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观察家: 看日本|300年老店大丸百货怎样做转型 $翠微股份(SH603123)$ $王府井(S...



看日本|专栏 潘玉明

中国零售业当下处于业务转型、快速创新期,市场各大经营主体都在寻找、实践未来方向。

这样转型环境下,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得到执行?什么又该被传承?

《商业观察家》特此开辟《看日本》专栏,以期从文化、生活与我们更“临近”的东亚发达市场中寻求“灵感”。从早我们10-20年就开启转型的日本零售商中,挖掘成功案例。

本期特约翠微百货北京翠微店副总潘玉明先生分享日本大丸集团(J.FRONT)的变革故事。在东京,曾经流行的一句话是“出门见大丸,回家见大丸”。这家2014年即已基本完成一轮蜕变转型的日本百货店,到2017年,迎来创业300周年。这样高光的百年老店,怎么与时俱进、不断做经营格局和商品的创新?

有意加入《商业观察家》实名交流群(单位+姓名),或成为专栏作者可添加微信shangyegcj。

一、先义后利作大丸理念


日本很多企业都有家训、社是、社训,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成立之初不知前景如何,用家训、社训、社是为题目编写几句简单话语,作为经营价值观凝聚人心,指引后代奔向未来希望。【山本真功:《商家的家训》,东京青春出版社2005年】。

在日本有260多万家的公司。其中百年老店有25321家。百年老店中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939家,300年以上的有1938家,而500年以上的有147家。

后人看日本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发现有三个共同点:一是对于经营理念的传承和创新并重,二是对于传统和变革能够平衡掌握,三是坚持经营一线,特别是经营产品的创新和应变。

大丸的社训是“先义后利”。义,是指符合顾客和社会的事情、道理、法规。

大丸发祥于日本中部偏西的近畿地区。1717年,下村彦右卫门正启(实名为下村正启)在京都伏见开设“大文字屋”吴服店,兼做货币兑换。1726年开设大阪心斋桥店。1728年开设名古屋店。1736年各个分店都挂上了老板下村正启亲笔写的挂轴:“先义而后利者荣”,这是典型的中国儒家思想理念,源自荀子,在当年被完整地传导为大丸创始理念。

1730年代,老板下村正启在门店安排雨伞、扇子、火盆、灯笼等给顾客使用,明确童叟无欺,冬天给乞丐送饮食、旧衣服,甚至金钱,给人群聚集的寺庙等地送去有大丸标签的灯笼、手帕。诸多善义之举颇得大众口碑,以至于1837年大盐平八郎内乱,抢掠商贾富豪,专门下令:“大丸是义商,不要侵犯。”这样的义举与服务口碑,如今的现代化商企,可担得几分?

如今历史发展了,大丸的经营格局不断创新,但是原创的经营理念至今仍有痕迹,比如代表商品——带馅的“大丸馒头”,目前在大阪大丸梅田店还有销售。与松坂屋的整合以义当先,合作过程一片和风细雨。

东京大丸

二、起承转合缘于事在人为

1998年,大丸百货比日本其它百货店先行一步,开始大幅度变革。

高度发展时期,与三越并称为“西部横纲”(横纲是相扑运动的最高级称号),在东京,曾经流行一句话叫“出门见大丸、回家见大丸”。这样高光的企业,怎么引出的变革?

不错,1960到1967年的8年间,大丸百货销售业绩排名日本第一。直到1980年代,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百货店业绩表面提升非常快,但是普遍忽视内部控制管理。1991年通胀泡沫破裂后,1992年度大丸当期纯利润同比减少50%,从过热的发展中,一下子掉入机构臃肿、成本高涨、经营迟钝的萧条局面,这种下滑情况延续到1997年,当年公司营业利润率不到1%,当时,公司家族化管理为主,利益关系复杂,高层领导退避三舍,谁也不愿出面承担责任。

