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 病

月经错后的病因病理主要是气虚和血热。因为气有摄血功能,气虚则不能摄血,冲任二脉失去调节和固摄功能;血得热则妄行,故血热可使经血运行紊乱而妄行,均可致月经错后。引起气虚和血热的病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虚由于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思虑过极,均可损伤脾气,而使脾虚气弱,冲任不固,无力统摄经血,以致月经错后而行。
  2.血热如素体阳热偏盛域过食辛辣助阳之品,可使热伏于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月经错后而行,此属实热所致。如经常急躁郁怒可以伤肝,使肝火妄动,影响血海和冲任对月经的调节功能而致月经错后,也属实热。如素体阴虚内热,或久病阴亏,或因失血后伤阴,均可使阴虚生内热,热扰冲任,而致月经后期。
编辑本段病症分类
肾虚型
  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黯,或面部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血虚型
  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原则:补血养阴,益气调经。
虚寒型
  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色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疗原则: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实寒型
  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气滞型
  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治疗原则: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痰湿型
  表现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粘,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月经失调错后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月经错后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过频、月经稀发等。月经失调的原因主要由于内分泌功能障碍,但亦可由于全身疾病或生殖器官局部疾病所致。中医学中的“月经不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月经失调”的一部分,不包括内外生殖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月经异常。其病主要因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冲任二脉损伤,发为月经不调。临床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种。
  1、血热型:证见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有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血寒型,证见经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胶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舌苔白,脉沉紧。
  2、气血两虚型:证见经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弱。
  3、血虚型:证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无块,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血虚气滞型:证见月经延后,量少而色淡,小腹胀痛,面色苍白或萎黄,身体瘦弱,皮肤不润,头晕眼花,心悸,精神郁闷,胸痞不舒,乳胀胁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涩或虚细。
  4、肝郁脾虚型,证见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苔薄白或簿黄,脉弦。肝肾不足型,证见经来先后无定,量多,色淡黯,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5、血瘀型:证见经行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正常,或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涩或弦涩。气滞血瘀型,证见月经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舌质紫黑或有瘀点,舌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编辑本段诊断鉴别
  1、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经期和经量基本正常,如偶然一次月经周期错后不列入本月经错后。
  2、如月经周期错后到10余天的,应与月经中期(排卵期)出血鉴别。经问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25~31天,但不一定每次月经中期均出血,出血持续5~10天,流血量一般较多。
  3、黄体功能不健是由于黄体发育不良,提早萎缩,故表现为月经周期长,错后来潮,有时伴月经量增多、流产、不孕等症。基础体温呈双相,黄体期体温持续时间短,血内分泌检查孕酮水平降低。
  4、放环后月经失调(包括月经错后),该病患者放环前月经正常,放环后出现月经错后及伴随症状。
  5、慢性盆腔炎常导致卵巢功能失调,表现为月经失调,经常下腹一侧或双侧疼痛、腰酸、带多,或低热。妇科检查时下腹双侧有压痛,附件增厚或有包块,盆腔B超提示附件区有界限不清之包块或增厚黏连组织。
编辑本段西医治疗
  (1)欲生育者可与克罗米酚、三苯氧胺等,以促进排卵并改善黄体功能休克罗米酚于月经第5天开始,50-100mg/每晚,连用5天;三苯氧胺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10-20mg/次,每日2次,连用5天。
  (2)己烯雌酚0.25-0.5mg/日,连用20天,以促进卵泡正常发育和改善黄体功能。
  (3)肌注黄体酮或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日,连用5天,时间选择黄体期的中、后期,改善黄体功能。
编辑本段中医药治疗
  (1)脾气虚:月经错后,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缓。治法: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党参、炙黄芪、乌贼骨、白术各15克,陈皮、炙甘草各10克,当归、升麻、柴胡各6克。
  (2)肾气虚:月经错后,量少、色淡黯、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弱。治法:补肾固冲,调经。方药:熟地、枸杞子、桑寄生、川断、菟丝子、山药各15克,山萸肉、杜仲各10克,当归6克,砂仁(后下)3克。
  (3)阳盛血热:月经错后,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身热面赤,口渴欲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黄芩、黄柏、炒栀子各10克,生地15克,茜草炭、生地榆各12克。
  (4)肝郁血热:月经错后,量时多时少、色黯有血块,伴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肝清热,固冲止血。方药:丹皮、栀子、柴胡、当归、赤白芍各10克,白术、茯苓各15克,生甘草、炒薄荷各6克。
  (5)阴虚血热:月经错后,量少、色红、质黏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固冲止血。方药:生地、玄参、麦冬、炒地榆各15克,地骨皮、赤白芍各10克,阿胶(烊化)10克。
编辑本段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按其疾病的属性,或补或泻,或养或清。如虚而有火,则重在补虚,当以养营安血为主。或脉证无火,而经来后期者,则应视病位所在,或补中气,或固命门,或心脾同治,或脾肾双补,切勿妄用寒凉,致犯虚虚之戒。
编辑本段疾病预防
  1、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忌服辛辣温燥之品。
  3、注意经期及产后卫生,劳逸结合,切勿过劳。
  4、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
  5、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热迫血行出血更甚,而且注意别滥用药,应根据痛经的原因辨证施治。
编辑本段饮食疗法
  月经错后多数在家庭治疗,较为适宜使用饮食疗法,以下方法可供患者自选。
  1、芹菜连根12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血热型患者)。
  2、鲜生地、枸杞子各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煮粥食用(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3、泽兰、绿茶各10克。代茶饮(适用于肝郁化热者)。
  4、山楂15克,红糖适量。代茶饮(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5、益母草60克,鸡蛋2枚。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再同煮数沸,食蛋喝汤(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6、干芹菜30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经前服用,连服一周(适用于实热月经错后)。
  7、绿茶、红糖各适量,先煮浓茶1碗,去渣放入红糖调化后饮服。月经前,每日2剂,可连用数天(适用于血热经量偏多者)。
  8、韭菜150g,羊肝200g。韭菜洗净切断,羊肝切片,放铁锅内急火炒熟后,佐餐食用。每日1剂,月经前可连服5-6剂(用于肝肾不足性月经错后)。
  9 、乌骨鸡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党参20g,炙甘草10g,当归、熟地、桂圆肉、白芍各5g。各味洗净装入鸡腹内,入瓷钵旺火蒸1。5小时,待鸡烂即可,吃肉喝汤。月经前根据食量,每1~2天1剂,可连用3~5剂(适用于气血俱虚者)。
  10、乌骨鸡1只,黄芪、当归、茯苓各9g。乌骨鸡活杀去毛及内脏洗净,药放入鸡腹内缝合,入砂锅内旺火煮烂熟,去药渣后调味,食鸡肉喝汤。月经前,每天1剂,分2次服完,连服3~5剂(适用于气虚性月经错后)。
  11、党参9g,黑豆、红糖各30g。三味一起加水煎汤,至豆烂饮服。月经前每天1剂,可连服6~7剂(适用于气血虚者)。
  12、核桃肉60克,莲子3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肾气不足者)。
  13、青皮山楂归芍汤:青皮6克,山楂肉15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将青皮、山楂肉、当归、白芍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即可。

1.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潮者称之月经先期。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月经频发",多表现为卵泡期或黄体期过短,亦有因生殖器炎症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者。本病行经期及经量多在正常范围内。历代医家论此症多从虚、从热。徐老治此,详分实热、虚热、郁热及气虚而论,以自拟经验方"先期饮"、"二丹柴芩归芍散"、"清经散"、"双补汤"投之,辨治得当,多获良效。

血热内扰经先行,清热凉血先期饮

先期饮。

组成:当归10g 白芍10g生地10g川芎5g黄芩10g黄连5g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0g山栀10g地榆10g。

功用:清热凉血调经。

主治:血热所致月经先期,量多,色鲜红,质粘稠。

方解:血为经之物质基础,气为经之运行动力,气有余则为郁、为热。郁者疏之不达,热者泄之过极。今经血先期而至,且量多,鲜红,粘稠,当为血热。热迫血行,血去阴伤,故治当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先期饮为《医宗金鉴》芩连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黄芩、黄连)加昧而成。原方意在和血养血,凉血养阴。徐氏加用知母、黄柏养阴清热;黄芩、地榆清肝泻火,防血妄行;黄连、山栀清心除烦;丹皮凉血化瘀,防热甚灼津成瘀之弊。虽有实热,但意在和血养血,凉血养阴而不伤正,取"水盛火自乎"之意,清热除烦有"静能生水"之旨。热清血宁,则经水自调。如经水偏多,丹皮、山栀、地榆、黄柏炒之,去川芎。口干咽燥,加天花以清热生津,经行不畅加丹参以养血活血,大便于结加大黄以泻火通便。

案例:

例一:吕某,女,26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96年4月6日。

近半年月经先期而至,周期嘉=巍天。曾服用知柏地黄丸未效。现月经来潮第一天,量多,色鲜红,质粘稠,口干咽燥,溲赤便结。上次月经3月16日。子宫、附件B超检查未见异常。生育史:1-0-2-1(末次人流+上环1993年7月)。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热伏冲任,迫血先行。治则:清热凉血讽经,方用先期饮加大黄、丹皮、山栀、地榆、黄柏,均炒之应用。

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川芎5g,黄芩10g,川连5g,知母10g,炒黄柏10g,炒丹皮10g,炒山栀10g,炒地榆10g,大黄6g(后下)。4剂。

二诊:1996年4月11日。

药后月经5天净,溲清便调,仍觉口干咽燥,舌脉同前。继拟清热凉血为治。处方:先期饮去丹皮、山栀、地榆加黄精10g,麦冬10g,枣仁10g,10剂。

三诊:1996年5月3日。

月经来潮1天,周期28天。已属正常。经量偏多,色红,余无明显异常。原法拟方。处方:先期饮3剂(地榆、黄柏炒之)。嘱平时少食香燥辛辣,并调节情志,劳逸结合。后随访3月未复发。

例二:陈某,女,31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

1993年4月8日。

月经一月二潮,量偏多,色鲜红三个月。末次月经4月2日,现月经第6天,自觉内火大,口干口臭,少腹隐痛。西医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增厚,质韧,压痛(+)。诊断:慢性附件炎。已服用琥乙红霉素未效。生育史:1-0-2-1。末次人工流产+上环:1991年。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实热内盛,经血妄行。治拟清热凉血调经。方用先期饮去川芎加天花粉、石膏。

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黄芩10g,黄连5g,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0g,山栀10g,地榆10g,天花粉10g,生石膏10g(先下)。5剂。

二诊:1993年4月26日。

内火渐平,干口臭减轻。今日月经来潮,周期已较以往延长达24天,现量中、色红、质粘稠,舌尖略红,苔薄白微黄,热邪渐退。继拟原方加减。处方:先期饮去川芎加丹参10g,3剂。

三诊:1993年4月30日。

经量减,色淡红,将净。腹痛已愈,食纳正常,大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热邪已退,经趋正常,改拟补益心脾以善后。嘱服归脾丸,一月后月经正常。

例三:高某,女,16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95年11月26日。

近半年月经两旬一至,或一月两潮。经量多,色红,质粘稠,夹小血块。西医拟诊: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全)。服用安宫黄体酮能使经期后延,但停药复发。其母谓其虚,补以羊、牛肉汤及桂圆等补品后,反致口干脘闷不思饮食。刻下经来第二日,量多,色深红,胸脘烦闷。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脉症合参,证属冲盛血热,治拟清热凉血。方用先期饮去川芎加丹参10g。

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黄芩10g,黄连5g,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0g,山栀10g,地榆10g,丹参10g。5剂。

二诊:1995年11月30日。

药后3天血净,黄苔已淡,胸次渐宽。唯感口干咽燥,倦怠乏力。血泄热去,气血受损。当补益气血,兼清余热。芩连四物汤(《医宗金鉴》)加黄精10g,炒枣仁10g,乌梅10g,太子参10g,10剂。

三诊:1995年12月24日。

昨晚月经来潮,周期28天,量较前减少,色红,质适中,周期已臻正常,诸症悉为减轻,精神体力均趋恢复。唯舌质仍红,脉滑微有数意。继服先期饮3剂。

经净服用八珍汤加黄精10g,丹皮10g,枣仁10g,乌梅10g以巩固之。

【按】 朱丹溪云:"经水不及期而来,其血热也。"赵养葵云:"经水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然火有虚实之分。徐老辨证实火主要是:(1)经水偏多;(2)质粘稠,色鲜红;(3)体无虚象。有火当清,然妇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如经血过多,亦致阴火内生,因此清火只可治之以暂,且不可损阴液。先期饮清而不燥,行而不猛,清中有行,寓清于和之中。徐老用此方,多在经前、经期,经后则专和血养血,滋阴增液,加用枣仁、首乌、黄精、乌梅为伍,以养阴血,使阴血盛而阴阳平衡。不治火而治火。火去血静,经多正常。

肝郁血热扰胞宫, 柴芩二丹归芍雄

柴芩二丹归芍散。

组成:柴胡5g黄芩10g 白芍10g丹皮10g 当归10g川芎6g炒白术10g茯苓10g泽泻10g丹参10g功能:疏肝和脾,凉血调经。

主治:郁热所致月经先期,量时多时少,色紫红,质粘稠。

方解:本方为《金匮》当归芍药散加味而成。原方为调和肝脾之经典方剂,方中当归、白芍、川芎和血养血,配柴胡以疏肝养肝,黄芩、自术、泽泻健脾利湿,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黄芩清肝热,丹皮、丹参凉血养血化瘀。徐老认为,诸脏之中,肝气最易郁结。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气郁滞,肝阴必有不足。故疏肝只能治标,且柴胡不宜超过5g,柔肝才为治本,尤是经病更如此。柔肝之中,柴胡、白芍两者用量之比在1:2以上。今月经先期而至,已有郁热,如纯用凉血,又恐不利郁滞疏解,况且滞瘀相随,血热灼津,更易致瘀。故徐老认为必用二丹,一为入肝肾凉血活血,一为化瘀凉血而养血。使全方更具凉血调经之意。此为上工治病之虑矣。如经量偏多,去川芎、丹皮、黄芩炒之,加红蚤休;心烦胁满去白术加山栀;口干喜饮加天花粉。案例:

例一:

陈某,女,17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94年5月8日。

经期逐月提前半年,多于二旬左右一潮,自服益母草膏不效。近二年平时常感胸满胁胀,太息则舒,渐则经前乳胀,小腹胀满,心烦易怒,口干饮冷。现月经20日一至已2天,量偏多,色紫红,质粘稠,夹血条小块。下腹部B超示子宫附件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少津,脉滑微弦数。证属肝郁血热。治拟:舒肝解郁,凉血调经。方用柴芩二丹归芍散去自术加红蚤休、炒山栀。

柴胡5g,黄芩10g,炒丹皮10g,丹参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茯苓10g,泽泻10g,红蚤休10g,炒山栀10g。3剂。

嘱调情志,忌辛辣。

二诊:1994年5月12日。

服药3剂经净,胸次渐舒,口中爽和,余症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郁热有减,继拟原方进减。方用柴芩二丹归芍散,10剂。

三诊:1995年6月4日。

月经今晨来潮,周期已达28天,量中,色红,胸腹无不适。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肝郁已舒,血热渐平,经来爽畅,继拟调肝养血凉血以巩固之。处方:柴芩二丹归芍散,3剂。

例二:

朱某,女,31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97年9月21日。

慢性肝炎病史多年,近2年经事经常提前而至。近因劳累感胁肋胀满不适。月经于9月19日来潮,周期19天,量中等,色紫红、质粘稠,经前经期胸胁乳房胀楚,现经行第2天,自觉病情迁延难愈,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西医诊断:排卵型月经过多。生育史:1-0-3-1(末次人流扎管1995年)。舌暗红隐青,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热,热扰冲任。治拟疏肝凉血调经。方用柴芩二丹归芍散去白术加山栀、天花粉。

柴胡5g,黄芩10g,丹皮10g,当归10g,川芎6g,茯苓10g,泽泻10g,丹参10g,山栀10g,天花粉10g。5剂。二诊:1997年9月27日。

本次月经6天干净,现经净第2天,带下色黄,胸胁满闷,口苦口干,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薄黄微腻,脉滑微弦。经后气血伤耗,木郁土虚,湿热内蕴,拟清肝利湿止带。方用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加减:猪茯苓各10g,茵陈10g,山栀10g,赤芍10g,车前子10g,苡米209,丹皮10g,泽泻10g,广郁金10g,黄柏10g,川牛膝10g,生甘草10g。10剂。

嘱药后续服丹栀逍遥丸。三诊:1997年10月16日。今日月经来潮,周期27天,色转暗红,质稀稠适中,脘闷肋胀均减,唯时觉口干,心烦不宁,胸胁不适,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微弦。郁热渐平,效不更方,继拟原法投方。处方:柴芩二丹归芍散去芎加山栀10g,广郁金10g,5剂。

经净继服丹栀逍遥散。如此调理三个月经周期,随访半年未复发。

例三:

沈某,女,40岁,营业员,已婚。初诊日期:1996年4月28日。

人流+上环术后3个月,月经来潮4次,周期两4二--五3,天,量时多时少,色紫红,质粘稠。心烦易怒,小腹隐痛,牵扯阴中。现月经周期第15天(末次jj经4月13日),感小腹灼热,阴中不适,胸脘满闷,乳房微胀,似经将至之兆。盆腔透视:环位正常。妇科检查:双侧附件增厚,质软,压痛(+)。西医诊断:慢性附件炎。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微弦。证属肝郁血热,冲任不调。治拟:舒肝解郁,清热凉血。方用柴芩二丹归芍散去白术加川楝子、黄柏。

柴胡5g,黄芩10g,白芍10g,丹皮10g,当归10g,茯苓10g,泽泻10g,丹参10g,川楝子10g,黄柏10g。7剂。

二诊:1996年5月6日。

月经今日来潮,诸症减轻,舌脉同前,原方5剂。

三诊:1996年5月13日。

本次月经5月9日来潮,今日干净。周期26天,量中等,色红,质中,腹痛乳胀轻微,情绪仍易怫逆,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微有弦数。时值经后,议拟柔肝养血凉血调经为主。处方:柴芩二丹归芍散去泽泻、黄芩、川芎,加制首乌10g,山栀6g,炒枣仁10g,10剂。宗此旨调理二个月经周期而愈。

【按】此类月经先期,因郁火而致,徐老辨此经验是:量时多时少,色紫红或紫暗,质粘稠或夹血条,经前胁满乳胀或吊阴痛,多有情志波动史。其病机:有郁尚未成瘀,故小腹满而无刺痛,血中有热尚未妄行,故行经期多正常,经量略偏多或有时偏少。治则应以开郁凉血为主。选药忌用辛燥、苦寒之品,务在疏达肝郁。欲使肝气条达,必肝阴平秘;欲使肝阴平秘,必脾健血生。徐老选用归芍散和肝健脾为基本方,加之晦诊灵活增减,效多卓然。且多重平时用药,旨在滋阴养血,如生地、黄精、首乌、枣仁之属。以使肝血旺,肝气舒,肝郁解,肝火平。寓解郁凉血于滋阴养血之中,此为徐老治病求因的经验所在。

虚热内扰经先行滋阴养血施清经

清经汤。

组成:北沙参10g麦冬10g黄精10g玉竹10g炒生地10g炒白芍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丹皮10g山栀10g当归10g。

功用:养阴清热调经。

主治:虚热所致月经先期,量少,色鲜红,质粘稠。

方解:本方为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丹栀逍遥散(《内科撮要》)、二至丸(《医方集解》)三方合用加减而成。=青由士百瞎罕夕酪涩 甘苴乡雍潞 叫瞒骱执留滞.白术之温燥、云苓之渗利,以防耗损阴液。加黄精、玉竹、丹皮、山栀。方中沙参、麦冬、黄精、玉竹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燥;生地、白芍炒之滋肾阴而不腻,补肝血而敛收浮游之火;女贞、旱莲加强填精之力,使五脏之火得以平泄;丹皮、山栀凉血化瘀除烦以清心火;一味当归,补血而不滞,温行而不燥烈,可谓补中有行之妙。如虚热甚加鳖甲、知母滋阴清热而兼化瘀;虚烦不寝加炒枣仁、生龙牡以养心安神;头晕耳鸣重用白芍,经行不畅加丹参以养血凉血调经。

