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调钢琴中医老师讲课13

C调钢琴中医老师讲课13--15-中药的方剂

(2013-01-20 23:13:29)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讲座课

C调钢琴中医老师讲课13

 

 

我们先说说解表药
能够发汗解散表邪的药物叫解表药
汗出温度有所下降
解表药多数具有辛味
辛能发散,昨天晚上刚说过的
适用邪在肌表所致的表征
根据解表药性能可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种
健康+任我游(342461106)  21:46:10
你是老师啊,今年考执业药师,有谁有这方面的心得,共享下。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药发汗作用较强,适合用于感冒风热
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证
辛凉解表药的作用比较缓和
适合用于外感风热,呈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口渴
喉咙肿痛,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浮脉数等热像比较突出的表证
但是要记住解表药多属于辛散之品
不可过量或久服
凡体虚多汗,热病后期
特别是津液亏耗及患疮痈和失血者都慎用
此外,解表药大多气味芳香,不宜久煎
医生开时往往注明后下
就是把其他众药煎开一定的时间后再放下去
我们扼要地说说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羌活,紫苏,荆芥,防风
辛凉解表药,桑叶,菊花,薄荷,柴胡,葛根,牛蒡子
我们说说祛风湿的常见药
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这类药适用于肢体疼痛,关节不利,经脉拘急或麻木不仁
祛风湿药多数辛燥,意思也是芳香
需要记住的是,芳香易耗血伤阴
所以,阴虚,血虚慎用
代表药有独活,寄生,威灵仙,秦艽
说说祛湿药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里湿证的药叫祛湿药
湿有内湿,外湿之分
芳香化湿代表药有
藿香
砂仁
淡渗利湿药有
茯苓
泽泻
清热利水通淋药有
车前子
木通
在这里要注意了,2006年起,卫生组织发表声明,禁用木通这个药
败血伤肾含有致癌物
在这里要注意了,2006年起,卫生组织发表声明,禁用木通这个药
败血伤肾含有致癌物
清热利水通淋药还有
金钱草
茵陈
虎杖
我们说说常见的清热药
凡药性寒凉;能清解里热的药叫解热药
清热泻火多入气分,适宜气分热证
我们曾经学过,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不知大家有无留意或复习
清热泻火;症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
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清热泻火常用药,石膏,知母,栀子
如果在大三阳治疗时;变小三阳往往靠栀子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三阳具备传染性比较强
清热燥湿药多为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散热
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
见心烦口燥;小便涩而黄;下痢泄泻
黄疸,痔疾,疮痈等
清热燥湿代表药有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清热凉血药;这类药专入血分;常用于血热妄行吐血;血热发斑及温热病
邪入营血,热甚心烦,神昏谵语,舌绛等
清热凉血药代表药,玄参,生地,牡丹皮,赤芍
清热解毒药;本类药物适用疔疮痈肿;斑疹;丹毒;喉痹,毒痢等
不过要记住;清热解毒的药性寒凉;易伤阳气
阳气不足注意用药
清热解毒代表药,金银花,连翘,白头翁,穿心莲
泻下药----
凡能攻积,遂水;能引起腹泻通便的药叫泻下药
本类药多是苦寒
既能通便又能泻火,适用大便燥结,宿食停滞及实热
攻下药猛烈,效果迅速,但是容易伤正气
攻下药适用邪实而正气不虚的人群
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都小心慎用
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 的种子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所以能缓下通便
适用年老津液不足,产后血亏,病后津液未复及失血等导致的便秘
常见的有
1.攻下药
大黄
芒硝
2.润下药
火麻仁
接着我们说消导药
凡能消食导滞的药物叫消导药
一般适应用于宿食内停所致的胸脘胀满
嗳气吞酸;大便失禁以及脾胃虚弱
一般代表药有
山楂
神曲
麦芽
祛痰平喘药---
凡能祛除痰液;减轻或制止咳嗽气喘的药物叫祛痰平喘药
一共有三类
1.温化寒痰药
这类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
湿痰所致的咳嗽气喘
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等
代表药有
半夏
桔梗
但是大家注意,半夏本性是有毒的
有时多用制半夏
如果不是制的,加生姜一起就可减轻半夏的毒性
2.清热化痰药
这类药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壅肺
咳嗽痰稠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惊厥等
癫痫一般就是热痰 阻塞经络所致的
清热化痰药的代表药有
前胡
贝母
3.止咳平喘药
这类药主要用于降逆止咳
我们之前学过的,降逆之分,下气平喘
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等
代表药有
杏仁
百部
满山红
接着我们说温里药
凡是药性温热,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的叫温里药
适用于寒症
有两方面
一是寒邪内侵,阳气受阻见呕逆泻痢,胸腹冷痛;食欲不振等脏寒证,宜温中去寒
二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证,宜益火回阳
代表的有;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
附子,乌头,都是我们常说的断肠草
附子是根的片制过
乌头是断肠草地下的主根
在我之前讲课时说过的,桂枝就是桂树的嫩枝
肉桂是树的老皮
桂心是皮之内的,效果不是很好,下药不多
我们继续说说理气药
凡能疏通气机,消除气滞的药物叫理气药
药记住,理气药一般容易伤气耗阴
理气药一般辛温香散;分别具有行气止痛
;疏肝解郁,破气散结
和降气止呕
主要的还是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
便秘或泄而不畅,肝气郁滞所致的胁痛疝痛,月经不调等
气虚,阴虚慎用
代表药有
陈皮
积实
厚朴
香附
郁金

