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顺义有座开元寺

顺义有座开元寺

作者:王润

开元寺位于顺义城东北隅双兴南区的一处三层楼高的土岗上,处在居民楼的环抱中。对附近道路、环境不熟的人很难找到它。因为开元寺历史上就比较出名,近些年陆续有人前来寻访,想一探究竟。它始建于唐代,几乎与顺义城同龄,是目前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座开元寺。如今,翻修的院落内有殿宇两进,总计十间。

显赫的皇家背景

顺义城始建于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初名弹汗州。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因参与平叛有功,唐玄宗嘉奖过弹汗州,并赐予新名“归顺州”。从唐末起,简称顺州;明代降州为县,始称顺义县。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5年皇帝。他英明果断,励精图治,一扫唐朝近百年的沉疴,开创了开元盛世。他利用皇权,设计夺取儿媳杨玉环,册立为贵妃,亦足见多情。这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专一、真挚的感情,更是羡煞了无数世人。正当他人生鼎盛之时,也恰值初遇已嫁给王子李瑁的杨玉环之际,唐玄宗敕令天下各州都要选出一座位置好、规模大的寺观,赐名开元寺或开元观,作为开元盛世的地标建筑。“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引自《唐会要·卷五十》)。这一年距始置弹汗州整整90年,距唐玄宗御赐改名归顺州只有22年。据顺义区文物管理所高洪秀所长说,目前全国保存至今的开元寺共有15座,顺义开元寺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座开元寺。

与一般寺院不同,除了供奉佛菩萨像之外,至关重要要的是开元寺内都要供奉唐玄宗本人的塑像和雕像。从传世文献来看,天下开元寺中的唐玄宗像以铜质的居多,其他的还有玉、石、木、泥等多种材质。另外,有的开元寺内还供奉唐玄宗的画像。

这些塑像、雕像和画像平日是否享受香火供奉我们并不清楚,但是在每年的八月初五,也就是唐玄宗生日这天是一定是对外领受万民朝拜的。虽说封建社会有“礼不下庶人”之说,可唐玄宗偏偏是一位不墨守成规,喜欢标新立异,很以自我为中心的皇帝。早在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他就曾授意两位宰相宋璟和张说,让二人牵头奏请将皇帝的生日设定为“千秋节”。“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引自《旧唐书·玄宗本纪》)唐玄宗在《答百寮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手诏》中毫不也不避讳自己的创举,写道“八月五日,当朕生辰……自我作古,举无越礼,朝野同欢,是为美事”。在君臣一唱一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皇帝祝寿的节日诞生了。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再下敕旨,“千秋节及三元行道设斋,宜就开元观、寺”(引自《唐会要·卷五十》),将千秋节和其他几个重要节日安排在全国各地的开元寺、开元观举行。行道散斋,就是举行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在千秋节这天,全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宴乐、休假三日”。在此期间,上至都城,下至乡间村社,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首都长安,唐玄宗和杨贵妃“千秋节”这天登上花萼楼,领受官民朝拜,观赏长安街头的各种演出。在长安之外,地方官员到开元寺、开元观,面对唐玄宗的塑像、雕像和画像,行礼祝寿、欢饮宴乐,如皇帝亲临;民间百姓也要来瞻仰龙颜,沐浴恩泽。这一天,开元寺一方面要举行为皇帝祈福祝寿的宗教仪式,另一方面还要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娱演出,吸引信众烧香许愿,增加寺院收入。据历史学家考证,这是中国庙会的最初形式。

悲壮的忠烈故事

在金末元初的战争岁月,顺义开元寺里发生过一个守城官员以身殉国的壮烈故事。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坚守顺州的王晦被叛变的部下出卖,城破被缚,在开元寺被杀害。“晦被执,不肯降,遂就死(引自《金史·王晦传》)”。王晦死节时“谓其爱将牛斗曰:‘若能死乎?’曰:‘斗蒙公见知,安忍独生。’并见杀(引文同上)”。王晦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尊崇。元初大诗人郝经推崇褒扬王晦等人舍身取义的壮举,作《金源十节士歌》,称“王刚忠公等十人,皆死事死国,有古烈士之风。可以兴起末俗,振作贪懦。”后来有人在开元寺里王晦遇害的地方树立石碑,常年有人祭祀凭吊。

在王晦遇难的五十六年后,元代大儒王恽(yùn)途经顺州,与友人梁御史聊起王晦的忠烈事迹,取道开元寺,来瞻仰旧迹。“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十月二十二日,过顺州,与梁御史话金节侯刚忠王公子明死节事,马上为赋此诗以吊,州旧治唐归顺州,见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试太子洗马郑宣力所撰开元寺碑”(引自王恽《秋涧集》)。这段文字后面,附凭吊王晦的绝句一首,从略。从这段文字看,当时的开元寺尚有唐代大历五年的古碑一座。大历是唐玄宗之孙——代宗李豫的年号。这也足以证明顺义开元寺始建于唐代。

大历五年,伟大的诗人杜甫与边塞诗人岑参相继辞世;开元盛世也早已在安史之乱的硝烟中散尽。唯有在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中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这一年,一个叫郑宣力的人来到顺义开元寺,在这里稍事逗留并留下一方镌刻在石碑上的墨宝后,便悄然离去。历史也只是因为开元寺的存在而记住这个人。太子洗马是个官职,相当于太子的伴读,属从五品上。官位虽不高,却相当荣耀。唐初的宰相魏征,早年就做过太子洗马。试太子洗马,加个“试”字表示只是个虚衔。这个官职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在历史长河波澜不惊中,几乎快要被磨去了所有的痕迹。

