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月二“咬虫”——淳朴的关中民俗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关中农村,每每过罢年(关中人习惯是把春节叫做“年”),饥肠辘辘小伙伴们,都非常期盼的一件事情就是“咬(读做niao)虫”,咬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吃炒豆。
曾经的缺吃少穿,能吃的东西都是人们的渴盼,更何况是经过爆炒的豆类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嘴里嚼着喷香扑鼻的豆儿,享受着那嘎嘣脆的响声,大家期盼的着实是当年最渴求的日子,这就是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

——黄豆(关中方言毛豆子)炒熟的样子

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个又称作“龙抬头”的二月二,天气明显变暖阳气上升的日子习俗多了去了,小编就说说大美关中农村咬虫的习俗。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每位关中人打记事开始,遇到咬虫的日子,既就是家里再穷,母亲哪怕是炒一小碗玉米,也要为自己的孩子们,撑起这个传统日子的淳朴习俗,因此对二月二的醇美记忆,那都是刻骨铭心的绝美的牢记。
哪怕是还不会撤风箱的小伙伴,妈妈一个人烧锅炒豆的时候,当玉米豆因为爆炒开始散发出醇香的气味时,不知道是谁家的野猫先“喵喵”的爬在窗台馋得叫起来时,妈妈就开始用扫案笤帚把儿在锅里搅起来,“嘣”的一声,一颗开花的玉米飞出锅外,馋猫一下子就捉住那颗调皮玉米豆,飞也似的跑得不知了去向。
望着叼着第一个开花的玉米豆远去的野猫,只能是生出羡慕嫉妒恨的心情,只好无奈地咽着唾沫、眼巴巴的想象着野猫贪婪的首先品尝玉米豆的情形。
妈妈这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继续烧一把锅下的火,只听见锅里边哔哔啵啵的响声一片,不时地还有打着锅盖的响声,香味更加浓郁,吃完第一颗玉米豆的野猫,又回到了窗台叫开了。
一会功夫,妈妈揭开锅,腾天的白雾伴随着炒玉米的浓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听着馋猫闹心的叫声,看着经过爆炒变作玉米花的一大碗玉米豆出锅,迫不及待地把玉米花抓到手,又被烫得放回碗去的情景,还有人记得吗?
妈妈们这时总会一边用扫案笤帚扇着盛豆的碗,一边哄着宝贝们等会再吃,不一会,一人一把玉米花咬着的世界出现了,被小伙伴们香甜地咀嚼着,那个年代饿肚子的小伙伴们,感觉这玉米花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宝贝,没有蹦开花的玉米豆非常的硬,每个人就留着第二天吃,即便是炒糊的玉米豆,都会被大家吃掉、没有一颗的剩余。
慢慢的,生活条件好了起来,家家户户炒的不仅仅是玉米豆,黄豆、馍炒豆、泥蛋儿,还有爆米花的到来,二月二开始非常的隆重起来了。
黄豆炒出来非常的酥脆,每个人都非常喜欢吃;而这个时候,炒玉米豆就改为伴着“干趟土”(细面一般的黄土,关中方言的称呼)炒了,哪怕是没有蹦开花的照样酥脆;因为“干趟土”飞得整个厨房都是一股雾蒙蒙满满的“泥土味”,大家就把炒锅也就移到了土壕畔、干涝池旁,挨家挨户轮流着炒,炒出一锅,倒入筛子隔掉干趟土,随着大人用力的转动筛子,铺天而来的干趟土散裹挟着浓浓的豆香,吮吸那股味道都是一种美美地享受.
看着大人满脸的干趟土,眉毛、头发也都成了灰白的土色,筛子里留下的就是美味的炒豆;一团和气热情互助的炒豆场面,同时出现在关中农村的好些地方,从半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还有等着排队炒豆的人家,直到每家都有了炒豆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有了各种各样的炒豆,第二天的学校里,早读的时候,偷偷的塞一颗进嘴里,然后继续大声诵读;跑操的时候,黑咕隆咚的操场上,活跃的炒豆从口袋窜出来,脚下就都有落下的炒豆;炒豆被踩碎后豆香四溢,大家简直就是在一场豆香充斥的操场中锻炼;早操结束了,男孩子们坐在各自的凳子上,背靠着后排的桌子,一条腿惬意地搭在自己的桌子上,尽情地享受着妈妈的炒豆;还有小伙伴把炒豆扔上半空,像一只灵活的小狗一样用嘴接住、嘎嘣一声咬碎,引来其他同学羡慕的眼神;当偶尔一个炒豆从已经叼到的牙齿反弹出的时候,不免引得大家的哄堂大笑声;笑得有些同学甚至没来得及咀嚼,就直把炒豆咽下喉咙......
各自的娱乐,小伙伴们彼此交换着自家的炒豆,每位同学都品尝到别人家不同的炒豆;等到老师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会把各种各样,各种口味的炒豆早已放在讲桌上,让敬爱的老师品尝;第一节下课后,小伙伴们和老师一起开开心心的“咬虫”,咯嘣咯嘣的脆响声充斥着热闹的校园。
因为在关中地区,老辈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咬虫”就是吃了炒豆以后,人们的牙齿就可以坚固无比,所以在曾经的关中农村,炒豆场面是非常的隆重和普及。
到了现在,超市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食品、零食,而干趟土炒豆的场面也因为太脏而被大家所摈弃;“咬虫”时吃的各种各样炒豆,不仅仅是二月二这一天才可以有,饱了吃蜜不如糠的幸福日子,所有的炒豆,怎么也品不出当年“咬虫”时的味道。
也许这就是纯手工炒豆,与现代文明工业化小食品的区别,缺少了传统的纯手工炒制的豆类,仿佛是失去了灵魂一般,看着光鲜亮丽却搜寻不到当年的醇美,缺失了纯手工炒豆参与的节日,变得就是这样的索然无味。
又是一个龙抬头的日子,在新冠肺炎笼罩全国上下的今天,整理出一段关中人龙抬头这一天的习俗,阳气上升,正能量齐聚的时刻,全国人都在齐心抗御疫情,用每个人内心曾经咬虫的兴致与期盼,咬掉这恼人的新冠病毒,还武汉、湖北、全中国风清气平,家和民顺的好日子!