说说止血药---
凡具有制止体内外出血作用的药物叫止血药
适用于,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注意了,实热方盛或瘀血阻滞的出血证
;不宜过早使用收敛性较强的的止血药
代表药有
小蓟
地榆
三七
说说活血祛瘀药
凡能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作用的药物叫活血祛瘀药
适合于血行不畅;或血分瘀滞所致的多种病症
如血滞经闭,通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痞块,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痈肿;疮疡及痹症血行不畅
代表药
丹参

川芎

桃仁

红花

延胡索

牛膝

毛冬青

说说补益药

凡能补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改善衰弱;以治各种虚证的药物;叫补益药

一共有四种

因为我们曾经讲过,阴阳气血四种

1,补气药,又叫益气药

适用于各种气虚证,我们曾经学过的气虚证候

表现是,气短声低,懒言神疲,头晕自汗,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淡,脉虚弱

代表药有

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这里给大家解释下黄芪

黄芪的功能很多很好

补气,升阳,收汗,发汗

在不同的配方里它起到的作用,能发汗又能收汗,

这是西医无法想象的事情

2.补血药,又称养血药

适用于血虚证候

表现为,面色无华,唇甲苍白,眩晕,耳鸣,心悸,舌淡脉虚微,女子月经不调

代表药有

熟地

当归

白芍

阿胶

3.补阴药;又称,滋阴或养阴药

适合各种阴虚证候

主要表现;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

遗精。或干咳咯血,口渴声嘶,舌红少苔,脉细数

代表药有

沙参

麦门冬

枸杞子

很多人误认枸杞子是补血的

 

在我教你的情况下,你不能叫它是补血的

4.补阳药。又称助阳药

适用于阳虚证候

表现为畏寒肢冷,口淡不渴,阳萎早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苔白,脉沉迟

代表药有

杜仲

淫羊藿

巴戟天

说说收涩药-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物叫收涩药
适用于治疗滑脱证候
这类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自汗,盗汗,久泻痢疾;久咳虚喘,遗精遗尿,白带日久,失血崩漏
注意了外感实邪未解或泻痢,咳嗽初起,不宜过早用收涩,以免带邪入里
代表药有
山茱萸
五味子
乌梅
说说安神药
凡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安神药主要用于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多梦,头痛昏晕;癫痫,惊风等
那天晚上这里有个人问抽惊风,大家是否还记得
代表药有
酸枣仁
柏子仁
朱砂
说说平肝熄风药
凡有平降肝阳,止熄肝风作用的药,叫平肝熄风药
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头痛,痉挛等
代表药有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地龙
龙骨
龙齿
牡蛎
说说芳香开窍药
凡气味芳香走窜,具有开窍回苏作用的药,叫芳香开窍药
主要适用于热病神昏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病出现卒然昏厥的证候

