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创新很难?学古被说成书奴,写出个性又被称为丑书,为什么?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读者的虚妄与浮躁,二是作品本身没有处理好承与创的关系,没有体现出必要的继承(个性太多),或者个性风格欠缺(临摹体未出帖)。

书法圈以业余爱好者居多,对书法艺术内涵认知程度有限,至少是不够系统、不够辩证,审美层次相对低级简单,习惯以个人喜好去鉴赏或批评。比如,有的朋友只认经典大家作品,临摹得越像,写得越像古人或印刷体,就认为功夫越深。还有的则相反,看到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作品就反胃,并冠之以书奴的称谓。因此,审美对象、审美标准的差异,可能会使同一幅作品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当下网络环境下大众书法圈的常见现象,也是必然现象。

真正客观的赏评品鉴一幅书法作品,应当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只临摹无创新,就是背古人书,称之为书奴不算过分,因为书法艺术研究突破的初心与目的并不在此。只讲个性,而无系统临学的基础,完全没有古人影子或经典印痕,很难称得上是好书法。真正的好作品、好书家,往往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出于古人而不泥于古人,形成自身明晰的艺术风格,这才算是真正的有建树,也才能写出更值得读者去观赏的作品。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首发」莫为浮云遮望眼,书法审美要坚挺“四个标尺”
一口气看完古人怎么用墨
丛文俊--书法创作-技法与“字外功”
丛文俊 | 学习书法常见的弊病是误入歧途,泥古、趋时都是书病!
书法名家陈永军 | 追寻远古的印迹
杨嬿:守正生新古朴率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