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庄子》杂感 4

 4、 审视“生死”

庄子在许多地方都谈到人的生死问题。

“死生,命也,其有昼夜之常,天也”(《大宗师》),——人的生死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正如昼夜交替不断变化,是自然规律一样。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大地把我形体托载,并且用生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我把生存当做是好事,也同样把我的死亡看这是好事。

《大宗师》一文里写到这样一则故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是好朋友,后来子桑户死了,他的好朋友孟子反、子琴张不仅不悲伤,反而一个编曲,一个鼓琴,对着尸体相互唱和。孔子的学生子贡不解的责问他们,“人死了,你们临尸而歌合乎礼仪吗?”孟子反、子琴张相视大笑回答,“你那懂得礼的真正含义啊!”

《至乐》一文记载庄子妻子死时的故事,庄子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见庄子却分开两腿呈簸箕状坐着,边敲瓦缶边唱歌。惠子说“你与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现在她衰老而死,你不哭就算了,却又敲瓦缶又唱歌,岂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样的。人刚死,我怎能不哀伤呢。然而,人的生来死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远行一样,死去的人安安静静的安息天地之间,而我却要哭泣干扰她,这不是不明白生命自然运行的道理吗?所以我停止哭泣。”

庄子就是这样看待死亡。死亡并不可怕,人的生来死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远行一样,人活着的时候,还要劳形受苦,死了是适时得到安息,像“回家”一样,是活着的人为他(她)高兴的事情。但庄子并不是一个“厌世”不想活的人,他主张顺应自然,提倡养生乐生。在《养生主》一文,他系统阐述这一观点,他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他认为,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缘督以为经”,顺应自然的理路行走,就可以“保身”、“全身”、“养亲”、“尽年”。庄子还引用了“庖丁解牛”的故事,阐明了这一道理。可见,庄子提倡健康地快乐地活着,当死亡自然来临的时候,要坦然面对。

庄子的生死观,对今天我们的为人处世难道没有启发吗?

许多人,一生孜孜以求名利权势、金钱美女,劳心劳形,活得很艰苦。甚至有的人绞尽心机,赢得了一定的名利地位、金钱权势,自己却不能享受丁点,或一命呜呼因劳顿而死,或触犯刑律而收监坐牢,不得善终。这样,生有何用!

淡泊名利快乐的生,顺应自然坦然的死。庄子的生死观,也许能帮助当今的人们“保身”、“全身”、“养亲”、“尽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大宗师》,是道家的墓志铭,正面论述了死亡这一人生问题
妻子死后,庄子敲着瓦盆唱歌,并非冷血无情,他看破了生死变化
从无生来又归无
谈笑论生死
《庄子内篇大宗师》(8)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庄子论命与生死_涅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