第二位来寻访王晦事迹的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这位身负家仇国恨反清斗士,暗中进行反清复明的联络,曾经先后八次到十三陵哭吊明朝皇帝,其间遍历京郊山水,收集遗文掌故。他来到顺义开元寺,必定是对王晦其人其事心存仰慕。他在《昌平山水记》记述了顺义开元寺,尤其提到“开元寺碑今亡”,而王晦碑“今亦无人知之者矣”,不知心情当是怎样的悲痛。这分明是说,他曾就这两块碑、两段历史向当地人深入走访过、调查过。可现实却连一丝心灵的慰藉都没有给他留下,所以才会发出“今亦无人知之者矣”的感慨。

妙趣的龙泉烟寺

到了明清两代,皇帝生日才叫做“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三大节。把皇帝的生日与“元旦朝岁”和“冬至祭天”两个节日并列起来,在礼仪上增加了庄严气氛。从唐开元二十七年到清康熙初期近一千年里,顺义地方官员和百姓的遥拜、庆贺、宴饮和欢聚娱乐的地点都设在开元寺。

明代,在顺义开元寺殿前设有龙亭。龙亭内供奉龙牌一只,上书“皇帝万岁”四个字。龙亭前设香案,两侧设锣鼓仪仗。万寿节当天一早,县令率领全城的文武官员身穿朝服、朝靴,戴朝冠,齐集开元寺。在香烟缭绕、鼓乐齐鸣中,众官吏文东武西排列整齐,后面紧跟着儒生、耆老、僧道人等。听见司礼官唱道:“告天祝寿”之时,众人等一起向龙亭龙牌行三跪九叩大礼。县令进诣香案前,跪读事先准备好的祝文。祝毕,回到原位,官吏民众再行三跪九叩礼。接着众声高呼:“万岁万万岁”,再行三跪九叩礼,如同皇帝亲临一样。这分明可见唐代千秋节的遗风。

因为在顺义开元寺龙亭之侧有井泉,常年涌水不断,与殿前龙亭的香烟繁盛相互映衬,每逢官员聚众朝贺之日,烟光水色相偕成趣,故有“龙泉烟寺”之称,构成明代的“顺义八景”之一。

清承明制。清代顺义官员的“龙亭拜牌”仪式稍有变化,改在县衙举行。 “凡各省官,三大节则拜龙牌庆贺。各省三大节朝贺之礼……豫於公所正中,恭设‘皇帝万岁万万岁’龙牌於亭,南向,设香案於亭之南”(引自《清会典·礼部五》)。但在“三大节”的前一天,顺义的县令率会领下属身穿朝服,头戴朝冠,来开元寺演习礼仪。演礼完毕,全体官员跪倒,奉请龙亭和龙牌到县衙安置。具体的朝贺仪节一如明朝,不再赘述。朝贺礼毕,撤去龙亭,众官跪送。龙亭和龙牌被抬上彩车,仍奉开元寺内安置。因为自清代开始,龙亭拜牌的仪式改在县衙举行,所以开元寺也就渐渐逝去了“龙泉烟寺”的景致,后来连寺中的泉水也渐渐干涸了。民国《顺义县志》记载:“今钟弃空庭,泉水淹塞,仅余破刹一座。”

民国时期,破除迷信,兴办学校,顺义地区绝大多数寺院和道观都改成了学校。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开元寺内的佛像被勒倒砸毁,在此设立顺义第三小学。从记载看,那时候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多,只有3名老师和42名学生。

解放后,开元寺原址的后殿仍存,后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以及附近居民不断挤占才被拆除。据居住在开元寺附近的老人回忆,开元寺兴盛之时,前后有殿宇七进,气势恢宏,山门台阶高大,寺内香烟缭绕,古刹殿宇巍峨,雕梁画栋。自民国改做学校之后,开元寺的显赫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渐渐无人知晓。前些年,幸得文物保护部门认真查阅史料和实地走访,开元寺最后的身影才没有在城中村改造中消失。几年前,北京市文物局拨款将顺义开元寺在原址翻建一新。虽然只余下这两进十间,半亩大的院落,但保留下的却是人们对开元盛世的追思,对舍生取义忠勇之士的无限缅怀,以及对绵延千年而不息的皇家朝拜香火的赞叹。开元寺久经沧桑,文化内涵丰富,在北京地区绝无仅有,堪称是顺义的镇城之宝。

 
作者王润生活照

生命课堂(点击查看原文)

一、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1.积极而专注

2.自信且自律

3.融入并创造

二、寻找课堂的生命意义

1.掀起你的盖头来

2.生命共同体

3.七仙女

4.摆渡人

5.就认得钱!

6.想象力第一

三、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

1.知识的生命价值

2.那些知识哪去了?

3.从“课题”开始的改革

4.冰山的一角

5.真实的学习

做真实的教育,过原创的人生

欢迎关注教育人生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元寺 【北京】顺义城关镇东门
中国古代的“国庆节”是怎么来的
伊川文化印记:大唐名相姚崇墓园
【文史漫笔】唐明皇当皇帝,为何说前半辈会,后半辈不会 | 随笔 周波
唐朝最让人爱恨交加的职务——节度使(三)
大诗人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真有这么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