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泉山上的宝塔(续3):琉璃塔、华藏塔和镇海塔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给您介绍下玉泉山,静明园里剩下的三座宝塔,其中有一座呢,甚至可以说全北京,乃到全中国,都可以算是最难见到其真身的一座宝塔。

上期中,已经和您聊了两座静明园里的宝塔,现在咱从第三座宝塔开始和您继续往下聊。这第三座宝塔,就是圣缘寺里的琉璃塔。它在玉泉山静明园内,东岳庙的南边儿,它是一座规模较小,但为四进院落的佛寺。其中第四进院落内,有别具姿态的琉璃塔一座。这琉璃塔,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琉璃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属砖砌结构,东南西北四个正面较宽;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斜面稍窄一些。上下分为3组,共七级。塔身通高16米,整座塔身,使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镶嵌而成。其在造型、高度、颜色上,与颐和园的多宝琉璃塔基本一样。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对双胞胎。两座塔建成的时间也比较相近,极有可能是使用的是同一图样。这座优雅的,圣缘寺里的琉璃塔,并不像通常的塔一样坐落在山顶,而是矗立在圣缘寺,向阳的一座小山的斜坡上,它所处的位置较低凹,一般不宜看到。塔身的瓦片黄绿相间,流光溢彩。从塔上俯瞰,庙宇有八面,每面都有数百个小壁龛,每个壁龛里都有一尊佛像。鎏金塔顶上有须弥座,束腰上雕有八尊佛像,上为火焰珠,塔顶用八根鎏金链子固定,76年地震时塔顶坠落,后被修复。此佛塔以及其内众多的佛像,是为了实现,建造一座佛塔的最高级的目的即:汇聚所有的神灵。故此赐其名曰“圣缘”。这座塔是如此华美,当地人俗称之为“北京万塔之最”。

在乾隆时期,在北京,共修有四座琉璃塔,它们分别位于玉泉山静明园中的圣缘寺,颐和园清漪园北坡的花承阁;香山静宜园的昭庙,圆明园附园、长春园中的法慧寺;四塔中唯独长春园法慧寺琉璃塔形式最为独特,建造最为精美,是否与北海毁掉的琉璃塔形制相同,不得而知。但长春园法慧寺内的琉璃塔,也被八国联军烧毁,现北京,只剩下三座琉璃塔。

这第四座和第五座为,华藏海禅寺内的华藏塔和镇海塔。咱先来说说里面儿的这座华藏塔。它也被称为华藏海石塔。其位于玉泉山静明园内,南山坡半山腰上的,原华藏海禅寺内。其寺庙,早已被毁,目前仅存此塔。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塔身全部用汉白玉石雕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仿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无门窗。高约15米,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八面束腰,部分雕有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圆寂的故事。塔座转角处刻有力士图。须弥座上部,由石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八面均雕有佛像及佛传故事等。塔身上部,为仿木结构的石雕密檐,塔顶为石制覆钵式塔刹。此石塔雕工精美,堪称清代雕刻艺术的杰作。此塔结构除塔身下部的雕刻,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侵略者砸坏外,其他部分保存尚完整。但这些保存下来的雕刻石像,头部多在上个世纪的运动中丢失,只剩躯干造型。塔旁原有一亭,现在只存基址。这亭,也是当年八国联军给毁的。这座海禅寺内的华藏塔和圣缘寺里的琉璃塔,距离很近,因此能有幸同框拍到。

现在重点来聊聊,那座可以说在全北京,乃至全中国,都可以算是最难见到其真身的一座宝塔。它就是华藏海禅寺里的镇海塔。之所以说它是最难见到真身的,我这里先给各位上张图,您先自己找找。。。