案例:

例一:

朱某,女,29岁,会计,已婚。初诊13期:1997年5月1613。

近三个月月经提前妄行已5次,甚则十六七13一行。量少,色鲜红,质粘稠。头晕耳鸣,夜寐不实,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体渐瘦弱。末次月经5月1313,周期19天,自测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相,三个月前因左侧异位妊娠行左侧附件切除术,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经行第3天,量少不爽,舌干咽燥,颧红唇赤,虚烦不宁。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证属阴虚内热,血海不宁。治拟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汤去旱莲草加丹参。

北沙参12g,麦冬10g,黄精10g,玉竹10g,炒生地10g,炒白芍10g,女贞子10g,丹皮10g,山栀10g,当归10g,丹参10g。3剂。

二诊:1997年5月813。

月经已净,仍觉内热起伏,午后为甚,烦热少眠。近2日大便偏干,213一行。舌脉同前。本体阴虚,又兼经水频下,血去频仍,不能归精于肾,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故而诸症未减。继守原法进减:北沙参12g,麦冬10g,玉竹10g,黄精10g,生熟地各10g,炒白芍10g,炒枣仁10g,生首乌10g,当归10g,制鳖甲129(先煎)。10剂。

三诊:1997年6月7日。

虚热已退,夜寐能安,情绪稳定,大便自调,舌红已减,薄苔已生。现月经周期第26天尚未来潮,已趋于正常,嘱服用归脾丸以补益心脾。并拟原方加丹参10g,5剂,嘱经至服用。

四诊:1997年6月18日。

月经于6月9日来潮,周期28天,量中,色红,调畅,5天净。现月经第9天,上月自测基础体温,已呈典型双相。嘱继服归脾丸以善后。

例二:

潘某,女,38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92年元月3日。

近半年月经提前而至,周期赫天,量少,色鲜红,行而不爽。经行面红如妆,虚烦不宁,潮热盗汗。末次月经:1991年12月21日,现月经第13天,心神焦虑,恐经先至,自感阴中灼热,隐痛,小腹胀坠。子宫内膜息肉反复刮宫已4次,生育史:2-0-3-2(末次足月产+输卵管结扎已5年)。舌质红,少苔,脉细微数。多孕、流产,加之胞宫屡受刀圭所伤,阴精伤耗,血海虚盈,内火扰动,肝肾亏损。治拟养阴增液,调补肝肾。方用清经汤去山栀重用白芍,加首乌、炙甘草、盐炒黄柏。

北沙参15g,麦冬10g,黄精10g,玉竹10g,炒生地15g,炒白芍209,女贞子10g,丹皮10g,当归10g,炒枣仁12g,盐炒黄柏6g,制首乌10g,炙甘草10g。7剂。

二诊.1992年元月15日。

虚烦已宁,阴中灼热,小腹胀坠减轻。昨日月经来潮,周期25天,量少,色鲜红,质粘腻。感口干,手心发热。舌脉同前。药既中鹄,继守原法出入。原方去旱莲草加丹参10g,5剂。

三诊:1992年元月23日。

本次月经6天自止。周期已属正常。现经净3天,诸证悉减。唯觉午后内热,口于咽燥。恐痼疾复发,决心继服中药治疗。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细微数。阴血尚未平秘,继守原法。处方:清经散去山栀加制鳖甲129(先煎),10剂。如上调理3月,经事如候,随访半年未复发。

例三:

夏某,女,29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98年11月14日。

月经一月二至已4个月,经色鲜红,质粘稠,量少,2-3日即净。平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末次月经11月3日~11月5日,量少,甚则点滴而下。刻下头晕目眩,烦热心悸,口干欲饮,溲赤便结,婚后2年,近一年内连续2次妊娠40余日,如期而堕。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此属屡妊屡堕,伤损肾阴,致使阴不涵阳,虚火内生,冲任匮乏,经水枯涸。治拟滋阴益肾,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汤去山栀、当归加制鳖甲、知母、生首乌。

北沙参15g,麦冬10g,黄精10g,玉竹10g,炒生地10g,炒白芍209,女贞子10g,旱莲草10g,丹皮10g,制鳖甲209(先煎),知母10g,生首乌10g。10剂。

二诊:1998年11月29日。

药后头晕目眩减轻,虚烦亦有明显好转,大便自调。今晨月经来潮,量稍增多,鲜红粘腻,周期已属正常。唯觉口干欲饮,心悸少寐,肾阴已得顾护,然内热未除,津液被灼,一神受扰,继守原法加减北沙参12g,麦冬10g,黄精10g,玉竹10g,炒生地10g,炒白芍10g,女贞子10g,丹皮10g,知母10g,炒枣仁10g,丹参10g。5剂。

三诊: 1998年12月413。

本次月经413净,量较前增多,色质均趋正常。现经净口,略感口干,动则心慌。舌脉同前,经去阴伤,当再议养阴清热为旨。拟11月1413方20剂,水泛为丸如梧子大,平13进服,每次20丸,每日3次,经期继服11月2913方3剂,调理半年后,经事如常,停药3个月后喜得孕育,并足月分娩,母子平安。

【按】月经先期而至属热者,何以分虚实?傅青主以量之多少分之。论为"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亦有余,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亦不足也"。徐老则不然,他认为,阴虚火热者,可致月经先期,亦可致月经后期及经期延长,其因虚热致先期者,主要由虚火炽盛所致。其因虚热致月经后期及经期延长者,多因夹郁、夹滞、夹瘀使然。因此辨识此症除一般虚证表现外,常需掌握二点:一为舌红少苔而无瘀点瘀斑,二为经量粘稠鲜红。徐老宗傅氏壮水制阳之旨,拟用清经汤,意在填补肾水,补血生精,以使五脏之阴,得此而能滋。徐老临诊,症变而方不变,且以不变而应万变,妙在审症加减。如案一缘于刀圭所伤,冲任受损,阴液伤耗,虚热内灼。治以滋阴养液调经,加用丹参养血和血调经,生首乌养血润便。制鳖甲育阴潜阳,炒枣仁养血安神。例二反复刮宫,经水频下,虚火内灼,肝脉挛急,而致阴中灼热,小腹胀坠,重用白芍,伍以甘草、首乌,以养肝血,缓肝急,盐炒黄柏、引药入下焦,去虚火而坚阴液。例三缘于肾精受损,阴不涵阳,故重用鳖甲,以育阴潜阳,白芍以柔肝制火。徐老治疗虚热,常重用白芍、鳖甲、枣仁之属,认为,肝为女子先天,诸阴之虚,首易伤肝,重剂用之可饮阴歇阳。鳖甲养阴而兼化瘀,可防虚火灼阴之弊。枣仁养心安神,除烦,间以助上药退虚热之力。如缘由虚热而致他疾者,此方均可施用。且常获桴鼓之效。

气虚失摄"经早"恙,健脾益肾双补汤

双补汤。

组成:党参10g山药10g茯苓10g莲子肉10g芡实10g补骨脂5g肉苁蓉10g山萸肉10g五味子5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巴戟天10g。

功用:健脾益肾,固冲调经。

主治:气虚所致月经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淡或淡暗,质稀薄。

方解:中气不足,则先期,色清、质稀。元阳不足,则先期量少,色淡暗、质稀。肾为诸阳之根,"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故脾肾阳虚,重在益肾,而肾又为封藏之脏,水火之宅,阳虚者必兼阴亦不足。如纯专健脾,则肾虚不煦,脾阳难振。如专温肾,则肾精不填,孤阳难生。故必予脾肾双补为要。双补汤双补脾肾,方中党参、茯苓,益气健脾,配以山药,健脾补虚之力更强。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肾阳,质润而不燥,莲子、芡实、山萸肉、五味子、覆盆子滋肾敛阴,全方重在润补肾阴而振脾阳,敛阴益肾而扶肾阳。方中补骨脂辛温,五味子酸涩,恐有伤阴涩滞之弊,故用量少于他药一半。徐老虑此症为耗血之疾,组方用药处处不忘"女子阴常不足"之训,以甘润温补为主,而收益肾健脾之效。如量多加炙黄芪、升麻炭;经期延长加血余炭;小腹空坠加炒枳壳;难眠多梦加炒枣仁;腰膝酸冷加杜仲。

案例:

例一:马某,女,21岁,工人,未婚。就诊日期:1998年7月8日。

经不及期已数载,或一月二潮,或二旬一至。量多,色淡,质稀。末次月经7月7日(上次月经6月18日)。现经行第2天,量多色淡质稀,气短懒言,心悸少寐,小腹空坠,腰膝酸软。曾经西医诊治,拟诊: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全)。经用黄体酮治疗后周期能延长至25、26日一至,但停药复发。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虚弱。证属脾肾阳虚,治拟健脾益肾,方用双补汤去茯苓加升麻炭、杜仲。

党参15g,山药10g,莲子肉209,芡实10g,补骨脂5g。肉苁蓉10g,山萸肉10g,五味子5g,菟丝子10g,巴戟天10g,升麻炭10g,杜仲10g。5剂。

二诊:1998年月7月12日。

月经干净1天,经量明显减少,现感头晕心悸,倦怠乏力,带下量多,质稀无味,绵绵不断。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下注胞宫,当以健脾益肾,敛阴固冲。处方:双补汤去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补骨脂加炒苍白术各10g,炙黄芪12g,炒枣仁10,炒芥穗10g,10剂。

三诊:1998年8月1日。

药后带下减少,体力渐复,睡眠已安。月经今日来潮,周期25天,已趋正常。量中,色淡红,质稀稠适中,稍感头晕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数载之恙,已获初效,继原法。处方:双补汤加炙黄芪10g,5剂。

如此调治三个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砭而天,自测基础体温呈典型双相。停药观察半年未复发。

例二:张某,女,30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96年10月23日。

化疗后经期提前三个月,常常二旬一至,末次月经10月12日~10月18日,量少,色淡暗,质稀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纳谷不香。半年前因侵蚀性葡萄胎三次刮宫并行化疗三个疗程。近因稍劳,自觉诸症加重。血HCG(一),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肾虚脾弱,失去封藏所致。治拟益肾健脾,填精固冲。方用双补汤去芡实、五味子、覆盆子加炙黄芪、杜仲、砂仁。

党参10g,山药10g,茯苓10g,莲子肉10g,补骨脂10g,肉苁蓉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巴戟天10g,炙黄芪12g,杜仲10g,砂仁5g(后下)。7剂。

二诊:1998年11月4日。

月经今日来潮,周期23天,量少,色淡暗,质稀薄,夹小血块,行而欠爽。感腰酸乏力,纳少运迟,倦怠乏力,寐少多梦。舌脉同前。冲任不固,胞脉虚滞。处方:双补汤去五味子、芡实、覆盆子加鸡血藤10g,川牛膝10g,炒枣仁10g,炒谷芽309,3剂。

三诊:1998年11月8日。

药后经量稍增,色转淡红,无血块。今日已净,诸证悉减。带下清稀,量稍偏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继拟调补脾肾为旨。处方:双补汤加黄芪10g,炒枣仁10g。10剂。

如此调补个,月经正常,周期赫天,量中,色红,体力渐复,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例三:季某,女,51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94年7月18日。

月经紊乱8个月,先期而至,量偏多,色淡暗,质稀薄,腰酸耳鸣,倦怠嗜睡。西医诊断: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现经早18天一潮,行已8天未净。量偏多不止,腰膝酸冷,小腹空坠,面目虚浮,倦怠不已。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肾气虚弱,中州不健,统血无力。治拟益肾健脾,固冲调经。方用双补汤去茯苓;断肉10g,鹿角胶10g(烊)。

党参10g,山药10g,鹿角胶10g(烊),断肉10g,莲子肉10g,芡实10g,补骨脂10g,肉苁蓉10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巴戟天10g。5剂。

二诊:1994年7月23日。

药进经止,腰酸腹坠已愈。唯感疲惫,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绵绵不断。舌脉同前。原法拟方,双补汤去肉苁蓉、巴戟天加炒白术、炒芥穗:党参15g,山药209,茯苓10g,莲子肉12g,芡实10g,补骨脂10g,山萸肉10g,五味子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炒苍白术各10g,炒芥穗10g。7剂。

三诊:1994年8月7日。

昨日月经来潮,周期已后延至26天,属正常。经量中,色淡红,质适中。小腹隐隐作坠,头晕乏力心悸。继拟脾肾双调。处方:双补汤加炒枣仁10g,10剂。药后嘱服肾气丸、归脾丸善后。

一年后见其询及经事,喜日药后经事复常三潮后断绝,至今已10月余,身心无恙。

【按】"经水出诸肾","调经之本在肾"。肾精内藏,脾土健旺,化谷布津,化赤为血,下行于胞中,则经水按时满盈。今肾精不实,肾气不守,脾失其煦,中气虚衰,生化统摄无权,经水先期。徐老辨治此症,得在综观月经,症状及舌脉而定之。其要点是:经色淡,或淡暗,经质稀薄,甚则稀薄如水;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疗重在敛阴为主,温阳、益气寓于其中,忌用升举,温燥之属。选药喜用甘淡酸涩之类。如山药、莲子、芡实三药联用,双补脾肾,被视为要药。经期、经后均相适宜,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温补肝、脾、肾,亦为徐老所常用。且临诊常详审病机,投药有所侧重。如例一偏于脾阳虚弱,故方中重用党参、莲子。例二脾肾两虚,故加用杜仲、黄芪以双调。例三偏于肾气虚惫,故加用鹿角胶、川断肉以温摄固经,此类患者平时多有带下清稀不断,徐老双补汤稍事进减投以止带,使湿浊去,脾精实,肾阴充,三阴调畅,经水自调。

【小结】

月经先期,先贤论述颇多,不外因虚、因热、因瘀。徐老临诊50余载,屡效此症,认为多为虚热,气虚所致。前者多发中年,每因孕、产、乳、病,后者多发于青春期、更年期,每因思虑.失养、察赋不足。此症尚属经期改变,多未累及经量,尚属月经不调的始发症状。治疗重在平时。轻症者可予经前7~10天开始,症重者则于经净开始调补,常获效满意。

(梁文珍)

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也称经期错后,经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可见于黄体功能不健、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血等。月经后期如伴经量减少,常可发展为闭经,故应及早调治。

徐老认为本病有虚实两端,虚者精血不足,实者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随至月经后期。临床可见实寒、虚寒、血虚、气滞、痰湿五种证型。其代表方剂有艾附暖宫丸、琥珀散、过期饮、芎归苍附六君汤、.养血八珍汤。

阳虚内寒呈经迟,扶阳抑阴先暖宫

艾附暖宫丸

组成:炒艾叶39香附10g 当归10g 白芍10g熟地15g川芎5g黄芪10g吴茱萸39肉桂39川断10g功用:扶阳祛寒调经。

主治:阳虚里寒所致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无块。方解:本方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气血生化不足,运行无力,经行后期。方中艾叶、香附辛香气雄,擅长温血海而暖胞宫;四物汤养血活血,补益冲任;黄芪补气助运;吴萸、官桂温阳祛寒;蝌肾通经。全方补气温阳与滋阴养营相须为用,具阳生阴长,互生互化之义,尤以艾附为君。辛通香窜,领诸药煦育胞宫,使阳振阴消,氤氲不息,则虚冷之疴自可消弥。本方意在扶阳抑阴,温宫养血。其药力较温经汤为缓,补力温和,宜于久服。若经血量少者,加用鸡血藤、红花养血活血调经,子宫发育欠佳者,加用紫河车、巴戟天、茺蔚子。益肾填精,促进子宫发育。

案例:

例一:王某,女,29岁,工人,未婚。初诊日期:1992年5月9日。

经期延后两年。月经史磊三蒜天。末次月经1992年3月30日。经量偏少,色淡质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得热则舒,伴腰酸无力。尿HCG(一),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阳虚里寒,生化不足。治拟扶阳散寒,养血调经。处方:艾附暖宫丸加鸡血藤、党参。

炒艾叶39,香附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5g,黄芪10g,吴茱萸39,肉桂39,川断10g,鸡血藤15g,党参10g。5剂。

复诊:1992年5月14 日。

上方服用5剂后,月经来潮,量较前增多,色淡红,无腹痛,舌脉如前。予调经八珍汤(丹皮10g,丹参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5剂。经后再服艾附暖宫丸15剂。治疗两月后随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例二:

张某,女,32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94年8月6日。

经期推后半年。患者1994年3月人工流产后,月经40-45天一次。曾服用当归养血膏无显效。腰痛欲折,头晕乏力,末次月经:7月2日。妇检无异常。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人流手术直损冲任,肾阳虚损,寒从中生,生化失期。投以温肾养冲调经。处方用艾附暖宫丸加补骨脂、狗脊。

炒艾叶39,香附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5g,黄芪10g,吴茱萸39,肉桂39,川断10g,补骨脂10g,狗脊10g。7剂。

复诊:1994年8月15日。

服药后月经来潮,量中等,色黯淡,轻微腹痛。刻下月经将净,舌脉如前。原方继进14剂。一月后随访,月经周期正常,诸症均消。

例三:刘某,女,19岁,学生,未婚。

初诊日期:1993年7月10日。

月经延后两年。月经16岁初潮,60--生70天,有时需肌注黄体酮。末次月经:1993年5月20日,经来量少,色淡质稀。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发育欠佳。舌淡,苔薄,脉细弱。此为先天不足,肾气虚衰,胞脉虚寒,经迟而下。治宜温肾扶阳调经。处方用艾附暖宫丸加仙灵脾、茺蔚子、紫河车。

炒艾叶39,香附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5g,黄芪10g,吴茱萸39,肉桂39,川断10g,仙灵脾10g,茺蔚子10g,紫河车10g。7剂。

二诊:1993年7月18日。

服药后,月经来潮,量中,色转红,质中,舌淡红,脉细弦。原方加鸡血藤10g,5剂。经后继进艾附暖宫丸。

三诊:1993年2月30日。

宗原法治疗二月,月经周期30--32天,量色正常。

【按】虚寒型月经后期为阳气不足,阴寒内胜,脏腑虚寒,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少,冲任不能按时通盛,血海满溢延迟所致。徐老采用古人治疗宫寒不孕的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后期,取其扶阳抑阴,暖宫养血之意,用于(1)月经后期,量少,色淡;(2)经期小腹隐痛,得热则舒,伴腰酸乏力;(3)舌淡苔白,脉沉尺或细弱;(4)流产,服避孕药后,月经过少,无剧烈腹痛;(5)月经过少伴不孕,子宫发育不良等。徐老治疗月经病,注重周期用药,对于此证平时用艾附暖宫丸,扶阳抑阴,经期更用调经八珍汤加鸡血藤、红花养血调经。若为肾气未充,子宫发育不良,可选用二丹四物汤和补肾养冲汤加减。经后服用补肾八珍,调补三阴,子宫发育不良者,用补肾养冲汤加茺蔚子,徐老认为茺蔚子有补益肝肾,活血调经,促进子宫发育的作用。

经行后期因实寒,通经方选琥珀散

琥珀散。

组成:当归10g熟地15g 白芍10g 肉桂39丹皮10g三棱10g莪术10g玄胡10g乌药10g刘寄奴10g

功用:温经散寒调经。

主治:实寒所致经期延后,量少有块,小腹冷痛。

方解:所用琥珀散由《本事方》琥珀散去菊花、蒲黄,加元胡、乌药而成。徐老认为本证虽属寒凝血瘀,但由于气血互根互用的关系,瘀血内阻必致气行不畅,气机阻滞又加重血瘀,故在温经散寒的同时,不忘调理气机,加用元胡、乌药,不仅能调气行血,且能行气止痛。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熟地、自芍养血活血调经;莪术、三棱、丹皮、刘寄奴活血祛瘀。全方重在温通,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若腹痛剧烈眷,加制乳没行瘀止痛;寒瘀明显,后期量少者,加桃仁、红花,化瘀调经;经量多者,加川断补肾固冲止血;腰骶酸痛者,加淮牛膝补肾强腰。

