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播国医文化】【五】关于中医辨燥症病因简介初识:

五】关于中医辨燥症病因简介初识:

燥为秋天的主气,凡因秋燥,久晴不雨,气候干燥,而引发疾病。有温凉之不同。秋深初凉,西风肃杀,人感之多为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暴烈,人感之则多为温燥。此外尚有内燥,多因汗、吐、下、伤津亡液、精血内夺而致。

燥邪性质与特点:

1燥邪有干燥的特性,易伤津液,其发病症状,也都有干燥的特点,如口、咽、舌、唇、鼻、皮肤干燥,所以叫做“燥胜则干”。

2燥邪易于伤肺。因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所以外感燥邪,往往首先侵犯肺脏,多见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等。又因肺主皮毛,可出现皮肤干燥皲裂的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可出现,大便秘结等。此外,秋季的燥邪,随着气候的变化,有温凉之不同,故有温燥与凉燥之分

《内经》说:“清气大来,燥之胜也。”是说秋季燥气过盛之意。燥邪干燥,最易耗伤肺脏阴液的特性,故其病有如下特点:

燥的主要见证:

1】外燥:

1)  凉燥,头痛、鼻塞,恶寒多于发热,无汗唇燥,咽干,咳嗽,气喘,脉浮弦涩,苔白而干。

其症发热重于恶寒,无汗,咽喉干痛,口渴,或痰中带血等,与“风温”表症相似。

2)  温燥,多因久旱无雨,气候干燥所致。身热有汗,口渴,咽痛,咳逆,胸痛痰中带血,上气鼻干,舌苔白薄而干,尖边红,脉浮数或弦涩。

2】内燥:证见具有内热之各项症状,此外尚有皮肤干燥,指甲干,毛发干枯易折,无光泽,舌干无津液,脉涩。

凉燥者,多因气候转凉而干燥,其症恶寒重于发热,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等,与“风寒”表症相似。

由于燥邪有干燥的特性,所以温燥与凉燥,皆有相同的燥象。

3】辨燥的要点:

1)辨证时应注意燥病的特点。燥病除发热外,病人有缺乏体液表现,如口唇皱裂,咽干口燥,消渴引饮,肝咳无痰,尿黄短,大便干结,皮肤干糙等。

2)必须区别外燥和内燥。外燥偏重于肺,内燥遍于全身。

3)要分辨有无兼证。

4)辨内燥须分三焦部位。若燥伤血脉,则与肝肾有关。

5)辨外燥以伤肺为特征,如干咳胁痛,津液干燥。凉燥则恶寒较重,多无汗,表证较为明显;但在化热之后,亦与温燥无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燥分温燥与凉燥 养生上该侧重
为什么中医辩证“肺与大肠”最复杂?(二)
第6节病因病机外感课程重点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病因辨析(一)
针灸治疗讲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