本类药为急救治标之品
不宜久服,以免伤正气
对大汗亡阳引起的虚脱不可用
代表药有
麝香

冰片 

石菖蒲

说说驱虫药

凡能驱除或灭杀寄生虫的药物,叫驱虫药

这类药一般是空腹时服用,以便充分发挥药效

注意有部分驱虫药是具有相当的毒性,应用时注意剂量

孕妇,老弱慎用

代表药有

使君子

苦楝树皮

槟榔

南瓜子

说说些简单的外用药

以外用为主,叫外用药

分别有消肿解毒,收敛止血,化腐生肌,排脓止痛等功效

用于疮疖,疥癣,外伤,蛇伤,烧伤

有涂擦,敷贴,熏洗,点眼吹喉,滴鼻等

这类药多有毒性或剧毒,用量宜小

否则容易局部吸收中毒

内服药经过严格控制剂量

代表药有

硫磺

雄黄

白矾

硼砂

轻粉

樟脑

炉甘石

蛤蟆

蛇床子

木槿皮

露蜂房

好了,今天晚上就到这里,明天晚上要学方剂学

谢谢大家

多看中药书

 

 

 

 

 

C调钢琴中医老师讲课14

 

今天晚上说说方剂学

. 方剂组成的原则

方剂一般由主,辅,佐,使,四个部分组成

我曾在一部电视看过,一个御医说的一句话

一君三臣两佐

其也就是说药的组合术语吧

那么推算,二君六臣四佐

三君九臣六佐

3+9+6=18

所以一般方剂最多是在18味以下

 

如果不是什么特殊病症,一般的病症也给你看二三十种中药的话,那么我会怀疑这个医生的

 

除了特殊的

死马当活马治疗时,癌症或外用剂才是几十种的

首先我们知道,一般方剂很多药材中

往往都有甘草这个东西

 

它既能缓解毒药又能中和各类药的冲突,也可以叫做,调和中药

真正在中医教材上

方剂一般由主,辅,佐,使,四个部分组成

主药是针对病因或疾病本质治疗作用的

辅药是协助主药更好发挥作用的药物

佐药是治疗兼证,或监制主药

以消除某些药的毒性和烈性或协助主药发挥治疗的药

使药;是指能引导他药直达病所,或起调和作用的药物

一般方剂是用一味主药这是祖先的观点

我们现代主药可有二三味

首先声明我要教大家的只是参考数量,要根据实际病情或年龄下药才为高

如果在比较简单的方剂中,辅,佐,使药不一定都具有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前面不是说了吗、两味以上组合的药叫药剂

所以简单的方剂就没有我们说的,辅,佐,使药

.方剂的加减变化 

方剂的组成虽然有一定的原则

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药根据具体情况以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药味的加减变化

在主证未变的情况下,随着病情的变化 

加入某些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

2.配伍的变化

方剂中主药不变,而配伍药物改变,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该方的主要功能

其适应范围亦因之改变,主药一变整个方的作用和适应证也变了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说的方剂的一些基本原则

现在简单说下代表的方剂

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9桂枝6杏仁9炙甘草

量为克,古代是以钱为量

大约一钱等于3.3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我要求大家注意方解才是学习的精髓

麻黄是主药,桂枝是辅药,杏仁是佐药,甘草是使药 

银翘散;

金银花10连翘10桔梗6牛蒡子6淡豆鼓6薄荷5荆芥5淡竹叶10甘草3芦根20

现代医学加了维生素C

成了,维C银翘片,就是在吃药的同时维持你的机体

当然还混有些西药,所以吃了想睡觉的感觉

顺便说一下,在整个方中不要认为量多的就是主药

银翘散,或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 ;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是本方的主药