时运,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这个人叫奥田务,1939年出生于资本家氏族,1964年入职大丸,1975年留学纽约学习市场营销,同时在布鲁明戴尔百货店实习,1980年代早期回到大丸梅田本店,初步推行商品管理改革,获得成功,被称为“奥田学派”。1987年被选送担任澳大利亚分店的店长。他在2005年演讲时称,1995年被从澳大利亚紧急召回日本担任董事,营业战略负责人,到1997年升任大丸社长,过程很短,感觉非常突然。大丸起承转合的历史使命,就这样落到他的肩上。

大丸改革的两个关键人物,左为山本良一,右为奥田务。

企业面临这种时运与管控跌宕起伏,应属正常,从决策人的角度看,高速发展,怎么会忽略规模效益控制?高层滋生的人脉利益关系网,在关键时候,风头人物怎么不出来担当?这个时候想起挂在澳大利亚不受待见的奥田务,他除了感觉突然,应该是高兴不起来的。

三、精兵简政梳理运营体系


奥田务的变革之举,可以用小标题这句话简要概括。他大学时代读过林周二在1962年写的一本书,叫《流通革命》——主张面对市场需求变化要快速变革,将运营效率和成长性并举。奥田务说,这本书点亮了他。

他针对公司亏损、销售低迷、高成本低效率的情况,提出“没有利润就没有经营”的思想,下决心说:“要干,就要彻底干”。1998年开始的第一轮改革有三个重点:

第一、止血,解决亏损。当时企业有48个附属公司,20个关联公司,他将附属公司减掉一半,关闭海外分布在5个国家的全部11个门店、国内3家亏损的门店,各企业独立核算。

第二、精兵简政。他说,为了消减冗员有一周没睡好觉。当时60%员工在管理岗位,利益、亲情关系复杂。“一气”消减850人,剩下的员工采取两个手段:一是压缩编制,二是降低工资。有65%的员工降低工资,部分有能力的员工流失。

第三、梳理运营体系。

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卖场第一”原则:“用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顾客满意”

此话一出立即招来争议,认为他要降低服务水平。因为当时百货店服务水平很高,成本也非常大。

将服务项目按照接待价值分级管理

比如,

高价值的:“必须做好”,包括接客、补货、理货、换货、受理沟通;

低价值的:“不得不做”,包括收银、物料、核算、考勤、协调交流;

无价值的:“最好不做”,包括观望、迎检、行政杂务、奖惩等。

由此决定接待方式:高档品类或品牌采用咨询顾问式;服饰精品类采用面洽一对一式;日用杂品采用半自选式;开放食品采用自选式,总体要减少服务员工数量。

当时日本百货店与供应商合作有很多模式。大丸针对不同业务模式,搭配不同的服务方式。到2000年的时候,大丸基本改变了低收益、高成本、市场反应慢的颓势。

彼时,另一个有400多年历史(1604年创业)的松坂屋百货也面临危机。其在银座、大阪、四日市几个分店每年亏损10亿多日元。他们注意到大丸的改革。这为后来两者间的整合埋下伏笔。

第二步,2000年,对于职能和后勤岗位,外请专业公司推行制度化、标准化目标考核,用客观、公正的目标管理,取代过去模糊不清的本位职能管理观念,更新管理队伍,从而实现“用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顾客满意”的改革目标。

第三步,2004年,变革营业体系。创立4个本(总)部的管理架构,即经营计划本部、百货店事业本部、关联事业本部、管理本部,重新界定本部和门店的权限,明确采购经理和助理的岗位任务、消除重复岗位,把采购、销售流程分开,按照两大类、18个项目重新规划。

改革主要目的是提升两个能力:提高店面商品整合能力,提高专业销售组织能力。

有意思的是,他们打破既有习惯,明确了供应商的职责,对卖场重新分类,明确业务过程的系统化、标准化,要求配置合适的人数,进行规范考核。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个大胆的探索。

变革效果则逐年凸显。2003年大丸札幌店开业,标志第一轮改革取得成功,收益水平在日本业内居首。奥田务就任大丸会长(CEO),当时与他并肩作战的改革推进室负责人山本良一担任大丸社长(COO)。在业绩方面,1997年人均费用比为11.2%,到2006年下降为8%,在此10年期间,营业利润连续上升,2004到2006年度三年计划执行结果,销售业绩同比下降0.3%,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7%。2006年,大丸的营业利润实现历史最高水平。