——好景望关中祝福大家吉祥快乐

郑重声明:尊重原创作者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塑料纸窗户——怀念我的启蒙老师

关中年俗文化的终结仪式——燎慌慌

散文《蜂蜜粽子》

《马腾驰散文集》出版工作正式启动

疫情折射出和珅式的现实真不少

关中人走亲戚方式的改变

疫情是一面镜子

疫情笼罩下的日子

抗御新冠肺炎新年里的——棍棍面

关中人传统的——灯笼节

古关中悠远的年俗——放天灯

关中民俗文化的第一次追节——送灯笼

陕西阡东镇杨家“社火”的精彩

柳木腿——礼泉县骏马北吴村的最难忘

这个春节许多宝宝又火了

贩灯笼——关中民俗文化的搬运工

还能让口罩成为新年里的脱销品吗?

“破五日”看全民响应政府决策

特殊新年感谢老人睿智的允许

特殊的年咱就这样过

三十儿后晌请先人

一种亲民的珍贵宝贝“黔北佳酿”

祭灶,关中年俗文化的开始

过年时老家在杀猪

执客 关中农村曾经的互助记忆

美味的咸阳朝阳二三路之间彭记礼泉水盆羊肉

读白字的先生们 你们惭愧吗?

      大秦故都驰风轩  关中文化扛大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爆米花
玉米花穗期如何管理,简单一步,玉米又大又饱满,赶紧试试吧
玉米花
犹记当年护秋忙
玉米花的食疗
童年的爆米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