我估计除了专职人员或了解静明园内部情况的朋友外,大部分人估计都会和我一样,那就是找不着。没事儿,我告诉您它在哪儿啊,

您看到图片里我圈出来的那个小圆石了吗?没错儿,就是它,更准确的说,它是这座镇海塔的塔尖儿,而整座塔的塔基和塔身部分,都是建在水底下里的。这样的塔,在其他区,可以说是很难找到的吧。虽然说在全国各地,目前也有些在水里的佛塔,但它们大都,不是因为地壳运动或地质下沉,要不就是人为的,为了某种目的,(如建设三峡水库时,很多古建筑,都不得不被水淹没了),不得已而淹没于水中的,属于“被动式”水淹。但这座海禅寺里是镇海塔,打一开始,就是设计、规划,要把它建在水里的,这从“娘胎里”带出来,属“主动式”被淹的佛塔,我真的还就只知道这一座。

在北京玉泉山静明园内,有一座名为“裂帛湖”的小湖,这座“镇海塔”呢,就在其中。此塔,建于清代,据说其为全石质结构,高约二米,它是用整块汉白玉巨石雕凿而成。塔平面为八角形,共计七层高,属密檐式石塔,塔身基座上刻有释迦牟尼出家的故事。这些石雕刻工,据传精致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用汉白玉的石料,竟然能刻出了玉雕的效果。镇海塔塔身没在湖水中,湖面上,只露出塔尖儿的宝珠部分,塔顶部,由宝瓶组成,此塔建在裂帛湖底部,干旱少雨时节,至多,也只能见到少半截露出水面,故也被称为:半截塔。传说此塔是为“镇河眼”而建,故又称为“镇海塔”。

相传,这座宝塔,能随着水势的变化而变化,水位高时,塔身也随着升高,水落下去时,塔身也能跟着降下去。关于这座镇海塔,老北京民间还有一段传说,它讲的是:在元、明时期,玉泉山的的泉水势如垂虹,那是非常的大。到了清朝,康熙皇帝看上了玉泉山这一带的清山碧水,故此从康熙十九年(1680年)到三十一年(1692年)前后用了12年时间,在玉泉山上,建起了那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静明圆。由于大规模的改造扩建,对玉泉山的地形地貌有所破坏,因而到清乾隆年间,那到挂着的,形似垂虹的玉泉流水,已经变得“喷薄如珠”了。这时,当时的乾隆爷,由于早就听说过玉泉山泉眼里,这座镇海宝塔的故事,因此,就趁着现在水少的功夫儿,想要挖出来看个明白,于是当即,就传旨挖泉。河工们放水挖泥,当挖到第七层时,河工们猛然见到塔壁上刻着一行字,于是马上汇报给了监工官,监工官看后,是大惊失色,立刻又把此事呈禀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爷亲自前来一看,顿时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塔壁上刻有“玉泉山下一泉眼,塔露原身天下反”的几个大字。乾隆看罢,急忙叫停了放水挖泥的工作,并急中生智,叫人在泉边立碑,亲笔写下“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他还赶忙命人放水回填,将宝塔淹没在了湖水中。后来,他还是觉得有点儿忌讳,于是就又撰写了《御制玉泉山下第一泉记》的碑石立于泉边。碑石中记载:“水之德在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朕历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这个故事,也是在当年老北京人家儿里流传的,关于如果,水将这座湖中的小圆石头淹没,那么北京城,就将受到灭顶之灾的这个传说的出处。并且呢,这也有可能是,为什么历代的皇上们,都要在这里重兵把守,不然寻常百姓随意出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玉泉山的这五座古塔,今天就算是全部介绍完了,总结一下,它们就是:香岩寺的玉峰塔、妙高寺的妙高塔、圣缘寺的琉璃塔、华藏海禅寺里的华藏塔和镇海塔。其实我想玉泉山之所以著名,固然是因有着清澈的泉水;但是谈到建筑方面,塔却是它的象征。这五座塔,它们各有各的妙处:如玉峰塔以伟岸胜;妙高塔以奇特胜;琉璃塔以灵巧胜;华藏塔以精美胜;镇海塔以神秘为胜。这些佛塔,还都极具东方色彩,并与周围的景观相映成趣。

那好了,今儿就先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佛塔之演变(37)
北京尚存古塔百座,最具代表性的有哪些?
玉泉山旧影(三)
【晋城碑文故事】琉璃塔奇闻
玉泉山的四座古塔
不同角度看玉泉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