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21讲丨第5讲 自强是一种习惯

1

书呆子曾国藩


握了对的方法,不是人生立刻全部就对了,人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曾国藩32岁开始掌握自强能力之后,其实十年之间,仍然是个书呆子,并不就真正实现了成功的人生。 

 

很多人把儒家的学问看做书呆子学问,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程朱理学,特别容易压制天性、束缚思想,比如曾国藩学的这个“研几”工夫,其实就是《中庸》强调的“诚”,对自己的内心三省吾身管起来,然后再用“忠孝仁义”的要求约束自己的内心,天天自我批判,当然很容易变成书呆子。

 

不过呢,当书呆子也是一种本事的。曾国藩自从唐鉴带他走上程朱理学之路,再经过倭仁的点拨,儒家要求的修身这件事情,可谓是做得很好了。曾国藩为了督促自己的进步,书呆子气特别强悍,甚至可以说“二”到家了。他玩了一招“师友夹持”。

 

什么是“师友夹持”?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给诸弟的《家书》中表示,人生要想进步,思想境界要想前进,就要像锅里煮肉,必须猛火煮、慢火炖。他后来把每天写日记当成一种功课,写日记不是简单记录记录天气什么的,而是剖析自己的心理,然后呢,再把自己很私人化的日记拿给老师批改。这是不是很像小学生写日记作文交老师?曾国藩不是写作文,他是真地坦诚地剖析自己心理,交给老师和同学批阅。

 

这个办法很变态,但也很有效,因为哪怕是为了虚荣心,曾国藩也要装着进步嘛,如果一个人能装一辈子的好人,那他就是真的好人嘛,进步这个事,装着装着也就真进步了嘛。后来曾国藩日记不再直接找人批阅了,曾国藩死后才慢慢全公开。但是,天天写日记给自己看,也能让自己能够不断鞭策自己,这个办法非常值得学习。我自己二十年来写思想日记已经写了十六个大本子了,我不如曾国藩很多,我的思想日记是不敢给别人看的,但自我感觉很好,确实是个鞭策自我进步的好办法。



2

从书呆子到实干家


曾国藩逼着自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庸庸碌碌的人,变成了一个恪守伦理道德严于律己的人。《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仅是这里面记载着曾国藩的经验,而且,曾国藩通过《日记》,把精神的“自强进步”变成了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让曾国藩能够“养静”也就是对自己的情商不断培养提升,同时,也提升了曾国藩哲学思辨的能力。《曾国藩日记》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初十,曾国藩总结出“五箴(zhēn)”的经验。五箴包括“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前面四条是精神修养的要点,而最后一条可谓是要求:把精神修养变成一种习惯。

 

但是,其实只懂得精神修养是没用的,天天只知道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家们,“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顶多做到不投降,他们真的能够对社会有用处吗?可以说,32岁到42岁的曾国藩,就是这种知识分子。曾国藩走上程朱理学的哲学家道路之后,理论水平越来越高,本来比较笨的脑袋也越来越灵了,仕途也不错,33岁开始正式从预备干部变成正式的领导干部,39岁官至二品,后来担任大清朝文化部和国防部两个部的副部长,42岁他母亲去世,曾国藩按当时的规定回湖南守孝。或许这期间曾国藩学会了怎么做官,但这种能力的人,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曾国藩回家守孝期间,太平天国的运动让曾国藩的人生再一次发生转折,从书呆子变成了实干家。

 

如果大家想要学习更多有关国学的知识,可点击下方优惠券订阅课程,我将带你们走进国学的世界。下一次,我们开始聊实干家的曾国藩。我是黄向军,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深受影响的“宋明理学”是什么?
曾国藩为何改名涤生
曾国藩如何炼成圣贤
【文化中考】中考传统文化全解析 - 朱熹与理学
曾国藩“八字”养生法//曾国藩:“养生要言”与“五事养生法”
理学家自责如禽兽戒色何其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