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宅风水:明堂峦头(图)欣赏

龙、穴、砂、水

结穴

朝向、明堂

  

吉祥富贵风水案例

 

描述:此地后龙星峰高耸有力,金水大帐环抱,脉至大帐中心而出,结穴小巧成太阴之势,两鞠弯抱,内堂紧夹如贵人自坐密室,堪称风水美穴范例
图片:
 
描述:龙穴入首、结穴、内堂全图
图片:
 
高山明堂
风水明堂
 

风水明堂

高山明堂

峦头风水案例
 

 




朝山峦头
 
难得一见的大富贵龙穴

风水宝地图片鉴赏


来脉图
护砂图
护砂图
明堂、朝向


 
 
阴阳宅风水图欣赏
 

 

中国风水欣赏
古代,陵墓(坟墓)特别是帝王级的陵墓,保护措施相当严格,是不能乱动的。如明、清两朝律例,挖坟掘墓者“斩立决”。不要说挖了,就是进去看看,都可能遭杀头之灾,“挖祖坟”的念头是一丝不能有的。不只如此,还要祭拜、修缮,如在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路经南京时总不忘去拜谒明孝陵。如今在孝陵享殿前门基址上的“治隆唐宋”碑,就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时所题。朱元璋在建了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同样不忘过去的君王,要一一祭奠,还给汉高祖刘邦专敬了一杯酒;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然是民主时代的文明领袖,依然承继规矩,率众民国大员去祭拜明孝陵。

帝王陵一向是神秘的,属“禁地”,连陵区周边的围墙都是靠不得的,牛羊也不会让放。中国帝王陵的选址到底神不神呢,其实不神,差不多都离不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即“龙、穴、砂、水、山,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一旦具体说起来,内容就复杂了,在执行时忌讳很多。“风水说”是用于诸如住宅、庙宇这些人类活动场所选址,但在传统“阴阳”学说左右下,人死了是去阴间,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了,所以要“事死如事生”,陵墓的选址不能马虎,就是民间人们在给逝去亲人安葬时,仍要讲风水。而帝王陵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国运、江山的兴亡,格外受到重视,选址不慎被帝王杀掉的风水先生不在少数。

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也是这样,无不考虑龙、砂、穴、水、山、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期望背后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景。近案似几,远朝如臣,使建筑物前后对景,遥相呼应。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

清代帝王陵寝选址、规划时的“天人合一”观念,承继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墙是不规则布局的,到过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都城墙的人会发现,墙体都是傍山依地形顺势而建,城墙带景象优美。如依传统的“中轴线”理论,方方正正,就不会有“鬼脸照镜”这样的“金陵四十八美景”。朱元璋为自己选择陵地址时,也追求陵与自然和谐统一,“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形胜”。

元璋与历代皇帝一样,宗法礼制,崇尚祖先。不同的是,朱元璋更迷恋,对陵址选择的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风水佳境,赐福朱氏子孙。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寝制度,是在明朝完备起来的,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处,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这些陵所在都是“风水宝地”。

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风水”景观,一齐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钟山古称“龙山”,早在江东末年,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自然会择金陵“龙脉”为葬地。后来,孙中山、蒋介石都选择此地为自己的归宿,也是因为钟山是风山宝地之故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陵,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这完全符合古代“风水”要义。

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
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从风水地貌上分析,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之象左右对列;这座如屏的小山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
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

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左向右流淌的形势,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自然形成,十分难得。

在明、清帝王陵的择址上,表现最为明显。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
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
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
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
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
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曲流过,环抱有情。

清东陵是“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青山环护,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传统的“分金立向”风水理论,首先确定陵寝建筑的中轴线。东陵主陵孝陵和南部的金星山构成整个陵寝的建筑轴线,整个陵区的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川景物,都由金星山和昌瑞山一线相连的山向所掌控,这条轴线在陵区内诸多陵寝的有机配置下,得到不断充实和强化,在空间序列的展开层次上,处处得到山川形胜景物天成的有序映衬和烘托,显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图景。

位于关中的乾陵,地形地貌结合完美,有梁山和漠谷河,陵区如裸睡少妇,棒槌岭如男根插在中间,应合“阴阳二仪、天地配合”之原理。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葬经》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葬者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乾陵了《葬经》的所有条件,据说,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命当时有名的星相大师袁天罡和专掌阴阳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他择万年吉壤,这块地是袁、李两人共同定下的。

而朱元璋则新创了一套帝陵体制。孝陵以钟山为中心,外郭城垣走向曲折,绕山而建,这一点与明初京师城垣相似;神道也是不循常规,弯曲而行,与陵宫部分构成一平面如“北斗”的形状。《大明孝陵神宫圣德碑》记载,朱元璋“审天象,作地志”,此即是采用了象天法地,以“天帝”所居之“北斗”位居中央,周围按二十八宿构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环绕的神秘布局手法。古人认为北斗七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是天子,“升天”也就意味着到了“斗星老母”处居住。这种追求“魂归北斗”的“北斗七星”陵区布局,影响到了后代王帝陵的择址和建设。