东京大丸

四、多头并举意欲抢占先机

大丸的变革业绩引起业内外普遍好评,在此期间,老字号松坂屋下决心投靠大丸。大丸和松坂屋都是老字号百货店,总店分别位于大阪、名古屋,2006年12月11日,松坂屋社长茶村和奥田务第一次正式坐下来,基于满足顾客快速变化的需求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讨论并购。

2007年3月14日宣布并购,当年9月3日,正式整合,成立持股公司J.FRONT,大丸掌握经营主导权。2010年2月以后,大丸变成J.FRONT的百货店商号,部分百货事业和并称为大丸松坂屋百货。2012年成立大丸松坂屋百货公司,管理公司旗下的百货门店。

2009年2月,大丸拿出379亿日元,以闪电速度买下大阪心斋桥的崇光百货,该店8月份闭店,11月14日即作为大丸心斋桥店北馆重装亮相。

大丸百货大阪心斋桥店

当时这个店面积约为4万平米,和临接的大丸本馆、南馆合并后面积约为7.75万平米,是当时西日本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心型购物中心,或者叫综合商业体,废除原来崇光店食品卖场,增加30多岁的年轻客群商品、女士茶吧等新经营功能产品,靠近时尚购物中心理念,被认为是老式百货店业态转型的试金石。

2015年9月,大丸社长山本良一接受采访说,为了营造整体商环境,大丸当时还租赁改造大丸心斋桥店附近的空置店铺,经营时尚杂品,与馆内品牌互补,调动整个商业街的人气。

奥田务看到百货店的下滑趋势,特别是联营机制下,百货店规避退货风险的红利,在多渠道零售面前失去优势,商品经营的软肋迫使百货店寻求其他发展渠道。因此,他在战略上瞄准商业地产业态的购物中心方向,提出“百货店不是只有一个定义”去传统百货化的想法。

整合心斋桥的崇光店以后,紧接着将大丸梅田店改造成具有“去百货化”特点的租赁店样板店,其网站主题语也公开引导消费者:“虽然是百货店···”,暗示消费者:大丸百货全面转型了。

2011年4月19日,位于大阪车站城的大丸梅田店改造重张亮相,面积扩大1.6倍,达到6.4万平米。引进了优衣库、H&M等租赁店,成为日本零售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隔街相望的阪急本店后来改造的参照样本。

在整合、转型百货店的同时,奥田务率领的大丸集团展现出超前的战略格局。代表性事件就是2012年2月24日收购日本著名的时尚购物中心帕克(PARCO)。

2011年4月20日,奥田务盯上日本时尚购物中心开发运营商帕克公司,购买了森信托(trust)持有的帕克公司全部股份,成为控股方。

帕克公司是日本的时尚人气热点之一,在日本有20多家时尚购物中心店铺,下属有850多个日本合作商,有3000多个品牌租户。兼并以后,大丸集团的事业主线由原来的单一百货,向物业租赁业态(购物中心)形式延伸,形成两条经营发展线,后来的业绩表现证明,奥田务这一步棋下得非常高明。在2012年7月5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奥田务解释说,收购帕克时尚购物中心是因为它是青年客群的目标,大丸要借助年轻客群服务经验和方法,借助新商户力量,强化卖场活力。

实际上,帕克在大丸后来的店铺改造计划中,多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奥田务对他主导的战略变革总结道:“必须超越现有业态的界限,迎接新的挑战”,坚定“面向青年消费者的定位”,构建“新的百货店”概念。

奥田务时期的大丸变革是成功的。一是初期设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从2003年到2013年,经营收益稳定增收;二是札幌店和大丸梅田店作为去传统百货化转型基本成功,成为行业参照样本;三是完成与老字号松坂屋百货并购,用“先义后利”的文化理念整合成功,没有传出不和谐的抵触杂音。

