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想不是为了实现的

梦想不是为了实现的

作者:李广生

“一定能火!”看完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后走出剧场,我立即得出这个结论,但并不是因为电影拍的好。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部电影都乏善可陈,尤其是故事情节的设计,虽然一波三折,但处处都在预料之中,即便如此也不影响它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为什么?因为它碰到了人们的心尖儿——和当初取得非凡成就的《摔跤吧,爸爸》一样的套路,满足了人们美好的幻想,但遮蔽了残酷的现实——把梦想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

故事围绕一个印度家庭展开,我们都清楚或隐约知道那是个男权社会,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的命运掌控在男人手中。《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逼着两个女儿学摔跤,两个女儿只能别无选择的听从他的人生安排。女儿求助妈妈帮忙说情,但爸爸的一个眼神就让妈妈噤若寒蝉。幸运的是她们成功了,成为世界冠军。于是,那段痛苦的经历就成了美好的回忆,父亲的近乎残暴的做法就成了爱的另一种演绎。

她们真的想成为摔跤选手吗,真的想获得世界冠军吗?已经没有人关心了。两个孩子的命运淹没在人们对梦想成真的欢呼中。但请注意!——这是爸爸的梦想,不是女儿的梦想。成为冠军固然是好事,但能成为冠军的能有几人?如果她们没有成为冠军,这个故事还能感动你吗?也许你会把那个让无数人流下感动泪水的爸爸当成恶魔。

在这个故事中,爸爸就是个恶魔,他脾气暴躁,经常殴打母亲,重男轻女,在女儿出生前竟然逼迫母亲打胎,企图阻止女儿的降生。母亲离家出走生下女儿,但她无力抚养只好带着孩子回来。母亲热爱音乐,从小就培养女儿这方面的兴趣爱好,6岁的时候给女儿买来一把吉他。女儿是个既有音乐天赋又有音乐梦想的孩子,她渴望成为明星,也有成为明星的潜质。父亲无视女儿的梦想和天赋,只想把她早点嫁出去,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小儿子身上。父女关系冷漠。

父亲是个恶魔,母亲当然就是天使,故事一般都是这样的,这套路大家都熟悉。她对女儿疼爱有加,鼓励女儿发展自己的音乐爱好,利用一切条件帮助女儿,变卖首饰为女儿购买笔记本电脑,让女儿装扮成蒙面歌手,为了成就女儿的梦想饱受屈辱。故事的结局正是大家所希望的,也是预料之中的,女儿成功了,成为明星,一家人摆脱了父亲的魔爪。

故事很老套,但确实很感人。弱者战胜强者、获得成功、取得胜利,这样的主题从来都受到人们的追捧。但幻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如果说成功是挣脱命运的唯一途径,那对绝大多数弱者来说这是一条行不通的路!因为成功的机会太渺茫了。

就拿这个故事中的小女孩来说吧,如果她没有在唱歌这件事上取得成功,她能摆脱冷酷的父亲为她设计好的人生吗?母亲能够在上飞机的最后一刻做出决定与丈夫以及自己的悲惨生活决裂吗?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女儿成功的基础上,因为她已经成为一名神秘巨星。可谁都知道,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是一件多么艰难而且偶然的事情。有那么多会唱歌、唱得好的人,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最终还是籍籍无名,甚至无法用唱歌养家糊口。

女儿的成功,一方面是天赋,一方面是机遇,这两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正好碰到一起,又恰好落到她的头上,所以她成功了。她在视频网站上发了一个唱歌的视频,立即引起世界各国无数人的关注,大明星都向他抛出橄榄枝,一夜之间她成为明星。而更多的人呢,要么没天赋,要么没机遇,要么两样都没有,那他们就只能任由命运的摆布吗?北京城里的地下室里、横店影视城的周围,住着多少有天赋但没机遇,或是没天赋但幻想机遇眷顾的人,他们都想成为“神秘巨星”,都想成为王宝强。他们的付出要比影片中的女儿多100倍,但他们没有她那么幸运。

这是一个与梦想有关的故事,多次提到梦想,特别是女儿的一番关于梦想的台词——大致意思是说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更能打动人心。人们都怀着这样一种念头——有梦想吧,万一要实现了呢,却故意回避这样一种现实——万一不能实现呢。梦想实现的概率要远远小于不能实现的概率。既然如此,那还要不要梦想?

“教育人生”的朋友圈教师和家长居多,很多人表示要去看这部电影,并且带着孩子,我支持。如果你带着孩子看这部电影,或是你要求孩子看这部电影,然后你和孩子如何讨论梦想呢?你鼓励孩子有梦想,你说万一要实现了呢。如果孩子反问你,万一不能实现呢?你怎么回答?你忍心欺骗孩子,不告诉他们梦想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吗?或是假装鼓励孩子有梦想,可一旦发现孩子的梦想与自己的预期发生偏离,就果断地斩断孩子的梦想,并斥责孩子那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事实上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都应该认真的想一想,为什么要有梦想。

梦想一旦和命运或是现实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就像给鸟儿的翅膀挂上黄金一样,很难飞得高远。教育本应是个造梦的地方,为何成为梦想的杀手?因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如此,总是把梦想和命运及现实利益联系在一起。读书改变命运,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谁还敢做梦,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题!

梦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虚构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人类简史》中提到,虚构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正因为有了这种能力,人类才有合作、有宗教、有信仰、有道德、有社会,才有今天这种地位。简而言之,有梦才有人。说到底,梦想不是为了实现的,是一个人尊严的象征、权利的体现,作为一个人的证明。与是否实现无关,即使不能实现,也能代表一个人的尊严,证明一个人的存在。

所以,我希望教师和家长这样告诉孩子:即使不能实现也要有梦想,因为你是一个人,因为梦想不是为了实现的。

故事中母亲是隐性的主角。女儿走上领奖台一番对母亲的真情表白让人泪下。这是本剧的一个看点。正是这位母亲激发了女儿的梦想,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帮助女儿向梦想进发。母爱的伟大有了另一种诠释,那就是点燃孩子的梦想。但皆大欢喜的结局让这一主题弱化了。女儿的梦想成真成为她摆脱家庭的筹码,让人对母爱的无私产生怀疑。你是否把孩子的梦想作为自己的筹码了呢,你焦虑的是孩子还是面子,这是母亲需要深思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还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快放假了,不妨去看一看。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慧父母:给予孩子梦想和希望
《摔跤吧,爸爸》深刻启示:每位父母都应该知道影响孩子一生的10条育儿经验
爸爸,你对我的梦想是什么
《摔跤吧,爸爸》应该感动的到底是什么?
摔跤吧,爸爸!推荐,带娃去看。
除了文艺的《无问西东》,还有不错的《神秘巨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