其他配伍的功能;清散解表,清咽利膈 

止咳祛痰,清热生津, 

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12厚朴12枳实9芒硝9

主治;胃肠热结,脘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甚至高热神昏;谵语痉厥,舌苔焦黄起刺脉沉滑有力

方解;大黄为主药,攻结泄热,其他辅助功能,行气消痞 ;导滞除满,泄热,软坚润燥

跟主药一起共用;能通结泄热,消痞软坚而存住阴液

为治热邪入里,阳明腑实。本方加减还可以治疗肠梗阻

麻子仁汤;火麻仁15杏仁10白芍10枳实6厚朴6大黄6,加蜂蜜同吃

润肠通便,主治大便秘结或痔疮便秘

方解;麻仁,杏仁为主药 ;它们含脂多,能润肠;其他辅助白芍养阴和里 ;蜂蜜润燥滑肠 

大黄,枳实,厚朴泻下通便,全方润而不腻,泻而不峻 

在这里提供一下经验给大家,厚朴能厚肠

和解剂;凡是具有和解作用 ;以疏畅气机,调和脏腑 ;治疗少阳病或肝脾,肝胃不和等症 

小柴胡汤;柴胡12黄芩10党参10制半夏10炙甘草5生姜10人参9大枣12

主治;和解少阳,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目眩。舌苔白,脉弦者

 

方解;柴胡疏解少阳之邪,黄芩能清少阳之热;两者为主药

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为辅药

人参,大枣益气调中,扶正祛邪为佐

甘草为使;既能扶中益气,又能协和诸药

此外这方还可以治产后发热,热病愈后复热等

一般柴胡是让人发汗的,如果跟清热解毒的药配伍

如果是跟里药一起的话,是升阳疏肝之效

当然还有很多功能

 

逍遥散;柴胡10当归10白芍10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5煨姜10薄荷3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两胁作痛,往来寒热,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经来腹痛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为主药;当归,白芍,补血和营卫辅药,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佐,煨姜为使药

诸药合用,成为疏肝理脾和营养血

清热剂--

凡以寒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热证,就叫清热剂

白虎汤;石膏30知母10炙甘草5粳米15

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

我们不妨多看看,卫分证,气分症,营分证和血分证,以前说过的

气分热盛,高热面赤,烦渴引饮,大汗出,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方解;石膏辛寒,清除烦热是本方的主药

知母清热泻火为辅药

甘草为佐;粳米是使药

 

全方和中益胃,配合有清热生津又无过寒伤胃之弊
大家记住了,过于寒凉的药物会伤胃
犀角地黄汤;犀牛角15生地黄30芍药12丹皮10

这个方的加减成了非典时期的中药试品

是广州人民医院的验方,发布在各类报纸上

它的功能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急性热病,热入营血

注意用语,营血

神昏谵语,发斑发疹

甚则斑疹紫黑,舌绛起刺

或热甚动血,吐血,便血等

方解;犀牛角清心火,解热毒,凉血消斑

为主药

生地凉血止血,清热养阴为辅药

丹皮,赤芍凉血敛阴,活血散瘀用作佐和使药

假如你在某些书上说芍药

一般芍药是指赤芍

如果,书上或医生开的,芍药各10

那么就是白芍10克和赤芍10

在正统的理解中药学的,如果伤了阴血的就用白芍

黄连解毒汤;黄连10黄芩6黄柏6栀子10

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症;高热烦躁,谵语昏乱;或发斑,也治疗湿热黄疸

以及外科的痈,疔疮走黄;可以用来煲水洗脸,再清水洗脸;可以去各种痘,疮 

方解;本方集,芩,连,子,柏诸药大苦大寒

其中黄芩泻上焦之火

黄连泻中焦之火

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通泻三焦之火

凡火毒充斥表里三焦,请您及时用此方

我经常叫搞烧烤的朋友经常淡饮此方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黄芩6栀子6泽泻6木通6车前子5当归8柴胡6甘草5生地8

泻肝胆经湿热

我们学过经络的

肝胆经络是相连的

主治;肝胆实火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

心胸烦热,耳聋耳肿

或肝胆湿热下注;小便淋浊,阴痒阴肿,妇女下带等

肝胆湿热下注妇女比男性发病率高

所以多记住

方解;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主药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