总体上,奥田务时期的战略变革有三个特点:一是敢于变革,打破公司的利益圈子;二是从百货店向租赁业态跨越,拓展事业领域。三是在资本运营层面,寻找经营定位一致、事业风险较小的兼并整合道路。

五、马不停蹄专注经营产品

2015年春天,奥田务退休,他在接受《钻石周刊》访问时候说,经营决策者必须有前瞻洞察能力,要保持持续成长,必须有自我变革力,必须有现场问题意识,不然就无法发现顾客需求。

在微观角度,他每年组织一次员工意识调查,5至6次项目改进情况调查,再结合外部咨询调查,跟进了解现场一线变化。

在宏观层面,他认为与欧美自营为主的经营模式性质不同,亚洲百货本来就是商户或供应商经营为主模式,也就是“变相租赁”模式,经营好商户或供应商,是突破传统联营模式的根本方向。

笔者判断,这段话,应该是奥田务掌管大丸、J.FRONT集团决策的基本依据。奥田务退休以后,大丸的经营产品变革延续了他确定的风格,始终围绕实体经营产品。举两个例子。

2013年决定对松坂屋银座店闭店改造。2017年4月20日以“GINZA SIX”的名义重装亮相,名字中“SIX”代表六感,意欲超越人之常情的五感。(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英文简称ESP,商业一般说是文化直觉或感知,银座项目中的地下二层的戏曲馆、楼顶的江户庭院文化景观,属于典型的跨时空文化感知体验。)

改造后的大丸百货松坂屋银座店

松坂屋银座店是1924年开业的银座地区最早的知名百货店。

银座

改造规划之前,形成的决议是,联合其他公司,收购周边地产整体开发,发挥项目的集聚效应。这个项目占地9080平米,建筑面积为14.76万平米,营业面积4.7万平米。地下6层,地上13层,办公面积3.8万平米,有一个4000平米的屋顶花园,2200平米为绿地,还原江户时代庭院文化。地下2层包含食品区,1至2层是时尚品牌与化妆品,3至5层为复合式集合店,6层是餐饮及书店。

店铺总数为241个,其中121个是旗舰店,沿街有6个奢侈品品牌,引进了65家新业态,也就是新的经营产品,其中11家是新进入日本市场,四家是世界最大级别旗舰店,34家日本最大级别店。引入了两大主力店,地下2层的“观世能乐堂”相当于中国的京剧,茑屋书店位于6层。

松坂屋银座店改造后引入的两大主力店之一的“观世能乐堂”

顶替师傅奥田务上任J.FRONT社长的山本良一接受媒体采访说,运营团队以松坂屋银座店的原班人马为主,但是要“脱百货店”,也就是说,不能再做传统百货店了。

松坂屋年报显示2012年营业额为102亿日元,新项目预估首年营业额600亿日元,计划年度客流量2000万人,销售额600亿日元,利润不下降,客层向30岁年龄段延伸,要占比30%左右。而根据《每日新闻》9月4日报道,运营状况符合预期,达成年度计划比较乐观。

第二个案例是将于2017年11月份开业的“上野先锋(Frontier)塔”。

上野先锋塔

上野御徒町车站有5条电车线路,每天有1000多趟公共汽车经过,是比较热闹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区。2012年,J.FRONT决定将松坂屋上野店南馆全面改造,和银座松坂屋改造原则一致,形成复合商业设施,取名为“上野先锋(Frontier)塔”,地下2层、地上23层、塔顶屋1层,建筑总高度117米。

松坂屋上野店本馆在2014年改造过,营业面积增加了6%,为21759平米。南馆改造以后,1至6层是核心商业经营区,为帕克(PARCO屋)购物中心,主要由衣料品及杂品等68个店铺组成,其中有52个是第一次在上野御徒町开店,还有11个是当地老字号店铺,定位是为年轻客群服务,优化原来本馆的客群结构,年度销售目标是60亿日元。7至10层是东宝(TOHO)电影院,有1400个座位,12至22层作为写字楼出租,地下一层和中间有连廊和原来的松坂屋上野店本馆连接,地下一层还归属原来松坂屋本馆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改造方案中有一点相同,就是引进的商户主要是全新的经营产品,基本没有同质化品牌,这是突出经营产品鲜度的关键手段。

