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问您贵姓?这个问题不一般

 “请问您贵姓?”这一中国人初次见面最常见的问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可不一般!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因此,中国人的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随着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排名在各个朝代也都不尽相同。姓氏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百家姓的排序变迁 折射出我国朝代更迭

  前不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与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邱家儒合作完成了一项最新调查,按照人口多少排序,推出了当今新百家姓的“排行榜”: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这个结果一出来,许多人都将它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启蒙读物《百家姓》相比照。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可比性。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它的排序没有严格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主要是讲究句句压韵、琅琅上口、好学易记,因此自成书以来,成为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教材。

  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指出,老《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姓氏。

  老《百家姓》本来收集了411个姓,后增补至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其前100位的排序是: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丰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

  能否以科学的方法复原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人的姓氏排序?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人物最全的一部文献──《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和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同时还根据宋朝四次人口的统计值,以年份间隔为加权数计算宋朝的全国和各省平均人口数的比重,从而推算出宋朝时期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根据袁义达的科学研究,宋朝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到1279年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9岁小皇帝投海自尽的319年间,百家姓的排序是:

  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孙郭、胡吕高宋、徐程林郑、范何韩曹、马许田冯、杜周曾汪、苏董方蔡、梁石谢贾、薛彭崔唐、潘邓任史、钱侯魏罗、叶沈孟姚、傅丁章萧、蒋卢陆袁、江晁谭邵、欧阳、孔俞尹廖、阎洪夏雷、葛文柳陶、毛丘龚康、蒲邢郝庞、安裴折施、游金邹汤、虞、严、钟。

  按照同样的科学研究方法,袁义达还得到了元朝、明朝的百家姓排序。 元朝从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元”起至1368年灭亡,98年间,百家姓的排序是:

  王张李刘、陈赵吴杨、黄周徐朱、郑胡高郭、林程马释、汪罗孙邓、曾萧何方、唐谢冯吕、许韩董叶、宋夏余曹、范潘田姚、金袁蔡戴、史孔薛杜、倪熊文彭、蒋梁俞沈、傅丁谭段、耶律、苏汤卢顾、易毛洪魏、陆侯廖贾、孟虞严姜、钱雷江、完颜、丘黎于邵、葛章龚颜、邹崔石秦、游、欧阳、郝。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共277年间,百家姓的排序是:

  王张李陈、刘杨吴黄、周徐朱赵、胡孙郑何、郭沈高林、谢马叶罗、冯许萧汪、韩曹潘吕、姚程余袁、宋钱陆卢、唐彭蒋曾、邓蔡顾魏、方傅金范、梁夏董章、俞丁江杜、邹钟苏严、戴崔田毛、石任龚陶、邵薛丘熊、侯谭姜贾、施秦史廖、于孔尹黎、孟段汤白、詹聂易洪、盛倪康文。

  袁义达指出,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编制了“百家姓”或“千家姓”,但都不是以人口的多少排序,而是与当时的家族地位、或姓的读音有关。例如明朝的千家姓就是以皇帝的“朱”姓开始,“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学弘周孔、 统绍禹汤厖”;而清朝的百家姓则以“孔”姓开始,以示尊孔,“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政、游夏文章厖”。

  传承姓氏文化 民间联宗修谱方兴未艾

  国史、方志、家谱,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正逢盛世,我国民间的修谱联宗活动正方兴未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修谱人,就是被袁义达誉为“中国民间联宗修谱第一人”的邱家儒先生。 “邱家儒先生是我多年来所接触的事业家中的一位,他事业有成,而且把自己其它时间全部专心地用于研究丘(邱)姓的历史中。我比较了全国各地的有关研究姓氏和系谱的情况,认为邱家儒先生所作的研究是当今中国家族史研究中的一种典范。”袁义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作为拥有多家民营公司的董事长,邱家儒近几年从自己的生意收入中,已相继拿出1000万元修编全国的丘(邱)姓家谱。他的目标是编修一部上至丘姓太始祖姜太公、下至当代、贯穿古今、纵横中外的《中华丘氏大宗谱》,使丘姓成为中国继孔、孟、颜、曾之后,第5个统族谱、统一辈份的姓氏。