案例:

例一:钱某,女,18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90年2月1日。

经期错后半年。初潮月经规则,因经期饮冷,近半年月经天。末次月经:1990年1月25日,量少,经色紫暗,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舌暗,苔白,脉沉紧。证属寒客冲任,血凝不畅。治拟温经散寒,活血调经。处方:琥珀散加红花、蒲黄、五灵脂。

当归10g,熟地15g,白芍10g,肉桂39,丹皮10g,三棱10g,莪术10g,玄胡10g,乌药10g,刘寄奴10g,蒲黄10g,五灵脂10g,红花10g。20剂。

复诊:1990年2月30日。

月经34天来潮,经量较前增多,色红,有小血块,无明显腹痛,舌脉如前。经期改用二丹四物汤(丹参129,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2g,玫瑰花6g,月季花6g,茺蔚子10g,元胡10g,怀牛膝10g,郁金10g,香附10g)5剂。经后继进琥珀散。如法治疗两月,月经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二:

程某,女,29岁,个体户,已婚。初诊日期:1989年10月9日。

经期延后年余。1988年7月中孕引产后,月经期推后,38~40天一行,量如常,色暗有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腰痛如折。舌暗,脉沉紧。

末次月经:1989年10月1日。西医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为寒凝胞脉,血行迟滞之实寒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调经。处方:琥珀散加淮牛膝、桃仁、川芎。

当归10g,熟地15g,白芍10g,肉桂39,丹皮10g,三棱10g,莪术10g,玄胡10g,乌药10g,刘寄奴10g,淮牛膝10g,桃仁10g。连服20剂。

复诊:1989年11月3日。

服上方后,月经按期来潮,量色正常,腹痛明显减轻,畏寒消失,舌如前,脉弦滑。嘱继续治疗一月以巩固疗效。例三:王某,女,32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91年5月9日。

经期延后三年。既往月经13兰天,近三年,月经50~60日一次,量少,色暗,小腹冷痛,结婚两年未孕,末次月经:1991年4月10日。西医诊为原发性不孕,月经稀发。此为寒客胞中,血为寒凝,运行涩滞,冲任欠通,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治宜温经散寒,活血调经。处方:琥珀散加鸡血藤、丹参、制香附。

当归10g,熟地15g,白芍10g,肉桂39,丹皮10g,三棱10g,莪术10g,玄胡10g,乌药10g,刘寄奴10g,鸡血藤209,丹参10g,制香附10g。7剂。

二诊:1991年5月18日。

服7剂后,今日月经来潮,量较以往增多,色暗红,小腹仍有冷感。原方去熟地加艾叶10g,吴萸10g。继进5剂。经后予调经八珍:丹参10g,丹皮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7剂。益气养血,活血调经。三诊:1991年9月26日。

近几月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8月10日,查尿HCG(+),改服寿胎丸。

【按】本方用于实寒型月经后期。寒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见月经后期。徐老根据"寒者温之,瘀者散之"的原则治疗本证重在温通,温可散寒,通可祛瘀,寒散瘀去则经自调。临床应用要点:(1)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有块;(2)经行腹痛;(3)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月经后期;(4)舌暗苔白,脉沉紧或沉迟。徐老认为内异症之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痛经也是血瘀的主要表现,若伴有后期量少,即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徐老使用本方多加川芎,认为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上至巅顶,下至血海",活血止痛,与方中化瘀之品配合,可有效缓解经期腹痛。对方中三棱、莪术的运用,徐老也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这两味药正如张锡纯所说的为化瘀之要药,无论有形之实或无形之滞,均能迎刃而解,其药性比香附还要平和,用于妇科尤佳。

血瘀经迟宜通经,方宜化瘀过期饮

过期饮。

组成:当归10g 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红花10g桃仁10g香附10g肉桂39莪术10g丹参10g益母草10g。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主治:瘀血阻滞所致月经后期,量少,色紫红有块,小腹胀痛。

方解:本方为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经期延后,量少色紫,小腹胀痛,多为瘀滞。主以活血化瘀为治,徐老用桃红四物为活血调经的基本方,加用莪术、丹参、益母草加强其活血化瘀的功效。瘀滞而成,多为气滞寒凝,故方中用香附理气行滞,使气行血行;肉桂温经散寒通脉,使寒瘀得化,冲任气血调畅,经来有时。肉桂温经,寒象不明显可除去;后期量少,加用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若以气滞为主,小腹胀痛以胀为主,或兼胸胁胀满,可加用台乌药、枳壳;若痛胜于胀,以寒凝为主,可加用吴萸、炒小茴;痛经明显加制乳没。

案例:

例一:吴某,女,35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93年5月8日。

经期延后半年。患者因家事情志抑郁,日久不展。月经逐渐推后,两月一行,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痛,经前两乳}胀痛,末次月经:1993年4月25日。舌紫暗,脉涩。证属气滞血瘀,治宜理气活血,化瘀调经。方用过期饮加枳壳、木贼草、绿萼梅。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红花10g,桃仁10g,香附10g,肉桂39,莪术10g,丹参10g,益母草10g,枳壳10g,木贼草10g,绿萼梅10g。14剂。

复诊:1993年5月28日。

服药后月经33天来潮,经前乳胀消失,经量偏少,色红有块,小腹微胀,舌暗红,脉弦滑。原方去木贼草、绿萼梅加乌药10g,鸡血藤209,继进20剂。两月后随诊,未见反复。

例二:

张某,女,28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90年3月22日。

行经期延后8月。既往月经正常,近8月来月经而二--菊0天,末次月经:1990年3月13日。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刻下小腹微胀,舌苔正常,脉涩。诊为气滞血瘀。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调经。方用过期饮加元胡、川楝子、绿萼梅。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红花10g,桃仁10g,香附10g,肉桂39,莪术10g,丹参10g,益母草10g,元胡10g,川楝子10g,绿萼梅10g。20剂。

复诊:1990年4月16日。

服药后,月经32天来潮,经行通畅,无明显腹痛,脉滑利。经后投以调经八珍善后。

例三:

胡某,女,35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93年6月6日。

经期延后4年。近4年月经错后,40~45天一行,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舌淡苔薄白,脉迟缓。末次月经:5月20日。证属血寒气滞,瘀血内阻,治宜温经活血,理气消瘀。方用过期饮加鸡血藤。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红花10g,桃仁10g,香附10g,肉桂39,莪术10g,丹参10g,益母草10g,鸡血藤10g。14剂。

二诊:1993年6月25日。

药后经行,量增多,仍有黑色血块,小腹隐痛,原方加

刘寄奴10g,乌药10g。继进5剂。

三诊:1993年9月2日。

过期饮加减服用3个月,月经周期正常,量中,血色渐红,轻微腹痛,余无不适,乃属气血已调,瘀结已去。

【按】血瘀所致月经后期临床较为常见,气血失调,瘀阻胞脉,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以致月经后期。徐老根据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瘀者消之的原则,使用过期饮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使气血调畅,经至如期。其辨证要点:(1)经行延后,色紫暗有块;(2)经行腹痛;(3)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或弦。徐老认为瘀滞越重,痛经越明显。舌见瘀斑、瘀点,多为久瘀,朱砂样红点往往表明有新瘀,可供辨证参考。徐老以为妇女以血为本,凡经带胎产诸病,不论寒热虚实,最后均导致气血瘀结,故瘀血阻滞为妇科最常见的发病机理。对于采用补虚之法难以奏效、病情长久者,可是用本方治疗,瘀滞严重者,可适当加用土鳖虫、穿山甲、苏木。

痰湿经迟脾湿理,芎归苍附六君期

芎归苍附六君汤

组成:川芎5g当归10g炒苍术10g香附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制半夏10g陈皮5g甘草5g。

功用: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主治:痰湿壅滞所致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粘稠,形盛多痰。

方解: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脾益气;陈皮行脾和中;半夏燥湿化痰;苍术燥湿健脾。痰湿内盛,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月经后期,故用香附疏肝理气;当归、川芎养血和血,诸药配合能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养血调经。中气健运,痰湿无以滋生,气血归于正化,则冲任通盛,月经依时而下。白带多者,加樗白皮,清热燥湿,固涩止带;经量减少者,加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通经;纳差脘闷者,加山楂、砂仁;浮肿者,去甘草加鹿角胶;多囊卵巢者,选加皂刺、三棱、莪术。

案例:

例一:王某,女,34岁,会计,已婚。初诊日期:1993年6月7日。

月经错后6月。既往月经规则,自1993年始月经逐渐延后,人渐肥胖,甄5-6亏,末次月经:1993年6月1日。经来量少,色淡,质粘稠,脘闷纳果,舌淡胖"苔白腻,脉滑。证属痰湿内盛,经脉阻滞。治宜燥湿化痰,养血调经。方用芎归苍附六君汤加砂仁、山楂。

川芎5g,当归10g,炒苍术10g,香附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制半夏10g,陈皮5g,炙甘草5g,砂仁39,山楂309。7剂。

二诊:1993年6月15日。

服药后脾运渐佳,饮食增加,饭后无饱胀,原方继进10剂。

三诊:1993年9月3日。

于7月3日月经来潮,量少,色淡红,质中。芎归苍附六君汤加泽兰10g,红花10g。每月服用14剂,2月后月经期、量、色均正常。

例二:郑某,女,32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91年4月8日。

经期延后一年。近一年月经推后丽兰丽天。

末次月经:3月25日。经色淡红,质地粘稠。平素白带量多,质粘腻,体倦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滑。诊为脾虚湿困,胞脉阻滞。治拟健脾燥湿,活血调经。方用芎归苍附六君汤加淮山药、苡仁、樗白皮。

川芎5g,当归10g,炒苍术10g,香附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制半夏10g,陈皮5g,炙甘草5g,淮山药10g,苡仁309,樗自皮10g。7剂。

二诊:1991年4月16日。

服药后带下量明显减少,腻苔渐退,仍觉腰酸乏力。原方加炙黄芪15g,杜仲10g,10剂。

三诊:1991年4月27日。

今日月经来潮,经色正常,质中无粘稠,无腰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宗原法治疗1月以巩固疗效。

例三:严某,女,33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94年7月15日。

经期延后十余年。患者自月经初潮起,月经赢天,量逐渐减少,色淡。末次月经:1994年6月27日。结婚多年未孕,形体肥胖,多毛,"B"超提示:双侧卵巢均增大。西医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痰湿内阻,血运不畅。治宜燥湿化痰,活血调经。方用芎归苍附六君汤加皂刺、莪术。

川芎5g,当归10g,炒苍术10g,香附10g,党参10g,自术10g,茯苓10g,制半夏10g,陈皮5g,炙甘草5g,皂刺10g,莪术10g。10剂。

二诊:1994年8月2 日。

服上方后,月经37天来潮,量略增加,色淡质稀,曼用二丹四物汤加益母草209。5剂。经后继服原方10剂。三诊:1994年10月7日

宗上法治疗三月,月经恢复正常。

【按】芎归苍附六君汤是徐老的经验方,其方补虚去实,标本同治,融健脾化痰,调气活血为一体,用于痰湿型月经后期。徐老认为痰湿内盛,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导致经期延后。其辨证要点:(1)经期延后,经血时常混杂粘液;(2)平素带下量多;(3)形体肥胖;(4)舌淡胖,苔白腻,脉滑利。此证型可见于肥胖伴不孕、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血虚经迟重养血,养血八珍汤方杰

养血八珍汤。

组成:黄芪10g山药10g枸杞予10g何首乌10g当归10g甘草5g 白芍10g 川芎5g 熟地10g 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

功效: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主治:血虚所致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面色萎黄。

方解:徐老根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理论,用补气养血的代表方八珍汤加味治疗血虚经迟。方中四君子加黄芪、山药以资生化之源,使气生血长,且能推动血之运行;四物补营养血,加枸杞子、何首乌,滋养肝肾,填精益血,取精血相生,肝肾同源之法。使血海充盈,经血如期而下。若心悸失眠者,加何首乌、柏子仁,养血安神;脾虚血少者,加鸡内金、砂仁;经量少者,加鸡血藤、红花。

例一:王某,女,18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90年7月24日。

月经延后二年。16葡Z鬲-J亏天。末次月经:6月30日。自幼挑食,初潮始,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如水,经时小腹隐痛,按之则舒,面色萎黄,头晕乏力,食欲欠佳。舌淡,脉细。证属营血不足,冲任亏虚。治宜补血养营,益气调经。方用养血八珍汤加制香附。

黄芪10g,山药10g,枸杞子10g,制首乌10g,当归10g,甘草5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制香附10g。7剂。

二诊:1994年8月2日。

药后,自诉诸症减轻,面色转润,舌脉如前。原方继进10剂。

三诊:1994年8月12日。

服药10剂后,月经42天来潮,量中色淡红,轻微小腹疼痛,舌脉如前。更用调经八珍(丹参10g,丹皮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加鸡血藤10g,红花10g,5剂。经后继予养血八珍汤调治。两月后随访,月经恢复正常。

例二:陈某,女,29岁,护士,已婚。初诊日期:1989年7月2日。

人流后月经延后4月。1989年3月2日,因孕40天,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月经推后,40--45日一潮。伴腰酸乏.力,末次月经:1989年5月30日。舌淡,脉细弱。人流术丘茸向}售 向海茱能蜱时溢嚣 叫珊日终吾期治官希气养血调经。方用养血八珍汤加淮牛膝、桑寄生。

黄芪10g,山药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0g,当归10g,甘草5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淮牛膝10g,桑寄生10g。5剂。

二诊:1989年7月7日。

服药后月经来潮,量偏少,无明显腰酸,舌淡红,脉细弦。更用二丹四物汤加鸡血藤209,红花10g。5剂。经后继服养血八珍汤5剂调治。

三诊:1989年10月3日。

按上法调治两月,月经周期30~32天,量色正常,悉症皆除。

例三:杨某,女,40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92年3月7日。

月经延后两年。既往月经正常气≯天,近两年月经40--50天一次,量少色淡,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失眠。末次月经:1992年3月1日。舌淡红,脉细弱。证属冲任气血不足,经血不能按时满溢。治宜益气养血,活血调经。方用养血八珍汤加鸡血藤、柏子仁。

黄芪10g,山药10g,枸杞子10g,制首乌209,当归10g,甘草5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鸡血藤10g,柏子仁10g。20剂。

二诊:1992年4月15日。

服药后月经1992年4月6日来潮,量稍增,色淡红,睡眠好转,头晕心悸消失。舌淡红,脉弦细。原方继进20剂。

三诊:1992年5月14日。

治疗两月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徐老认为妇女以血为本,经血为血所化。各种原因导致的营血不足,冲任血少,均可使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造成月经后期。血之与气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相辅而行,血是产生气的物质基础,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补气可以生血,补血可以益气,故古籍有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之说,所以治疗血虚经迟重在养血,气血双补。本方适用于:(1)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 (2)体质虚弱,或有慢性病史;(3)面色萎黄,心悸少寐;(4)舌淡,脉细弱。血虚气虚,气虚则血滞,故月经后期量少时,徐老常加用鸡血藤、红花养血活血调经。徐老认为鸡血藤色赤入血,补血行血通络,红花养血活血,两药补而不滞,行中有养,可有效增加血量。

【小结】

月经后期是临床常见的月经病。徐老认为诸多证型中,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多见。因此,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之法最为常用,过期饮为其代表方剂。治疗主张通中有养,养中有调,周期用药,使化源充盛,气血调和,经期如候。另外芎归苍附六君汤、养血八珍汤临床也较常用。

(李伟莉)

3.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1~2周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本病相当于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徐老认为其主要病机是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根据不同证型,常用益母胜金丹、补肾八珍汤、调经八珍汤、二丹四物汤进行调治,多获良效。

气乱血乱理肝脾,益母胜金丹相宜

益母胜金丹加柴胡。

组成:益母革10g白术10g香附10g丹参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柴胡5g。

功效:舒肝解郁,和血调经。

主治:肝郁血乱所致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少腹胀痛。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四物养血调经,白术和中健脾以防肝旺克犯脾土,既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义,又有疏肝健脾之功;香附助柴胡疏达之力,合四物理气养血调经;肝郁气滞,瘀血内停,见经血色暗有块,小腹胀痛,故用益母草、丹参活血祛瘀调经。徐老组方意在疏肝理脾,和血调经,肝气得舒,气血调和,经至如期。肝肾为子母之脏,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也郁矣,临床若见腰膝酸软,经量减少者,可加枸杞子、补骨脂、关沙苑、狗脊补肾益精血;经前乳胀明显者,加木贼草、绿萼梅疏肝经之郁;经量多者,加炒地榆、乌贼骨或乌梅固冲止血;经量少者,加红花、益母草养血活血调经;肝郁化热,症见苦咽于,心烦易怒,加丹皮、栀子清肝泻热。

案例:

例一:孟某,女,30岁,干部,已婚。初诊13期:1976年3月20日。

经期先后无定期5年。月经18蒜天,末次月经:1976年2月25日,量少色紫红有块,下腹痛,腰酸楚,经前心烦易激动,经后逐渐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肝郁气血阻滞。治宜疏肝解郁,和血调经。方用益母胜金丹加柴胡。

益母草10g,白术10g,香附10g,丹参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柴胡5g。7剂。

二诊:1976年4月1日。

服药后情绪改善,小腹微微胀痛,舌脉如前。为月经将至。原方加泽兰10g,元胡10g,5剂。

三诊:1976年4月11日。

4月9日月经来潮,量较以往增多,腹痛稍减,经后继服益母胜金丹加柴胡。按上法治疗两月,月经赫天"量色质基本正常。

例二:

李某,女,23岁,干部,未婚。初诊日期:1978年5月8日。

经行先后无定期6月。既往月经正常,近半年,经期或先或后。3~5/22~50天。末次月经:1978年4月26日。量中,色紫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脘闷食少。苔薄白,脉弦。证属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治宜疏肝解郁,和血调经。方用益母胜金丹加柴胡、云苓、绿萼梅。

益母草10g,白术10g,香附10g,丹参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柴胡5g,云苓10g,绿萼梅10g。7剂。

二诊:1978年5月16日。

服药后食量增加,脘闷消失。效不更方,原方继进扫。

三诊:一1978年5月25日。

行经5天,周期24天,经色转红,有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后每月服用益母胜金丹加柴胡10剂,3月后月经恢复正常,悉症俱除。

例三:吴某,女,30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89年6月3日。

经行先后不定两年。月经14嘉=翥天。末次月经:1989年5月15日,量偏多色红夹块。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红,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热,气血失和。治宜疏肝清热,和血调经。方用益母胜金丹加柴胡、炒山栀。

益母草10g,白术10g,香附10g,丹参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5g,柴胡5g,炒山栀10g。14剂。

二诊:1978年6月19日。

服药后月经来潮,量仍偏多,无心烦胁痛。舌淡红,脉弦滑。原方加炒地榆10g,炒蒲黄10g,5剂。经后继服益母胜金丹加柴胡10剂。

三诊:1978年9月5日。

宗原法治疗,两月后随访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恢复正常。

【按】徐老认为肝郁气结,气机逆乱,气乱血乱,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而致经期先后无定,放根据"木郁达之"的原则,采用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为主,兼补营血而健脾土,以达到抑肝补脾调经的目的,因此,本方可用于气郁血乱或肝郁脾虚之证。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1)有七情内伤史; (2)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块;(3)胸胁、乳房少腹疼痛,或疲乏食少;(4)舌质正常或有瘀点,脉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乳房小叶增生或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均可按本型辨治。对于经前乳胀明显者,徐老喜用绿萼梅、木贼草舒肝解郁,效果良好。