专注经营产品组合创新,是J.FRONT这一轮升级转型的核心服务特性。换句话说,没有经营产品的结构性创新组合,很难在根本上创新顾客价值。这一点对于中国的同行来说,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

与整体改造协同,上野松坂屋本馆一部分改装,增设画廊、咖啡吧。J.FRONT社长山本良一表示,这个商业体营收主体是租金收入,这是经营模式转变的核心目标。传统百货状态无法持续,也没有未来,要利用帕克等新业态,形成相乘效果,为更多客群服务,据预测年度客流目标是600万人次。

J.FRONT的总体目标是改造上野店周边的街道上环境,与大阪心斋桥商店街改造思路类似,焕发街区整体活力,增加聚客力。

心斋桥商业街

六、三大百货集团比较概览

J.FRONT在摆脱百货店的道路上不断做出新的探索,比如尝试与海外著名品牌合作,第一个合作品牌是爱马仕,另一个是在京都祇园开设瑞士名表宇舶表(Hublot)专卖店,这个店有一部分商品是特供专卖品,门面同时标注“大丸京都店祇园町家”。还探索休闲服装和餐饮的集合店,集中了化妆品、美容品、生活杂品、有机食品等90多个国内外的知名品牌,顾客在餐饮前后的间隙,可以随意接触、尝试、体验商品。此外还有美容店。

2017年9月28日,J.FRONT公布,对大阪心斋桥店继续改造,将北馆,也就是收购的崇光店地下2至地上7层,切出2.2万平米给帕克购物中心,进一步打造面向年轻人的时尚个性业态。预计2021年开业。南馆以接待游客为主要目标方向。整体调整经营产品方向,更有利于为目标客群提供针对性服务。

目前日本三大百货店集团中,J.FRONT的经营产品结构、运营收益质量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

从图表可以看出,与陷入内部政治纷争、片面倚重百货店收益的三越伊势丹不同,与侧重百货店和不动产业态的高岛屋也不同,J.FRONT的经营产品结构商业成分更合理、在“脱百货店”过程中,经营战略更稳健,运营收益质量更平衡。

三越伊势丹在新的经营计划中,还是要再造百货本业,回归零售原点。强化品牌联络、强化导购员技能、继续开设小型店铺,自主编辑化妆品等品牌集合店,向外拓展开店。而高岛屋则向不动产发展,同时也在扩大自主编辑卖场。

目前,日本百货店自主编辑卖场的含义,实际是形成独特的内部集合店,有几种方式:

第一、代销联营商品,由自有员工销售;

第二、买断商品自主运营;

第三、自主开发商品,形成制造零售(SPA)模式。

高岛屋以第一种为主,第二种有一部分,三越伊势丹在尝试第三种。

此外,高岛屋在名古屋车站尝试以新代旧模式,也就是链接新的时尚。购物中心带动传统百货焕发活力以后,又要计划改造日本桥高岛屋,借鉴名古屋高岛屋的模式,预计2019年春天开业,这个思路,与J.FRONT综合改造思路有一些相似处。

“脱·百貨店”,是J.FRONT提出的去百货店、强化商业地产模式的口号。

与此不同,三越伊势丹、高岛屋还在百货卖场下功夫,同时要增设小型店。三大集团的手段不同,摆脱行业不景气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但愿吧。大家用不同的模式和渠道,最后都能够转型成功、获得新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的百货公司为何死不了
日本百货行业的小春天
来旅游被坑惨了?这些才是日本正规商店...
百货店、餐饮连锁店和主题公园相继停业,背水一战的日本“抗疫路”
日本旅游买买买,一定要去的12家商场!
新馆拿出40%做餐饮,服装砍到30%:老牌百货日本桥高岛屋决然转型购物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