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06 “虚不受补”,是真的吗?<第一章:谈虚>

虚不受补,是真的吗?

现在在临床工作中有一部分患者会有这样的疑虑:医生,我的身体这么虚弱,都说虚不受补,下药(开处方)的时候怕是不能用太多补药哦,不然我的身体可能受不了。这部分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而且身体长期遭受某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的折磨,多方医治但疗效较差,如此反复,不仅病没有治好,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因此就对任何治疗都心存芥蒂,这个医生说要补阴,那个说要补气,另一个又说应该补血,补来补去却不见好转,久而久之就让他们有了虚不受补的心理阴影。因此,当听到别人介绍来我处诊治时就会提出前面的疑问。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医者,治病救人解惑也!能治病救人的医生,算是一名合格的医生;而有能力为患者解惑的医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能自如应答患者提出的任何问题,说明作为医者,已经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方案、维护方法及预防方针都有了深入骨髓的理解,只有像这样对自身擅长的专业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真正给患者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医生是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如果暂时不能作出满意的答案,那我们就应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去寻找最根本的答案,这就是学医行医的精神!不好意思,又说远了,因为这些是我目前意识形态里的东西,我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同时我也希望我从临床经验中养成的一些健康意识能对未来的中医传承者有所帮助,毕竟再优秀的个人也能力非常有限。

言归正传,所谓的虚不受补是不正确的,只是患者对中医中药的片面理解,既然是,不用的方法治疗,那该如何治疗???

接下来的内容会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何为;第二部分:何为;第三部分:如何补虚

第一部分:何为

对中医而言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概念,一般通俗的理解就是人体内缺乏了某种、某类或某些东西,可以理解为虚弱、衰弱。中医将引入了自身的临床哲学理论之中,并与阴阳理论、气血理论、脏腑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指导临床辨证及治疗。

1.“阴阳自然就分为大家都听说过的阴虚阳虚,何为阴虚?何为阳虚?如何诊断?如何治疗?

(1)“阴虚,是指人体内属于的物质基础的损伤、缺乏、减少与衰弱。哪些物质基础为?简单点讲就是体内的水分、津液与血液,这些都属于的范畴,当这些物质缺乏的时候,临床就可以诊断为阴虚。例如缺水,最直接的症状就是口干舌燥;体内津液不足,就会发生小便黄、大便干、皮肤干燥等症状;缺血就是后面的血虚。治疗方案为补阴,包括能滋阴润燥、养血生血、生津止渴、养阴增液等功效的药物。

(2)“阳虚,是指人体内属于的物质基础的缺乏与减弱。哪些物质基础为更抽象,简单点讲就是体内的气、能量与功能活动,这些都属于的范畴,当这些物质缺乏的时候,临床就可以诊断为阳虚。再简单点解释阳虚就是能量不足,临床常见怕冷(畏寒)、少气懒言、疲倦乏力等症状,治以补阳

2.“气血同理分为气虚血虚

(1)气虚。是中医的一个哲学范畴,暂时讲不清楚,以后专门列一篇文章详述。

(2)血虚。现在大家对血虚的理解就是贫血,而中医对的认识更抽象,是对人体所有营养元素的一种综合认识,所以治疗血虚就不是补血这么简单就能达到目的,而是对造血功能的一种判断、对全身营养状态的综合评价。

3.“脏腑前面的内容可能不容易理解到位,没关系,因为当最终与脏腑理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切就变得简单易懂了。这里只重点阐述五脏之虚:

(1)肝脏:肝脏的主要为肝血虚肝阴虚

(2)心脏:心脏可见所有类型的虚证,有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

(3)脾脏:主要为脾气虚脾阳虚

(4)肺脏:主要有肺气虚肺阴虚

(5)肾脏:肾为一生阴阳之根,中医讲久病及肾,各种疾病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故人们常说的肾虚实际上包括很多内容: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不足(科普:中医讲精血同源,肾的功能之一是将血液中最精微、最精华的物质固藏起来,用以维护全身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以没有肾血虚的说法,而叫肾精不足。人的衰老[包括过早衰老、自然衰老、疾病导致早衰等]其根本就在于肾精不足,直至最终肾精枯竭而生命消亡!

(6)胃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胃的作用当排在六腑第一位,而胃虚主要包括胃气虚胃阴虚

(7)大、小肠。主要指肠道蠕动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另外大肠还有个专有名词叫肠燥津枯,指的是大肠里的津液水分枯竭,导致大便干结难下,一般见于年老体弱者。

中医对的临床辨证大概就是这些内容,如果再无限制扩展下去估计也是一本书的量,只能在以后的《中医中药》版块一个一个疾病分开讲的时候才能将最具体的临床症状一一列举并强化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藏 ▎中医虚证篇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虚 症: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区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记住这16...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