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组成
方剂组成
2010年08月04日 星期三 上午 09:29

                中医用药治病多用复方。辨证审因,确定治法后,即进入具体用药组方阶段。组织好一剂有效方剂,必须重视两个环节:一、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二、熟练的药物配制技巧。

方剂配伍目的:
                 药物功用有所长,也有所短,只有合理组织,调整偏性,制约毒性,增强、改变原有功能,消除、缓解其有害人体因素,发挥药物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之综合作用,将各具特性之药组合成新的有机整体,才能有效治疗疾病。这一运用药物的组合过程,即中医药学之“配伍”。
                 “配”,组织、搭配之义;“伍”,队伍、序列之义。
                 徐灵胎:“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气血,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以相辅者,或以相反者,或以相用者,或以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以方之妙也。”

                 大多数单味中药都具有多功用的特点,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需要发挥其中部分功用;又药物有其治疗作用,也有药性偏胜而具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正确有效用药,就必须熟悉把握药物功用(包括毒副作用)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及运用技巧。
                 因药物功用(包括毒副作用)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及运用技巧,古今医家以小生产方式积累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中有着丰富的内容。故正确、全面学习和掌握有关配伍知识及技能,掌握历代名方中常用配伍组合规律,对正确遣药组方、灵活运用成方、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保证临床疗效等,有着重要意义。
                运用配伍方法遣药组方,目的不过增效、减毒两方面。
                 “用药有利有弊,用方有利无弊”,如何充分发挥药物对治疗疾病有“利”的一面,同时又能控制、减少甚至消除药物对人体有“弊”的一面,此即方剂学运用配伍手段时最根本的目的。一般来说,药物通过配伍,可起到: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毒副作用。

                  1.增强药力 功用相近药物配伍,可增强治疗作用,是组方运用中较为普遍之方法。
                  如荆芥、防风同用以疏风解表,薄荷、茶叶同用以清利头目,党参、黄芪同用以健脾益气,桃仁、红花同用以活血祛瘀等。
                  2.产生协同作用 药物之间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常相互需求而增强某种疗效。
                  如麻黄和桂枝相配,通过“开腠”和“解肌”协同,比单用麻黄或桂枝方剂的发汗力量明显增强;附子和干姜相配,俗称“附子无姜不热”,体现了先后天脾肾阳气同温,“走而不守”和“守而不走”协同,大大提高温阳祛寒作用。
                  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是在方剂配伍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桂枝解表散寒、调和营卫、温经止痛、温经活血、温阳化气、平冲降逆等多种功用,但具体的功用发挥方向会受复方中包括配伍环境在内的诸多因素所控制。在发汗解表方面,多和麻黄相配;温经止痛方面,和细辛相配;调和营卫、阴阳方面,与芍药相配;平冲降逆方面,多与茯苓、甘草相配;温经活血功用,常与丹皮、赤芍相配;温阳化气方面,常须与茯苓、白术相配。
                  如黄柏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虚热、降虚火等作用,往往分别配伍黄芩、黄连、苍术、知母为前提。
                  如川芎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的作用,祛风止痛多与羌活、细辛、白芷等引经药相配;活血调经多与当归、芍药同用;行气解郁则又多与香附、苍术相伍。
                  如柴胡有疏肝理气、升举阳气、发表退热的作用,调肝多配芍药;升阳多伍升麻;和解少阳则须配黄芩。   由此可见,配伍可控制药物功用的发挥方向,从而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中医药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实践总结,产生了不少针对基础病机的基础方剂。
                  如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平胃散、四逆散等。在临床上通过随证配伍,可以使这些基础方剂不断扩大治疗范围。
                  四君子汤具有益气健脾的功用,是主治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声低息短、倦怠乏力、脉来虚软等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
                  由脾虚而生湿,阻滞气机,以致胸脘痞闷不舒,则可相应配伍陈皮,即异功散,功能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脾虚痰湿停滞,出现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咳嗽痰多稀白,则再配半夏入方,即六君子汤,功能重在健脾气、化痰湿;
                  在脾胃气虚基础上,因痰阻气滞较重而见纳呆、嗳气、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等,则可配伍木香、砂仁,即香砂六君子汤,功能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由此可见,通过随证配伍,则可达到不断扩大治疗范围的目的。
                  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从医学史的相关资料表明,上古时期,人们对药物的毒副作
用十分畏惧的,从古代将中药统称为“毒药”,以及“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到“服药不瞑眩,则厥疾不瘥”的认识,以及臣子为国君试药、儿子为父亲试药的记载,反映了当时运用药物能产生毒副作用的普遍性。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药物运用经验的积累,尤其方剂学的发展,探索和掌握了控制毒副作用的方法,为后世方药的广泛运用和疗效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至西汉后期时,对中药的称谓,由“毒药”改称为“本草”,这本身就是中医药学划时代进步的标志。
                   通过配伍控制毒副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a、“七情”中“相杀”、“相畏”关系的运用,即一种药物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和消除半夏的毒性,砂仁能减轻熟地滋腻碍脾的副作用等;
                  b、多味功用相近药物同时配伍的运用,这种方式既可利用相近功用药物的协同作用,又能有效减轻毒副作用的发生。这是因为功用相近的多味药物同用,可以减少单味药物的用量,而多味药物之间,其副作用的发挥方向往往不尽一致。根据同性毒力共振、异性毒力相制的原理,这就可以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控制、减轻毒副作用。如十枣汤中的甘遂、芫花、大戟,泻下逐水功用相近,且单味药习惯用量亦大致相似,在组成十枣汤时,以三味各等分为末,枣汤调服。其三味药合用总量相当于单味药的常用量。通过现代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明,这样的配伍方法具有缓和或减轻毒副作用的效果。
                  注意,控制毒副作用的方法,除上述两个方面外,中医药学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方法和内容。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恰如其分的用量控制,特定的炮制方法,道地药材的选择,具体的煎药、服药方法以及恰当的剂型要求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的分类、组成与变化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中药方剂配伍的目的(一)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组成与配伍 1
《方剂学》学习笔记3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