三阴不足经愆期补肾八珍法可依补肾八珍汤。

组成:关沙苑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 当归10g 白芍10g川芎5g熟地15g甘草5g

功用: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主治:肾虚所致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质清稀,腰骶酸痛。

方解:本方徐老以八珍汤加味组成,意在肝脾肾同补,而非纯补肾中阴阳。方中四君子加淮山药,健脾益气,以资化源;四物加关沙苑、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填精益血,气充血足,则经期如候。若经血量少者,加红花、益母革;经量多者,加乌贼骨、炒地榆;腰痛如折,小便频数者,加补骨脂、狗脊、益智仁;肾虚肝郁,经前乳胀者,加木贼草、绿萼梅。

案例:

例一:刘某,女,35岁,营业员,已婚。初诊日期:1987年9月17日。

经期先后不定十余年。月经15药二1天。末次月经:1987年8月25日,量少,色淡暗,质清稀,伴腰骶酸痛。

结婚十年同居未孕。舌淡少苔,脉细尺弱。经期诊刮,病理报告为分泌期宫内膜,部分腺体分泌欠佳。证属肾气虚弱冲任失调。治宜补肾养血,益气调经。方用补肾八珍汤。

关沙苑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5g,甘草5g。7剂。

复诊:1987年9月28 日。

服药后9月2713月经来潮,量偏少,色红,腰酸好转。舌淡红,脉细滑。二丹四物汤加鸡血藤10g,5剂,经期服。经后继服补肾八珍汤7剂。

治疗三月后,月经30~35天一行,量色正常。半年后妊娠。

例二:孙某,女,19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87年10月7日。

经期先后不定两年。月经17岁初潮,志天。末次月经:1987年9月30日。量少色淡,无腹痛。舌淡苔薄,脉细弱。肛检:子宫小于正常。西医诊为子宫发育欠佳。中医诊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属肾虚型。治宜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补肾八珍汤加紫河车、巴戟天、茺蔚子。

关沙苑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5耋,甘草5g,紫河车10g,巴戟天10g,茺蔚子10g。7剂。

二诊:1987年10月20日。

服药后,白带量增多,脉象有力。原方继进10剂。三诊:1987年11月3日。

月经来潮,量较前增多,色淡红,舌脉如前。改服二丹四物汤加红花10g,5剂。经后继肾八珍汤。按上法服药两月后,月经期量色基本正常。

例三:

王某,女,34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89年2月4日。

经期或先或后年余。患者1988年元月孕8月引产后,月经周期紊乱,20~60天一次,量多,伴腰膝酸软,头晕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沉弱。末次月经:1月24日。证属气血亏虚冲任失调。治宜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补肾八珍汤。

关沙苑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5g,甘草5g。10剂。

二诊:1989年2月25日。

月经30天来潮,量偏多,色红无块,舌淡红,脉细滑。

补肾八珍汤去当归加艾叶炭10g,乌贼骨10g。5剂。

经后继予补肾八珍汤调补,治疗三个月,月经正常,悉症俱除。

【按】本方用于。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水出诸肾,肾虚藏泄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经期先后无定。徐老认为月经按时来潮,有赖于血海充盈,气血调畅。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五脏之中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肾藏先天之精,脾生后天之血,相互滋生,同时肾司闭藏,肝主疏泄,脾主统摄,三脏协调,维持月经的藏泻,因此,对于此型肾虚血亏月经先后无定期,徐老主张肝、脾、肾同治。其辨证要点:(1)月经或先或后,量少,色暗淡,质清稀;(2)腰骶酸痛;(3)初潮迟,子宫发育欠佳;(4)舌淡苔少,脉细弱。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黄体功能不健,卵巢功能障碍性不孕症伴有月经愆期者可按本型辨治。本方调补三阴,补益气血,常可用于虚症月经失调及不明原因的不孕症的经后调补。

生化失期调统摄,补脾益气调经血

定期调经八珍汤。

组成:丹参10g丹皮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

功用: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主治:脾虚所致经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

方解:月经先后无定期,色淡质稀,为脾虚失统,化源..不足,气血俱虚,治宜气血双补。方中四君子健脾益气,固

摄冲任;四物养血和血调经;徐老认为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理气,因此,在八珍的基础上,加用香附理气行滞;丹参、丹皮、茺蔚子活血调经。全方补气培脾,养血调经,补中兼行,使脾气旺,化源足,统摄有权则周期自调。若纳少运迟者,加砂仁;便溏者,加肉豆蔻;经量多者,加乌贼骨、陈棕炭。

案例:

例一:杨某,女,32岁,个体户,已婚。初诊日期:1987年5月6日。

经行或先或后半年。既往月经正常,近半年月经20~45天一行,量多,色淡,末次月经:1987年4月25日。面色眺白,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缓。证属脾虚统摄无权,冲任气血失调。治宜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调经八珍汤加砂仁、炙黄芪。

丹参10g,丹皮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党参10g,自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砂仁39,炙黄芪10g。每月10剂。

复诊:1987年8月19日。

宗上方加减治疗三个月,月经周期正常,量中色红,面色红润,体重增加,舌淡红。随访半年无复发。

例二:胡某,女,20岁,营业员,未婚。初诊日期:1988年3月7日。

经行先后不定4年。16忐天,色淡质稀,面色咣白。带下量多,伴腰酸,舌淡,脉细弱。末次月经:2月28-日。证属于脾肾亏虚,冲任气血失调。治宜健脾益肾,养血调经。方用调经八珍汤加枸杞子、川断、樗白皮。

丹参10g,丹皮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枸杞子10g,川断10g,樗白皮10g。14剂。复诊:1988年4月15日。

服药后,带下量减少,月经35天来潮,色红质中,现将净。舌淡红,脉细滑。继服调经八珍汤加减,每月14剂。治疗两周期后月经周期渐趋正常。

例三:黄某,女,32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89年4月9日。

月经或先或后年余。自1988年2月人流后,月经先后无定期,15~35天一次量偏多,末次月经:1989年3月1日。经前两乳胀痛,舌淡暗脉弦。证属脾虚肝郁,气血失调。治宜健脾益气,和血调经。方用调经八珍汤加柴胡、月季花、木贼草。

丹参10g,丹皮10g,香附10g,茺蔚子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白芍10g,5g,熟地10g,柴胡10g,月季花10g,木贼草10g。5剂。复诊:1989年4月15日。

4月12日月经来潮,量偏多,色质正常,经前乳胀明显减轻。舌淡红,脉弦滑。原方加炙黄芪10g,乌贼骨10g。经后继予调经八珍汤口服。治疗3月后月经恢复正常。

【按】本方用于脾虚月经先后无定期,徐老认为脾主生化统摄,脾虚化源不足,统摄无权,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见月经或先或后。其辨证要点:(1)经行或先或后,色淡质稀;(2)神疲乏力,纳呆食少;(3)舌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缓弱无力。徐老治疗月经失调善用调理气血之品,常用的药物有丹参、丹皮、香附、茺蔚子、月季花、玫瑰花等。这些药物可用于各种证型的月经失调。调经效果良好。本方药性平和,补中有调,是徐老治疗月经失调的常用方,经期、经前、经后均可使用。

经乱责在血瘀滞,重调冲任血和气

二丹四物汤。

组成:丹参129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29玫瑰花6g月季花6g茺蔚子10g元胡10g淮牛膝10g郁金10g香附10g

功用:理气和血,调经安冲。

主治:血瘀气滞所致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紫红有块,经前头痛目眩,情绪改变,脉弦。

方解:本方是徐老调经的常用方,重在调理冲任气血。徐老认为妇女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如常。方中四物汤为调经养血通用方剂,地黄滋阴补血;当归补血和血;芍药合营理血;川芎行气活血,相互配伍,可使补而不滞,达到调和营血的作用;丹参功胜四物,祛瘀生新,为调经要药,疗心悸少寐,经闭瘕瘕;丹皮凉血散瘀,疏肝养气,和通血脉,退骨蒸郁热;玫瑰花、月季花色赤入血,芳香理气,疏气滞解肝郁,行瘀和血,调中开胃;月季花又名月月红,逐月开放,善于调整月经周期;香附、郁金、元胡理气活血,行滞止痛;川牛膝补肝肾,强腰膝,行血达下,治疗瘙瘕积聚,带浊尿血;茺蔚子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养肝肾,安冲任,旺目养精,有增强子宫发育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理气和血调经之功效。

案例:

例一:王某,女,32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74年3月5日。

经期先后无定十余年。月经周期:末次月经:1974年3月4日,量少色紫红有块,下腹胀痛,腰骶酸楚。经期反应较重,头晕痛,目眩,疲乏嗜卧,周身关节游走性酸痛,经后缓解。曾用雌激素加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三个月,病情好转。但停药后又复发,且消化道反应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缓。证属气血瘀滞,冲任失调。治宜理气和血,调经安冲。方用二丹四物汤。

丹参129,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0g,95g,生地12g,玫瑰花6g,月季花6g,茺蔚子10g,元胡10g,淮牛膝10g,郁金10g,香附10g。5剂。经期连服3个月为疗程。

复诊:1974年6月8日。

服药后病情好转,经期反应减轻,月经周期:云j=--磊j天,渐趋正常。仍宗原法,处方:①二丹四物汤,5剂,经期服,以和血调经;②补肾养冲汤,5剂,经后服,以温肾壮阳。

随访一年后,怀孕足月分娩一男婴。

例二:

闫某,女,41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77年5月13日。

月经周期先后不定3年。患者自1974年5月人流加扎管绝育后,月经周期:丢三%天。末次月经:1977年5月1日,经前7天始,头晕痛,心烦,呕哕,胃脘不适,疲乏无力有时晕厥。月经来潮后逐渐缓解。曾用谷维素等治疗无效。妇检(一)。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数,症属血郁气滞,冲任失调。治法:和血调经安冲任。方用二丹四物汤。

丹参129,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2g,玫瑰花6g,月季花6g,茺蔚子10g,元胡10g,淮牛膝10g,郁金10g,香附10g。5剂,经期服。乌鸡白凤丸,1粒,每日2次,平时服。

复诊:1974年8月15日。

上述方药连用3月,病情显著好转。月经周期:菊两3天。行经期反应基本消失。停药观察年余,未见复发。

例三:

孙某,女,32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73年1月5日。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6年。月经周期:襄-某天,末次月经:1972年12月1日。量少,色紫红有块,下腹痛,腰酸楚,经前头晕痛,心悸,周身关节游走性酸痛,腰骶部沉重感,疲乏不适。诊脉弦数,舌质淡红,苔白,为冲任失调,气血郁滞。治法:调经和血养冲任。方用二丹四物汤:丹参129,丹皮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2g,玫瑰花6g,月季花6g,茺蔚子10g,元胡10g,淮牛膝10g,郁金10g,香附10g。5剂,经期服。定坤丹5粒,经后服。

复诊:1973年4月10日。

经治疗3月,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期反应基本消失。嘱停药。

随访半年。后妊娠足月分娩一男婴。

【按】二丹四物汤是徐老的家传秘方,药性平和,为调经通用方。用于血瘀气滞冲任失调的月经先后无定期,其辨证要点:(1)月经周期先后不定;(2)经量少,色紫红有块;(3)精神抑郁,经前乳胀;(4)脉弦。此外也是月经失调的经期通用方。还可用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无器质性疾病的不孕症。徐老认为,月经前期冲任脉盛,气充而血旺,若冲任气血失调,易导致经脉壅滞,气血郁结,而出现月经失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不孕症等诸症。故采用理气和血,调经养冲的二丹四物汤治疗,往往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徐老认为在月经先后无定期中以肝气郁结型最为常见。治疗中擅长调理冲任气血,常甩丹参、丹皮、香附、茺蔚子、玫瑰花、月季花等调经之品,二丹四物汤为其代表方剂。补肾八珍、调经八珍也是徐老临床常用方剂,用之对证,效如桴鼓。

(李伟莉)

4.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主要表现为经量明显增多,甚至多于常量一倍以上。大多以经期第2、3日量多明显,严重者量多如崩,夹大血块。行经期及月经周期多为正常。徐老认为,此症虽然缘起多因,但主要病因为气虚、血热所致。并以自拟"圣愈胶艾汤"及"固经汤"取效于临床。

脾虚气陷经量多 圣愈胶艾冲任固

圣愈胶艾汤。

组成:炙黄芪12g党参10g白芍10g生地10g当归10g阿胶10g炒艾叶3g升麻炭5g炮姜炭3g炒荆芥5g炙甘草3g。

功用:益气养血,固摄冲任。

主治:因气虚所致月经量多,色淡红,质稀薄。

方解:本方由《医宗金鉴》之胶艾四物汤合圣愈汤去川芎加味而成。胶艾四物旨在养血止血,圣愈汤旨在双补气血。均为治疗气虚月经过多之剂。然徐老认为,经来量多色淡红质稀薄,虽由气虚不摄所致,但究之病机亦有血虚不归经之由,故治宜佐以升提摄血。方中加升麻气轻味薄升提固摄。炒炭止血,配以炒芥穗、炮姜炭,则温经止血药专力强。且全方益气摄血以治标,养血载气以求本,标本兼施,两相姜两 n稔老用药少伞康拿.加量名不。加煅龙牡:慌心悸加炒枣仁;小腹隐痛加蒲黄炭。案例:

例一:汪某,女,43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76年4月19日。

经来量多4年余,周期磊,D---砭!天,末次月经4月17日。

量多,色淡、质稀无块。西医拟诊:子宫肥大症。经用丙酸睾丸酮、安络血、乳酸钙等治疗不效。现量多不止,头晕乏力,小腹空坠,面黄肢浮。生育史1-0-3-1(末次人流+输卵管结扎已8年)。舌质淡边齿印,苔薄白,脉濡细。证属气虚失摄,血失所统,治以益气摄血,养血固冲。处方拟用圣愈胶艾汤去甘草加煅龙牡。

炙黄芪20g,党参15g,白芍10g,当归炭10g,生地炭10g,阿胶珠15g,煅龙牡各30g(先煎),炒艾叶3g,升麻炭3g,炮姜炭3g,炒荆芥5g。5剂。

二诊:1976年4月23日。

服药后2天,经量明显减少,今晨经净。感头晕心慌,少寐多梦,倦怠乏力,纳食正常,二便自调,舌脉同前。经后血海空虚,治当气血双补。处方:八珍汤加炙黄芪10g,炒枣仁10g,制首乌10g,制香附10g,生姜三片。10剂。并嘱每晚服食莲红汤一盏(莲子、红枣、桂圆、赤豆等量煨汤,红糖少许),连服一月。

三诊:1976年5月26日。

本次月经5月20日来潮,周期33天,自取原方5剂服用,经量减少已趋正常,5天净。现经净1天,精神爽和,眠安纳香。投以补中益气丸、归脾丸,早晚分服而收功。

例二:周某,女,18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79年10月5日。

月经趋前,经量渐多1年,近因迎接高考复习紧张,症状加重,甚则多于经量1倍以上。末次月经10月3日,色淡.质稀薄,量多不止。面色咣白,唇甲无华,肢软无力,心慌气短。西医拟诊有排卵型月经过多。舌质淡胖边齿印,苔白润,脉细弱无力,尺脉尤甚。证属脾气虚弱,肾气未充。冲任不固,血行无度。治拟健脾益肾,固摄止血。处方拟用圣愈胶艾汤去甘草、荆芥加鹿角霜、山茱萸。

炙黄芪209,党参10g,鹿角霜209(先煎),白芍10g,当归炭10g,阿胶10g(烊),炒艾叶39,升麻炭39,炮姜炭10g,生地炭10g,山茱萸10g。5剂。

二诊:1979年10月11日。

服药3剂后经量明显减少,服5剂后血止。现经净第2天,头晕心悸乏力,甚则午后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经后气血两伤,营阴不足,拟予补血养阴益气。处方八珍汤加首乌10g,黄精10g,炒枣仁10g,地骨皮10g,10剂。嘱经期继服圣愈胶艾汤5剂。

三诊:1979年11月8日。

本次月经11月1日~11月6日。周期经量均趋正常。经后仍感乏力,余症均减。舌脉同前,嘱服八珍调经丸而善后。

例三:王某,女,35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82年5月20日。

经行量多,甚则量多不止1年。患者一年前经妇科检查系因双子宫行左侧小子宫切除术,平常以嗣继为念,纳少眠差易惊,虚浮倦怠,心悸怔仲_腰膝酸软。现经行第3日,量多未减,色淡质稀坠。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虚细无力,左手尤甚。证属气虚不摄,冲任不固,累及心肝肾。现值经期,当以固冲为先。调补肝肾,以后图之。治拟益气固冲摄血。处方拟用圣愈胶艾汤去荆芥、甘草,加炒白术、山萸肉、炒枣仁。

炙黄芪20g,党参10g,白芍12g,炒白术15g,炒枣仁20g,山萸肉10g,当归10g,·生地15g,阿胶10g,炒艾叶39,炮姜炭15g。3剂。

二诊:1982年5月24日。

药后血净。现经净第1日,诸症减轻,带下清稀。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细无力。治拟调补三阴。处方:圣愈汤加菟丝子10g,枸杞子10g,炒枣仁10g,制首乌10g,陈皮10g,10剂。

三诊:1982年6月15 日。

月经今日来潮,量明显减少,色淡、质稀稠适中,小腹隐隐作坠,动则心慌腰酸,舌脉同前。圣愈胶艾汤加炒枣仁15g,山萸肉12g,5剂。

四诊:1982年6月20日。

本次月经5天净。嘱其平时服用归脾丸、乌鸡白凤丸,经期服用圣愈胶艾汤。调理3个月经周期后痊愈。

【按】本型月经过多,多由体弱、劳倦、久思或禀赋不足所致。徐老治此,分期论治。即经期止血,平时调补。止血重在益气固摄,少佐温经升提止血。经常用药为:炙黄芪、党参益气健脾为必用,白芍、生地柔肝养阴为常用,意在阴生阳长。升麻炭、炮姜炭,亦为出血多时所必用。且临诊明辨脏腑,审慎用药。如例一偏重脾虚,故重用参、芪,并加煅龙牡以固摄止血;例二偏于脾肾两虚,故重用黄芪加用鹿角胶、山萸肉以益气温肾固摄;例三累及心肝肾,故加用山萸肉、炒枣仁,且加大白芍、炮姜用量,以心肝脾肾同治。本型虽经量多,甚则量多如冲,但多虚无滞,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气火偏旺经行妄,清热凉血固经汤

固经汤

组成:炒地榆10g旱莲草10g仙鹤草10g紫珠草10g拳参10g大小蓟各10g丹皮10g红茜草10g炒蒲黄10g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所致月经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夹小血块。方解:经来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夹小血块,当为血热内盛营血未亏。徐氏治此,以止血而不固涩,清热而不苦泄为组方原则。方中地榆味苦微寒,能清血热,性沉入下焦善止血,炒之意在去其苦燥,而强其止血之力,旱莲草酸寒入肝,凉血止血,甘寒汁黑,能益肾阴,两药合用,清热凉血止血,而无泄火伤阴之弊,是为徐老所必用为君,仙鹤草寒凉清营止血,槐花苦凉炒之善治血崩,紫珠草、拳参、大小蓟苦甘寒凉,清热凉血止血,此五味可谓清热力专,直遏其势。丹皮活血行瘀止血,性寒,"所通者血脉中热结"(《本经疏证》)。红茜草苦寒,凉血止血行血;蒲黄甘平行血,消瘀止血。三药合用,以防苦寒药滞流之弊。上药合用,其力凉血止血,且降中有止,止中有行,寓行于止,各司其守,共助君药以为臣。本症起因于血热,血去阴伤,热泄伤津,终致阴血受损。故方中用生地养血生津,凉血止血;白芍苦酸微寒,柔肝敛阴以为佐;当归性温,调经止向 润惺沿畅 与自芍雉甘其佰.可补向养向而除烦.与蒲公英、丹皮同用,可理气行滞,和血止痛。且在大队寒凉药中,一味当归为使,性温能散,味甘能缓,体润能补,"皆令阴气流通,不使元阳致害","为血家必用之药"(《本草经百种录》)。"专人肝以助血海"(《药品化义》),引诸药以入冲任,可谓惟妙惟肖,以奏全方共达清热凉血,调经止血之效。大便秘结加大黄,心烦加山栀,量多不止加三七粉。

