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业2: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业2: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作者: 李金安 (高中生物  湖北武汉生物四班 )    评论数/浏览数: 5 / 537    发表日期: 2009-07-23 00:55:52
本说课稿主要按照新课标理念编写。主要生物进化过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而展开、注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诠释,使学生在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

生物的进化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生物进化的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知识,树立生物发展进化的观点十分重要。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中生物的进化的内容是在老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它与老教材相比,有以下特点:教材删除了“生物进化的证据”等非实质性内容,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最新观点,教材着重讲述了以下四个基本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导致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必要环节。

    教材从分子生物学上强调了生物进化的实质: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种群的基因库(教材上为“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新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以上基本观点,但没有较好地体现这些观点内在的逻辑联系。在讲述物种多样性形成时,所列举的实例同学们没有什么感性认识,比较陌生,拟举出同学们有感性认识和比较熟悉的实例让同学们理解。

教材处理的几个要点:

  1、首先要向同学们介绍生命起源的场所,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让同学们从总体上把握生物进化的概貌,形成生物进化的总体印象,激发学生探究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

  2、把教材介绍的4个基本观点,进行迁移和整合纳入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原因和结果”的逻辑体系中去认识和理解,这样做学生对生物的进化知识的理解会形成有规律的逻辑联系,容易理解,记得牢靠。处理如下:

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生物生活、繁殖、基因交流的基本单位

                  内因(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物进化的原因    外因:环境条件的定向变化

                  相互作用(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

                  适应性: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适应环境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结果    多样性:环境的多样性导致变异和选择的多样性,形成

了生物的多样性、隔离是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必要条件

  3、讲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时,要注重强调两点:

  ①种群的概念中,教材上说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这个“地点”具有随意性,一个操场、一个花坛都是“地点”,在讲述时,要把“地点”上升到自然地理区域去理解。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选择变异,生物的变异只有通过生殖遗传下来才会被选择,而生物生殖的单位是种群,所以种群是生物进行繁殖、基因交流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4.讲种群的基因频率时,运用同学们比较熟悉的配子的概率计算问题,指出种群的基因频率实际上等于种群中相关配子的的概率。

  5、要强调生物个体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和生物的进化都是定向的。自然为什么要对变异进行选择,就是由于种群中生物个体的变异是随机而不定向的,有适应环境的变异,也有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生物要发展进化,就必需适应环境,所以环境要对种群中各个生物的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优胜劣汰。

  6、自然选择的方式和实质

自然选择的方式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7、在讲新物种形成时,突出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并且在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形成方面举出同学们比较熟悉,具有感性认识实例。让同学们好联系、好体会,好理解。

在讲述物种多样性形成时,举出红铃虫演化的例子。

    在上个世纪美国从印度引进大陆棉、中国从美国引进大陆棉,由于引种不慎,导致红铃虫分别入侵新的环境(美国和中国),并在新的环境中演化。

印度红铃虫——美国红铃虫——中国红铃虫。其中中国红铃虫又演化出湖北红铃虫、江苏红铃虫、新疆红铃虫等多种红铃虫品种。

    从以上图解中介绍红铃虫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新的环境的适应性和品种的多样性,红铃虫新物种的形成还需经过生殖隔离。

  8、特别强调环境对变异的作用是“选择”而不是“诱导”。

通过学生作业,发现有少数同学在生物进化问题上,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认为生物的变异是环境“诱导”出来的,而不是由环境“选择”出来的。老师可以果蝇对“DDT”抗性的形成实验讲清楚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4、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重点

5、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重点

6、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第二课时

7、总结生物进化的实质

8、生物进化的结果——重点

(1)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物种和隔离的概念——难点

(4)隔离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必要条件——难点

9、能力目标:使学生树立生物发展进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生殖和遗传的知识是生物进化知识的基础。同学们刚刚学完了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对生殖和遗传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生物的进化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洋思经验”进行教学,在老师指导下,以同学们自学为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课时

首先介绍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场所,以及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生命的摇篮是海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理功能:由低级到高级。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指导学生自学20分钟,内容为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展、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板书以下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对照板书找答案。

            基本单位:

                    内因

生物进化    原因    外因

                    内外因相互作用

                   适应性

            结果

                   多样性

20分钟后,讲述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与说简介。

2、边对照板书提问,边引导讲述以下问题:

(1)和群的概念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其关系。基因频率的计算。

(3)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印度红铃虫的演化为例讲述。

内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外因: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互作用:环境选择变异——自然选择。

5、生物进化的结果?

引导同学们回答,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使生物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物类型的多样性。

以红铃虫的演化为例加以说明和巩固。

第二课时

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

2、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什么?

边提问边回答,讲述以上两个问题

进一步提出生物的进化可导致生物形成生物类型的多样性,那么以物种的形成为例,物种多样性的形成需要那些基本环节呢?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隔离导致种物的形成”20分钟。

20分钟后,提问并讲述下列问题。

提问:什么叫物种?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的概念及其关系。

物种多样性形成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板书计划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生活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生物的变异要通

  过交配遗传在种群中,被环境选择。

内因(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特点:不变向变异。

生物进化的原因  外因: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特点:定向变化。

相互作用:定向变化的环境选择不定向的生物变异,环境条件推动着生存斗争,表现为自然

  选择,实现了生物的进化。

实质:从分子生物学上看,生物的进化由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种群基因库(或“基因频率”)

  的定向改变。

适应性:环境对变异的定向选择,使生物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的变异不同,自然选择也不

  同,种群基因库的改变

生物进化的结果         方向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物新类型。

物种: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类群。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除变异和选择之外,还需经过生殖隔离。

基因频率及其计算:等于种群中含某基因的配子的概率。

基因突变率及基因突变数的计算:

  种群个体数×个体基因对数×2×每个基因突变率。

布置作业:1、课本113页和118页练习题。

  2、思考题:为什么家养禽畜和载培作物比相应的野生类型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2 现代生物进化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高考生物热点冲刺:专题2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4届生物高考基础复习(考纲全景透析):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