北京城的规制是仿南京城的,北京十三陵的构建规制同样源自南京,源自孝陵。十三陵中的第一座、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长陵的规制,完全按照孝陵的标准构造的。其后的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的营造,虽有大小之别,但规制相同。整个陵园以长陵为主体,向东南、西北和西南展开,周围约40公里,形成了明朝风格的陵园。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皇帝是天子,“天人合一”,得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帝王是不能随便葬的,生前“万岁”,死后得有“万年吉壤”。“风水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帝王陵择址看似迷信,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是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时的结果。

我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依山起陵”的观念,后来有了“依山环水”的讲究,到秦、汉、唐、宋几代,帝陵逐渐发展成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的制度和中轴对称的格局。“秦陵”、“乾陵”,就是典型的风水宝地。秦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符合《大汉原陵秘葬经》中的“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之陵择址标准。

地理作法,极为活变,古人所谓:望势寻龙易,登山点穴难。又谓:三年寻龙,十年点穴。这是说明寻山工夫,三年已足,点穴工夫,非十年不能。为什么点穴工夫,那么困难?是否古人过甚其词,大言欺人?

明代大师李默斋先生辟径集中,论补山的一段说:天非人不平,地非人不成。地理之有人力,孰能废之?发微论曰:其始也,目力之巧,心力之具,其终也,夺神功,改天命,与自然者不殊。又曰:土有馀,当辟则辟,山不足,当培则培。皆此意也。然有穴上作用之功,有砂水剪裁之义。砂水剪裁,犹粗一着,穴上作用,则精妙入神,非素精地理,不能脱手取山,何敢妄议分毫也。此乃以心力之馀智,补造化之不足。能寻山者,未必能通其奥妙,况未知山者,可妄议其纤悉乎?

如开金取水,如挨金剪火,如斩木之芽,锹木之皮,如开孤截荡,又如坐下平坦,嫌于无阴,则培起坟茔,以少补阴气,坐下硬直,嫌于无阳,则打开一二级以翕受阳和;或穴前倾泻,则高砌一级,作一栏水以栏阻之。或朱雀嘴长,则作一兜金以尽遮长嘴掩护之。或于此开穴,而吐葬吞葬不同;或于此定穴,而挨左挨右不一。此皆点穴作用之功夫也。非神妙不测,不能措手。

地理书中,有所谓:金头木脚,葬下销烁;木脚金头,葬上封侯。究竟葬下销烁与葬上封侯应该怎样分辨?我们到过荃湾区油柑头,看杨氏发巨富的祖墓,就可以证明了。

该地由下花山来龙,入局而耸起太阳金星,开大面,脉自右肩卸下,但带石而迷煳不清,谁信能结穴?
但左右龙虎砂弯抱,右手上砂不高而仅能护穴,此乃叶九升所谓收气之下砂。左手下砂蟠于脚下而成为迭指之状,此所谓:青龙开二指,较高而有力,为收水之下砂。穴前外堂海水囊聚,水外青衣岛如列屏列幛。内堂紧夹,外洋宽畅,独惜穴前馀气直窜,是诚金头木脚之怪穴也,非有明师而具法眼者,不能点正穴而又能施以剪裁工夫,而作夺神功,改天命之巧妙。

其巧妙之作法,就是在太阳金星右肩落脉;隐隐隆隆之处,挨左而培土成圆形水泡,其法度则是龙势推左,则左为生气,此乃以「挨生弃死」而定穴之奥妙也。

大开水穴而葬之,一变而为金生水;水生木,而非金头木脚,金来克木矣。所谓葬上封侯,就是葬于木脚之上,其理明矣。点穴之地师,除了用开金取水定穴之外,又下穴下筑兜金,于兜金之下,凿一个蛾眉月形水池蓄水,作为养荫水,水池下再砌圆兜金,使穴下全无泻之状。穴后及穴左穴树遮郄粗顽之石。墓碑稍带方形,碑缩入墓门约二寸,墓门顶上作水波纹,后面作一重护岭以分水,流注于坟堂而放于右。如此造墓,乃就水局之法,雪心赋所谓就禄是也。登穴但觉一局三堂,水聚天心,下关紧鍞,阳和翕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谈关于祖坟风水宝地怎么看
南京,中国风水之痛!
《盗墓笔记》|寻龙点穴——浅谈烟台龙脉之所在,第七十二把龙椅
曾祥裕风水团队考察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揭开皇陵神秘面纱
古代阴宅风水宝地
古时阴宅风水是什么,要怎么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