更增龙胆草之力,车前子,木通,泽泻引湿热从小便而出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使邪不伤正

柴胡疏肝解热;甘草解毒泻火

诸药合用凡肝胆湿热郁火所致的都有效

白头翁汤;白头翁12黄柏10黄连6秦皮9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湿热痢疾,热深毒深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便下脓血,赤多白少,肛门灼热

方解;白头翁能清血分之湿热,凉血治痢,为主药

秦皮清肝热,治热痢;黄连,黄柏清热解毒,并能燥湿止痢

大家要注意,秦皮和陈皮两药的性能之分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C调钢琴中医老师讲课15

 

那我们接着昨天晚上说的

 

我们现在已经说到方剂学了

开窍剂--

凡能开窍为主,开窍醒神治疗窍闭神昏的方剂叫开窍剂

 

凡能开窍为主,开窍醒神治疗窍闭神昏的方剂叫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开窍解毒

牛黄,麝香,冰片,郁金,珍珠,栀子,黄芩,犀牛角,黄连,朱砂,金箔,雄黄

紫雪丹;解毒镇痉

紫雪丹;解毒镇痉

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犀牛角,沉香,玄参,升麻,羚羊角,丁香,青木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甘草 

牛黄丹。 

至宝丹;开窍镇痉

人参,朱砂,麝香,犀牛角,牛黄,制天南星,天竺黄,琥珀,雄黄,安息香,玳瑁

说说温里汤-

凡是以温性,热性的药物为主

注意,热性这个词

用于治疗里寒病的方剂叫温里剂

理中丸;人参6(或党参10)白术10干姜5炙甘草5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恶心,腹满食少;苔白不渴,脉沉细或迟缓

 

方解;补脾益气,白术是佐药

这个方有很多懂医的人并不知道,干姜为主药

人参或党参实际是辅药

甘草是使药,共用振脾阳,助运化

吴茱萸汤;吴茱萸10党参12生姜15大枣5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胃中食后欲呕,吞酸嘈杂;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吐利腹痛,手足厥冷等

 

方解;吴茱萸为主药

温中下气降逆

为什么重用生姜呢

因为生姜暖胃散寒为辅

好多人知道或者医生告诉自己的胃寒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调整

我们所学的都是框架药方

大家多留意

人参,甘草扶脾益气,众药共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因为这些都是代表的药方,不管演变如何,都离不了其宗

四逆汤;熟附子15干姜10炙甘草12
 
我们曾经学过,只要两味以上的合用就是方剂
不过当你会开方的时候,可以加减上百个汤药

回阳救逆,温中止泻

主治;阴盛阳衰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神衰欲寝;或呕吐腹痛,下利清谷;舌苔白滑,脉沉微欲绝者

注意阴盛阳衰这个词

方解;附子大辛大热,为主药

为回阳祛寒要药;辅药生姜是温中散寒

增强回阳救逆作用;炙甘草和中益气

甘草又能缓和附子燥烈之性

注意这句话,甘草又能缓和附子燥烈之性

消导剂-

保和丸;

这个药名很不陌生

焦山楂10神曲6麦芽6半夏10茯苓9陈皮3莱菔子5连翘5

消积健脾,清热利湿

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闷;或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泄泻

