经年累月不愈,尚溃后脓水淋漓,难敛,难复。 处方 泻肩井,足临泣。           ——《针灸治要》150    3、瘰疬 未化脓时,可以针灸治疗。    1.针天井或灸肘尖,每天一次。针之使针感至颈部病新,灸之使温热由肘尖,上臂至肩达项。    2.火针疗法。用26#粗钨针针,用酒精灯烧红,一手捏住瘰疬,从根部刺入,每次剌3-4针。须手法纯熟,勿伤好肉。    3.截根法。用皮尺量两乳头,松开末端,将尺从颈后绕过,再放到松开的乳头,将尺两端比齐,再由颈前向后围,两下端合在一起,达到背椎某处,再旁开1.5寸,其穴因人而并,大约在肝俞,胆俞附近。捏起皮肤,以圆利针,快速剌入,约1寸许,留针20分钟,不用手法。起针时,快速拨出,急以消毒干棉球按压轻揉。每隔四、五曰,见针痕已平复,只留小小黑点。仍可再剌,进针处略移一针尖许。最多可针五次,颇有效果。(此法也可治疔毒,良性肿瘤,痤疮,疖肿,发际疮,湿疹等。)或在百劳(大椎上2寸,旁开1寸)结核穴(大椎旁开3.5寸)、肝俞、隔俞等穴用针或刀割断皮下纤维组织。    4、瘰疬 本病多由情志抑郁,体弱等受结核菌感染而发病。实证与急性淋巴结炎相似,虚证与结核性淋巴结炎相似。       1.以疏肝解郁,理脾消痰为治本,宣散活络为治标。核体与周围可用温针或火针。 主穴 太冲   太白   丰隆   足临泣   手五里   膈俞。 配穴    俞   肩井俞   风门   天井   极泉 扶突 翳风。 每次可随病因、病位选3-5个穴,轮流针治。       2. 挑剌法:取结核穴、百劳、膈俞、肝俞、臂俞。每7-10天可挑治一次。此法效果较好,临床经验     不少。       3. 奇穴灸瘰法:取消瘰穴、瘰疬穴、百劳、肘尖。每次可取4个穴,交炷灸或灸条灸均可。       4.火针法 取穴与挑治穴相同。兼剌肿大的淋巴结。       5.截根法(同前面截根法)                                                              ——《针灸秘验》125、226    5、瘰疬(参看5页痛疔疽一切恶疮瘰疬诸风条。二、皮肤急性感染性疾患条。) 颈淋巴结核处方 瘰疬穴(大陵穴直上3.5寸,桡侧屈腕肌与掌长肌腱之间。)骑竹马、消瘰穴(以绳绕喉结一周,将此长度从大椎穴量下,尽处旁开1寸处是穴约第十胸椎两侧)。 治法:瘰疬针5-7分或灸3-5壮。如在本穴行截割术,疗效比单纯灸为明显。骑竹马3-37壮,消瘰灸7-50壮。                                                                    ——《经外奇穴   要》155 6、淋巴结核、皮肤结核 主穴:膈俞、肝俞;配穴:肺俞、鸠尾。 治法:先用紫药水定穴,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孔巾,用1%普鲁卡因2毫升,作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切口状2-3厘米。深及皮下组织,用尖手术刀或三棱针挑断肌纤维5-10条,以患者自感酸、麻、胀、痛为度。一般割治2-6次可愈,痊愈率99%。 7、项淋巴结核 治法:患者坐位,双上肢放在椅背上,从肩胛区至骨氏尾部的背住两侧找一颜色深于正常皮肤,而不高出皮肤,如谷粒大小的小黑点,进行常规消毒,用挑治针挑破表皮后,再向深处挑,即有白色似蛛丝样纤维数根。挑断即可。在挑治时,一般不出血或有少量的溢血,反之疗效欠佳。疗程:2 周挑一次,5次为一疗程。治28例,挑治4次以下治愈2例,5-15次治愈12例,16次以上治愈13例,无效1例。 8、颈淋巴腺结核 针具:直径1.5-1.8毫米的不锈钢针。药捻制作:以陈醋和猪胆500毫升,盛入搪瓷盆内,用火煎沸至粘膏状为止(煎沸时需不断搅拌,以免煎糊),然后放入红粉5g,轻粉2g,混合揉均后搓成长为2-5厘米,如火柴杆粗的药捻。赔干后放入装有漳丹的容器中密封备用(漳丹可防止药捻粘合)。 治法:用酒精灯将钢针烧红,剌入已液化的淋巴结核中央,深度根据病情而定,以不剌至正常组织为度。使剌入部位形成孔道,待脓液排出后,选合适的药捻放入孔道,外敷纱布。