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一学校潘老师育儿故事18——以身作则故事三篇

【作者简介】潘从红,北京十一学校政治教师,初中学部资深教育顾问,十一学校职业考察课程负责人。潘老师女儿潘艺同学于2012年入十一学校初中部、2015年入十一学校高中部,2018年毕业,以66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

多年来,潘老师秉承十一学校老师的基本理念,坚持鼓励孩子自主学习、不上课外补习班,为此跟家庭主要成员“对抗”数年,女儿的这个成绩让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欣慰之余,潘老师连发数文,撰写了关于孩子成长的一些小故事。本号征得潘老师同意,刊发其中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感谢潘老师的智慧付出!

平凡孩子的平凡故事(20)——以身作则最重要

北京市十一学校  潘从红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话颇有道理。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父母最容易成为孩子心目中最易接受、最易模仿的对象。父母的所做作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待人处事和未来发展。

发生在我和小女之间的几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故事一:

大约是在小女初一的某个学期,北京市举行教师教学技能的测试活动。

按照安排,我任教的学科被安排在了周六考试。

在前一天即周五快下班的时候,我们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在一起商量明天去考试的事情。

商量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开玩笑,让到时候做出答案的老师给我们抄一下答案(实际上那真是一个玩笑,因为这种抄袭一点儿必要也没有)。

没想到,当时小女就在我的办公室写作业。

听到了我们商量“抄袭”的一席话,孩子就哭了。

我再三追问孩子哭的怎么了?可是,孩子就是不说,一直在哭。

当时我还以为是孩子当天受了哪个同学的欺负,或者受了哪个老师的批评?

考虑到办公室同事比较多,我认为可能是孩子不方便告诉我,为了了解到真实情况,我就和孩子就先回家了。

回家之后,再问小女她为何哭了。小女这才吐露了真情:你一直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直教育我考试要诚信,不要抄袭。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同事之间的一次玩笑,没有想到小女倒当真了!

我赶紧给小女解释:这就是我们同事之间的一次玩笑,不会真的去抄袭!再说那种场合抄袭,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虽然后来做了很多解释,但是小女还是将信将疑,久久不能释怀。

故事二:

平常和小女一起上学的时候,我经常给她讲:

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如果违反了交通规则穿行,可能一万次违规穿行中,有9999次是安全的,有1次造成的事故,可能就是致命的。

所以,不管别人是否违反,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到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

在小女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给她的示范作用,从不参与“中国式过马路”,即使有时候没有行走的车辆,但是只要绿灯没亮,我们就从不穿行。这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

到了中学,有时候时间紧张,偶尔也想参与行人的“中国式过马路”。

这时候,小女一定会拉住我,告诉我,绿灯还没亮。

我只好再耐心地等待几十秒。

所以直到现在,每次过马路,我发现小女都能做到绿灯亮了才通过。

故事三:

我在争取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也在业余时间做一些慈善活动和助人为乐的事情。

我组织的这些活动,以及我的所作所为,也潜移默化地对小女产生了影响。

今年暑假,我组织了一次慈善活动。

期间,考虑到我的事情比较多,所以我把小女也带着,让她协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一次登记分配客房时,酒店为了让我们随行人员住在同一个楼层,安排了有窗户的六间客房,一间没有窗户的客房。

当时小女没在意,以为都有窗户,就随机给各个家庭安排了住宿的房间,其中没有窗户的房间安排了一个家庭。

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后,小女主动和那个家庭作了调换,我们自己住到了没有窗户的房间。

后来知道这个事情后,我深感欣慰。对小女进行了大力的表扬!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的效果和“身教”的效果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

即使父母对孩子进行了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

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很多孩子的行为举止就是模仿父母的结果。

如果家长为人诚恳,言行有礼,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热情待人,彬彬有礼;如果家长对别人的态度粗暴,行为失态,那就很难培养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在我们身边,有时听到这样的话:“宝贝,给你买的新玩具,千万不能给别的小朋友玩,当心他们给你弄脏了。”

这种情况下,多半培养出的是自私自利的孩子!

很多公共场合明明写着“请勿乱扔垃圾”的提示语,可家长的随手一扔,就可能直接导致培养出的是一个没有公德意识的孩子!

有一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讲的是一对狠心的夫妻不赡养自己的母亲。

有一天,夫妻两个用一个大筐抬着母亲送到了深山老林,正要返回的时候,随行的孩子说,把这个大筐拿回家吧。

夫妻两个纳闷:拿这个筐干什么呀?孩子说,等你们老了,我再用这个筐抬你们呀!狠心的夫妻羞愧难当,赶紧把母亲抬了回来。

有一句老话讲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

家长要求孩子不吸烟不喝酒,而自己每天吸烟不断,嗜酒不止;家长要求孩子走正道,努力学习,而自己却一天到晚麻将、耍钱赌博。

长此下去,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很难达到家长的期望。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折射。身为家长,必须及时评估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

要求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相信;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孩子不做的事情,自己首先杜绝。

如果说循循善诱、晓之以理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的话,那么家长的以身作则更是至关重要。

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庭教育中,每个家长都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只有如此,培养出的孩子,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

一点浅见,与诸位家长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一学校潘从红老师的家教小故事之1——上不上课外辅导班
又是一年开学时!
聊天,是走进孩子内心的好方法
小女从特长生变成了推优生
大人们,请试着蹲下身去聆听:读《这么慢,那么美》
过来人告诉你:我们是这样与奥数作战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