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觉口甜3年余,是这里出了问题!

明医公开课

>>>1570<<<

张某,男性,50岁。初诊:2016年1月6日。

主诉:自觉口甜3年余,加重2个月。

病史:3年余前自觉口中有轻微甜味,尤以吞咽或进食加重,未重视,症状逐渐加重,伴食欲不振,6个月前开始口服中汤药,症状未见好转。2个月来,自觉口甜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门诊。

刻下:自觉口有甜味,食欲不振,怕风,心烦,口干,寐差,盗汗,大便干燥。舌红,舌有裂纹,苔略腻,脉弦滑。既往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史5年。

中医诊断:口甜(胃阴虚,脾胃伏火)。

治则:益胃生津,泄脾胃积热。

方宗:益胃汤合泻黄散。

处方:沙参15g,玉竹15g,生黄芪35g,藿香5g,生白术10g,茯苓30g,百合20g,郁金15g,生地黄15g,玉米须15g,浮小麦35g,炙鸡内金20g,海螵蛸15g,陈皮20g,当归15g,连翘15g,佩兰5g,炒酸枣仁15g,川厚朴10g,生麦芽15g,炒麦芽15g,神曲10g,珍珠母20g(先煎)。7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1月13日。食欲好转,心烦。舌质红,苔白,脉略滑。原方去当归、生麦芽、炒麦芽、神曲、佩兰,加蒲公英25g、防风10g,焦栀子15g。10剂,水煎服。

三诊:2016年1月23日。口甜明显缓解,心情愉快。效不更方,14剂,水煎服。

后随诊,患者口甜完全好转。

按语


患者以自觉口甜3年余,加重2个月,中医诊断“口甜”。

自觉口有甜味,食欲不振,怕风,心烦,口干,盗汗,大便干燥。舌红,舌有裂纹,苔略腻,脉弦滑。既往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史5年。中医辨证为“胃阴虚,脾胃伏火”。

该患久患脾胃伏火,脾胃功能受损,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导致胃阴不足,津不上承则见口干口甜;津不下行则大便干燥;虚火上扰则心烦;虚火迫津外出则盗汗;久病耗气,加之有正气亏虚,故见怕风,舌脉为阴虚之征。同时,脾虚不化湿,湿浊上泛。

《素问·奇病论》言:“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此肥美之所发也……治之以兰,除陈气。”

治疗上以益胃汤为主方,方中沙参、玉竹益胃生津,使脾胃津液得复;合用泻黄散用焦栀子、藿香、防风泄脾胃伏火;同时藿香、佩兰悦脾醒胃可除陈气;加之厚朴取藿朴夏苓汤之意除湿去浊;黄芪、白术、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止汗、扶正祛邪;乌梅、玉米须配伍祛火敛阴,生津止渴。

诸药相配,脾胃复健,湿热浊气得化,口甜得治。解除患者多年顽疾和痛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里发甜,得警惕啊!
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口中甜味,与脾胃有关
药店专业销售解决方案:口腔异味的辨证用药
九种胃痛原因(4---9)
李建民:脾火如何辨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