  目前,邱家儒领导的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会已经在全国300多个县成立了分会,世界各地共有300多万丘姓人口参与了修谱工作,有200多个县的丘姓族谱已基本完成,其中61个县正式出版。
 

  邱家儒在各地修谱过程中,采用了地毯式的人口普查方法,打破传统的修谱方法,不漏一个男丁,也不漏一个女丁,女性上谱、四代、五代同堂上谱,而不是照抄各地老谱。因此,他通过修谱获得了全国300多个县被调查人口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为他的修谱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他和袁义达合作进行的百家姓研究,就是建立在这些第一手原始资料基础之上。

  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人们热心修谱是源于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祭祀祖宗、不断香火,被认为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无后”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孝。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的修谱联宗,其目的和重心已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主要是为了寻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宿感,通过联宗修谱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今年53岁的邱家儒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陶河镇下家村一户农家,在家中兄妹七人中排行老幺。在他的记忆中,17岁以前从没有穿过新衣服、也从没有穿过鞋子,白天赤脚,晚上一双木屐。童年生活的艰辛赋予了他今天的爱心。17岁时,邱家儒走进了军营,10年的军旅生活更磨练了他的意志。退伍后,他先后在河南、深圳从事过外贸工作,由于业绩突出,很快被派驻香港。后在香港下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白手起家,一步步发展壮大。

  接触修谱,是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邱家儒和一位台湾朋友聊天时,对方谈及时局忧心忡忡地说:“现在连接大陆和台湾的东西越来越少了,除了同是炎黄子孙、同祖同宗外,还有些什么呢?”朋友的话,给当时事业有成、正愁报国无门的邱家儒以启迪:如果修编一部丘氏大宗谱,将海内外500万丘氏宗亲团结起来,让先富起来的宗亲帮助弱势宗亲,不仅能方便海外华人寻根问祖、加强海峡两岸的血脉联系,同时也能传承传统文化,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02年,邱家儒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以“尊祖敬宗、爱国爱乡、忠诚服务、无私奉献”为宗旨,提出了“修纂《中华丘氏大宗谱》统一中华丘氏辈序字派、修缮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价值的祖祠祖庙、兴教育贤”三大任务。此后,邱家儒又将自己在深圳的一处别墅捐献出来,专门作为“谱馆”总领全国各地的修谱事宜,并设置了四级论证机构,先后聘请了十多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把关,以确保研究成果准确可靠,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

  中华丘氏尊姜太公为太始祖,姜太公的第三个儿子穆公封地营丘,故以地为姓,为丘姓的开姓始祖。自汉朝以来,为避孔子之名讳,不断有丘氏改为邱氏,到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除《四书五经》外,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改为邱,因此,汉族邱姓即丘姓。 丘氏自开姓以来,历经3000多年沧桑,代逾百世,子孙遍播四海,星罗棋布,瓜瓞绵延。由于历史变迁、年代久远,许多祖源世系早已朦胧难明,修纂一部统一天下丘氏辈序字派的《中华丘氏大宗谱》,溯明祖源、理清世系,谈何容易?其复杂性和工作量之大是我国民间自发修谱所从未有过的。

  “多少次,我跪在老祖宗的圣像前,热泪盈眶,祈求他们的在天之灵给我一些指示,不要让我出差错,对不起列祖列宗。”邱家儒说:“对于一些涉及面、争议较大的世系问题,如因史料证据不足,我们宁缺勿错;如有据可查,我们甚至不惜打开老祖宗的坟墓予以查实。

  对于全国各地的修谱工作,邱家儒制定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知者续之、不知者宁缺勿错“的指导思想。在编谱方法上,他则借用了军事地图的坐标法,采用欧苏谱法,横排世系,纵贯时间,谱以早者为断,祖以知者为断。同时还规定了凡例、体例等一系列编谱的规定、标准、方法和顺序。迄今为止,共整理出版了2万多本《研究材料汇编》,仅编修分谱的《资料汇编》就有3000多本,目前还公布了239个研究课题供各地宗亲进行广泛研究。根据计划,《中华丘氏大宗谱》将分《世系谱》、《各地世系大全》、《各地历代谱序大全》、《历代名祠名墓志》、《各地开基祖风水集》、《人物典》、《当代人才库》、《文翰集》、《论文集》等九个方面进行编纂。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2004年,中华丘氏启用了统一的辈序字派。

