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攀枝花日报
□周铁钧

  季临清明,暖湿气流增多,微风细雨不约而至。

  仲春季候,万象始新,馨风和煦,细雨飘飞,土地润湿,树苗成活率高,长得快,是造林、耕种的最佳节气。宋代诗人瓮卷在《乡村四月》中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生动地记述了清明时节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

  农桑应季,延续古今,每年布谷鸟唤来清明,人们都要开始浸种整地、开犁插秧,拉开春耕备耕帷幕,播洒一年的期望与梦想。清明还是祭先奠祖、追怀祀缅的季节,战国《周书·时训》最早记载了清明雨中扫墓的情景:“阴阳交会,滴水噀日清明,汲冢。”到了唐代,清明祭扫已成习俗,《通礼》记述:“唐初行俗,细雨寒食、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除荆草。”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4月,杜牧赴任池州刺史,走到金陵(南京)地界,路遇许多哭哭啼啼的祭祀人,把心情弄得悲凉悲切,谁料又下起凄凄细雨,真想找地方喝上几杯,却不知何处卖酒,打听一个牧童得知,不远处有个叫“杏花村”的酒家。于是,杜牧乘着酒兴吟出绝句《清明》,他万万不会想到,一次不经意的雨中抒怀被后人传诵,洗亮了“杏花村”千年品牌。

  明《帝京景物略》也记述清明雨中祭祀的场景:“男女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也。拜者,哭者,除墓草添土者,焚楮锭次,纸钱置坟头。”描绘得景物生动,细腻传神,让人如临其境。古往今来,坟茔、墓碑多是成行连片,一座挨着一座,故人曾做过的事情,清明时节又被人缅怀,生命,被一抔黄土或一块石碑分割,外面是生,里面是命。这时节,身置他乡的游子心里更是阴云沉沉,涌自记忆深处的怀念,饱蕴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把思绪纺成坚韧的线,与潇潇斜雨一起系动绵绵牵挂。

  中国各地,哪怕最偏远的村落,清明雨中常会见华发故人,在祖墓前摆起祭品,拄杖哀立,怅然肃悼。他们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几十年不回来,最后又不能不回来,只是匆匆跪拜饮泣,又匆匆抹干眼泪,须发飘飘地走向远方……回头望望,斜雨丝丝,如同一张大网,湿漉漉地搭在身后,拖走了满满一网殇痛、记忆和乡愁。

  清明雨,是感恩尽孝的一种昭示,是梦回故里时一种根性,是茫然无着时一种依托,是追忆音容的一种缅怀……回归故里祭祀亲人,对清明雨的蕴意有了更深刻的诠释与感慨。

  清明雨遍洒长天,为阴阳永隔悲泣,烘托了祭祀的凝重肃穆。待到云散天朗,阳光烘耀,尽扫冬日冷寂,地气蒸腾,万物萌发,清明雨带给世界一片明澄净秀,人们在天清景明中郊游踏青、插枝植株,尽享惬意春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杏花雨
深秋时节,思念如雨,亲爱的,好想你
【晶莹美刊】好雨知时节 || 春香(2020第三期纸刊选稿)
三月细雨想起你,有你便是好时光
关于描写春雨的诗句
节气拾光丨清明:纷纷细雨寄哀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