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中追寻海淀北坞村的前世今生

二月二,龙抬头。风在吼,我出行。目的地:北坞公园,事由:参加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举办的线下海淀传说系列文化讲座,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勾超现场开讲海淀北坞村的前世今生。

春风狂舞,树枝呼啸,我们这些敢于“顶风作浪”的学员们追着勾超风火轮似的步伐,穿过一片片光秃秃的树林,脚下踩着铺满落叶和枯草的松软土地。勾超老师洪亮的大嗓门盖住风声,声声入耳。

位于海淀四季青镇的北坞村是一座古老的村庄,十五世纪初明代宣德年间,在玉泉山下重修大承天护圣寺(功德寺)时,曾在这里就地取材,烧制砖瓦,来到这里干活的民工从此居住在这里,因此这座小村被命名为瓦窑村。

明代永乐年间,京城西郊闹水灾,朝廷派船队前来救灾,船在三处停泊。有人推断,这三处泊船地点,便是南坞、中坞、北坞三村命名的缘由。明代志书有“北务村”的记载,在清代才写成“北坞村”。

老百姓大都认为,当地《高亮赶水》传说中,龙王爷推着水车从京城直奔玉泉山,水车先后在三个小村被雨水淤泥“坞”住了,这便是北坞三村村名的来历。

我们跟着勾超踏上田间小道,看到头一年收割后残留着稻茬的庄稼地,想象着乾隆帝弘历描述的美景:“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走在我身边的一位小伙子端着相机不停地拍摄,但他不知道地里长的是什么。

我说:“那是稻茬呀,你没见过稻子吗?”他说没见过,问我何时收割稻子,他要来亲眼看看。我提示他可以捡稻穗,由此懂得粒粒皆辛苦,从此不再浪费粮食。他说现在也不浪费粮食,每天家里做米饭,连糊嘎巴都刮干净,“勺子都挂浆了。”真幽默。

北坞村占尽天时地利,玉泉山和万寿山分列于两侧,正北是绵延的金山。由玉泉水和香山诸泉流满的高水湖、养水湖和昆明湖环绕在村庄的西、北、东三面。清澈的泉水在玉河、金河、长河里绕村流过。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北坞村一带成为京西稻的故乡。

康熙乾隆年间经过大规模开垦,使玉泉山下的御稻田扩展到近万亩。皇家在北坞村的功德寺旁设立了内务府直辖机构“稻田厂”,专门管理皇家稻田。北坞村民大多成为皇家稻田的佃户。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在玉泉山建成了静明园。北坞村民在山下皇家稻田里劳作,就能在高水湖水面上看到玉峰塔的倒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在万寿山建成了清漪园,向南扩展的昆明湖延伸到北坞村东。当时御苑西南边界并没有修建围墙,建在湖西岸的畅观堂紧临北坞稻田,这里成了乾隆帝问农观稼的专设地点。

1958年秋天,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来北坞村视察,参观了即将丰收的稻田,访问了农户,表示非常满意,希望“京西稻的故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北京城缺水,玉泉山下的京西稻被迫停止了大面积种植。如今在海淀区山后上庄镇,有上千亩稻田还在生产着传统优质的京西稻。2015年,海淀区的京西稻文化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御田亲耕”景区,稻田中建有一座雕塑,一位皇帝模样的人驾犁赶车,年轻壮汉双手挽绳弓腰奋力拉犁,他身后有一手挽食盒,一手拎水罐的妇女。此处的标牌解说是:“玉泉山皇家稻田逾百顷。中华以农立国,重农兴穑。此处雕塑为清代皇帝御耕图景。”

古老的村庄总会有庙。北坞村有三座古庙,西庙塌毁多年,东庙为明代所建药王庙,中庙金山寺曾名普陀寺。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的《重建金山禅寺田地碑记》可知,此寺建于正统八年以前,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

我们来到“香道古寺”景区,这里的标牌题词是:“明代金山古寺供奉佛祖,清代又与妙峰山同奉碧霞元君。戏楼乃进香花会之演出舞台。百年乡俗,世代传承。”

我们在金山寺前看到的是紧闭的大门,因疫情停止对外开放。我以前每次来都走进去转一圈。据勾超介绍,金山寺是一座佛寺,在清代光绪二年和二十年两次重修后,改建成一座佛道合一的寺庙。

绪年间重修的金山寺为三进院落,一进韦陀像;二进正殿为佛祖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像;三进殿堂为碧霞元君和王奶奶像。这与妙峰山娘娘庙供奉的神像格局完全一致。在北坞村搬迁的过程中,这座寺庙被保留下来。

在寺庙东边,我们看到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戏楼,坐北朝南,面阔三楹,双卷硬山式卷棚建筑,前出抱厦接戏台,台东西长两丈余,宽一丈余,现保存尚好。勾超说:“你们看台上的砖石,都保留着当初建造时的原样,四周的铁板起到保护的作用。”

我们登上戏台,抬头看到一块匾额“普兴万绿净道圣会”。勾超指点说,这里省了两个很重要的字“修道”。故事发生在同治三年(1864年),北坞村自己成立了一个“普兴万缘净道修道圣会”。

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本寺公立普兴万缘净道修道圣会碑记》载,净道修道圣会对妙峰山五路香道的路况进行了仔细的实地考察,村民每年三月下旬,自发地将被雨水冲塌或人为损毁的山路进行修补,供每年去妙峰山进香的人们顺利通行。

北坞村还是去妙峰山朝香的人们路上歇脚的地方,这些人在返回途中来到北坞金山寺戏楼,在楼前广场进行花会表演后再回家。

如今,北坞村村民的后代已经搬迁进与公园毗邻的北坞嘉园,昔日的北坞村已经变为保持了野趣的公园。

我将活动照片发在朋友圈,引来一阵点赞,KL说:“这么大的风你还出门?真行。”小魏说:“这么大风都出去了?您这绝对是风雨无阻的现实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徜徉在北京三山五园之中——骑行一道十三园
北京海淀:玉东郊野公园稻塔两相映
海淀 | 趁着金灿灿的稻穗还未收割,一起来合个影吧
京西玉泉山下稻海流金染田园
昆明湖畔“小江南”稻风飘香 清朝三代皇帝经营130年
颐和园是什么出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