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情志病?

何为情志病?

“情志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提及,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是故生而为人皆有五志,过极便会伤及五脏,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需得情志调畅。

    情志病发生的基础是气机不畅,气郁而不能行,如《素问·举痛论篇》言:“百病生于气”。肝木应春气之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又调畅气机,与情志病密切相关。肝主左路之升发,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郁结不行,一气则周流不畅。气的周流运动维持着人体脏腑机能正常运作,气的周流失常,便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临证指南医案》云“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从左而升,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肝左肺右,阴阳互体,升降有序,才能推动一气周流,维持人体气机的平衡。

左路木气升极易化风化火,患者可出现易怒狂躁、惊悸抽搐等症状,不升则郁结不行,表现为精神抑郁、嗳气太息等症状;右路金气不降易化燥伤阴,表现为表虚易感、咯血虚劳过降则失宣,表现为精神恍惚、悲忧易哭。肝气升可上济心血又能助脾胃运化,肺气降可助心行血还能助肾纳气,气行血、血载气,肝肺气机升降正常,气血调和,一气得以周流,精神才能安定,正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言:“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脾胃升降失常是情志病发生的关键,黄元御言:“阴升阳降,权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职,金水废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长,此精神所以分离而病作也”。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对各脏腑功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脾升胃降功能正常,人便能精神充沛;脾不升胃不降会造成精神不交,则情志病生,故曰:“脾陷则精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精,阳神飞荡,故生惊悸”。脾主令为长夏,夏秋之界阴阳之气纠缠游弋,湿浊易生,脾喜燥恶湿又易被湿困,湿困脾后致脾失健运,痰蒙清窍,出现神识昏蒙、头昏目眩、精神抑郁等神志精神疾病。故临床常用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为法,使“一气”周流不息,调节情志,舒畅气机,情志病才得解。

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其又代表着阴阳,《黄帝内经》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与火构成了平衡与制约关系,心火不能过亢,要能下温肾水之寒;而肾水不能过寒,要上济心火之亢,只有如此,人体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心藏神,为君主之官、神明之府,是人产生精神活动的场所,喜、怒、忧、思、悲、恐、惊皆会扰动心神;心主血脉,左路肝木升而化心气,心气足则使心血生,临床心气虚心血不足者常表现出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症状。心又有“少阴君火”之称,其代表着心神,应明亮通彻而又内藏,一旦外露,人脏气皆衰,故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心火敛藏于下,下温肾水使其不寒。肾藏精,充髓养脑,肾精不足,则不能上济心火以安神,情志病多有年老体虚者,精血不能上承,阴精又不能被濡养,肾藏精而心藏神,心肾不交会有不寐健忘、痴呆少言等症状,治法上常以补肾益精、养心安神、醒脑开窍为主,是故阴阳匀平,水火既济,才能五行圆融、六气调和,则人精神充沛。

故在治疗情志病需要五脏调和,气血阴阳平衡。不论是枢利肝肺气机,升降脾胃之中轴,还是使水火既济,都应让“一气周流”,人体各脏腑、经络、气血相协调,情绪才能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气周流与情志病
中医养生五诀-----名医邓铁涛谈养生 - tianweimin135558的日志 - 网...
名医养生五诀
抑郁
中医世家
情绪是如何导致疾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