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评价,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前言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部门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预算目标的完成程度、资金使用情况、产出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评价结果整改反馈,从而完善预算编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改进支出结构,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的主要方法,是现阶段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抓手。因此,多维度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建立与预算紧密结合,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取得的成效

1.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意识不断强化

各级政府在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推行评价结果应用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从多个角度对评价结果应用进行规范。

通过相关规定,明确组织协调部门、管理部门及主体责任单位,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结果反馈与整改跟踪工作,明确整改期限和跟踪督导机制;进一步明确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刚性;通过绩效评价结果与单位综合考评挂钩的方式,逐步提高各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各级政府通过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办法,不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意识,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实效。

2.完善全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自国家提出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来,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对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价结果加以应用。在事前,绩效评价结果已经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云南省、吉林省、河南省等要求申请本级财政资金超过一定数额的政策和项目,需要开展事前绩效评价,评价内容涵盖了从立项科学性到实施方案可行性的全面论证。

评价结果将作为判断政策是否出台、项目是否获批的重要参考依据,未认真履行事前绩效评价职责的相关单位将被追究责任,从源头上保障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资金执行和预算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

对重点项目和重点政策实施重点监控,必要时对其支出情况、完成进度、发展趋势、计划调整等工作进行监控,保障重点项目和重大政策的有效落实。对于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绩效运行与预期目标偏离等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按相关程序进行纠正。存在资金使用问题的政策和项目,暂停财政资金拨款,责令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全过程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全面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绩效评价结果逐步公示

绩效评价结果公示是提升财政资金管理透明度的关键环节,各部门单位每年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随同决算报告递送至各级人大,接受审查监督。例如,湖北省自2019年起要求各部门单位在公开决算报告时,同步公开单位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同时,整改情况也要进行公开,以便接受公众监督,极大地推动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陕西省自2018年起,在政府门户网站对全省的政府工作绩效情况进行通报,内容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回应解读、政务服务、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完善信息公开的薄弱环节,不断规范预决算报告、绩效评价报告、重大项目决策等各类型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序。完善意见收集、汇总及采纳工作,避免意见征集流于形式,提升信息公开质量。

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问题

1.预算评价结果应用价值难以发挥

由于部分绩效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导致预算评价结果难以发挥相关应用价值。绩效评价指标偏重投入产出及经济效益等内容,对项目完成质量和项目受益群体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往往缺乏考量。绩效评价指标的维度不够全面,指标涉及的内容不够完整,更多侧重于对资金使用合规性进行评价,忽视了对资金使用方向进行评价。

对于一些具有正外部性和公益性的项目,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初衷,除了避免财政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外,还应该对目标完成质量进行分析,保证财政资金投入能够高效解决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部门预算绩效自评质量不高,影响预算评价结果的实用性。

项目管理人员未参与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工作,导致预算绩效目标与实际情况脱节,部门出具的自评报告不够公正客观,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影响评价结果的权威性。预算绩效评价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财务知识、业务内容、预算流程及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从人员配置来看,尤其在基层单位,人才储备数量有限,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都相对薄弱,专业性有待提高,无法胜任复杂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另外,很多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也阻碍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

由于缺乏相应的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和数据库支持,工作人员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大多依靠Excel表格来搜集整理数据和进行表格填报。在对数据检索、处理及分析的过程中,既需要工作人员去各部门沟通协调,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筛选,数据来源分散且存在失真现象,导致预算评价结果的质量不高,降低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

2.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重视

有的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重视,仅重视绩效考核工作是否开展,没有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积极意义,未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有的单位缺乏健全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也没有全面、有针对性地对预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还有的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绩效考核流程,而忽略了对评价结果的积极应用,也没有进行相应整改,更不用说对整改效果进行再评价。

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关联性不强,致使各部门单位不重视绩效评价结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目的是判断财政资金使用是否高效合理,从而调整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部门单位在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已经开始预算编制工作,而本年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还没有完结,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还没出来。因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时间节点在评价结果发布之前,致使预算编制工作无法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项目立项和资金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的关联性不强,导致各部门单位不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效力。

