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生建议:避免监狱式照护!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起散步、遛弯吧

“痴呆老人在家总是坐不住、想要外出,所以要守好门!”

“出去容易迷路,干脆将她/他关起来比较好!比较安全!”

你也有这种想法或者观念吗?

请抛开这样的想法,尝试与认知障碍患者一起出门散步吧!

让我们尝试开始“与认知症长者散步”,友好从容应对长者的“坐不住”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AD患者“坐不住”的问题。

在AD患者家庭照护中,常常会有家属说:“老人的身体很好,脑子却总是糊里糊涂的,搞不清状况,还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记性不好还总想出去转转。他们到底有没有问题啊?真让人很头痛!”

在照护机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老人无法长时间坐在那里,要四处走动。往往在工作人员忙碌的时候,老人要求出去散散步,这往往让人手足无措。

我们也常常看到,AD患者因为长期呆在闭塞的空间内感觉不舒服,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甚至有时会坐立不安。

这时的你,是否经常用“坐好哦,马上要XXX了”这样的话来回答他们呢?这样的说法,可方便照料者的管理,但是,另一方面又无意识的让认知障碍患者被迫继续坐在那里。

是否可以经常和认知障碍患者一起出门散步??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并且觉得很容易实现。现实情况是,一旦认知障碍达到需要全面照护的状态,很多伴有行走不稳、活动不便等躯体障碍,不管是家庭照护还是机构照护,如果要实施“经常散步”,在操作层面都会却面临不小的困难,往往都会因为“有风险”而导致“寸步难行”,在此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对于机构来说一年之内也实施不了几次,有可能根本不会开展,对于家庭来说,本来难得的轻松的假期,反而因为万兴师动众陪老人散步,而变得不轻松了。

另外,某些AD患者躯体尚健康,仍保持较好的机体功能,日常活动不受限,但是因为伴随一些精神症状,有时激惹性较高,有时伴有兴奋紊乱状态,照护起来困难。常常有人跟我讨论“如何让混乱的人安静下来”。对于本来就是容易发生兴奋紊乱的疾病,要让其保持安静已经不容易了,那么散步更成为奢望。

纵然如此,并非所有认知障碍患者都不能出门,所以今天我还是想跟大家聊聊AD照护过程中,面对一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陪其随意遛遛弯这样的事情,让认知照护不再是监狱式照护。

总结日本的一些照护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用的建议!

日常照护过程中“与认知症长者散步”的建议

如果有些AD患者存在坐不住的问题,本身不存在行走问题,且只有一些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损伤,是可以外出的!无论轻重缓急,让他们的身体活动起来是最重要的!!!这些人不存在行走困难,可以参加“与认知症长者散步”计划。具体建议如下:

1、设置固定“遛弯点”

在家庭及机构照护中,考虑到离开熟悉的家庭和机构后,老人会发生徘徊的行为,因此可在机构内或者机构周围设置一个固定“遛弯点”,让老人意识到“出发”和“回家”的概念。“遛弯点”在机构和家的周边尽可能寻找能坐下休息且有公厕的地方,例如公园、社区内的小广场等。只要天气情况允许,每周两次左右,在相对固定的周次和时间段到这些地所。

2、安排“散步志愿者”

对于家庭来说,可能存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对于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最担心的是,出去的人数较多,但是能够安排随行的员工太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跟当地有关部门申请了一些“散步志愿者”。家庭可以按需申请。对于机构来说,每7-8名认知障碍患者安排一名机构的员工以及数名志愿者。基本上按1个人照看2名患者来计算就足够了,如果有较多腿脚利索的老人,1个人跟随3名患者也是可以的。

3、固定周次、时间段、路程

之所以固定相同的周次和时间段,一是方便散步志愿者的联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在散步时在同一个场所能更多遇到相同的人们。此外,去程和回程都会经过同样的路口,可是为了让AD患者能记住路。

往往,一个月下来,原本认知功能比较差的患者能够在拐角说出应该往那边走,也开始能记得经过的道路和风景了。这样的话,万一他们从机构走失了,也能提高其认路的可能性,方便将其尽快找回。此外,社区的居民平时也常会跟他们打招呼——“你平时住在哪个机构呀?””今天来的人好少啊,感冒了吗?”之类,这些路人如果今后发现其一个人走在外面,一定也能主动跟我们联系。换言之,我们安排路口、周次、时间,不仅是为了散步,同时也是考虑到扩大这张认知症患者的“安全网络”。

家庭照护也一样,陪伴和散步的训练不仅仅解决了坐不住的问题,也预防了走失的风险,也为其建立了社区社交能力及社区安全网络。

研究显示,明显的效果!

日本的一项研究,对两组认知障碍患者的分别予以散步及非散步照护,观察三个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Behave-AD这个主要针对AD患者伴发症状的量表进行了调查。因为是针对社区照料机构的调查,所以分别向工作人员调查其在机构内的情况,以及向家属调查其在家中的情况。虽然调查样本量不大,但是从结果看,调查对象的Behave-AD得分(特别是在家时的得分)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图)。换言之,给予散步的组别,伴发症状的频次得到了减少。进一步分析数据结果,发现散步组别妄想症状得到减少,昼夜颠倒症状得到改善,也就是说患者晚间睡眠可能更好了。

社区日间照料机构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给家庭提供喘息式照护。同时让家属及本人在夜间得到更好的睡眠质量也应该是喘息式照护的目标。在养老机构内,认知障碍患者如果能在夜间得到更好的睡眠,其坐不住的症状应该会得到改善,值夜班的员工也应该能够得到减负。

除了坐车出行的项目之外,试试在附近随意的外出散步吧!或许能惊喜地发现认知障碍患者在机构内或家中无法展现的个性和能力呢。

作者:任慧

图片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第30回 日本看护科学学会学术集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分钟了解失智症|从“照护型”到“陪伴型”失智机构环境设计要点
如何看待老人的“认知障碍症”?大多人都存在这几大种误解
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有什么区别?
公益对话丨如果我们能早一点懂TA该多好
认知症老人照护,做好这12点
智慧养老【1077】跃向品质养老,让老人乐享贴心晚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