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农,和《药典》的对话!

废医验药了中医致效,笑谈中医,还原原汁原味中医的样子!

文章写完了,发现跑题了,这要是高考作文题,就丢分了,但,也想不到更好的题目了,大家就当没开美颜吧


来吧,伙伴们,先投个票撒



本文提要:
1、含量,是个什么鬼,凭什么决定中药的生死?
2、地道药材,真的没法造假?
3、药农并不关心质量,只关心产量和效益!
4、用药人,永远无法指导用药人!




1、含量,是个什么鬼,凭什么决定中药的生死?

含量,这个东西如果用来化验西药化学药品,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以说,就是金标准!

因为化学药品,基本都是固定的东西,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甲硝唑、阿莫西林、苯磺酸氨氯地平,等等,

它们很简单,简单的就是一种单一的成分,说白了,是一种单质!

复杂点的也不过就是“氨咖黄那敏”,也不过就是几种单一物质的混合物,但,每一种成分的配比也是固定不变的!

但,中药绝不是靠含量就可以确定真假、优劣的东西!

中药行业的公众号,效哥最喜欢看“蒲公英”,效哥用来免费检索《中国药典》数据的网站——蒲标网,他们都是一家!

很少替人做广告,但这个网站和这个公众号大家不妨关注一下,他们是一群敢于说真话的药师团队,是真正热爱中药的一群人!

有的时候,刺耳的声音,远比赞美,更具有大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中药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学复合体!绝大多数中药,任选一种,其中的化学成分都会是几百种以上,绝不是药典所谓的某一种至几种成分,

那一种到几种成分,只不过某些专家认为可以代表这个中药的“代表”而已!

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懂,很多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反应前后,催化剂不变,但,没有催化剂,反应没法进行,其中,催化剂的量可以是很小的!

所以,专家们搞出来的“唯成分论”,是否恰恰抛弃了催化剂的存在?

是否一个中药真正有效的成分,往往是只占0.00001%的那个成分,但,专家却错误的认为含量占95%的成分是这个中药的有效成分?

画龙点睛,卤水点豆腐,只不过靠的那么一“点”,没有这一“点”,成么?不成!

经常听说过吧,出了事,都是临时工背锅,这个不假,还有个话说是,为什么要临时工、合同工,因为,他们才是一个单位干活的主力!

那么,用到中药身上呢?一点都不假!

开始举例子,

披着中医外皮的西医专家,认为甘草含有黄酮类(300多种)、皂苷类(60种)、生物碱、氨基酸类、香豆素类(18种)、多糖类、挥发类物质(76种)等,

它们认为,甘草的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康溃疡、抗病毒、抗肿瘤、抗抑郁、镇痛、保肝、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可是这些成分,和用来煮水的甘草,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用甘草,是用的甘草各个成分的“团队力量”!绝不是各个成分力量的简单组合!

如同一盘象棋,车马炮士象兵帅,他们攻守是一体发挥作用,但,药典现在“唯成分论”的说法,就是强调“车马炮士象兵帅”中的某一种,

需知,最牛叉的“車”,在面对“连环象”时,也是束手无策!

含量论,突出单一成分,忽略整体,这个是中药的大忌!

最简单的例子,药典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只占甘草各成分的2.5%,它们两个和药典功效的“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又真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

甘草苷除了勉强可以对应的上“祛痰止咳”,其他的功效完全驴唇不对马嘴!

据蒲公英统计分析,

“绝大多数用来检测中药的含量的化学成分,和中药的功效,毫无关系

有些成分根本没有药理作用,甚至还有明显毒性,根本谈不上有效,硬说它们是中医用药的有效成分,是自欺欺人”!


以上红字部分,引自周建理先生发表在蒲公英的原创文章!

周先生还认为,

甚至有部分药物,用量检测含量的那些成分越高,中药药效越弱,

著名生药学家施大文教授认为,中药质量应以形状鉴定为核心,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应作为补充!

对于那些很多药物都含有的万能成分,赢考虑加以淘汰,对于非药用部位比药用部位含量还要高的成分,应该加以淘汰,

对于特别便宜的药材,用特别贵的仪器和试剂,无疑会增加药材成本,

遍地都是正品的川楝子,几乎没有伪品,但用上“液质联用”检测,一次检测的费用,卖三车货,都赚不回来,所以,很便宜的川楝子,也要被迫涨价才能维持微薄的利润,豆腐活活卖成了猪肉价

所以,中药越来越贵,也并非全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八九十年代时,要去检测还不是靠“含量”,所以,那时,中药几块钱一付,

但,现在,无疑,含量化验的费用,一定会加到中药成本里,每种都再加,每批次都在加,

越加越贵,含量检测一定是个助推器!

大家有没有感觉,5月底,国家宣布核酸检测不再医保支付、改由地方财政支付后,现在,似乎不那么要求频繁的做核酸了

打个赌,仲景先生自己的药房,如果遇到含量检测,是否也会面临不合格的窘态?尽管老人家的药,百分百有效?


2、地道药材,真的没法造假?

这个一直都有,某地大米出名,但,那个城市就那么点土地,又只能种一季,但,铺天盖地,哪里都出售那里的大米,

长点心,用手指头都能查出来,你吃的大米是否是物流到那个地方的米厂,洗个澡,换个包装,就变成了那里的大米?

洗澡的阳澄湖大闸蟹,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

某位老师,在九十年代曾经说过,什么淮山药,都是从山西运城拉过去,然后再从河南当做淮山药卖往全国各地的,当然了,运城人也很开心,产多少,卖多少,只不过,大头让人家赚了!

高丽参,又有多少产自朝鲜?又有多少产自吉林?又有多少产自黑龙江?

地道产地,更多的只是个概念,当“美颜”关闭的刹那,只求不要被吓坏就好!

3、药农并不关心质量,只关心产量和效益!

说句心里话,如果你是药农,你关注产量和效益,还是希望自己不亏心的种植三无药材(无化肥、无农药、无除草剂)?

换句话说,你种中药,不为了赚钱,你起早贪黑伺候地里的中药,又图的是什么?

当你只有30亩地,隔壁老王用了农药化肥,每亩收入10000元,你啥也不用,每亩只收入2000,你真的就甘心吗?你就不担心隔壁老王吗?

收成靠化肥,病虫害靠农药,产量靠膨大剂,含量靠特种肥,

你真的会不使吗?


4、用药人,永远无法指导用药人!

说句心里话,每年开1万张处方的中医,遍地都是!

但,药典编委里面,有人会一年开1万张处方吗?

1年开1万张处方的中医,又有时间去编撰药典吗?

所以,这个是个无解的问题,

真正一线的中医用药人,是永远不会去编撰药典,再反过来指导其他的中医用药人!

该由一年开一万张处方的人去指导大家用药?

还是该由一年都开不了几张处方的人去指导一年开一万张处方的人用药?

所以,中医和药典,越走越远!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

这算不算相拥

我走过你走过的路

这算不算相逢

我还是那么喜欢你

想与你到白头

我还是一样喜欢你

只为你的温柔

听闻远方有你

动身跋涉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全真试题第2套
未来几年, 中药材质量恐将仍是“隐忧不断”
中药处方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用甘草吗?
中医处方用药中的几个问题
中药 将不可避免的 走向没落
2019年执业药师真题及答案(中一WORD完整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