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土保持(二十九):侵蚀基准与土壤侵蚀区划​

秉着“为水保,做贡献”的想法,和大家说说水土保持的故事,欢迎交流,欢迎讨论!

今天说一说:侵蚀基准侵蚀区划

01

侵蚀基准

侵蚀基准erosion base level)  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水流侵蚀基准,又称侵蚀基准面。它也是流水地貌和侵蚀地貌的重要基本概念。

波维尔(J.W.Powell1857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时,把海平面当作侵蚀基准面。后来,彭克(W.Penck1924)把海底当作侵蚀基准面,他发现在一些河口地段河流可下切到海平面以下。还有一些学者,如格罗茨(RGlozier1938)建议把河流中河流作用停息并为海浪过程或湖浪作用所代替的那一点的高度叫做侵蚀基准面。多数人认为,侵蚀基准面既不是简单的海平面,也不是简单的河床,面是二者在给定水文、泥沙条件下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侵蚀基准面是一个很不定的。尽管如此,控制水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是存在的。通常侵蚀基准分为2终极或永久侵蚀基准,即海平面,以及地方或局部侵蚀基准。就某些地区而言,一些坚硬岩坎、湖泊洼地、沟道或河流汇口处等起着暂时的控制水流下切的作用。因此,硬岩坎、湖泊洼地、沟道或河流汇口处可称为地方侵蚀基准面而对控制水流下切最深的一点,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水流侵蚀发育演化过程中,地方侵蚀基准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道和沟道纵剖面的发育、演化,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流搬运泥沙能力减弱,会发生泥沙沉积和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如果出露的地面坡度较大,则水流速度加大,侵蚀作用加强;当沟道的局部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很快会在新出露的沟道发生侵蚀,并逐渐向上发展,形成溯源侵蚀

02

侵蚀区划

侵蚀区划regionalization of soil erosion)  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强度以及影响土壤侵蚀的各种因素等的相似性和差异,对某一地区进行地域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区域分异规律,是研究不同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和水土流失治理途径的基础工作;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土壤侵蚀区划是高度概括性的工作,在进行区划之前,要总结各方面的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特性和分布规律

基本内容  拟定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区划系统。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以及土壤侵蚀过程的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都有明显差异,这就决定了区划系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采用多级区划系统。确定各级区域划分的指标根据已有资料,研究并查明各级区域的界线,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分析各区划单元土壤侵蚀基本特征,探讨治理途径和关键性的水土保持措施编写土壤侵蚀区划报告

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土壤侵蚀区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和土地整治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以侵蚀类型和强度作为分区指标,后来逐步考虑到引起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和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等。1954年,黄秉维以地貌和土壤侵蚀强度为主要指标,将黄河中游地区划分为10个土壤侵蚀分区:高地草原区;土石山区;石质山岭林区;黄土丘陵林区;冲积平原区;干燥草原区;风沙区;黄土阶地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又分为5个副区)。1958年,朱显谟提了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5级区划系统:侵蚀地带,以主要侵蚀类型和侵蚀营力为划分标准。侵蚀区带,在同一侵蚀地带中,再以决定侵蚀基础的地质过程和地貌类型单位为划分标准。侵蚀复区,主要以与侵蚀作用有关的因素(如土壤类型、岩性等)为划分标准。侵蚀区,以侵蚀发展过程、演变趋势和侵蚀强度为划分标准。侵蚀分区,以各种侵蚀类型的组合、土地利用情况等为划分标准。根据这一区划系统,将黄河中游地区划分为5个地带、28个区68个侵蚀复区和22个侵蚀区。1982年,《中国水土保持概论》中的中国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图将中国划分为三大水土流失类型区,即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中,又划分出6个二级区,即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南方山地丘陵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云贵高原区。这个分区方案和分区图,为进一步编制全国土壤侵蚀区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在进行土壤侵蚀区划时,不同学者所强调的主导因素不同,因此区划方案也不尽相同。土壤侵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量观测资料的积累,为土壤侵蚀区划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遥感、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土壤侵蚀区划图的编制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壤侵蚀区划工作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

来源:《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防治对策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析
太行高速公路新乡段水土保持监测分析
红壤典型侵蚀区土壤碳流失与调控
102岁朱显谟院士逝世:为“黄河清”奉献半个多世纪
线状工程如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