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之太过与不及

承传古中医,济世渡群生;我誓愿,让更多人的健康与幸福和我有关

所谓调整阴阳,就是针对机体阴化和阳化的太过或不及而言。具体可以体现在水与火的消长过程。

阳化太过者火热亢盛,治宜清之、泻之;阴化太过,水湿泛滥,治宜消之、利之;阳化不足,气虚寒生,治宜补之、温之;阴化不足,血枯津燥治宜润之、补之。

1.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就是祛其偏盛,是针对机体阴阳气化偏盛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是指阴化太过或阳化太过而言,所谓“邪气盛则实”,故临床上表现为实证,当采用“实则泻之”的原则以损其有余。

其中阳邪偏盛导致实热证,应以寒清热,用“热者寒之”的方法祛除机体阳化太过;阴邪偏盛导致实寒证,应以热散寒水,用“寒者热之”的方法祛除阴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若阴阳偏盛进一步发展,损及人体正气明显者,则当兼顾其不足,在损其有余的同时,分别配以滋阴或温补。

2.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又称补其偏衰,是针对阴阳气化不及而表现出偏衰病理变化所制定的治疗原则。

由于阴阳偏衰是指人体正气之阴阳虚衰,当采用“虚则补之”的治则以助其气化不足。其中阳化偏衰不能制阴而出现虚寒证,当补阳以制寒;阴化偏衰不能制阳而出现燥热证,当养阴以润燥。

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所以阴阳气化偏衰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产生“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即阴化不及,日久可损及阳化,而引起阳化不及的虚寒;阳化不及日久,可损及阴化,而引起阴化不及的虚燥。其结果是出现阴阳两虚证。对此应采取阴阳并补的治法。

在治疗阴阳气化偏衰的病证时,还要注意采用阴阳相济的原理,做好“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阴阳相济之法。

正如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中求阳”是指在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以此来促进阳气的化生;

“阳中求阴”是指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以此来促进阴液的化生与转化。

阴阳的气化是可以自行调和的,即便在病理状态下也是这样。阴阳自和,主要靠机体自我调节,必要时候,还应借助药物和其他疗法。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各类治法,若辨证准确,施治得当,自能邪去正安。

黄帝问道:五运的始末既然如环无端,怎么会出现太过与不及呢? 岐伯回答说:五运之气更迭主宰时令,各有其所胜,也就是每一运之气都有其旺盛及受克制的季节,从而有五运之气盛衰的变化,这是很正常的。 黄帝说道:平气是什么样子? 岐伯说:没有太过与不及的年份为平气。 黄帝说:太过与不及有什么表现? 岐伯说:这些内容在文献中都有记载。

黄帝问道:什么是相生? 岐伯回答说:春胜长夏,即木克土;长夏胜冬,即土克水;冬胜夏,即水克火;夏胜秋,即火克金;秋胜春,即金克木,这就是五行之气所主时令的相生情况。人的五脏就是分别用它所主管的气来命名的。

黄帝说:如何能知道它们之间的相生情况呢? 岐伯回答说:推求节气到来的时间,一般以立春为标准。如果时令未到而相应的气候提前到来,就称为太过。某气太过就会反侮它所不胜之气,而加倍克制它所胜之气,这称为“气淫”。相反,如果时令已经到了而相应的气候却迟迟不到,就称为不及。某气不及,则它所胜之气就会缺乏制约而妄行;它所生之气,会因为缺乏资助而困弱;它所不胜之气,更会乘虚而入相侵迫,这称为“气迫”。所说的推求节气到来的时间,是指根据正常气候为标准,衡量某一节气相应气候到来的早晚。因此,只有谨慎地观察时令的变迁及与它相对应的气候变化,才能够准确地了解气至与不至,也就知道了太过与不及。如果气候与时令不符,五运之气的变化无法分辨,势必影响人的健康而疾病内生,那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


黄帝问道:五运之气有不相承袭的吗? 岐伯说:自然气候不能失掉规律,如果失去规律不相承袭,就是反常的现象,反常就会变而为害。 黄帝问道:反常变而为害又会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变而为害则使人生病,假如某一时令出现的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所胜的,则病情轻微。例如秋季出现风气偏盛,秋属金而风为木气,因金克木,故病情较轻微。相反,假如出现的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所不胜的,则病情较重,此时如再感受其他邪气,就会死亡。例如秋季出现暑气,秋属金而暑为火气,因火克金,故病情较严重。所以说,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所胜的,病情就轻;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所不胜的,病情就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太过、不及与平气
黄帝内经(10)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
黄帝内经白话文(九)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六节脏象论:气候也能致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