3.绩效评价问责难以落到实处

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不明晰,绩效问责难以真正形成约束力。一项公共事务不仅涉及的预算面比较广,在实施的过程也会涉及多个部门单位,还会出现项目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和用款单位等多个责任主体。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不明晰,导致各部门单位之间相互推诿,影响问责追责。共享事权的预算绩效评价一直是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难点,一项政策或项目由上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共同承担,资金来源除了本级财政,还有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如果无法明晰决策主体和支出责任主体,在结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责任追究时,很难界定责任是属于本级政府还是上级政府,影响预算评价结果应用的成效。绩效评价问责主体较为单一,相关问责主体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公众缺乏相应的预算知识,参与问责的途径不明确,影响其参与绩效问责的积极性。问责难以落实和公共监督乏力,致使各部门单位改进绩效工作的动力不足,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

三、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优化建议

1.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制度建设,通过文件形式规范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过程。结合本地当前的财政支出特点,制定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方法、应用程序进行明确。明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包含的内容,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结果反馈与整改的具体要求,结果公开与通报流程,以及问责与奖励的标准。

完善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单位、预算执行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办法,详细说明绩效评价结果如何为支出结构调整、政策出台、公共资源分配、部门资源应用、预算调整、项目审批等重大事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全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规范性。依法向公众主动公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接受人大及社会公众的评价和监督,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影响力。

积极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在门户网站主动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及结果应用情况,实现财政资金透明化管理。

2.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

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统筹考虑经济效率、职能管理和外部性特征,不局限于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项目完成情况,将评价重心放在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是否真正解决资金投入领域的相关问题。

对于具有正外部性和公益性的项目,评价指标不能局限于资金使用效率,应该同时兼顾项目本身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个性化指标。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正外部性和公益性指标,应进行具体描述和清晰解释。设置规范、合理、明确的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项目管理人员积极参与预算绩效目标的制定,明确各类支出明细,对预算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绩效目标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对于科技和教育领域的项目,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探索性失误,在资金使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给予相关领域更大的自主空间。

3.增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规范预算绩效评价程序,切实提高绩效自评质量,保障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开展重点项目和重大政策自评后的再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对自评结果进行再评价,督促各部门单位重视自评工作,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强化审核岗位职责,设置多级审核制度,预算编制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预算执行单位及绩效管理部门需要对每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提出合理的审核意见。

严格整改绩效评价结果反映的问题,结合绩效目标,对整改结果进行再评价。同时,将整改情况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相结合,也作为综合考评的依据。全面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对各类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汇总,为制定绩效评价目标提供客观依据。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对量化指标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管理。

根据不同特征的支出需求,设置个性化指标,满足绩效评价的多元化需求,有效指导基层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4.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构建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为绩效评价结果的高效应用提供支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与岗位考核评优挂钩。对预算绩效评价优秀的项目或部门给予奖励,并将奖励落实到贡献突出的集体或个人。细化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在预算绩效目标编制阶段明确各部门责任,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意识。

明确划分各部门责任,从预算主体分析,全面划分项目立项、预算编制、项目审批、用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的责任,健全责任清单。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良好或合格的项目和单位,应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反馈整改结果。

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项目,停止财政资金拨款,下一年度不再安排同类项目资金;结果不合格的部门和单位,下一年度扣减部门预算控制数,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提升责任人的管理积极性。加强财政部门与人大、审计、纪检等多部门的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合问责的约束机制,确保绩效评价问责落到实处。绩效评价工作也应该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完成绩效评价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特别地,财政部门建立功能科目,将绩效奖励纳入预算保障,对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流程规范、实施积极、监督到位、评价结果客观真实的部门单位,给予相应奖励。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理念,激励各部门单位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解决方案
原创|财政预算支出绩效管理 (基础知识篇)——绩效管理下的预算编制重点
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与应用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范本(精选10篇)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解读
观点 |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严把六个关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