案例:

例一:李某,女,33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95年12月16日。

近半年经量明显增多,每以月经第2~4天量多如崩,夹小血块,伴右下腹疼痛。3年前因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经量渐趋增多。西医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增厚,质韧,压痛(+),左侧卵巢略大,压痛(+);西医诊断:慢性附件炎。现经行第二天,量多,色鲜红,质粘稠,每天换卫生巾8~10次,常因量多污染内裤。已在他院肌肉注射止血敏,口服断血流片未见明显减少,烦热口渴,大便干结。"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右侧输卵管增粗。生育史:1-1-3-1(末次人流+上环5年)。舌质红,边瘀点,苔薄黄,脉滑数,证属实热内扰,冲任不宁。治以清热凉血,止血调经。处方拟用固经汤加大黄。

炒地榆10g,旱莲草10g,仙鹤草10g,紫珠草10g,拳参10g,大小蓟各10g,丹皮10g,红茜草10g,炒蒲黄10g,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大黄10g(后下),5剂。嘱其前2日服3剂,每日服药3次,后2日每日1剂2服,停用西药。

二诊:1995年12月21日。

服药2天后,经量明显减少,又2血净。现烦热已平,大便自调,头晕乏力,小腹隐痛。舌质淡红边瘀点,苔薄黄脉滑微弦。血热渐清,气血伤耗,宿瘀内停。当以气血双补,理气行滞。处方拟用八珍汤加减:北沙参10g,生地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炒白术10g,茯苓10g,制首乌10g,三棱10g,莪术10g,制香附10g,炙甘草6g。10剂。

嘱下次经期服宫血宁糖浆(系固经汤制成院内制剂),每次50ml,每日3次,连服5日。如此调理两个月经周期而愈。

例二:方某,女,42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84年11月28日。

近半年经量增多,周期五3=-西7天,每需用止血药方能略减。自测基础体温典型双相。上月于月经来潮4小时内行诊断性刮宫,刮出较厚子宫内膜约15g,送病理检查,报告为"分泌期子宫内膜"。诊断:有排卵型月经过多。昨日月经来潮,今日量多如冲,色深红,质粘稠,夹血条。已自服止血药无效。口干咽燥,心烦寐少。生育史1-0-1-1(末次人流+输卵管结扎已12年)。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治拟清热凉血止血。处方拟用固经汤加炒山栀。

炒地榆10g,旱莲草10g,仙鹤草10g,紫珠草10g,拳参10g,大小蓟各10g,炒丹皮10g,红茜草10g,炒蒲黄10g,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炒山栀10g。5剂。服法同例一。

二诊:1984年12月5日。

月经已净4天。诉本次经量较之以往减少1/3以上。现感口苦口干,动则心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微数。热随血泄,阴随血伤,余热未净,气血两虚,治以益气养血,少佐清凉。方用八珍汤加减:沙参10g,麦冬10g,生熟地各10g,白芍10g,当归10g,炒白术10g,炒枣仁10g,制首乌10g,天花粉10g,炙黄芪10g,丹参10g,山楂10g。10剂。

三诊:1984年12月26 日。

月经今日来潮,量明显减少,色鲜红,感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根微黄,脉滑微数。宫血宁糖浆2瓶,每次50ml,每日3次。嘱经净服用人参八珍丸。调理三个月经周期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三:沈某,女,27岁,教师,已婚。初诊13期:1997年12月21日。

近一年月经量多,周期趋短。经色鲜红,质粘稠,夹血块,自测基础体温呈双相,但高温相波动不稳,持续8~9天即下降。婚后服用避孕药3年避孕。近一年停药未孕。妇科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有排卵型功血(黄体功能不全)。今日月经来潮,量多夹块,口苦咽干,心慌怔忡,难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苔黄,脉滑微数。血热内盛,冲任不固,治拟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处方用固经汤加生龙牡。炒地榆10g,旱莲草10g,仙鹤草10g,紫珠草10g,拳参10g,大小蓟各10g,炒丹皮10g,红茜草10g,炒蒲黄10g,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生龙牡各209(先煎)。5剂。

二诊:1997年12月27日。

药后经量减少,今日已净。心慌寐少,腰酸乏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滑。心血不足,肝肾受累,治拟调补三阴。处方:生熟地各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杜仲10g,炒枣仁10g,沙参12g,当归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黄柏6g。7剂。

三诊:1998年元月14日。

今日月经来潮,周期25日。量较前减少,色鲜红,无血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效不更方,原法拟方。固经汤3剂。嘱经后服用丸药调理。上午服用左归丸,下午服用归脾丸。如此调理二个月经周期后,月经正常,基础体温典型双相。停药半年后妊娠。

【按】徐老治疗此型月经过多,主要掌握二点:①经量多,色鲜红。②或舌质红,或舌苔黄。并认为,经血过多,多与火邪有关,即使有虚,也为血去过多所致。崇尚唐容川"是血病,即火疾矣......治火即是治血"的论点。且经行之际,当急先止血以治标,以防血去阴伤,虚热内生反助火势。故常于经量多时嚼患者日药3次,以强其效,且临诊时,即使兼有他因,也多于经净议之。如例一兼有瘀滞,例二兼有心血不足,例三兼有肝肾受损,也均经后调治。徐老常日:"止血为首务,他疾当后议。"固经汤药专效捷,并已制成院内制剂宫血宁糖浆,用于血热月经过多、崩漏等,屡获良效。

【小结】

月经过多,即月经周期及行经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增多,且有相对固定的月经周期者。临床多为有排卵型月经。其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妇女,其中发于青春期、更年期者,常多为卵巢功能障碍所致,气虚型多见之。发于生育期者,多兼有生殖器炎症或肿瘤,如附件炎、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常表现为血热型或瘀热夹杂型。徐老认为,此症以经血过多为主症,经血如候,一缘阴阳平衡协调,二缘中气提摄维系,今经来量多不止,应首虑血热、气虚为要,尤以血热者常为病因之首,气虚者多为反复失血后而致,血瘀者在本症中又当多为兼证。本症贵在准。即:辨证准确,止血迅速,调理要有效。徐老辨证,着重经血量、色、质及舌质舌苔,认为脉象常受多种因素干扰,不可拘泥不变。止血善投重剂,组药纯而不杂,如固经汤、圣愈胶艾汤之属。经后调补首重气血,善用八珍汤。徐老认为,妇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凡血证调解,可以八珍汤一方以概之,不同兼证,只需灵活加减。"气血调和,百病自除"。此乃徐老治月经病又一特色。

(梁文珍)

5.月经过少

营血亏少血海虚,养血八珍调冲治

养珍汤。

组成:黄芪10g山药10g枸杞子10g何首乌10g当归10g 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 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甘草5g

功用:益气养血,补肾调经。

主治:因营血亏少所致月经过少,舌淡红,脉细者。

方解:本方以八珍汤加黄芪、山药、枸杞、何首乌而成,方中的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和胃,增生化之功,使血随气以生:四物汤养血调血,滋阴益精,与四君子补气生血,相得益彰,达到气血双补之效;配黄芪同用则益气补虚,健脾生血: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增补脾胃;枸杞、何首乌均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血,何首乌制用为佳。全方合用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补肾益精以使精血化生。

案例:

例一:张某,女,30岁,教师,未婚。初诊日期:1986年10月3日。

月经量少2年。患者2年前外伤一次,失血较多,其后月经周期后延,月经量亦明显减少,仅一天净,伴头晕眼花,纳谷不香,心烦少寝,神疲乏力,末次月经10月2日。舌质淡红,脉细。证属营血不足,血海亏虚,治宜益气补血调经,处方拟用养血八珍汤。

黄芪10g,山药10g,枸杞10g,制首乌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甘草5g。15剂。

二诊:1986年11月·5日。

服药后月经于11月2日按时来潮。经量不多,血色转红,然夜寐仍差,嘱原方加合欢皮10g,夜交藤10g,15剂。

三诊:1986年12月8日。

月经于12月2日再潮,量较前增多,3天净,胃纳可,夜眠佳,嘱再服15剂。随访半年基本正常。

例二:宋某,女,23岁,工人,未婚。1978年6月30日。

月经量少4年。患者月经16岁初潮,开始量期尚正常,因体胖而自行减肥,常不吃饭,其后月经量逐渐减少,月经周期35~50天一行,末次月经:6月29日。平时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沉细。证属气血两虚,血海不充,治宜益气养血调经。处方拟用养血八珍汤。

黄芪109,山药10g,枸杞10g,制首乌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甘草5g,砂仁6g。10剂。并嘱注意定时定量饮食。二诊:1978年7月10日。

服上方后,胃纳少,在家长督促下,饮食渐正常,头晕乏力

减轻,动则心慌气短,嘱加强体育锻炼,本方再服10剂。三诊:1978年8月20日。

经加强营养及锻炼,饮食正常,面色转红,无心慌气短,末次月经8月2日,月经量略增多,2~3天净,经后继服本方10剂,巩固疗效。

【按】徐老认为化源不足或精血衰少,均可使血海亏虚而致月经过少,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采用益气养血为主,兼顾补肾益精养血,选用养血八珍汤,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月经量少、色淡、质清;②小腹无胀痛,无经血紫黑有块;③经量渐减少伴头晕眼花等气血不足之象;④舌淡红、脉细。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充盛则月事如常,对于本型,徐老认为均有失血或饮食不当等因素,故在服药时要加强营养和锻炼,使气血充足,血海按时满盈则月经恢复正常,故中药以经潮时服或经净后服为主。

肾气不充月经少,四二五方益经潮

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10g 白芍10g。川芎5g熟地15g仙茅5g仙灵脾5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五味子5g覆盆子10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

功用:养血益阴,补肾生精。

主治:因肾虚所致月经过少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脉沉迟者。

方解:本方用五子衍宗丸补肾气,其中菟丝子苦平补肾,益精髓;覆盆子甘酸微温,固肾涩精;枸杞子酸甘化阴,能补肾阴;五味子入五脏大补五脏之气,因其人肾故补肾之力更强;车前子性寒有下降利窍之功,能泄肾浊补肾阴而生精液;配合仙茅、仙灵脾补肾壮阳;五子和二仙合用的目的是既补肾阳又补肾阴,与四物汤合方以加强养血益阴之效,再加牛膝能补肾通经。本方的功能不在于通而在于补,肾气通,肾精足,经水有源,则月经自复。

案例:

例一:刘某,女,42岁,工人,已婚。初诊时间:1983年5月1013。

月经过少5年。

患者既往月经规则,4/30天,量中,病起于5年前人工流产,其后月经周期尚规则,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一天即净,色黯红,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妇检无阳性发现。舌淡,脉沉迟,证属肾气不足,精血不充,治宜补肾养血调经,处方拟用四二五合方。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仙茅5g,仙灵脾5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五味子5g,覆盆子10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10剂。

二诊:1983年6月3013。 ,

末次月经6月813。服上方后,腰酸减轻,偶有耳鸣,夜尿不多,现正值经前,原方再服10剂。三诊:1983年7月15日。

月经如期来潮,量较前增多,约3天净,诸症均减,再服10剂,经后再服六味地黄丸调理巩固。

例二:

李某,女,30岁,会计,已婚,初诊时间:1976年3月2日

月经不调6年,量少2年。

患者原月经不调,周期或先或后,量偏少,末次月经:2月25日。伴小腹发冷,结婚2年,同居未孕,婚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平时易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少寐多梦,男方精液检查正常,自测BBT呈双相,但不明显,且高温相仅9~10天,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此属肾虚不充、血海不盈,无血可下,治宜补。肾生精,养血调,经。处方拟用四二五合方。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仙茅5g,仙灵脾5g,枸杞子10g,五味子10g,覆盆子10g,车前子10g,怀牛膝10g。5剂。

经后服补肾养冲汤:熟地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10g,关沙苑10g,覆盆子10g,补骨脂10g,仙茅5g,仙灵脾10g,肉苁蓉5g,锁阳10g,巴戟天10g。5剂。

二诊:1976年3月30日。

服上方后,头晕耳鸣好转,腰酸减轻,仍夜寐不安,末次月经3月28日量不多,色转红,处方:四二五合方加夜交藤15g,合欢花6g,继服5剂。经后服补肾养冲丸调理。三诊:1976年4月29日。

夜眠转佳,无头晕耳鸣,唯经期腰酸,平时无明显腰酸,月经量较前增多,约2~3天净,测基础体温双相较前明显,按二诊方继服一疗程,效不更方。四诊:1976年5月30日。

药后诸症悉解,嘱下次经前服四二五合方3剂,经后服补肾养冲汤3剂。如此调理2月,月经正常,半年后怀孕。

【按】本方为刘奉五先生经验方,原治血虚肾亏所引起的闭经,或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席汉氏综合征。徐老先生临床应用后,颇有良效,且对因肾气不充所致月经过少,疗效明显。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月经少色淡红或黯红;②经量渐少或伴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等;③舌淡、脉沉弱或沉迟。因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机能,若肾气亏虚,精血不足,则血海不盈因而经量过少,故治疗用五子衍宗丸补肾气,配合二仙温肾壮阳,既补肾阴又补肾阳,补肾阳能鼓动肾气,补肾阴能增加精液,肾气充足,肾精丰满,则月经正常。例一因人流损伤肾气,导致本病,仅服本方即愈,例二.因婚后不育,故经后予补肾养冲汤调理,月事如常,妊娠生子。

气滞血瘀经阻滞,通经汤方中的矢

通经汤

组成:当归10g 白芍10g川芎5g丹参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0g香附10g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泽兰10g刘寄奴10g益母草10g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调经。

主治:因血瘀所致月经过少伴小腹胀痛拒按,舌紫黯,或有小瘀点,脉细涩。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养血通经,二者同用,有协同作用;配当归、川芎可养血调经;白芍养血敛阴、补血;加香附、郁金以行气解郁,祛瘀调经,香附为"血中气药"引补血药至气分以生血;丹参、泽兰、刘寄奴专走血分,可破血通经,调经止痛,三棱苦平破血力量大于破气,莪术辛温,破气力量大于破血,两药合用,可破又一切血瘀气结,使瘀祛脉通,月经转常;益母草专人血分,行瘀血而新血不伤,养新血而瘀血不滞;川牛膝补肝肾散瘀血,引血下行,也引为直达病所,全方共呈活血化瘀理气通经之效。如小腹冷痛得热痛减,为寒凝血瘀,可加肉桂以温通血脉。

案例:

例一:刘某,女,28岁,工人,已婚。初诊时间:1987年3月12日。

月经过少3月。

既往月经规则,4/30天,量中等,末次月经2月20日,3月前因情志抑郁,生气而致月经过少,颜色紫黑,夹.有血块,少腹作胀,疼痛拒按。血块下,腹痛减,舌紫黯、苔薄,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阻滞血海。经期将至,治法:理气活血,化瘀调经。处方拟用通经汤:当归10g,自芍10g,川芎5g,丹参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0g,香附10g,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泽兰10g,刘寄奴10g,益母草10g。5剂。

二诊:1987年3月30 日。

药后月经如期来潮,经量增多,初系紫黑血块,后转鲜红,腹痛减轻,经行3天而止,嘱下次经前再服上方5剂。三诊:1987年4月28日。

服上方后,月经量已正常,约4天净,经色红,无血块,舌脉如常,嘱注意情志调节。随访半年,月经正常3/30大。

例二:束某,女,30岁,营业员,已婚,初诊时间:

1978年8月10日。4月经量少2年。近2年月经涩少,色黯红,周期瑟三菊天,伴小腹胀痛拒按,经前乳房胀痛。平时喜太息,心烦。妇检:子宫后位正常大小,附件:左侧增厚,压痛(一)。末次月经:7月16 日。生育史1-0-1-1(末次人流+上环1974年6月)。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胞脉阻滞。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行滞。处方拟用通经散。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丹参10g,红花10g,桃仁10g,川牛膝10g,香附10g,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泽兰10g,刘寄奴10g,益母草10g。5剂。

二诊:1978年9月1513。

药后月经8月14日来潮,量不多,血色转红,小腹疼痛减轻,经前仍乳胀,男方精液常规正常,嘱下次经前服疏肝散3剂,经期服通经汤3剂。

三诊:1978年10月20日。

月经10月12日按期来潮,量已增多,经前乳胀明显减

轻,经行小腹不痛,随访半年正常。

【按】徐老认为情志不畅,或摄生不慎,邪与血结,均可致瘀阻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月经过少。根据《内经》"血实宜决之"的原则,采用活血化瘀为主,自拟通经汤。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经行涩少,色紫黑有血块;②小腹胀痛或刺痛,块下痛减;③伴胸胁胀痛;④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本型为实证,病程短、体质佳、用之对证,效如桴鼓。

(陆耘)

6.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或2周方净者,称之"经期延长"。又称"经事延长"。徐老治以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瘀为主,创拟桃红二丹四物汤及二丹解毒四物汤郊验于临床。

桃红二丹四物汤,善治血瘀经延长

桃红二丹四物汤

组成:桃仁6g红花6g丹皮6g丹参9g当归9g赤芍9g川芎5g生地129炒蒲黄9g(另包)益母草9g血余炭9g

功用:活血化瘀止血。

主治:行经期延长,量少色紫暗、质粘稠。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四物汤为调经和血之祖方,加之桃红功以活血化瘀。月经乃妇人之生理,经血乃离经之血,离经之血俱为瘀血。今量少紫暗、粘稠,更当断为瘀滞无疑,如纯以温化,恐有温助血行或助瘀化热之弊,或纯以固涩,又必有留滞助邪之虑,徐氏治以活血化瘀,拟药寒温并行,丹皮、益母草凉血祛瘀,丹参降而行血,蒲黄、血余化瘀调经、炒炭后祛瘀止血。全方意在通瘀,瘀去新生,气血流畅,出血自止。如下腹痛加元胡索;腰酸痛加川牛膝;淋漓不止加红蚤休。

案例:

例一:纪某,女,30岁,教师,已婚。初诊日期:1995年6月7日。

经行延期不净二年。周期灭14两1/天。经量先多后少,色紫红有血块,末次月经5月23日,周期27天。现经行15天淋漓不绝。伴腰膝酸楚,下腹隐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足月分娩一胎,现已5岁。为胞脉瘀阻,血不归经。治法:活血化瘀止血。方用桃红二丹四物汤加川牛膝。

桃仁10g,红花10g,炒丹皮6g,丹参9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生地12g,炒蒲黄9g(另包),益母草9g,川牛膝9g,元胡6g。3剂。

复诊:1995年6月11日。

服药后月经干净。刻下白带偏多,质稀无异味。妇科检查:右侧附件条索状增粗,压痛(±)。舌、苔同前,脉沉细。给予八珍汤加山药129,枸杞子9g,关沙苑9g,菟丝子9g,以调补三阴(太、少、厥)。嘱下次月经期再服桃红二丹四物汤以巩固疗效。观察3个月,行经期7天,已属正常。

例二:

张某,女,40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93年7月16日。

经行12天未净。末次月经7月4日。开始5天量多,后量少淋漓,时有时无,色紫暗。质粘稠,有时夹小血块。尿HGG(一)。曾在他院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口服乳酸钙及维生素,同时口服中药胶艾四物汤等止血未效。头晕心悸,腰酸小腹隐痛。舌质淡红,尖有瘀点,脉沉涩。为瘀血阻滞,新血不守。治法:活血化瘀止血。处方用桃红二丹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炒丹皮6g,丹参9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生地12g,炒蒲黄9g(另包),益母草9g,川牛膝9g,元胡6g。3剂。

复诊:1993年7月21日。

上方曼-剂血止。现带下不多,倦怠乏力,舌质红,脉沉细。治以调补三阴。处方:八珍汤加炒枣仁10g,制首乌10g,枸杞子10g,山药12g,5剂。

例三:王某,女,35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96年12月3日。

经潮淋漓不净近半年,周期芸三甓天,末次月经1996年11月24日,至今9天未净。量时多时少,色紫暗。曾用四环素、氟哌酸、益母草膏等无效。头晕目眩,心悸乏力,腰酸腹坠。生育史:1-0-2-1(末次自然流产后清宫+上环6个月)。舌质淡红,脉浮缓。此因胎元自堕,复加刀圭所伤,冲任受损。环为异物,置于胞宫,胞脉阻滞,虚实夹杂。然瘀滞不去,血不循经,外溢而血愈虚,瘀愈甚。故当活血化瘀以除标急。方用桃红二丹四物汤加川断肉。

桃仁10g,红花10g,炒丹皮6g,丹参9g,当归6g,赤芍9g,川芎5g,生地12g,炒蒲黄9g(另包),益母草9g,血余炭9g,川断肉9g。5剂。

二诊:1996年12月5日。

诉服药2剂后,流血量增加,色紫暗夹小血块,头晕心悸眠少多梦。此乃瘀滞已通,瘀随血去。佐以乌梅肉9g,炮姜炭39加入剩余3剂中以温经固摄。

二诊:1996年1,月9日.

