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谁能幸免

没有谁能幸免

作者:李广生

鲍老师,男,47岁,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教师,高三2班班主任,他的女儿也在自己的班上。他既是父亲,又是老师,还是班主任。正因为如此,女儿第一个得知父亲被害的消息,见证了父亲倒在血泊的场景。而伤害父亲的人,就是与自己共读三年的同班同学。

“矮矮胖胖,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很和蔼”,这是他留给学生的印象。这让我想到我自己,同为教师,鲍老师长我两岁,身材相似。

有两件小事,学生记忆犹新:夏天军训时,鲍老师怕学生热得受不了,骑着自己的车送来藿香正气水,一人发一瓶。冬天,班里同学有点小咳嗽,鲍老师和妻子把熬好的可乐姜茶送来驱寒。有报道称鲍老师曾被评为沅江市优秀教师。

按惯例,沅江三中的高三年级每个月会放2天月假,每周日下午3点50分到6点50分放3小时的周假。11月12日下午3点45分,别的班级大都已经开始放周假,鲍老师还在高三2班的教室里。这个时间我正在家里给孩子酱牛肉,以犒劳他辛苦学驾照。

鲍老师布置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要求写完观后感再放假。罗同学走出教室,和鲍方说他不想写。鲍老师的回答是:“不想写就转班。”说完,他就回了办公室。

这是他作为一个生命,留给学生和女儿的最后记忆。当他们再见到他时,他“趴在地上,浑身是血,地上也都是血”。法医说,鲍老师总共被刺26刀,背部有一个很深的口子,血流不止。致命伤在颈部。

罗同学在高二时成绩突飞猛进,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年级前十,再坚持几个月,升入重点大学可谓毫无悬念。鲍老师对他寄予厚望,罗同学在学习上有些懈怠,鲍老师批评了他好几次。

罗同学家里开诊所,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还不错,但鲍老师还是为他争取了助学金。不少学生对罗同学的评价是“有些孤僻,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

罗同学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一般学生的零花钱是100元一周,而罗同学每周只花20元钱,还包括早餐费,但他还会坚持买漫画。他平时很爱看小说改编的漫画,但是漫画的细节和内容,并不与他人讨论。

无法把这些碎片信息拼到一起,怎么也无法解释他为何挥刀刺向自己的老师、同学的父亲。26刀。只能反复地叮嘱每天起早贪黑义务接送我上下班的老师,她也是一位高中班主任,告诉她一定就此事与学生展开心平气和的对话,一定要把“生命课堂”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落实在课堂上。

很多人曾问我:你所倡导的“生命课堂”与其他人提出的这个教育和那个教育的区别是什么?这是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就方式方法而言,“生命课堂”几乎没有创新,没有独特的教学模式,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没有清晰的边界和明确的标志以区分于其他教学改革。不仅没有创新,似乎还有守旧之嫌。但是,区别还是有的。

“生命课堂”同样倡导合作,但从不把合作当成提高学业成绩的手段和方法。即使不能有效提高成绩,“生命课堂”依然倡导合作,因为我们认为合作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需求。合作学习,目的是合作而不是学习。就像我们对学习的定义一样,目的在于学习本身,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取到其他具体的信息。

有温度的课堂是“生命课堂”的追求,同样也是很多教育改革的口号。有人说让知识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根发芽,而“生命课堂”把孩子视为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命健康成长。虽然说的都是温度,但有人说的是适宜知识学习的温度,“生命课堂”说的是适宜生命成长的温度。

总的来说,“生命课堂”与某些教育主张的区别在于起点,从一开始“生命课堂”就指向生命并始终围绕着生命。所以,“生命课堂”确定的教学基本逻辑是:为什么教决定教什么,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拿到教材,教师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教而不是教什么,首先关注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所以,“生命课堂”既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课堂教学是生命的互动。

惨剧再次发生,淋漓的鲜血让人毛骨悚然。面对一个生命的逝去,一位教师、一位父亲的惨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任何怒斥、问责都是残忍的。在这幕悲剧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没有谁可以幸免。躺在血泊中的鲍老师,身陷囹圄的罗同学,痛失父亲的女儿,痛失老师的学生,痛失同事的教师,每个到过现场见过鲜血的人,每个没到现场听闻消息的人,没有谁能幸免,阴霾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有人失去了生命,有人失去了亲人,有人失去了信念——对教育的期许、对美好的追求、对人性的信任。课还是要上,学生还是要管,日子还是要过,悲剧会不会还要重演?真的到了让教育回归生命本义的时候了,真的到了把生命这杆大旗高高举起并插到教育最核心之处的时候了,真的需要静下来认真的想一想为什么教这个问题了。

没有谁能幸免,因为没有谁能脱得了干系。这个世界的任何一幕悲剧都不是独角戏,只不过有的人出现在台前,有的人隐藏在幕后。那些斥责凶手的人也许就是把刀交给凶手的人,而那些哀悼死者的人也许就是把死者推向绝境的人。这注定是一场没有任何结果的追责,最终只能由二位当事人吞下全部的苦果,一个用生命,一个用青春。这一事件终将被人们淡忘,直到悲剧再次发生才会重新提起。

只有集体的觉醒,不是彼此指责而是彼此唤醒,才能汇聚一股巨大的力量,擎起生命这杆大旗,让它迎风招展,猎猎飘扬。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难道不需要反思吗,我们是在创造美好还是在毁灭美好?我们是受害者,难道我们不是同谋者吗?没有谁能幸免,生活在这个世界,你便与这个世界结成一体。

当美好成为生活的追求,生命则立于教育的中央。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庆幸选择了这所学校!” ——南京某职校学生座谈会有感
任你春风十里,我只耕耘我的60平米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把自己种在孩子的心上
优等生26刀杀死老师,背后的教育值得每位父母警惕!
这些“小事”,是老师坚持十几年的原因!原来,老师做的很多事不是“职责”而是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