每曰换药或隔曰换药一次,直至痊愈为止。疗程20-90天,平均为30-35天,痊愈率100%。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84、85 9、颈淋巴结炎 此症往往继发于其他的化脓性感染,从原发的病灶经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颈痛”。 症状 化脓期:轻者仅有局部的肿硬,触痛,重者疼痛明显,且皮肤灼热、化脓,但波动不明显。全身伴有不适或恶寒发热,大便干,小便黄赤。脓肿期:高烧不退或有寒战,口干思冷饮,局部化脓光亮,胀痛或跳痛,按之应指,苔黄舌红,脉滑数。 治则   泻热化痰,散结通络。 处方   曲池、 翳风、肩井。                                                                      ——《针灸治痛》77 注:另一治法参看“二、皮肤急性感染性疾患”条。 十七、 甲状软骨炎 甲状软骨肿大如梨,局部红肿疼痛,发热有压痛,吞咽时疼痛加重,舌红苔簿黄。 治则   理气通络,活血化瘀。 处方   肘尖,照海。                                                                               ——《针灸治痛》79 十八、丹毒 指以局部皮肤粘膜突然欣红灼痛,色如丹涂脂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病证。因其发病部分不同,命名亦异:发于头面称“抱头火丹”,走游全身称“赤游丹”,生在胫踝叫“流火”等。针灸治疗,古籍记载多彩针剌,放血之法。颇能获效。现代医学之丹与此基本一致。 病因病机 本证发病,有因血分本有热,复感风热外邪,内外合邪,表于肌肤,甚则风火相煽,火毒炽盛,内陷入营,上扰神明,有因皮肤破损,感染毒气,湿热下注化火,郁于皮肤;或肝胆湿热,蕴结化火,煎腾于处,发为丹毒。 辩证分型: 1.风热化火 常见于头面,发热急骤,恶寒发热, 颜面潮红肿痛,皮肤光泽紧张,呈现小片红斑,欣灼热,迅速蔓延至正面部及头部,头痛口渴,便秘溺赤,脉浮数,舌红,苔黄;如毒热内攻,见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神昏谵语,脉象洪数,舌质红绛。 治则   清血热,祛风毒。 处方   太阳、合谷、阿是穴;毒热内攻加委中,百会。 治法 委中以三棱针泻血;阿是穴用梅花针中等强度反复叩剌;太阳穴针后,挤去毒血,余穴均用泻法。        2.湿热蕴结   如为湿热下注,则见下肢局部皮肤欣红,肿疼灼热,界限明显,肤色光亮,恶寒发热,周身疼痛,脉滑数,苔黄腻;如为肝胆湿热,多见于腰腹,局部皮肤红赤,灼热疼痛,恶寒发热,口若胁痛,小便短赤,脉弦滑,苔黄腻。 妇科一、功能性子宫出血 于隐白、大敦两穴用三棱针刺出血。每天或隔天一次。        疗效:一般五次左右可治愈。        附:俗话说“愿治九男,不愿治一女。”诸多妇科病都属临床医学难题。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临床常见病。轻者,阴道持续下血淋漓不断;重者,血量多,来势凶急,危及生命,目前   临床无特效药物。轻者,行摘除子宫手术;重者,将损其一命。此疗法虽简单,临床使用无一不效。究其理,隐白、大敦分属脾、肝二经。脾统血,肝藏血,故刺此二穴,恢复脾、肝二经的统血藏血功能,使血不再妄行,其病自愈。何必苦于手术,忧损其一命乎!  二、痛 经   针委中穴,可立即止痛。 解语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穴位的神奇世界
针灸聚英 卷二 骑竹马法
499首针灸歌诀整理,赶紧收藏!(文末福利)
金针王乐亭医案集:常见疾病(五)——呕 吐
针灸处方:助阳解表方
古方:“菊花甘草汤"治疔疮重者不过二剂即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