继服3剂后,阴道流血止。舌质淡,苔薄白,头晕心悸乏力,眠差纳少,大便干燥。治法调补三阴。处方:八珍汤加山药12g,枸杞子9g,菟丝子9g,无花果9g,5剂。佐服归脾丸。

【按】此类月经病在妇科门诊较为常见。因瘀滞阻络而致行经期延长,治当活血化瘀为主,止血调经为辅。徐老持桃红二丹四物汤化裁,避开见血止血常规,不施权宜之计。亦即《内经》"通因通用"之法。如瘀血不去,阻于脉中,出血难止。新出之血复成瘀血,如此因果互干,必将导致病程迁远,阴伤邪留,变生他症或病趋加重。徐老施用此方要点有三:①经期延长,量时多时少或淋漓不净,色紫暗。②宫内放置节育环或经期浴淋、房事不洁而致经期延长,量中或少。③小腹隐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并常在本方基础上,加用乌梅肉、红蚤休。徐老认为,经期延长无论何因所致,均致气血伤耗,阴分不足,乌梅止血生津收敛,红蚤休凉血止血收敛,两药合用为辅,使主方化瘀而不伤正,温化而不助热,故常收桴鼓之效。

从徐老治疗经验中可以看出,投予桃红二丹四物汤后,病虽趋愈,然有形之血已去,营阴已虚,倘若不予还旧,多致化源匮乏,阴血亦虚。所以徐老以八珍汤加昧,调理善后,首重健脾养胃,以裕生化之源。化源丰盛,则营阴自能充盈,气血调和,冲任调达而月经正常。

(任何梁文珍)

经期延长因湿热,二丹解毒四物设

二丹解毒四物汤

组成:炒丹皮10g丹参10g黄芩炭10g盐炒黄柏10g黄连5g当归炭10g炒白芍10g炒生地10g川芎5g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化瘀止血。

主治:湿热所致经期延长,量多或少,色红或暗红,质粘腻。

方解:徐老认为,经行迟滞不净,多为瘀滞。其因或热、或瘀、或湿。今量或多或少,色红或暗红,质粘腻者,当为热与湿互结,蕴结于内,致使经血瘀滞不畅,至期不净。治当清热燥湿,化瘀止血。方用二丹解毒四物汤。其中芩连四物汤清热和血,黄柏盐炒入肾,清热燥湿而能坚阴,山栀清热除烦,丹皮、丹参凉血化瘀通络,热清、瘀通、血调则经自如候。徐老临诊辨治,如量多色红者,当为热重于湿,方中条芩、丹皮、当归炒之应用,意在去其辛燥,取其止血。如量少、色暗红,质粘腻,苔黄腻者,当为湿重于热方中生地、白芍炒之应用,去其滋腻,取其养阴和血之功。如淋漓不净,去川芎加大小蓟各10g,小腹疼痛加炒蒲黄10g。

案例:

例一:

丁某,女,32岁,教师,已婚。初诊日期:1980年5月30日。

近两年来,月经紊乱,周期趋前,经期延长。周期些石盟天,末次月经5月18日,现经行12天未净。量先多二叶后少,色红质粘腻。口苦口腻,胸闷烦躁、骨节酸痛,小腹隐痛。小便短赤,大便滞下。生育史:1-0-2-1(末次人流十上环1978年)。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濡滑数。证属湿热内蕴,血不循经,治以清热燥湿,化瘀止血。方用二丹解毒四物汤加大小蓟。

炒丹皮10g,丹参10g,黄连5g,黄芩炭10g,炒黄柏15g,炒山栀10g,当归10g,炒赤芍10g,炒生地15g,川芎5g,大小蓟各10g。3剂。

二诊:1980年6月3日

服药两剂血止。现经净2天,带下黄腻秽腥,小腹隐痛,不思饮食。溲黄,便溏。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增厚,右侧附件增粗、质韧,压痛(十)。拟诊:慢性附件炎。舌质暗红,苔黄微腻,脉滑数。治拟清热利湿止带。方用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加苡米:猪茯苓各10g,丹皮10g,山枝10g,泽泻10g,赤芍10g,牛膝10g,车前子10g,茵陈10g,黄柏10g,苡米209。10剂。并嘱下次经前3天开始再服二丹解毒四物汤5剂。

三诊:1980年7月2日。

本次月经6月26日来潮,周期27天,遵嘱服用二丹解毒四物汤5剂,经行爽畅,6天干净,诸证均减,仍觉小腹隐痛,带下色黄,继拟原法调治3个月经周期而愈。

例二:纪某,女,30岁,教师,已婚。初诊时间:1980年6月13日。

经行淋漓不畅1年,月经周期丽石天,每于经前,经后经行不畅,量少色紫红,质粘腻。状如赤白带下。经行中期3--4天量多,色红夹小血块。末次月经6月5日,现经行第8日未净,量少色淡暗如咖啡,粘腻如赤带,腹痛隐隐,腰骶酸楚,倦怠乏力,脘闷烦躁。素有慢性盆腔炎病史,长期服用抗生素不效。生育史:1-0-3-1(末次人工流产十输卵管结扎术已3年),舌质淡暗,苔黄腻,根少津,脉弦滑。证属湿热蕴结,血海受扰,经水不宁。治拟清热利湿,化瘀止血。方用二丹解毒四物汤加苡米。

炒丹皮10g,丹参10g,黄连5g,黄芩10g,山栀10g,盐炒黄柏10g,当归10g,炒白芍10g,炒生地10g,川芎5g,苡米209。3剂。

二诊:1980年6月16日

经水已净。腹痛消失,现黄色带下,质粘稠,但较以往明显减少,腰骶酸楚,舌质淡红,苔白根微黄腻,脉滑。湿热渐化,当继拟清利以巩固之。处方:止带方去川芎加苡米209,寄生10g,10剂。

三诊:1980年7月4日

月经今日来潮,量中、色红、质适中,诸证悉减。微感小腹隐痛。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再守原方进减。处方:二丹解毒四物汤去黄连、山栀,加苡米209,炒蒲黄10g,5剂。嘱经净服用知柏地黄丸,经行服用二丹解毒四物汤,缓图其功。4个月后告知经行正常、带下已愈,精神体力转佳,腰骶酸楚悉愈。

例三:

杜某,女,14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78年11月23日。

近半年经期渐趋延长轰=豢天,每于经行4~5天后,量少、色暗红淋漓不净。伴右下腹隐痛,口苦烦热,自测基础体温呈高温相下降缓慢。初潮12岁,月事尚准。一年前因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后,遗留右下腹疼痛,时轻时重,西医拟诊:(1)有排卵型功血(黄体萎缩不全);(2)慢性阑尾炎。末次月经1978年11月14,日。现经行9天未净。量少,色紫红,质粘腻。舌质紫红,苔腻微黄,脉濡滑微数。

证属湿热瘀阻。治当清热利湿,化瘀调经。方用二丹解毒四物汤去川芎、生地加大小蓟、炒蒲黄。

炒丹皮10g,炒山栀10g,黄芩炭129,炒白芍10g,当归10g,盐炒黄柏10g,丹参10g,大小蓟各10g,炒蒲黄10g(包),黄连39。5剂。

二诊:1978年11月28日。

经已净1天,口苦烦热好转,腹痛减轻。带下不多,时感口腻口苦,腹痛隐隐。舌质淡红带紫,苔薄黄微腻,脉濡滑微数,嘱其每于经前5~7天进服二丹解毒四物汤7~10C一1

剂,连续服药4个月经周期后,经事正常,周期赫天,自测基础体温呈典型双相。

【按】湿热内蕴而致经期延长者临床常见,且多为生育年龄,或人流不洁,或郁闷伤脾,或宫内上环,刀圭所伤等。致使任带损伤,湿浊内聚,郁而化热,热血互结,湿瘀内阻,经行不爽。徐老认为,此症特点必有舌苔黄腻,小腹隐痛,平时带下粘腻。大便滞下亦属常见兼症。治疗必予清热利湿,化瘀调经,然不可久服,因本症属于耗血之疾,如久服则易伤阴损及肝肾,使之虚实杂夹,反致用药困于囹圄。故而本方多于经前投用,平时则予健脾利湿,清利化瘀之品,脾健湿去,瘀热自解,上3例治之有别,可谓统观病机,理法有序,而收"上工治病"之效。

【小结】

徐老论治经期延长,认为实多虚少。即使有虚,也为本虚标实,治当以去标为务。标急不去,本虚难愈。临诊以血瘀、湿热两型居多,表现为经前淋漓,或经后淋漓,或经行四五日后间隔二三日复行不断者。本病经量多偏少,粘稠,行而不爽。现代医学的慢性生殖器炎症常表现如此,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多能取效。徐老组方常不离二丹四物,用药常选黄柏、山栀、蒲黄、茜草、益母草、苡仁等,且见血炒用,血止生用,一止一行,分期论用。至于经血质稀或清暗者,只要淋漓10日以上,也多从瘀滞治之。《千金要方》云:"瘀滞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血证论》:"离经之血,俱为瘀血。"徐老崇尚此论,并屡效于临床,是为其学术特色之一。

(梁文珍)

7.痛 经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凡在月经前后,或在月经期中,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痛经。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哕,甚至昏厥,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年妇女,盆腔多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多由盆腔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常为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病的首要主诉。

徐老认为,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是气血阻滞,运行不畅,所谓"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气滞血瘀:由于郁怒伤肝,气滞则血瘀,阻滞气机;(2)瘀热互结:瘀久化热或湿热搏结,阻滞气机不得通畅;(3)寒湿凝滞:经期感寒或过食生冷,寒湿客于胞中,凝滞不行;(4)虚寒不荣:因阳虚内寒致胞脉失养,气血虚滞不畅。各型证治各有特点,分述如下:

气滞血瘀经行痛,亦通亦行痛经散

痛经散

组成: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香附10g郁金10g乌药10g川芎5g莪术10g元胡10g红花10g川楝子10g

功用:理气活血,逐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经行腹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块下痛减,舌紫黯,脉弦。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调经活血,开郁行气;丹皮、红花活血通经,祛瘀血积滞以止腹痛;玄胡、乌药均性温,善于行气止痛,乌药偏入肾经,元胡主人血分,为血中气药;香附、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香附其性宣畅,能主一切气,现代研究,香附能抑制子宫肌收缩,并对肌紧张有弛缓作用;白芍养血柔肝,缓怠止痛;莪术辛温破气中之血,主人肝经,以行气破血为主;川楝子味苦性寒,既能舒肝理气,又能反佐玄胡、乌药之温,共奏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可治膜样痛经,如痛剧难忍加制乳、没各5g以祛瘀止痛,一偏于气,一偏于血,两药采用相得益彰。

案例:

例一:黄某,女,21岁,工人,未婚。初诊:1979年9月15日。

经行腹痛5年。既往月经规则,气≯天,经量中等,色紫红,有血块,下腹剧痛,持续2天,块下痛减,有时排出膜样组织,伴恶心呕哕,甚至昏厥,末次月经:1979年9月15日。月经刚潮,心烦易怒,舌尖有瘀点,脉沉弦,为气滞血瘀,胞脉瘀阻。治法:理气活血,逐瘀止痛。处方拟用痛经散加制没药。

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香附10g,郁金10g,乌药10g,川芎5g,莪术10g,元胡10g,红花10g,川楝子10g,制没药5g。5剂,经期服。

二诊:1979年9月30日。

服药后,本月痛经不甚,血量略多,嘱调情志,下次经前一天开始再服本方3剂。

三诊:1979年12月20日。观察3个月,痛经消失。例二:王某,女,28岁,干部,已婚。初诊:1982年12月1日。

经行腹痛5年余。

平时月经规则,量略少,色紫黯有血块,经期下腹持续性胀痛,伴呕吐肢厥,血块下后坠痛缓解,伴经前乳胀,胸胁胀满。西医妇检:宫颈:光;宫体:后位,略小于正常;附件:(一)。末次月经:11月3日。现正值经前,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弦,为气血阻滞,运行不畅。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逐瘀。处方用痛经散。

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香附10g,郁金10g,乌药10g,川芎5g,莪术10g,元胡10g,红花10g,川楝子10g。5剂。

复诊:1982年12月8日。

末次月经12月2日来潮,服药后痛经明显缓解,仍胸胁胀满,乳胀不舒,嘱下次经前5天开始服疏肝散。处方:柴胡10g,白芍10g,佛手10g,香橼皮10g,玫瑰花15g,绿萼梅5g,刺蒺藜10g,无花果10g,青皮10g,木贼草10g,木蝴蝶39,甘草5g。5剂。

经期服痛经散5剂,连用3个月。三诊:1983年3月10日。

痛经已消失。

例三:张某,女,29岁,教师,已婚。初诊时间:

1979年3月15日。

经行腹痛10年,结婚2年余未孕。

患者近10年经期下腹坠胀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腰腹酸楚,持续2天后缓解,服去痛片效果不显。月经周期而4---丽.9天。经量少,色暗红,质粘稠,末次月经3月14日。西医妇检:宫颈轻糜;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中;附件:(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紧,为气滞血瘀,冲任虚损。治法:理气活血,化瘀调冲。处方拟用痛经散加甘草。

当归15g,丹皮15g,白芍5g,乌药10g,香附10g,郁金10g,元胡10g,川楝子10g,甘草5g,川芎5g,莪术10g,红花10g。5剂。

复诊:1979年3月20日。

服上方后,痛经较前减轻,无呕吐恶心、四肢厥冷,唯腰酸如故,四肢欠温,给补肾养冲汤(熟地、山药、菟丝子、枸杞子、关沙苑、覆盆子、补骨脂、仙茅、仙灵脾、肉苁蓉、锁阳、巴戟天)5剂,以滋补冲任。下次经潮再服痛经散5剂,经后服补肾养冲汤5剂,调理元气。

三诊:1979年6月30日。

上法调理3月,痛经消失,腰酸亦除,后怀孕生子。

【按】气滞血瘀型痛经常因郁怒伤肝、情志不遂,气滞则血运不畅,"不通则痛"。《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行经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徐老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多年临床体会,认为痛经的虚实之分,重点应从痛的程度来衡量,轻度痛属虚,重度痛属实,气滞血瘀型痛经,往往表现为须卧床休息,痛剧难耐而就诊,为实证,故治疗本病,采用其经验方痛经散化裁。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多痛于经前以胀痛为主;②疼痛剧烈,块下痛减;③伴肝郁气滞症状;④舌暗有瘀点,脉弦。方中以理气化瘀为主,使气血通畅,"通则不痛"。乌药、玄胡止痛效果显著,现代文献报道,用电刺激小鼠尾巴法证明,灌服元胡粉有镇痛作用,其效价为阿片1/10,作用持续2小时。与乌药合而用之,疗效明显,如例三虽有腰酸等虚象,但痛剧伴恶心呕吐,根据其痛的程度,辨为标实证为主,急从治标而行滞化瘀,从实论治颇有效,经后再补肾养冲调理善后。

郁通经合金铃,瘀热痛经契之应

宣郁通经汤合金铃子散

组成:当归10g丹皮10g白芍10g柴胡10g黄芩10g香附10g郁金10g 白芥子10g山栀子10g玄胡10g川楝子10g甘草5g。

功用:清热凉血,行气通经。

主治:因瘀热互结所致经水未来腹先痛。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血,调经止痛,当归人肝能动肝阳,白芍人肝能敛肝阳,二药合用,可互纠其偏、互助其用;香附行气之中兼能理血,郁金破血之中兼能理气,共主行气解郁与柴胡合用,疏肝解郁之力尤强;丹皮、山栀、黄芩味苦性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川楝子性寒,善解下焦热瘀之痛;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可逐各处痰结反佐川楝子之寒性,甘草配白芍加强缓急止痛之功,综观全方,共奏清热凉血,理气通经之效,痛剧者加莪术10g破血祛瘀,消积止痛,配白芥子可加强搜剔之力,或加制乳没各5g,以行滞化瘀止痛。

案例:

例一:许某,女,30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73年11月30日。

经行腹痛6年。

既往月经规则,而砭天,经量多,色紫红,有血块,末次月经:1973年11月6日。痛经较前加剧,经期下腹绞痛,每从经前开始,持续2~3天,痛剧时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经用中西药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显。经前低烧,乳房胀痛,心中烦热,经后腰酸纳差乏力。西医妇检:宫颈轻糜;宫体后位,较正常稍大,质硬,活动受限;附件:左侧条索状增粗,压痛(+),右(一)。一年前曾做诊断性刮宫,病检为月经期宫内膜,部分腺体分泌欠佳。诊脉弦细,舌质暗红,苔薄黄,为瘀热内阻,肝郁肾亏。治法:清热解郁,逐瘀通滞。处方:宣郁通经汤加金铃子散。

当归15g,丹皮15g,白芍15g,柴胡10g,黄芩10g。香附10g,郁金10g,白芥子10g,山栀子10g,元胡10g,川楝子10g,甘草5g。5剂,经期服用。

复诊:1973年12月10日。

末次月经12月1日,经前1天开始服本方,月经量较前减少,6天净,腹痛显著减轻,持续一天即消失,未服其他药物。经后改用八珍汤加山药、枸杞、菟丝子、关沙苑调补足三阴,3剂。嘱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服宣郁通经汤加金铃子散5剂。

三诊:1974年4月8日。

上述方药调治4月,痛经完全消失,无腰酸,唯经前乳房胀痛,嘱经前服疏经散5剂。

四诊:1974年5月30日。

经前低热、乳胀均消失,月经规则,磊{藕天。现停经40天,查尿HCG(+),嘱禁房事,免劳累。

例二:王某,女,20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82年3月18日。

经行腹痛4年,伴心中烦热。平时月经周期超前,约23~25天一潮,经前一天腹痛剧烈,持续2天,量多,色紫,有血块,末次月经:2月26日,伴心中烦热,大便于结,小便短赤,前服清热化瘀之品,虽有小效,但始终未能根除,正值经前,舌质紫红,苔薄黄,脉弦涩,为瘀热阻滞胞宫,经行不畅,治当活血化瘀,清热通络。处方用宣郁通经汤合金铃子散。

