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法】关于溶液计算的“窍门”

本文适合高一到高三选考化学的学生阅读。溶液计算纵跨高、初中各地中考对溶液计算的要求普遍偏低,使得有些同学直到高三、甚至高考前夕,关于溶液的一些基本概念依然含混不清,各化学量之间的换算关系摸不着边际。

关于溶液的计算,其实只有4个基本定义式。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前提下,用好溶质(或溶剂)质量(物质的量)守恒关系,就一切OK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溶液的计算中,体积一般是不守恒的。即溶剂体积不等于溶液体积、混合溶液体积不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

4个基本定义式是:

①溶液密度:

ρ = m(溶液)/V(溶液)

这里溶质质量单位是克(g),溶液体积单位是毫升(mL),密度单位g·mL-1

②溶质质量分数:

ω = m(溶质)/m(溶液

ω = m(溶质)/m(溶液)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

c = n(溶质)/V(溶液)

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一般用摩尔(mol),溶液体积单位一般用升(L)。注意此处溶液体积单位跟公式①中不同,需要换算;

④溶解度(只适用于饱和溶液):

S = 100 m(溶质)/m(溶剂) g 

= 100 m(溶质)/[m(溶液) - m(溶质)] g

熟练掌握了上述4个定义式,其它的换算关系都可以推导出来。

例题1已知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1,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假设有 1 L 浓硫酸,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可知,求出这1 L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即可。

1 L = 1000 mL,浓硫酸的质量:

m(溶液) = ρ·V = 1.84 g·mL-1*1000 mL =1840 g

其中纯H2SO4的质量:

m(溶质) = m(溶液ω = ρ·V ·ω = 1840*98% g

H2SO4 的物质的量:

n(溶质) = m(溶质)/M = 1840*98% g/98 g·mol-1= 18.4 mol

因假设的是1 L溶液,故硫酸浓度为18.4 mol·L-1

归纳上述推导和计算过程,可得由溶质质量分数ω、溶液密度ρ(单位g·mL-1)求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

c = 1000ρω/M(单位:mol·L-1

练习1

1)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中HCl质量分数为37.5%,密度为1.19 g·mL-1,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2.2 mol·L-1

2)某温度下,NaOH饱和溶液的浓度为12 mol·L-1,密度为a g·mL-1,求该温度下饱和烧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求该溶液中Na+H2O的个数之比。

[答案:0.48/a27(125a-60)]

例题2标准状况下350 LHCl气体溶于1 L 水,所得盐酸的密度为b g·mL-1,计算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需要注意的是,350 L气体溶质溶于1 L水,所得溶液既不是1 L,也不是351 L。溶液的体积需要根据溶液总质量和密度计算。

1 L 即1000 mL,质量1000 g

溶质HCl的质量:

m(HCl) = (350L/22.4L/mol)*36.5g·mol-1 = 570.3 g

ω(HCl) = 570.3g/(570.3g+1000g) 

= 0.3632 = 36.32% = 36.3%

运用前边推导出的公式= 1000ρω/mol·L-1,代入有关数据,可直接计算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1000b*0.3632/36.5 mol·L-1 = 9.95b mol·L-1

练习2

3)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将100 g 18 mol·L-1(密度ρ g·mL-1)的浓硫酸用水稀释成9 mol·L-1,需要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答案:A

4)向密度为d g·mL-1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原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答案:6.97d mol·L-1

5标准状况下,用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 mol·L-1的氨水(密度为0.915 g ·mL-1)。求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答案:3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另类思维巧解化学计算题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N HCl怎么配(转)
高考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有关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和物质的量浓度(c),因此在配制溶液时,根据...
「高中化学」“极限法”和“平均值原理”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