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么在写作中寻找灵感?

作词  张茂林

作曲  杨小玲

演唱  杨小玲

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所谓的好小说,其情节必然与作者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实现了某种共鸣。人物及其行动可以虚构,但情感一定是真实的。我们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生活中总有一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要么说不得,要么说不清。而小说的事件和内容把这些无法言说的东西以文字形式呈现了出来。

曾有人戏言,历史除了人物和地点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小说除了人物和地点是假的,其它都是真的。哈哈,咳咳,就当戏言吧。

好了,言归正传,不论喜欢与否,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某些情感波动,这就是灵感的来源。但由于这类情感有时来得过于强烈,诸如欲望、愤怒和恐惧,我们往往会把它们屏蔽掉,通过自我压抑的方式回归理性。

写作者只有打开心扉直面情感的涌动,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虚构手法。拥有足够强大的负面情绪承受力,以及足够强烈的自我剖析意愿,是激发想象力的前提。如果写作者不愿意剖析自我,就会顾左右而言他,写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就是不写引爆冲突的主要事件。

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试试分裂出两个自己:一个想要把内心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另一个感到恐慌、想有所保留。然后转移后者的注意力,放松下来,这样前者就可以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但如果就是没有想象力、找不到灵感,又该怎么写呢?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重点在于从现实世界中搜寻那些产生客观影响的事件,而不是那些仅仅改变了主观感受的事件。

比如,小说中的张茂林出言不逊冒犯了一位女客人郑秀文,然后接下来的三页篇幅描述的都是郑秀文受伤的心情。如果略去这段情绪描写,转而写郑秀文的行动呢?她无地自容地夺门而去,只好在镇上唯一的旅馆过夜,结果没钱付账,又向张茂林求救。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

写作者要先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处境,再思考可能发生的事情。怎样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不论好坏,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罗列出来,然后再挑选。

我有位学生一直想写一个小说,讲述两个疏离的家人在参加婚礼时不期而遇,关系最终得以改善。

是因为怎样的契机呢?

在讨论婚礼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时,她获得了灵感:

一个小插曲使本来疏远的两人正面接触,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哪怕只是开口讲话。然后我们开始罗列有可能推进故事发展的小插曲,比如新娘打算逃婚,新郎与准岳父扭打起来,承办方迟到,香槟塔塌了,摄影师手骨折了……从众多选择中找出那些既能拉近两人情感又能推动故事发展的事件。每个事件都会引发更复杂的局面,人物自然也会有相应的行动。写作者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对筛选出来的事件一一尝试。

还可以通过任意性练习活跃思维。

比如,作品中下一个情境包含了一个以“女娲图”开头的物件。还可以用游戏方式随意选定范围,可以是某篇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事件。也可以是翻开字典第一眼看到的词。或者无意间听到的一句话还有就是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别的遗址发掘是解开谜题,而三星堆是发掘的越多,谜题却越多,可以就此展开故事。再比如去年四川省洪雅县的瓦屋山突然被不少中外学者用考古、文献、推理说是昆仑山、不周山,由此也可以展开故事,不要怕学术界、民间骂,我们是在写小说呀,又不是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

深邃的小说创作,往往更能容易用心流连接到真实发生的事件。

要接受一个事实,只是张茂林目前阶段的个人观点,我们无法还原历史的真实,就算我们在第一现场也会有眼见不一定为实、自己的主观意识、撒谎、政治宗教因素等,偏离了真实的历史,更别说我们拿到的历史都是第三现场、第四现场了,再加上年代久远,层层加工,怎么还原真实?

如果还是没有灵感,下面的方法也会有帮助。走出书房,去那些没人认识的地方独处一会儿,随心所欲乱写一气,不管有没有用,把脑海中闪过的所有念头都记下来;欣赏油画雕塑或听听音乐也有助于放松思维,可以参观美术馆或听场音乐会;再不然,去个不太能碰见熟人而又人流密集的地方,超市、菜市、人才市场就是不错的选择,盯着过往的人看,直到能激发出创作灵感的目标人物出现,目标人物至少成对出现,得有明显的体貌特征,而且从小说创作者的眼光来看,他们很特别,虽然别人可能注意不到。以这些特别之处为基础展开想象——他们可能正处在人生重要时刻。盯着看一阵儿,回家之后选择两人中的一位当小说的叙事者,试着写一小段,交代清楚两人的关系、为何出现在那个地方、当下有什么需要或烦恼,等等。因为一无所知,写作者只能凭借想象力虚构,但在既定事实的范围内任意发挥想象还是很刺激的。

比如,你看到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领着个小孩,并猜测她不是这孩子的妈妈,而是姨妈、老师或保姆。但奶奶或外婆可能不太合理,因为她太年轻了。不过你可以大胆想象,推断她嫁给了一个老头,而老头正是这个孩子的爷爷或者外公,这样一来,年轻姑娘成为小孩的奶奶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公众场合盯着陌生人看,揣测他们的人生其实有悖道德伦理。但这种写作训练富有成效,因为写作本身往往也关乎道德、伦理、人性。

如果不想冒雨外出或者行事鬼祟,也可以自行想象两个从楼里走出来的人,然后对他们的情况展开想象、自问自答:他们更愿意走出来还是待在里面?他们就此分开还是一起行事?他们所期望的是什么?两个人都是这么想的吗?至于“他们多大了?”这种问题可以先搁置一旁,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人物特质紧密相关的主要问题上。然后再去思考细节问题,比如年龄、性别、身处何处,以及他们的确切期盼或恐惧。

你也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寻找写作题材和目标。不妨搁置理性,率性而为,让自己习惯于捕捉流动的思想和情感,习惯于观察身边的人或事,从中选取最具吸引力的一个作为写作目标。也许在百般找寻之后一无所获,还得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蓝本。没关系,只要看清自己内心那个不可预测又杂乱无序的世界,你总会写出些什么的。

写作者其实就应该像小孩那样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这样做并不是犯傻,也并不应该被阻碍,写作者甚至还要在心底为这样的想象专门留出一块空间,静静等待创意的到来。一旦将自己带入到人物的世界,相应的事件就会应运而生,故事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不论是细致耐心地尝试还是烦躁不安地试验,这种写法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以上都是浅层次的术,道才是最高的目标,或者说立意最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写,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这就升华了,中外名著无不如此,有了这样的心,才能是作家,为人类、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是件冒险的事
小说和散文区别要点.doc
读这本书,最大的享受就是静观时间渐渐流淌的味道
小说创作的核心:为何虚构,如何虚构?|写作课
第二节《写作课》
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