当归10g,丹皮15g,白芍15g,柴胡10g,黄芩10g,香附10g,郁金10g,白芥子10g,山栀子10g,元胡10g,川楝子10g,甘草5g。5剂。

复诊:1982年3月25日。

服上方后腹痛显著减轻,血块亦减少,唯便于仍存,口干不欲饮,嘱下次经前2天再给上方加生大黄(后下)5g,清热化瘀通滞。

三诊:1982年4月22日。

末次月经:1982年4月15日,腹痛基本消失,大便通畅,心中烦热已除。

四诊:1982年5月22日。

按上方再调治1月,痛经消失,月经28天一行。

例三:

汤某,女,31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76年3月4日。

经行腹痛3年,同居未孕。

患者月经尚规则,丢天,病起于3年前自然流产后行清宫术,术后摄生不慎,其后出现经行腹痛,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且腥臭,伴腰酸,经前乳房胀痛,伴低热。心烦易怒,便于。末次月经:2月15日,月经量多,色紫有块,经人介绍来诊。西医妇检:宫颈轻糜;宫体后位,正常大小;附件左侧片状增厚,压痛(±),右(一)。Bus检查:左卵巢4cm×3cm×2cm大小。其爱人精液常规检查正常,诊脉弦细,舌尖红,苔薄黄。证属瘀热内阻,肝郁肾亏。治法:分阶段治疗,经期清热逐瘀,经前疏肝解郁,经后补肾养冲。

经前处方:柴胡10g,白芍10g,佛手10g,香橼皮10g,玫瑰花15g,绿萼梅5g,刺蒺藜10g,无花果10g,青皮10g,木贼草10g,木蝴蝶39,甘草5g。5剂。

经期处方:当归16g,丹皮15g,白芍15g,柴胡10g,黄芩10g,香附10g,郁金10g,白芥子10g,山栀子10g,元胡10g,川楝子10g,甘草5g。5剂。

经后处方:熟地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10g,关沙苑10g,覆盆子10g,补骨脂10g,何首乌10g,玉竹10g,阿胶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5剂。

复诊:1976年6月2日。

上述方药共服3月,经量减少,痛经症状明显减轻,月经周期正常,琢兰诹天,带下量少,乳房胀痛、低热消失,仍按原方再服三月以巩固疗效。

三诊:1976年8月1日。

仅服2月,痛经消失,无不适主诉,测基础体温双相明显,指导排卵期同房,观察3月即妊娠,嘱注意休息,禁房事,寿胎丸加味治疗1月,后足月分娩。

【按】宣郁通经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其功能: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主治经水未来腹先痛。

徐老崇尚傅青主"清热凉血以通经止痛"的观点,选用宣郁通经汤,认为:历代医家治痛经多用理气行滞、散寒之剂,但临床因瘀热内阻所致痛经颇常见,宣郁通经汤用之于临床,只要辨证准确,每获良效。其辨证要点:①多痛在经前,以灼痛、刺痛为主;②疼痛较剧,经色紫黯或有血块;③伴带下黄稠臭秽或心中烦热,小便黄赤;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经过多年临床总结,徐老认为单纯选用宣郁通经汤,止痛效果欠佳,故加用川楝子、玄胡以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元胡单味有镇痛作用,取其"急则治标"之意,选用古方时切不可拘泥,病情复杂,如例三,也可分阶段治疗,临床有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证以瘀热内阻为主者,也可用本方调治。

寒湿凝滞宜温通,温胞饮后痛经除

温胞饮

组成: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生蒲黄(包)10g玄胡10g莪术10g炒苍白术各10g肉桂39 白芥子10g制香附10g干姜6g云苓10g

功用:温经散寒,化瘀利湿。

主治:因寒湿凝滞所致经行腹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腻、脉沉紧者。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工活血,散瘀除痛,赤芍性散而泻,善治血瘀疼痛;炒苍、白,鬯均健脾燥湿,苍术芳香苦温兼升阳散郁;茯苓味甘益脾,能勖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利湿作用;蒲黄生用性滑有活血化瘀,凉血利尿之用;玄胡配香附均行气活血,香附主人气分,但行气之中兼行气中血滞,为气中血药,元胡主人血分,但行血之中兼行血中气滞,为血中气药,镇痛有良效;莪术行气破血,化瘀止痛,配白芥子辛散温通,更助莪术搜剔积滞之力,使瘀滞得消,通则不痛;肉桂、干姜均温中逐寒,宣通血脉;干姜偏人脾经气分,回阳通脉,兼通心阳,肉桂偏入肾经血分,抑肝扶脾,兼交心肾。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效,如腰酸加川断以补肾强腰。

案例:

例一:王某,女,26岁,职员,未婚。初诊时间:1975年1月10日。

经行腹痛10年伴畏寒。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15磊}菊天,量偏少,色黯有块,末次月经:1月10日晨。每次经行第一天腹痛剧烈,呈冷痛,得热痛减,平时畏寒肢冷,诊脉沉紧,舌淡,苔白腻。证属寒湿凝滞,不通则痛,治宜温经散寒、利湿行滞。处方用温胞饮。

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生蒲黄(包)10g,元胡10g,莪术10g,炒苍白术各10g,肉桂39,白芥子10g,制香附10g,干姜6g,云苓10g。7剂。

复诊:1975年2月7日。

患者服上方后,痛经减轻。仍冷痛伴畏寒肢冷、胃脘发凉,正值冬季、寒气较甚,嘱本次经前原方加重肉桂至6g,吴茱萸10g,以加重温经散寒之功,连服2个疗程共10剂。三诊:1975年4月6日。

上方连服2月后,经行腹痛消失,无畏寒肢冷。过食生冷后,小腹轻痛,嘱注意饮食调节。

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例二:周某,女,18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78年元月15日。

经行腹冷痛2年。

患者月经15岁初潮,开始月经周期不准,无痛经,一年后冒雨涉水,出现经行腹痛,月经周期尚规则弓争去天,量中等,色黯有血块,末次月经:1978年元月15日凌晨,昨晚腹冷痛,今日痛剧难忍,自饮红糖生姜水未缓解,伴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四肢不温,急来就诊,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紧,证属寒湿凝滞,气血不畅。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处方拟用温胞饮加姜半夏。

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生蒲黄(包)10g,元胡10g,莪术10g,肉桂39,炒苍白术各10g,白芥子10g,制香附10g,干姜6g,云苓10g,姜半夏10g。5剂。

复诊:1978年元月25日。

患者因过食生冷,寒湿凝滞更甚,故上月经行腹痛加剧,自服姜汤无效,原方加半夏降逆止呕,使胃气顺,呕恶止,腹痛明显缓解。嘱每次经前服5剂,连治三月。

三诊:1978年4月18日。

观察3月(三疗程)痛经基本消除。

【按】徐老认为寒湿凝滞型痛经多因寒湿之邪重浊凝滞,客于冲任、胞中,与经血相搏结,而致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根据"实则决之,寒则温之"原则,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法治疗,选用温胞饮。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②疼痛较剧烈,按之不舒;③伴畏寒肢冷等阳气不足表现;④舌黯、苔白、脉沉紧。

《内经》日:"先寒而后生它病者,治其本。"徐老验方温胞饮可标本兼治,对于本型,徐老善用莪术与白芥子相配伍,认为病程久者,瘀血积滞一时难以消除,而白芥子善搜顽痰、积瘀,配合使用,该方活血化瘀,搜剔之力更强。

虚寒痛经多温养,可用温经八珍汤

温经八珍汤。

组成:党参10g 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 当归10g川芎5g熟地10g白芍10g仙茅5g仙灵脾5g卒骨脂10g肉桂39。

功用:温经养血,调经止痛。

主治:由阳虚内寒所致经行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苔白润、脉沉。

方解:本方以八珍汤加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肉桂而成,方中八珍汤益气养血,其中参、草益气。苓、术以和之,使补而不壅;地、芍养血,归、芎以行之,使滋而不腻;仙茅、仙灵脾均归肾经,温补肾阳,仙茅补肾阳并能助脾胃运化,仙灵脾补肾阳并能祛风强骨;补骨脂性大温,补肾阳暖脾胃,使脾胃健运,气血充足,肾阳得充,胞脉得荣;肉桂辛甘大热,有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之功,其性浑厚凝降,偏暖下焦,引火归元,在调气理血中加入肉桂,相得益彰,温补以助养血,温通以助经行,使气血充,内寒除,血脉通,痛经除。全方共奏温经养血,调经止痛之效。徐老善用八珍汤化裁,根据病情或用补肾八珍,或用养血八珍,变化多端,颇有良效。

案例:

例一:陆某,女,28岁,教师,未婚。初诊时间:1976年11月2日。

经行腹冷痛3年。

患者月经周期惯后,忐天,经量偏少,色黯淡,因经期受寒出现腹冷痛,末次月经:10月1日。月经第2天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酸膝软,夜尿频多,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阳虚内寒,冲任失煦。治宜温经暖宫,散寒止痛,处方拟温经八珍汤。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川芎5g,熟地10g,白芍10g,仙茅5g,仙灵脾5g,补骨脂10g,肉桂39,5剂。

二诊:1976年12月4日。

上次月经11月4 日,经前开始服上方后,经末腹痛已减,今日月经来潮,血量略增,无血块,经来亦爽,腹痛不显乃守前方加香附5剂。

三诊:1976年元月4日。

服二诊方后,小腹已温暖,腰酸明显减轻,末次月经元月3日来潮,自服上方后,腹痛已基本消失,病已大好,原方再调理2月而愈。

例二:张某,女,26岁,工人,已婚。初诊时间:1977年12月20日。

经行腹痛2年。

平时月经错后,经行小腹坠痛,牵连腰背,服去痛片虽有小效,停药则发,末次月经:12月18日,现值经期,量多色淡,有小血块,腹痛阵作,喜得温按,心慌气短,头昏乏力,夜寐不安,舌淡,苔薄脉沉缓,证属冲任虚寒,不荣而痛,治宜温经养血,调经止痛。拟温经八珍汤加合欢。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川芎5g,熟地10g,白芍1.0.g,仙茅5g,仙灵脾5g,补骨脂10g,肉桂39,合欢10g,5帖。经期服。

二诊:1977年1月25日。

服上方后,痛经略减,仍心悸气短,夜寐不安,末次月经1月24日来潮,再服温经八珍汤5剂,经后服归脾丸15天。

三诊:1977年2月22日。

今日月经如期而至,为29天一行,色淡,量中,微感乏力,腹痛未作,但觉坠胀,脉较前有力,舌苔薄白,仍宗原方5剂,经后服归脾丸5天,调理2月而愈。

例三:陈某,女,30岁,干部,已婚。初诊时间:1970年2月6日。

患者四年来,每逢经行则小腹冷痛,热水袋外敷稍减,经量少,色黯红,伴血块,曾服活血化瘀中药,效果不显。平时手足欠温,经期腰酸,舌苔白,脉沉紧,证属虚寒内生,不荣而痛,治拟温经散寒,养血止痛。处方用温经八珍汤。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当归10g,川芎5g,熟地10g,白芍10g,仙茅5g,仙灵脾5g,补骨脂10g,肉桂39,5剂。

二诊:1970年2月16日。

服药后小腹冷痛稍减,仍四肢不温,嘱下次经行第一天服原方,将仙茅、仙灵脾改为10g,继服二月。

三诊:1970年4月25日。

随访痛经缓解,基本不痛,因结婚2年,同居未孕,故嘱服孕育丹。

【按】徐老认为:寒凝胞中,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或久居湿地;或阳虚内寒,致使经水运行凝滞不畅,临证有虚有实,以实证为多。本型为虚证,因肾阳虚弱、虚寒内生,冲任胞宫失煦,故经行小腹冷痛,经量少,色黯淡。因肾阳不足,往往伴腰腿酸软,治疗选用温经八珍汤,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多痛在经期或经后,以冷痛为主,得热痛减;②疼痛绵绵,喜按;③伴有腰腿酸软,小便清长;④苔白润,脉沉。温经八珍汤中,八珍汤益气养血,使气血运行如常,对于阳虚内寒之痛经,徐老喜在八珍汤中加肉桂,温补以助养血,温通以助经行,二药配合使用,更助温阳之力,使寒除脉通,痛经自消。例二夜寐不安明显.加用合欢养心安神,治疗经行不寐,有良效。

内异方治内异症,专病专方气血行

子宫内膜异位症方

组成:当归15g丹皮15g 白芍15g黄芩10g山栀子10g白芥子10g香附10g郁金10g红花10g莪术10g三棱10g玄胡10g川楝子10g制没药10g八月札10g徐长卿10g

功用:理气行滞,化瘀消癌。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进行性加重。

方解: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血,缓急止痛;丹皮、山栀、黄芩清热凉血,化瘀止痛;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与归芍合用助补血,与三棱、莪术相配则消磨积块,与郁金同用更助理气破血之效;玄胡、八月札、川楝子均归肝经,理气止痛之力较强,玄胡可除瘕瘕,生用活血效力大;红花、制没药活血散瘀,通滞定痛;三棱、莪术合用,可散一切血瘀气结,莪术行气破面,散瘀消积之功优于三棱,三棱软坚散结,消除老块坚积之力优于莪术,须用于实证,对有异位结节者有良效;白芥子通络止痛,反佐川楝子之寒性;徐长卿祛风止痛,与当归相配可祛血瘀,与香附相配,可行气滞。全方合用,共呈理气行滞,化瘀消癔之功。痛甚加生蒲黄,经量多加红蚤休。

案例:

例一:孙某,女,39岁,干部,已婚。初诊时间:1978年6月10 日。

痛经2年,进行性加重。

患者月经周期规则,6年前出现经行腹痛,渐加剧,经行第1~2天痛剧难忍,于3年前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治疗后,痛经本已缓解。但近2年来经汛前一天即开始剧烈腹痛,经前半月觉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经来量多色紫,挟有血块,既往曾服中药(具体不详)效果不显,面色潮红,口干便结。末次月经:5月20日。脉弦数,舌质暗红,苔薄。辨证为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治当理气行滞,活血消瘴,处方拟用异位方加桃仁。当归10g,丹皮10g,白芍15g,黄芩10g,山栀子10g,白芥子10g,香附10g,郁金10g,红花10g,莪术10g,三棱10g,玄胡10g,川楝子10g,制没药10g,八月札10g,徐长卿10g,桃仁10g。15剂,嘱经前一周开始服,连服15剂。

二诊: 1978年7月2日。

服上方后,末次月经6月19日,诸症明显好转,上方改为经前3天开始服,每次服10剂,共治三个月经周期。三诊:1978年10月28日。

痛经基本消失,经量正常,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例二:黄某,女,35岁,教师,已婚。初诊时间:1975年7月1日。

经行腹痛3年余,渐加重。

患者3年前自然流产+清宫术,术后继发痛经,进行性加重,至今未孕。2月前在外院做腹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中,有紫血块,经期下腹剧痛,伴恶心欲吐,痛有定处,持续5~6天,逐渐缓解,每月经前二天即开始腹痛,至月经将净方消失,严重影响生活。末次月经6月20日。西医妇检:宫颈轻糜;宫体后位,子宫后壁峡部有数个黄豆大结节,触痛;附件右侧片状增厚、压痛(±),左(一)。脉沉弦,舌暗有瘀点,苔薄,为气滞血瘀,阻滞胞脉。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处方用异位方。

当归15g,丹皮15g,白芍15g,黄芩10g,山栀子10g,白芥子10g,香附10g,郁金10g,红花10g,莪术10g,三棱10g,玄胡10g,川楝子10g,制没药10g,八月札10g,徐长卿10g。15剂,经前一周服。

复诊:1975年7月23日。

服上方后,末次月经7月18日,痛经有所减轻,持续3天缓解,效不更方,嘱下次经前即服本方。

三诊:1975年12月28日。

上药每次经前三天即服7剂,连治半年(共服42剂),痛经基本消失,经量中等,血块少。

四诊:1976年3月1日。

观察二月未见复发。因未孕,嘱经后再服补肾养冲汤调理数月(熟地10g,山药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关沙苑10g,覆盆子10g,补骨脂10g,仙茅5g,仙灵脾5g,肉苁蓉5g,锁阳10g,巴戟天10g),于1977年2月妊娠。例三:宋某,女,30岁,工人,已婚。初诊时间:1987年5月25日。

经行腹痛4年,进行性加重。

月经史:总天,末次月经:5月12日,量中色黑有块,经前一天小腹绞痛拒按,伴呕吐,结婚2年余,配偶体健,精液化验正常,同居未孕,舌质紫黯有瘀点,苔少脉沉,西医妇检:子宫略增大,活动受限,子宫骶骨韧带增厚,后穹窿触及一米粒大痛性结节,诊断性刮宫及输卵管通液检查,未见异常,验子宫内膜异位抗体(+)。辨证属气血阻滞,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宜理气活血,逐瘀行滞,处方用异位专方。

当归15g,丹皮15g,白芍15g,黄芩10g,山栀子10g,白芥子10g,香附10g,郁金10g,红花10g,莪术10g,三棱10g,玄胡10g,川楝子10g,制没药10g,札10g,徐长卿10g。10剂。经前一天开始服。

复诊:1987年6月20日。

服上方后月经于6月10日来潮,痛经减轻,舌质瘀点

渐化,嘱按上法再服2月观察。三诊1987年9月24日。因停经44天,恶心不适来诊,诉经行腹痛基本消失,

查尿HCG(+)。嘱禁房事,免劳累。

【按】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其主要症状是痛经,进行性加重。一般辨证痛在经前属实,痛在经后属虚,经前痛因经血排出不畅,不通则痛;经血排出后,瘀滞得消,痛势应缓,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不能按此规律辨证,因宿瘀内停,经血虽行,仍疼痛不减,且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的痛经,一般程度较甚,剧痛难忍,故徐老认为本病辨证以痛的程度为主,痛甚为实,虚证少见,临床从实论治,用异位专方治疗疗效明显。使用本方辨证要点:①多痛在经前、经期,以刺痛绞痛为主;②疼痛剧烈难忍,按之不舒;③经血紫黯,有血块;④伴乳胀、易怒,多痛有定处;⑤舌黯红,有瘀点、苔薄、脉弦。方中选用大量行气之品,因行气药多偏温,故配合丹皮、云苓、山栀清热凉血,方中三棱、莪术消瘕止痛,可使异位结节消散。据现代研究香附、玄胡均有确切镇痛作用。本方止痛效果明显,使患者有信心坚持治疗。但有些患者临床症状以瘀热内阻为特征:也应辨证清楚,可用宣郁通经汤加减治疗。

【小结】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病医为各种因素导致气血阻滞,运行不畅。本病虽分多种证型.但临证以气滞血瘀及瘀热内阻两型多见。前者常选用痛绍散,后者可选宣郁通经汤合金铃子散。

在辨证方面,徐老认为痛经的辨证要点主要从痛的程度来衡量,一般疼痛不甚,虽影响工作和学习,但也能坚持能属轻型;不能坚持工作和学习,须卧床休息,甚至呕哕晕厨的属重度。轻度属虚证,重度属实证,故痛的程度是辨虚实的关键。徐老还认为传统的"喜按属虚,拒按属实"的辨证方法,不能适用于痛经的辨证,绝大多数的痛经都喜温喜按,但痛经多属于实证。用通调气血为主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从痛的程度辨虚实,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在治疗方面,不仅重视辨证的分型,掌握医治时机也很重要,大多数痛经患者都在月经来潮的1~3小时开始下腹剧痛,因此给药时间应该在疼痛之前,"以迎而夺之",否则影响疗效,故主张在月经潮前一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每次经期服药3~7剂,一般本月服药,隔月有效,但连服1疗程(3个月)应庶能巩固疗效。

(陆耘)

8.闭 经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达6个月122上者,称为闭经。闭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轻者影响健康,重者影响生育。徐老对本病甚为重视,其诊断治疗经验颇具特色。根据他多年的临床实践,将本病分为阴虚内热、气血虚弱、痰湿互郁、肾气不盛及气滞血瘀等五个主要类型,代表方分别为清经散、十全大补汤、桃红四物二陈汤、补肾养冲汤及通经散。

阴虚内热血海涸,滋阴清热清经著

清经散(方见月经先期)

案例:

