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圈点目标三维度??解读文本三层次

圈点目标三维度  解读文本三层次

(孙绍振老师“文本结构三层次”解读示例)

领衔“师之蕴”,引领青年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常常看到他们“面对文本,不知从何下手;面对资源,不知何以筛选。”这下手与筛选,对于青年教师最需要的是具体操作做法,因此,经过透视教案设计,观察课堂操作,总结出解读文本的五句话做法,即:

文题看中心词

文脉梳理线索

文意着重概括

文法透视清晰

文体把握准确

最近听了一节小学《母亲的谎言》课,偏正短语的文题,其主体与品质的矛盾构成强烈反差,冲击着读者的阅读常情,当梳理出文脉,即母亲将老师评价的话反过来传递成三次谎言“现在宝宝能坐三分钟”“一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时,那么,文意也清晰了,母子在谎言中变化着,母亲由酸悲而惊喜的情感变化,儿子由懵懂而自强的学习进步,所以,全文即便行至文尾,儿子“大哭起来”,“还是喜欢听”,仍然没有读到儿子赞美抒怀之词,这当然是记叙文的魅力,一任故事在顺叙中跌岩,却不作任何的粉饰,干扰母子长久的纯情。

四月,有缘得到孙老师签名的《解读语文》,拜读惊喜“文本结构三层次”的简练与实用,可谓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法宝,试用解读。他说经典文本的结构是三层次的:

第一层次是显性的,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包括行为和言谈的过程(注1),《母亲的谎言》在浅层次的解读中,概括为“母亲的谎言”,即文本顺叙例举了母亲参加儿子幼儿园、小学、初中三次家长会,听到老师对儿子的评价,反说给儿子鼓励,触动儿子的变化。这三段,每段的结构都是老师的评价――母亲的“传递”――儿子的变化,正如孙老师所言:“学生可以说一望而知”。但是,这三段的递进,犹如三个台阶,让儿子渐渐迈到了重点高中的门前,却不知老师们能够“一望而知”。

第二层次是隐性的,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这不但是普通学生容易忽略的,就是专家也每每视而不见。这“意脉”可概括为“母子的变化”,有老师课上组织学生“品读母亲三次谎言,感受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注2),实际上,文本涌动不歇的,是对儿子始终在关注,一直在期待的母亲情怀,渐渐由悲而现惊喜,“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也是儿子“知道这些话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还是喜欢听,因为它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只是没舍得捅破,一直坚持,终于推开了清华门。反过想,若儿子始终不捅破,那么也就上不了文题,也就没有故事;若儿子早早草草捅破,也许“学习的动力”就会泄了气。

第三层次是更加隐秘的,需要着眼文体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文体的流派与风格。这里有可能遮蔽了的更为深邃的内涵。《母亲的谎言》“隐秘”的,难道不是酣畅淋漓的母亲的本性,不是天下每一位母亲的本真性情吗?这本性,一是表现在“永远在期待”,尽管老师的“不屑”“怀疑”是那样的盲目武断,但母亲不能随声附和责骂儿子。母亲虽然夹在师生的两难选择中,即不能与老师闹翻,也不能让儿子受伤,所以唯用母亲的本性在期待。师、生与母亲的三角关系成为“谎言”故事的生活来源,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还是很普遍的,让我们感慨的是,为人师者,需要嘴中有德,口下留情;为人子者,需要砺志求学,感恩师长。二是表现在“泪水以滋养”,这是天下母亲的天性,悲伤时“差点流下泪”“流下了泪”,“惊喜”后那“甜蜜”的体味,也让母亲把“按捺不住十几年”的泪水“凝聚在心中”,滋养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年年进步。三是表现在“岁月为薪火”,文本虽然仅例举了母亲在儿子三个学段的无数次家长会的三次谎言,但我们已经震惊母亲一直在关注,燃尽岁月,母亲仅到中年,“两鬓已经斑白”,“听了这话”,“悲喜交集”,文眼终于见到了天日,“快递”着“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

若能娴熟“文本三层次”的手法,那么解读文本定目标,就不会再是“一维抓不准,二维盯不牢,三维看不透”,在以往的课堂上,我们观察课堂存在的,常常是:

备课上,教学目标零碎散乱,不知指向

课堂上,教学目标浮泛游移,不知坚持

作业上,教学目标盲目缺失,不知接续

所以,我们基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力承受,尝试“师之蕴”提出的“圈点三维目标法”,可以梳理出《母亲的谎言》教学目标:

审视篇章语句蕴蓄的“语修逻文”,圈点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注41.理解词语不屑破天荒黯淡沮丧温顺悲喜交集2.记叙文的顺叙(片断叙述),本文的“意脉”涌动在记叙中,但每一段都是很精致的交谈思维训练和片断写作范例,足见作者“布局谋篇”的功力。

把握知识生成和课堂互动的实际,设计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词语理解(见一维目标),感受母亲的“言之有物”,品味谎言成了动力,因为“主体与品质”的矛盾之美,已经超过泛泛说教的“善意的谎言”。我们应该观照学习对象,仍然处于文本主人小学阶段的水平,所以依然需要通过理解词语而学习课文。

看单元主题、看文题、看文眼、看文脉,提炼第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母子的变化,即谎言中母亲的甜蜜与儿子的学习进步,这里有一个转折点,母亲由悲转喜,儿子由“温顺“而心知肚明,这里还有如王国维所说“真性情”,方见母爱的真境界。

教师的素质往往体现在解读出教什么,教学的素养往往体现地操作怎么教,“师之蕴”的实践感受,提倡把两者统整思考,形成文与道统一、教与学协同的流程,即:

通读文意

透视文体

还原语用

因学论教

贯通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理解是: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往往就是语文教师的人文性底蕴,语文教学难易的境界在“统一”上。

 

2母亲的谎言(注3

一位年轻的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母亲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这位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最好你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这位母亲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这位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也没听到她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目前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母亲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来让她儿子去一趟。此时,这位已是中年的母亲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相信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了,并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母亲的手里。突然,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你说的都是骗我的话。我知道这些话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我还是喜欢听,因为它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听了这话,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塞外风2010年5月12日于青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意的谎言(转载)
母亲的谎言 转载
当孩子与老师发生矛盾,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很受感动
一个母亲和三次家长会
家长学校讲座材料(一篇很好的家庭教育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