  在修谱的同时,我国许多地方的丘氏还自发地筹集资金,抢救破败不堪、濒临倒塌的祖祠祖墓,例如广东饶平的丘氏大宗祠杰(左加人旁)公祠、福建上杭的炎帝殿、广西藤县的姜公庙、江西宁都灵村的丘氏宗祠、山东肥城丘明公墓、宁化百子千孙墓、建宁法从公墓等,我国各地共有数百座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价值的丘氏祖祠祖墓修葺一新。

  与此同时,丘氏”兴教育贤“的工作也广泛开展,各地纷纷筹集资金,扶持和奖励宗内优秀学子,例如福建连江的邱安健曾投资7000万元创办了一所12万平方米的小学,香港的邱依德和邱桂忠曾捐资100多万元在潮安兴建了一所教学楼。近年来,各地丘氏共资助了上千名宗内贫困学生。去年6月,广西昭平县境持续大暴雨,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和大面积山体坍塌,使当地村民遭受了巨大灾害和损失。全国各地的丘氏宗亲知道后,自发地捐献衣被、财物,送到灾区。”如果中国每一个姓氏都像我们这样,中国的希望工程就会更加庞大有力,两岸的和平统一就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就更有动力。“邱家儒说:”经过多年研究,如今我还意识到姓氏文化的研究,还能推动我国科研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姓氏文化产业 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

  在袁义达和邱家儒合作推出当今新百家姓的排名后,也遭到了一些专家的质疑:耗费这么多精力和财力用在人口姓氏的排序上,是否值得?

  袁义达指出,事实上,中国人常见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区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的分布、汉民族源和流以及其它学科领域,都可能提供新的线索和参考,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实际使用的价值。由于人们姓氏的传递方式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十分相似,都是以父传子的垂直方式世代相传,因此,姓氏可以看成人类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每一种姓氏则相当于这个遗传点位上的一种等位基因,这就是”姓氏基因“。中国人的”姓氏基因“和分布是中国一项特有的国情,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祖宗遗传下来的基因资源的分布、当今海内外的寻根和国家统一、今后人口发展趋势和国土利用等重要问题和研究领域。
 

  而除了科学研究价值外,姓氏文化本身也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寻根的科学性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增强和激发民族凝聚力和提倡和谐社会的基本。“今后将致力于与邱家儒合作开发姓氏文化产业的袁义达认为:”姓氏文化孕育着巨大的生产力,在国家和平繁荣发展时期,传统的优秀文化定会产生新型的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关姓氏寻根的中文网站已有200多个,近年来编辑出版的姓氏丛书也不下10多种,国内许多姓氏的祖居地或发祥地还成立了寻根服务团、举办姓氏文化节、开展姓氏寻根旅游等活动。在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姓氏之根的河南,近20年来共接待过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人数达30多万人的寻根谒祖团。

  泰国总理他信也是中华邱氏的后裔,去年7月,他信访华之际,还专程到广东的梅州、潮州寻根,出访前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中国老百姓看到泰国领导人和这么多企业家来寻根问祖、探亲访友后,他们会更加认识到,我们两国是亲戚!“韩国的一个慎氏宗族团体,也曾经专门到浙江寻根问祖,当他们找到了寻觅数百年的韩国慎氏发源地――浙江省吴兴古村镇潞村时,惊喜地发现,当地风貌居然与数百年前族谱中所记载的风景毫无二致!只是古书中的地名”潞溪“变成了今天的”潞村“。 袁义达和邱家儒一致认为,以姓氏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今后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尤其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文化的地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而随着产业的发展,必将会产生以姓氏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其中首要的知识产权,就是有科学研究权威发表的”新百家姓排序“和姓氏地图,只要有商业行为涉及”新百家姓排序“和姓氏地图,就是侵犯了这项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利。
 

本文来自中国历史网(www.lishizg.com),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lishizg.com/zhonghuawenhua/wenzixingshi/2010/1113/1043.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百家姓”潜藏“天机”与“商机”
百家姓里这些姓氏你都读对了么
百家姓灯谜-孔
异姓联宗活动的根据、过程与类型(作者:钱杭)
家文化研究如何入手?
《百家姓》全文诵读动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