例一:叶某,女,30岁,已婚,教师。初诊日期:1973年8月24日。

闭经8个月。既往月经:16气≯天,量中,色紫红。近3年来月经周期退后,2~3月一潮,经量亦逐渐减少,现有8个月未行。一年前曾在某医院诊刮病检及输卵管碘油.造影确诊为结核性盆腔炎,经用雷米封等抗痨药物和宫腔注射链霉素治疗,效果不显。诊时症见:下腹及腰骶部疼痛、胀坠,头晕心悸,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疲倦乏力,纳少眠差,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为肝肾阴虚,水亏火炽。治法:滋阴清热。方用清经散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0g,青蒿10g,沙参10g,麦冬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玉竹10g,黄精10g,生地10g,甘草5g,冬虫夏草10g。5剂。

复诊:1973年9月10日。

服药后月经于1973年9月5日来潮,量少,色紫红无块,2天净。舌脉同前,药既应病,守方续进。

三诊:1973年10月28日。

月经于10月10日来潮,量仍少,2天净,继以清经散加冬虫夏草随症化裁,又服38剂,月经基本正常,周期40天左右,经量偏少,行经3天净。停药后观察年余,未见复发。

例二:

张某,女,21岁,营业员,未婚。初诊日期:1981年11月23151。

闭经1年余。月经16岁初潮,开始月经频至,常15~20天行经1次,经治疗后月经基本正常。近2年来月经紊乱,开始经期后退,40天左右1行,后月经稀发,3~4个月行经1次,经量亦渐减少。现停经1年多,伴有头晕目眩,腰酸,乏力,长期低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少寐。西医诊断为闭经(原因待查),用人工周期治疗,效果不显而要求用中药治疗。苔少舌红,脉细弦。此为阴虚内热。治法: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方用清经散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丹皮10g,地骨皮10g,青蒿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炙鳖甲15g,麦冬10g,沙参10g,玉竹10g,黄精10g,炙甘草5g。

复诊:1982年12月6日。

药后低热、手足心发热已退,心烦、少寐、头晕等症好转,月经仍未来潮,脉细。再以前法滋阴养血补肾,用清经散加阿胶129。嘱连服30剂。

三诊:1982年元月23日。

守方服35剂时月经来潮,经量偏少,色鲜红,行经3天净,经期仅有腰酸,头眩。嘱上方与杞菊地黄丸交替使用,以资巩固。1年后随访,月经恢复正常。

【按】阴虚内热型闭经原因常为失血,或久患宿疾耗血伤阴所致。阴血不足,冲任精血无源,不能化生月经,轻则月经稀发,甚则闭经,津虚血少,阴不守阳。故临床除有闭经症状外,尚有潮热心烦,口干咽燥,心悸失眠,头晕腰酸,舌红少苔等症。徐老治疗本症,多采用其经验方清经散化裁,滋阴养血、增液生津以养无本之源。例一西医诊断为结核性盆腔炎,故方中加冬虫夏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例二长期低热,阴虚明显,因而方中加炙鳖甲育阴潜阳,配合诸药,共奏滋阴养血、清热退蒸之效。

气血虚弱血海亏,加昧十全用之宜

加昧十全大补汤

组成:党参10g 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 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甘草5g黄芪10g 肉桂39香附10g茺蔚子10g

功用:气血双补。

主治:气血两亏,冲任失养以致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月经量少,闭经等症。

方解:方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方相结合加黄芪、肉桂、香附、茺蔚子组成。方中黄芪配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四物汤养血;肉桂温阳和营;香附、茺蔚子理气和血。全方补气生血养营,以益生发之气,精充血足,任通冲盛,则经行如常。

案例:

例一:周某,女,24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83年10月8日。

既往经期常向后推迟,经量偏少,色淡。半年前药物流产1胎后,月经至今未潮。刻下症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白带多。舌淡,苔白薄,脉细软。此为气血亏虚,血海空竭。治法:益气健脾,养血调经。方用加味十全大补汤加减。

党参10g,焦自术10g,茯苓10g,山药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黄芪10g,肉桂39,鸡内金10g,粉草5g。14剂。

复诊:1983年11月25日。

前方连服14剂,食欲增进,大便正常,少腹时有隐痛坠胀感,治守前法,佐以活血通经。处方:党参10g,焦白术1瞻,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熟地10g,肉桂39,山楂15g,香附10g,茺蔚子10g。7剂。

三诊:1983年12月19 日。

服药7剂时,月经来潮,经量中等,色红,行经5天净,腹无痛感嘱继续服用前方,调治三个月后月经基本按月来潮。

例二:徐某,女,29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90年6月27日。

闭经2年。15岁月经初潮,周期与茅天,经量中等。自述2年前到浙江打工,月经突然闭而不行至今,用黄体酮催经月经亦不来潮,曾用西药周期疗法,停药后复发如故,就诊时症见: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怕冷,纳少,夜寐梦多,白带少,结婚3年,一直未孕。性激素检查:雌、孕激素偏低,"B"超提示:子宫偏小。苔薄白,舌淡,脉沉细。此为气血不足,脾肾两虚。治法:益气缝脾、补肾凋经。方用加味十全大补汤加减。

当归10g,白芍10g,川芎9g,熟地10g,党参10g,焦自术10g,茯苓10g,黄芪15g,肉桂39,菟丝子10g,仙灵脾10g,茺蔚子10g,炙甘草5g。

服药25剂时月经于7月20日来潮,经量中等,色淡红,舌淡红,脉弦。仍守原法,更进一筹。处方: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0g,党参10g,黄芪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仙灵脾10g,仙茅10g,山楂15g。20剂。

三诊:1990年11月12日。

按上方服20剂后,月经按时来潮3次,头晕乏力、怕冷等症基本消失,嘱常服归脾丸,巩固疗效。

3后因停经40天再次就诊,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后足月分娩一男婴。

【按】气血虚弱型闭经,多阕脾虚失运,化源不足;或久患慢性病,气血耗损;或因堕胎、多产等失血伤精,以致P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景岳全书》云:"经血为水谷之精气,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可见,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血不足,抓住调理脾胃这法则是治疗的关键。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例一,闭经由流产引起,临证所见,显系脾虚失运,气血两亏,故用十全大补益气健脾,养血和营,加鸡内金醒脾健胃,因药证合拍,药后经水得转,获效显然c例二.证系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傅青主女科》云:"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故用十全大补同时加菟丝子、枸杞子、仙灵脾、仙茅等温补肾阳而愈。

痰湿互郁阻冲任,桃红四物汤二陈

桃红四物二陈汤

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地10g制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甘草5g功用:活血调经,燥湿化痰。

主治:痰湿瘀阻胞宫而引起的闭经、不孕等症。

方解:方以四物汤合二陈汤加桃仁、红花而成。肥胖妇女,躯脂满溢,脂痰相结,壅塞胞宫,占住血海,冲任阻塞不通,故徐老以二陈汤健脾燥湿化痰;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通经。若痰湿重者加苍术、南星;腹胀痛者加枳壳、香附、玄胡;白带多者加车前子、薏仁、樗白皮;肾虚者加菟丝子、川断。

案例:

例一:黄某,女,31岁,干部,已婚。初诊日期:1988年4月25日。

月经稀发,经量渐少,以至渐渐闭经6个月,形体肥胖,胸闷,少腹胀满,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苔白滑,脉沉弦。此为痰湿内阻,气血阻滞。治法:祛痰除湿,行气活血通经。方用桃红四物二陈汤加减。

法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苍术10g,香附10g,枳壳10g,樗白皮10g,车前子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甘草5g。10剂。

复诊:1988年5月15日。

上方服后,胸闷好转,白带不多,但少腹仍感胀满,时有隐痛,腰酸,苔薄白,脉沉弦。原方去樗白皮、车前子、苍术;加泽兰10g,丹参10g,山楂15g。活血调经,因势利导。12剂。

三诊:1988年5月30日。

服药11剂时,月经来潮,量偏少,色红,经期感到神疲乏力,腰酸。脉沉弦。经后宜补,以益气健脾为主,养血调经为辅,佐以补肾。方用补肾八珍汤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法半夏10g,山药10g,菟丝子10g,当归10g,川芎5g,益母草129,川断10g,仙灵脾10g。

上述诸药为基本方,调治3个月,月经基本恢复正常。例二:宋某,女,21岁,护士,未婚。初诊日期:1982年5月26日。

14岁月经初潮,周期先后不定,经量偏多。两年前在一次行经时冒雨涉水,随即高烧3天,之后月经1年只来潮2次,量少,曾采用西药周期治疗,停药后即闭止。诊时症见:闭经已7个月,形体较胖,面肢浮肿,胸闷脘胀,纳食欠佳,腰酸膝软,大便时溏,白带多,质稀。苔白薄,舌胖嫩,脉沉细。此为脾肾两虚,痰湿内阻。治法:温肾健脾,化痰通经。方用桃红四物二陈汤去熟地、桃仁,加仙灵脾、制香附。

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6g,香附10g,红花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仙灵脾10g,甘草5g。20剂。

复诊:1982年6月20日。

药后纳食转旺,浮肿消退,大便正常,白带不多,仍感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脉细弦。仍守温肾健脾佐以和血调经:上方加益母草129,桂枝5g,宣通冲任。20剂。

三诊:1982年7月20日。

守方服20剂,月经来潮,经期少腹胀痛,经量中等,色紫黯,5天净。继以补肾健脾为主,原方去桂枝、红花、益母草,加党参10g,15剂。

自此治疗后,月经已能正常来潮。

【按】痰不仅能引起内外科各种疾病,而且也能导致许多妇科病变,其中闭经与痰邪关系十分密切,如《万氏妇人科》指出"妇人女子,闭经不行,其候有三......一则躯肢迫寒,痰涎壅滞,而经不行者,法当行气导痰,使经得行"。《女科切要》亦云:"肥人经闭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月经能正常来潮,最基本条件是血海满溢,冲任二脉通调。若痰多湿盛,痰湿聚于胞宫,冲任阻滞,则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肥胖、胸闷脘胀、浮肿、带多、闭经等一组复杂症候群。徐老认为治疗本症应从祛痰健脾燥湿人手,但临床上纯属痰阻者较少,多与血瘀并见,亦有合并肾虚、气滞,故将二陈汤与桃红四物汤合用,以二陈汤健脾燥湿祛痰治其本,用桃红四物活血化瘀畅其流,务使任脉通畅。胞宫通畅后,旋以健脾补肾法调理,一般多能达到治愈目的。

虚寒闭经温为善,可用补肾养冲汤

补肾养冲汤

组成:熟地10g山药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关沙苑10g仙茅5g仙灵脾5g补骨脂5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锁阳10g茺蔚子10g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子宫虚寒引起的闭经、不孕等症。

方解:本方专为胞宫虚寒而设,徐老将关沙苑、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锁阳等诸多温肾壮阳药集于一方,补肾兴阳,力驱阴寒;以熟地、山药、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填补肾精,以资化育之源,即"扶阳以配阴"之意;茺蔚子意在静中求动,活血调经。若肾阳虚甚者加鹿角胶;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案例:

例一:方某,女,22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81年3月10日。

月经16岁初潮,以后每年只行2~3次,量少,色淡。妇科检查:子宫偏小,曾用西药作人工周期治疗6个月,效果不显,现月经7个月未潮,转求中医治疗。症见面色觥白,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酸带频。苔薄白,脉沉细。此为先天不足,肾阳亏虚。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补肾养冲汤加减:

菟丝子10g,熟地10g,山药10g,枸杞子10g,关沙苑10g,仙茅10g,仙灵脾10g,补骨脂1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黄芪15g,白术10g。20剂。

复诊:1981年4月5日。

按方连服20剂,自觉精神好转,纳食觉香,白带已不多。守原方加党参10g再进30剂。

三诊:1981年5月6日。

服药30剂后,诸症明显好转,时有腰酸腹胀,脉沉细有力,似有行经之兆,前方加行气活血之品,以促月经来潮。处方:当归10g,川芎6g,仙茅10g,仙灵脾10g,关沙苑10g,菟丝子1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黄芪10g,香附10g,泽兰10g,茺蔚子10g。8剂。

四诊:1981年5月19日,

药进8剂时月经来潮,量少,色紫红,3天净。后按补肾养冲汤随证加减,调治8个月,诸症消失,经事如常。

例二:范某,女,28岁,农民,已婚。初诊日期:1978年10月5日。

2年前足月分娩1胎,产时大出血休克,因农村医疗条件限制,未能输血,之后身体逐渐消瘦,头昏乏力,畏寒腰酸,性欲减退等。2年来月经只来潮1次,量少,2天净。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子宫偏小,附件:(一)。阴道细胞学检查:雌激素水平轻度低落。西医诊断:席汉氏综合征。建议用中药治疗。诊时舌质淡,脉沉细。此为肾阳不足,精血亏损。治法:温补肾阳,养血益精。方用补肾养冲汤加减。

熟地10g,当归1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覆盆子10g,关沙苑1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仙灵脾10g,仙茅10g,党参15g,紫河车15g。10剂。

复诊:1978年10月17日。

服药10剂,自觉精神好转,脉症同前,原方加鹿角胶10g(另烊化冲服)。嘱连服一月。

三诊:1978年11月27日。

上方服3剂时,体力增强,面露红色,阴道分泌物增加,脉沉细有力,药既建功,守方续进30剂。

四诊:1978年12月29日。

再服上方30剂,纳食健旺,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续用原方去覆盆子、关沙苑,加茺蔚子10g,泽兰10g。25剂。五诊:1979年2月6日。

药进23剂时,月经来潮,行经3天净,色黯红。以后一直按原方随症加减治疗半年,月经渐至正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以上揭示,妇女天癸的发生,冲任的通盛,皆以肾气的盛衰为前题,肾气不足,天癸难至,地道也失于通调。徐老治疗肾阳不足,子宫虚寒型闭经亦以此为依据,且制方遣药力戒辛燥,以防补阳而耗阴精,对于肉桂、附片刚燥之属,用之恒慎,习用仙茅、仙灵脾、肉苁蓉、锁阳、巴戟天等药,这类药物温而不燥,配以菟丝予、枸杞子、关沙苑等辛润之品,既可助阳,又可益阴,诸药合用,阴阳俱顾,这是徐老补肾用药特点之一。对于肾阳不足这类患者,徐老指出,一般病程长,恢复慢,因此治疗时不能操之过急,只要辨证无误,应该坚持守法守方。如《景岳全书》谓:"但使雪消而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奈何。"可见,只要通过治疗,肾气旺盛,精充血足,冲任得养,月经自然按时而下。晦症应用补肾养冲汤时,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兼有血虚者加当归、制首乌。服药过程中,如症状基本消失,或少腹出现隐隐坠胀痛感时,方中应加丹参、香附、桃仁、益母草行气活血通经药,以促经血下行。

子宫发育不良患者,临床多见肾阳虚证候,亦有临床毫无症状者,徐老皆以补肾养冲汤加丹参、红花等药治疗,活血药有加强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发育作用,效果亦较为满意。

气滞血瘀通经散逐瘀通经经闭痊

通经散

组成: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红花10g桃仁10g炮山甲10g乌药10g刘寄奴10g川牛膝10g 肉桂39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2g

功用:理气活血,逐瘀通经。

主治:因气滞血瘀所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等症。

方解: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专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及瘀血积聚而成癞瘕等证,方中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当归、赤芍活血通经;刘寄奴、三棱、莪术、穿山甲、川牛膝破血祛瘀消癔散结;乌药调气疏肝;肉桂温经檄寒活血。以上诸药共呈活血祛瘀、调经的功效。有热象去肉桂加丹皮,久瘀加地鳖虫。

案例:

例一:陶某,30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71年1月25 日。

一胎流产后,月经稀发渐闭而不行8个月,下腹隐痛。腰膝酸楚,胸肋满闷,口干不欲饮。舌质淡红尖有瘀点,脉象弦数。此为气滞血结,胞脉瘀阻,运行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散结。方用通经散。

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红花10g,桃仁10g,炮山甲10g,乌药10g,刘寄奴10g,川牛膝10g,肉桂39,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29。5剂。

复诊:1971年2月15日。

药后症状减轻,刻下头晕心悸,腰酸,下腹隐痛。仍宗活血化瘀法。处方:原方去肉桂加丹皮10g,樗白皮10g。20剂。

三诊:1971年3月1513。

上方连服20剂,月经来潮,经量中等,色紫黯有块,下腹隐痛,腰膝酸楚,效不更方。

本例共服通经散方45剂,月经渐趋正常,停药半年怀孕,后足月分娩1男婴。

例二:耿某,20岁,学生,未婚。初诊日期:1976年3月25日。

月经14岁来潮,月经常后期,量少,现闭经8月余。曾注射黄体酮5支,并服归脾汤、人参养荣汤、六味地黄汤等方药80余剂,月经仍未来潮。诊时症见:头晕心悸,形体瘦长,面色萎黄有痤疮。舌质淡红有瘀点,脉沉缓。此为瘀血阻滞,新血不生。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散结。方用通经散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芎5g,丹参10g,乌药10g,柏子仁10g,三棱10g,莪术10g,益母草10g,肉桂5g,山楂15g。

复诊:1976年7月3日。

患者母亲对活血通经药物有顾虑,不敢服用,改用西药人工周期疗法,因口服乙蔗酚胃肠道反应重而被迫停药,继服当归浸膏片、维生素E丸3个月余无效,复来求治。诊脉审证,仍属瘀血阻滞,给予通经散方,嘱每周服药5剂。

三诊:1976年8月18日。

上方服30剂,纳食转旺,面部痤疮消失,全身症状亦有改善,体重增加1.5g。仍守原方继服。

患者共服通经散60剂,月经来潮,量少,色紫红,有块,5天净。停药观察,随访1年,月经基本正常。

例三:徐某,35岁,工人,已婚。初诊日期:1976年8月13日。

人工流产后停经8个月。1975年12月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至今未潮。妇检:宫颈轻糜,宫体正常大小,质中等;附件(一)。曾用乙蔗酚加黄体酮人工周期治疗,因服乙蓑酚反应重,因而求治于中医。诊时症见:头晕心悸,下腹隐痛,腰酸楚。舌质淡红,舌尖有紫点,脉弦数。此为瘀血内停,胞脉受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方用通经散加减。

桃仁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0g,炮山甲10g,乌药10g,川牛膝129,肉桂39,益母草10g,香附10g,红花10g。15剂。

复诊:1976年9月8日。

上方连服15剂,月经于9月7日来潮,量少,色紫红有块,下腹胀痛。舌质淡红夹有紫点,脉象沉弦。仍宗原法。处方:上方去香附、益母草,加鸡血藤15g,5剂。

三诊:1976年9月14日。

经后无明显不适,脉象沉缓,舌质淡红,苔薄白。经后宜补,予以养血调经。处方: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随后采取经期服通经散5剂,平时用乌鸡白凤丸,调治2月,月经渐趋正常。

【按】关于活血通经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徐老的经验是:临证时凡见月经数月不行者,伴少腹胀痛,或脉象沉弦,或舌边尖有瘀点,多采用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调气散寒。方用自拟通经散,疗效显著。该方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也有一定疗效。徐老还认为,一般说来活血化瘀药物,没有副作用及绝对禁忌症。如有一例闭经不孕患者,在2个月内共服通经散60剂,其中三棱、莪术总量各达6009,未发现副作用,而且疗效较好。

【小结】

以上案例反映了徐老治疗闭经的经验。其特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①历代医家大多认为闭经属虚多实少。徐老不拘古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异、生活习惯的改变,闭经的病因也发生变化,尤其计划生育工作广泛开展,妇女早产、多产率的降低,妇科手术增多,而带来的多种创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妇科精解:先期、后期、多寡…………
月经先期..月经量时多时少..柴芩二丹归芍散(郁热)..徐志华
裴正学治疗不孕症临证经验
月经提前,如何让“大姨妈”守时?
章次公医案 月经不调
《实用中医生殖医学讲义》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