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空中课堂”成为“生命课堂”

让“空中课堂”成为“生命课堂”

作者:李广生

病毒肆虐,中小学延迟开学。虽然我们坚信最终的胜利不久即将到来,但面对当前依旧严峻的形势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十七年前“非典”袭来时我们通过开设“空中课堂”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十七年间,信息技术更加发达,设施更加完备,网络传输更加便捷,在基础设施和技术层面上为开设“空中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也能够更好的实现。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开始录制相关课程,让学生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完成学习。
近些年来,在线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大教育网站、学习平台汇聚了差不多基础教育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所有课程,其中一大部分是精品课程,出自名师名校。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想学目前网上的各种资源基本上可以让你学会甚至学好。但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对“空中课堂”的学习效果表示担忧。担心什么?学生听了、看了,但没有收获或收获甚微。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心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资源都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传授、知识点的分析讲解。因为网络课程的受众具有不确定性,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不知道他们是谁,有怎样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环境,所以不可能针对他们设计并实施教学,只能在知识点上下功夫,力求做到把知识讲明白、说清楚。这些课程几乎都是知识本位的课程,专注于知识的解析,深入浅出并辅之以技术手段把知识讲透。
这样的课程不是很好吗,有什么可担心的?教师讲明白、说清楚,学生就能听懂学会,如果教学这样简单的话,学校教育早在电影出现的年代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爱迪生曾预言:用不了20年,我们就可以用电影,而不是用书本来给儿童讲课。他不主张完全或部分取消课本和学校的教学形式,但他深信,引人入胜的直观电影教学会使学生最好地掌握知识。爱迪生的预言落空了,约一百年后,又出现“乔布斯之问”。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爱迪生预言的落空和“乔布斯之问”都表明“空中课堂”的局限性。这给“停课不停学”带来巨大挑战。
学习可能并不存在最佳途径,更不存在自古华山一条路,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小组学习、独立学习、听讲学习、读书学习等都可以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具体的形式,最关键的是让学习发生——无论是“空中课堂”还是现实课堂,都有成为学习发生的地方。学生观看了课程视频、收听了课程讲座,学习就一定发生了吗?对此我们真的不敢打包票。不要说“空中课堂”,就连面对面的现实课堂中我们都不敢保证。病毒如何侵害身体的免疫系统,病理学家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但人是如何学习的,至今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虽然学习还是一个谜团,但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已经揭开了它秘密面纱的一角。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生命课堂”正是基于对学习本质的理解而提出这一观点。学是主体性行为,任何人无法替代。这就意味着对教师而言,你最大的价值不是把知识讲清楚而是把学习点燃。我的一位朋友准备把她的学习笔记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她是个勤奋又认真的老师,把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都整理出来,清清楚楚、工工整整,而且辅之以图表。她说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学得更加清楚也更加轻松。我奉劝她不要这样做。如果这些笔记不是出自于她而是来自于学生该多好啊,那样我们就可以指着这些笔记信心满满地说:学习已经发生,这就是证据!而现在呢,这些工作都是教师完成的,学生毫不费力得到了结果。学习在教师身上发生了,毫无疑问,但是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吗,何以证明?
教师在准备“空中课堂”的课程时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促进者;我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告诉他们结果而是引发他们学习。这样一来,“空中课堂”就是要求学生“跟我学”而不是“听我讲”的课堂,否则“空中课堂”就会变成“空中讲堂”。教师讲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必须明确的是教师讲不等于学生学。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停课不停讲”很容易做到,但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做的是“停课不停学”。所以,我们要在学上下功夫。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如何引发学习、如何促进学习、如何指导学习、如何深化学习上面来。不要再一头扎进教材里、试题里、知识点里,把本该属于学生的工作包办了。从知识的海洋中抬起头来,看一看岸上的学生,想一想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他们该怎样学习、会怎样学习、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何以证明他们进行了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可不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朋友问我。我说好啊,同时提醒她:设计一个有意思并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要比准备一篇讲稿对着镜头说几十分钟难多了。她问我难在哪里。我说:是不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她说是。是不是要有具体的要求,她说是。是不是要提供丰富的资源,她说是。是不是要对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她说是。是不是要考虑任务的趣味性以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她说是。是不是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学生对照标准自主学习,她说是。这样做是不是很难,她说是。最后我告诉她,如果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如果想让“空中课堂”也成为“生命课堂”,难也不妨一试。第一步很难,迈出去反而会轻松。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和谐课堂之一
名校——课堂效度的改变
国培感悟
教育新理念:理想课堂三境界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讲座三之十六(追求有效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