山楂酸温;善消油腻肉滞,我自己认为过节时适当吃点山楂果

神曲能消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宽肠下气,消食化滞

这个方有点特殊,刚才上面说到的都为主药

配陈皮,半夏,茯苓和胃利湿

再强调下,半夏本身是有毒的

一般多数用制半夏,或者加入干姜缓解半夏的毒性

本方中连翘散结清热

此方的配伍和胃消食,有麦芽就作用更佳

补益剂-

凡能补气养血,滋阴助阳药物为主

用于治疗各种虚证叫补益剂

你们经常讨论四君子汤呢

包括很多人空间都转载有

四君子汤;人参(或党参)6-10白术6-10茯苓10炙甘草3

记住这个方是四味;等下还有一个方也是四味;两方加起来共用就成了八珍汤

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四肢无力

方解;人参或党参甘温,补中益气为主药

白术为辅药健脾燥湿

这里我说一下,如果你准确辨证出是脾胃虚寒的;白术需要炒来入药

并且用泥来炒白术,因此之前跟你们说过土白术

茯苓佐药健脾渗湿,又增加运化之力

炙甘草培中益气健脾胃

本方是许多补气方剂的化裁而出

四物汤;熟地12-15白芍9-12当归10川芎6

这个方大有名头

很多众女明星都说经常吃这个汤,可能是当汤喝的并且能美容

当然只是针对女性来说

主要功能补血调经

主治;血虚血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以及因血虚所引起之头痛,心悸,舌淡脉细数;

方解;熟地黄滋阴补血为主药

当归养血和血

白芍和营理血

川芎行气活血

以上为辅药

组合用的很多很多

本方与刚才我们学过的四君子汤配合用叫八珍汤

这也是为气血双补之效;养颜美容重要之汤

本方补而不腻,不仅用于血虚,也可用于血滞

我记得那天是谁问过话了

检查不贫血

可以喝这个汤

特别是妇女月经不调,胎前产后

如果早知道,生孩子过后吃吃这个方,就不会撂下后来病

有些妇女没有生孩子时体质很好的

生过孩子后,不注意保养和各种压力就会久蕴病症

只是当时没有那么明显

补中益气汤;黄芪15人参6(或党参10)白术12当归10柴胡3升麻3陈皮3炙甘草6

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主治;

脾胃气虚,神疲肢倦

食欲不振,心慌气短

畏寒自汗,或中气下陷

脱肛,子宫脱垂

胃下垂及气不摄血之崩漏等

方解 黄芪甘温益气为主药

昨天晚上说过了,黄芪,能发汗也能收汗,能补气,能升阳

此方中甘草,甘温补中为辅药

白术健脾,当归补血

陈皮理气

 

以上为佐药

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为引药;也就是使药

归脾汤;人参3(或党参10)黄芪10白术10炙甘草3当归10龙眼肉10伏神10酸枣仁10远志10木香3生姜2片大枣3

有关木香,以前有个故事的

就是很多人给一个皇帝看病,怎么看都看不好

后来来了一个农夫

每次1.2克木香来跟肉蒸吃

最后好了

后来不同时代的人都研究木香的功效

最后证明,木香一般是放少量

本方健脾养心,养气补血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疲体倦,食少

心悸,自汗盗汗,失眠健忘;以及由于脾不统血

所致之崩漏,便血,紫癜等

我们之前学过的,脾统摄不好;也会导致崩漏

方解;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均为主药

补气健脾。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辅药

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为佐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旺血生,而获心脾两补

以后明明知道心脾两虚的,第一个要考虑这个药方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减

六味地黄汤;熟地18山茱萸10山药10丹皮9茯苓9泽泻9

滋补肝肾

主治;

肝肾阴虚

虚火上炎

腰膝酸软

头目眩昏

耳鸣耳聋

遗精盗汗

五心烦热,以及消渴

淋浊等症

有关消渴,我也给大家说过

消渴;就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

疲乏,尿甜

如果检查西医就叫高血糖和尿糖

烦渴引饮又是什么呢

 

就是多尿,烦渴,多饮;西医叫肾小管重吸水的功能障碍

方解;六味地黄丸

重用熟地为主药

滋补肾阴

辅药为山茱萸,养肝涩精

山药补脾固精

用泽泻泄肾利湿

防止熟地之腻

丹皮清泄肝火;制止山茱萸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制山药之滞

这六味共用,补中有泻,相辅相成,为补开合之剂

一药管制一药
难怪是古圣方

不过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消息,去年11月央视报道

现在的六味地黄丸百分九十是含铅超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方解(图表)一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书籍 方剂学
方剂学笔记
中药方剂学
医师定期考核中医专业中药学方剂学自测试题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