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殖与环保“双赢”!面对养殖尾水治理挑战,德清县这么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多,水产养殖也呈蓬勃发展的趋势。“好水才能养好鱼”,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尾水”治理是寻求水产养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关键一环。



什么是养殖尾水?



















养殖尾水是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内响当当的名词,那什么是养殖尾水呢?

养殖尾水一般指的是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向外环境排放的废水,包括收获完鱼虾后清理池塘的清塘水。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向池塘投喂大量饲料后,未被消耗的饲料及鱼虾产生的粪便溶解于水中,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也越来越高。这不仅影响着养殖水域环境,容易导致鱼虾病害发生,生产效益降低;同时,未经处理而外排的养殖尾水还容易造成池塘周边的河流湖泊、滨海滩涂的污染,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高密度的池塘养殖(图源:网络)

为了有效控制养殖尾水对环境的影响,2019年1月国家十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提出“2022年,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空间布局得到优化,水产养殖主产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到2035年,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全面达标排放。



治理模式与挑战



















近年来,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动着养殖尾水的治理,目前主流的治理思路是在养殖集中连片区,由政府牵头建设集中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各级政府和养殖户分摊建设成本;部分地区采取养殖户先自建,政府后补贴的形式。


智渔伙伴与相关技术方走访养殖池塘,
现场了解养殖尾水治理情况。

然而,目前多地政府牵头建完了尾水处理设施,但因前期未和当地养殖户明确后续设施运营的权责和管理制度,导致建成后的设施缺乏运营主体和资金,无法有效运作。同时,部分区域选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仅考虑处理效果,未考虑运营所需费用。在实际投入使用时,由于运营费用过高,当地政府和养殖户均无法承受,致使设备荒废,养殖尾水依旧得不到有效处理。


治理标杆



















而在浙江省内有一个养殖大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水产养殖尾水的全域治理,连续八年夺得浙江省“五水共治”优秀市县“大禹鼎”,并两次夺得“大禹鼎”金鼎,成功实现了由传统鱼塘向美丽生态鱼塘的跨越。那么,这个地方的做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为该省水产养殖大县,养殖面积约20万亩,均为淡水养殖。主要养殖品种有青虾、加州鲈、乌鳢(黑鱼)、黄颡鱼(黄骨鱼)等。2017年德清启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全县共筹措资金2亿元,于2018年建成治理场点1533个,完成治理面积18.9万亩,实行退养面积0.7万亩,实现县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全覆盖。


德清县水产养殖治理点主要分为养殖连片集中治理和规模养殖场自治两种模式。养殖连片集中治理点主要是以村为单位将村内的零散养殖的尾水统一集中收集处理,养殖尾水治理设施由村委统一管理规模养殖场自治模式是指100亩以上的养殖场自主建设、自行管理养殖尾水治理设施。


德清县养殖尾水集中

处理示范点

个体规模化养殖处理点

德清县的养殖尾水治理模式以“三池两坝”模式为主该模式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设计,在浙江多地进行了实践,是目前国内运用较为普遍、技术相对成熟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19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尾水治理设施主要包括生态渠道、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和生物净化池等(流程见下图),可根据养殖面积、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和养殖所在地环境的不同,增减相应的“池”和“坝”的数量和面积。该技术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建设及运营成本低,适用性广,容易复制,便于普及当地根据养殖品种的养殖尾水污染水平不同,对养殖尾水治理设施面积制定了相应的要求,一般占养殖总面积的6-10%。

“三池两坝”流程图

而德清县之所以能够率先在国内实现水产养殖全域治理,并且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能够保证持续运行,保证养殖尾水得到有效治理,通过现场走访与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强化领导,行动有力。

德清近年来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在县“五水共治”办公室的领导下有序推进,“五水共治办”在统一的水体治理目标和工作框架下,组织环保局对养殖尾水水质进行检测,指导农业局实施水产养殖绿色转型组织建立镇、村、点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塘长制”,督导养殖尾水超标排放的养殖户进行整改,有力推动了尾水治理的各项工作有效落地。

二、多元投入,合理分摊

德清县养殖连片区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约1100-1300元/亩,按照县政府50%、镇政府30%、养殖户20%的比例共同承担建设费用,其中养殖户的20%以承担养殖尾水治理点所占用池塘的塘租的形式按年度支付给所在村委会。规模化养殖场自治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由养殖户自行出资建设,以先建后补的形式进行补贴。


据了解,各地政府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及养殖基础设施情况,分别予以不同的补贴标准,如浙江省各地的补贴标准1000-1500元/亩不等;广东省各地的补贴标准为800-1500元/亩不等;海南省文昌市的补贴标准为900元/亩,按第一年500元/亩、第二,第三年每年200元/亩进行发放。


三、多措并举,激活基层

(1)压实基层责任,德清的“塘长制”,除规模较大的治理点由镇干部担任塘长外,一般治理点由村干部担任塘长,负责日常监管,并聘请村民小组长、老干部、党员等担任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尾水处理设施的运维情况。

(2)发动各村参与水产养殖的村书记、村委干部作为带头人先行参与、配合养殖尾水治理工作落地,同时加强社区宣传,为养殖尾水治理落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壮大集体经济,建成后养殖尾水集中处理设施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并负责运营维护村集体可向养殖户收取设施设备运营维护费用或从政府获得一定的奖励补贴;同时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改善了养殖条件,提升了养殖池塘的生产效益,养殖水面承包流转价格相应提高,村集体的发包收入也相应提升,集体经济得到直接改善让村集体参与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的积极性高涨。


结语

































德清县在养殖尾水治理通过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在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上为全国各省市做出了优秀的表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德清县的各项工作原则和治理思路,结合自身水产养殖的产业情况,走出适合于当地特征,实现水产养殖行业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殖尾水治理怎么搞?这个水产养殖大县做了“全国样本”
科学治理水产养殖尾水,鱼塘塘水更清了,养殖户赚钱更多了
节水减排最高80%,提高饲料效率8%以上!养殖做这项工作,优势太多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最新进展及14种治理模式
《中国环境报》5版头条:德清下渚湖有哪些“治水经”?
一场尾水治理风暴即将来袭!养殖户朋友们,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