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他,就连名字都是国家绝密!

朱光亚是中国核武器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曾留学美国,

归国后隐姓埋名造核武器,

晚年出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他的身上,

神秘与务实同时呈现…

他的名字刻进了星斗

2004年,

国际小行星中心

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

批准将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

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这颗小行星由

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并提出命名,

以此来表彰朱光亚

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朱光亚,著名科学家,

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现如今,这个名字已经誉满天下,

但在我国核事业发展历程解密之前,

朱光亚做过什么,

甚至连他的孩子都不清楚。

上世纪70年代,

美国媒体甚至发表一篇文章,

猜测这个总和钱学森

联系在一起的人是谁。

其实,朱光亚与钱学森,

各自负责了中国战略核武器研究的

两个组成部分,

如果说钱学森研究的火箭、

导弹是一把强弓,

负责“打出去”,

那么朱光亚研究的原子弹就是利剑,

负责“炸得响”。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

技术总负责人,

后参与组织领导了

中国首枚氢弹的研制工作,

为中国战略核武器事业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生为人低调,却也曾振臂高呼

朱光亚一生为人低调,

是“两弹一星”元勋中

最晚解密的一位。

即使是获得了荣誉之后,

作为著名科学家的朱光亚,

也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不同意任何人宣传他。

但是在他的人生中,

也有过一次非常高调的经历。

在学生时代,

朱光亚曾赴美留学。

1949年秋,

他从美国密执安大学

(即密歇根大学)

研究生院物理系

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

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2月,

朱光亚响应祖国号召,

毅然回国。

归国前,

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

联名撰写了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

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这封信由朱光亚亲笔起草,

信中写道:

“我们中国要出头的,

我们民族再也不是一个

受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回去吧赶快回去吧!

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一生只做一件事,但贡献不止这一件

朱光亚曾经说: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

——搞中国的核武器。”

但他所做的贡献,

并不止在核武器一个领域。

回国后的朱光亚,

先后在北京大学、

东北人民大学

(现吉林大学)任教,

是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

(现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的创始人之一。

期间,他还曾赶赴朝鲜战场,

在板门店停战谈判中担任英文翻译。

此外,他还参与组织建设了

中国第一座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由中国自行设计、

建造和运营管理,

标志着“中国核电”的起步,

被誉为“国之荣光”,

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1996年,

朱光亚获得了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100万港元的奖金,

他分文不留,

全部捐献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

2011年2月26日,

朱光亚在北京溘然长逝,

享年87岁。

一生淡泊名利,

“只做一件事”,

然而他心系祖国,

低调奉献的精神,

将与他的名字一起,

铭刻于苍穹星斗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离我们而去
他“三进三出“北大,是最后一位被解密的“两弹一星”元勋
声音 | 横空出世,震惊寰宇!这场爆炸过后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腰杆
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年轻时的作业本,网友:这是超级学霸
为核武器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
作文素材:5位丰功伟绩大佬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